當千行萬業的軌道,換上智能雲網的高鐵

2020-12-06 腦極體

2018年,工信部印發了《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年)》,其中指出:到2020年,力爭實現企業上雲環境進一步優化,行業企業上雲意識和積極性明顯提高,上雲比例和應用深度顯著提升,雲計算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廣泛普及。

當時間來到2020,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目標基本已經實現。中國的雲服務產業深度融入了經濟發展,在政企各領域與各行業中,已經對雲計算形成了「早上或者晚上,反正早晚要上」的共識。

可以說,社會各界的「上雲」共識,以及雲服務的產業基礎已經鞏固。而企業上雲還面臨著最後一個挑戰:企業現有的IT架構與網絡基礎,是否真正適合雲計算模式?遷移上雲,會不會給企業帶來成本、安全、運維等領域的新問題?

如果說,每個企業每個行業都像一座小鎮,那麼雲計算就是小鎮身旁的大都市。與大都市的經濟融合、人才往來,可以有效帶動小鎮發展,發揮出每個小鎮自己的特色。但是達成這個目標的基礎,是小鎮與都市之間要解決交通問題。如果兩地之間只有班次少、速度慢,還經常延誤的老式火車,那大都市的資源再好小鎮也無福消受。但如果從小鎮到都市之間有高鐵聯接,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從企業與行業內部,通向雲計算中心,如今就迫切需要把老式火車換成高鐵。適配雲與智能時代的企業網絡體系,可以說是時代的需求。

智能雲網,正在成為千行萬業通向智能時代的「新高鐵」。

通往行業雲時代:什麼是「智能雲網」?

我們都經歷了高鐵改變中國的過程。早先的鐵路交通班次少、速度慢,還經常有延誤的可能;而高鐵在速度提高的同時,帶來了班次運力增加、時間精準、智能化運維等特徵,讓旅客與鐵路工作人員的體驗都極大提升,社會經濟得以發展。

這一點非常像傳統IP網絡向智能雲網升級的過程。面對企業上雲趨勢,很多企業都認同上雲的價值,但會擔憂自身的IT資源與網絡架構是否適合上雲。由於傳統IP網絡在最初是為信息傳輸設計,只能提供「盡力而為」的聯接服務,並不是以雲計算的大流量、低時延傳輸為目標,所以上雲後可能出現大量延遲、傳輸速率不穩定、運維成本過高等問題。這些傳統IP網絡中存在的風險,都會變成企業上雲的阻力。

而智能雲網,顧名思義就是全面適配雲計算模式的智能IP網絡。它採取雲網融合的方式,實現了雲計算、網絡架構與雲網服務的相互訂製化適配,打造了雲網一體的創新架構,並且採用智能化技術來實現企業網絡運維管理的進化,解決雲計算時代的企業運維痛點。

總結來說,智能雲網的理想方案,是「彈性訂製化的服務+能高度適配雲計算的網絡+以客戶為中心」的雲網服務。在企業上雲的整體趨勢下,智能雲網既是行業必需品也是企業新的戰略抓手,是企業通往雲與智能時代的關鍵。

目前,智能雲網的產業實踐已經廣泛展開。比如華為帶來了智能雲網解決方案,通過一網多平面、一線入多雲、雲網安一體等場景化能力,面向政府、醫療、教育等行業,打造面向不同垂直行業的綜合解決方案,滿足行業業務安全可靠、快速部署、靈活上多雲、差異化 SLA 保障等訴求。

智能化技術融入網絡,是華為智能雲網解決方案的一大關鍵特性。其是以智能 IP 網絡為基礎,將雲網運營、雲網運維都將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並且支撐網隨雲動,提供「雲+網+安全」一體化的業務網服務能力。總體而言,企業在應用智能雲網後,可以收穫四大價值:

1、實現網絡即服務,實現可以被靈活定義、敏捷編程的雲網一體化,搭建獨屬自己的「網絡+雲」解決方案。

2、完成多雲靈活聯接,實現一線聯接多雲架構,滿足企業持續創新的用雲需求與IT架構革新。

3、帶來全新的企業網絡確定性體驗,將「盡力而為」的網絡變為質量全程得到保障的網絡架構,從而支持企業核心業務上雲,支持高質量需求的行業走向雲計算。

4、打造雲、網、安一體的全新企業網絡架構,實現立體的安全防禦與風險預測,帶來更適合企業上雲時代的安全能力。

基於這些價值,智能雲網可以成為企業上雲的網絡能力關鍵支撐,讓企業「坐著高鐵」通往雲與智能的時代。如果說,技術的解釋還顯得有些枯燥,那咱們不妨一起沿著「智能雲網」的高鐵去中國各個行業看看,這項技術給千行百業帶來了哪些改變。

第一站,寧夏:醫療信息化的新升級

醫療行業關乎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健康,顯然是社會經濟的重中之重。尤其在後疫情時期,醫療體系信息化、數位化的重要性,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共識。

但在真實的醫療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醫療機構的信息化水平其實還處在比較低的水位。截至2019 年6月,通過衛健委電子病歷等級評估五級及以上的醫療機構只有 85 家,僅佔全國總醫院數量的 0.26%。每個人都能感覺到,醫院與醫院之間、醫院與社區醫療體系之間,甚至醫院科室之間的數位化聯動都有很高的待提升空間。

而想要提升醫療行業的數位化水平,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醫療機構的網絡問題。以在疫情期間受到廣泛關注的遠程醫療場景為例,實現跨區域的遠程醫療,需要大於50M的帶寬保證視頻診療質量;時延小於50ms來確保問診及時回饋;高度的業務安全性來確保醫療數據安全。

在這樣的產業需求下,智能雲網成為了醫療產業信息化升級的關鍵。比如說在塞上江南寧夏,就能看到智能雲網帶給醫療產業的數位化升級新動力。

2019年4月29日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落戶寧夏中衛市,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區建設規劃(2019年—2022年)》,要求全區「統一信息專網、建設區-市-縣-鄉-村五級遠程醫療網絡」,建設全區統一的醫療專網,全面推進遠程醫療,實現醫療資源以及健康信息互通共享。

而為了滿足這一目標,實現各級醫院業務上雲、網絡聯通,隨時開展遠程醫療,華為助力運營商,打造了醫療行業專網,給寧夏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區帶來了三重支撐:

1、Full-Mesh化連接:以地市三甲醫院為中心,與縣醫院構建Hub-spoke互聯,在全區任意醫療機構之間快速打通業務通道。

2、實現醫療機構間的大帶寬聯接:將全區各村衛生室、社區服務站提速至300M,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速至500M。縣級及以上衛計委和二三級醫院提速至1G接入能力;

3、提供確定性時延:支持醫療核心系統上雲的過程中,實現重點業務時延小於20ms,並且保持穩定,提供雲端與本地化服務一致的業務體驗。

基於智能雲網打造的醫療專網,我們在寧夏見到了鄉鎮醫院與三甲醫院的高效聯動,民眾醫療體驗的信息化、遠程化升級。守護千家萬戶健康的,除了醫生與護士,還有智能雲網的技術價值。

第二站,陝西:教育產業的雲網保障

疫情期間,在線教育體系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釋放。而在疫情結束之後,能否持續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教育模式,基於教育系統、教育資源上雲,解決地域間的教育資源不平等問題,實現教育的泛在化,成為了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

在搭建教育雲、遠程教育體系的進程中,智能雲網可以確保教育體驗的高可靠和互動能力,推動雲端教育與本地教育融合互補,構建遠程互動授課、VR課堂等新的教育形態。而除此之外,教育領域的智能雲網部署還可以加強考試業務的安全性。

在陝西,每年高考都是陝西省教育考試院的一次大考。隨著考生的逐年增加,考場和考點也不斷增多。陝西省教育考試院在2019年需要迎接32萬高考生參加高考,覆蓋10地市260多個考點,考場數量近萬。如此大的考試規模,還要做到考試的可控、可視、可管,陝西省考試院急需打造一張教育專網,支撐考場及保密室的視頻監控。

在華為智能雲網教育行業解決方案的賦能下,運營商成功解決了這一問題。實現了大帶寬,每考點24+路視頻監控,每路4M@1080P,需要600條100M專線;高敏捷,網絡建設周期小於25天,帶寬利用率大於80%;高質量,能夠預防遠程作弊,網絡時延低於50ms的高質量教育專網。

智能雲網的應用,讓高考變得更加安全可控,也讓教育行業的數位化升級獲得了新的契機。

第三站,山西:煤炭行業的安全升級與智能變革

煤炭行業在國家能源安全與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煤礦行業,尤其是井下作業的工作辛苦、環境較差,甚至安全隱患問題也廣為社會關注。

中國作為產煤大國,一直致力於推進礦山煤炭行業向安全生產、智能生產轉型。2020年3月2日,國家發改委等8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智能化技術與煤炭產業融合發展,計劃到2035年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

而推動煤礦產業的智能化,首先就要提到煤礦大省山西。目前,山西省已經下發《煤礦智能化建設實施意見》,計劃到2022年建設10座智能化示範煤礦,50個智能化綜採示範工作面,大力推進智慧礦井建設實現「智能化+遠程操控」,推動無人值守、集中控制、遠程控制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從而提升生產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智能雲網技術,在礦井的智能化與安全保障兩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一方面,無人化智能設備高度依賴網絡的高質量、大帶寬傳輸,從而才能兼顧無人化操作與產業效率,實現遠程操作的高效低成本變革。另一方面,為了保證礦井安全,需要在礦井下搭建大量傳感器、檢測系統、視頻系統與通信體系,這些信息通道需要彼此隔離,但又保證高質量的傳輸,確保工業控制信號的絕對安全。

二者結合,就讓智能雲網技術在煤礦產業中產生了巨大價值。在山西呂梁鑫巖煤礦,基於智能雲網搭建的煤礦產業專網,可以實現大帶寬、低時延、智能化的網絡搭建,推進井下系統升級改造,提高安全係數的同時,還為智能化、少人化、無人化的煤礦發展提供了網絡支撐。

智能雲網對於煤礦產業的賦能,不僅在於壓縮了井下網絡成本,實現了智能化效率提升,更在於提升了煤礦行業的安全性與工作環境舒適度。

讓智能化技術提升煤礦工人的安全與健康水平,是社會各界的共同期許,而智能雲網打造了其中的關鍵一環。

下一站,未來:當智能雲網走入千行百業

智能雲網的產業價值,不僅體現在以上我們遊覽的行業。政務、製造、能源、港口、公共服務等等行業中,在今天都可以看到智能雲網帶來的產業價值與落地案例。

中國的各個省市,各個行業,也在積極依託自身產業優勢與行業訴求,在積極探索產業上雲的同時,尋求與智能雲網技術的優勢結合,開拓場景化創新。華為打造的智能雲網解決方案,正在通過多種方式與各個行業、各個企業結合,幫助企業走向雲與智能的未來。

可以發現,在今天企業上雲不再僅僅是基於IT成本產生的價值判斷,而是對未來智能化、無人化、數位化發展趨勢的把握。通過雲計算,聯接的是行業數位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的未來產業變革核心。

而智能雲網的出現和落地,就是推動前往這個核心的關鍵環節。乘上智能雲網的「高鐵」,中國的千行百業正在發生深刻而具體的變化。智能雲網的下一站,是從行業落地駛向智能中國。

相關焦點

  • 智能雲網使能千行百業,為數字經濟注入新動能
    企業數位化轉型,驅動智能雲網到來企業數位化轉型通過營銷數位化、支撐系統數位化、核心系統數位化,最終達成全面數位化。企業數位化轉型進程目前正在加速,聯接也需要加速升級,於是基於智能IP的智能雲網解決方案應運而生,以滿足企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的諸多需求。
  • 《智能雲網聯接千行百業,為新基建提供新動能》的主題演講
    "新基建、新動能、新機遇"為主題的GNTC 2020全球網絡技術大會在南京召開,華為城域路由器領域總裁陳金助發表了《智能雲網聯接千行百業,為新基建提供新動能》的主題演講,並表示基於IPv6+的智能雲網解決方案憑藉網絡即服務、多雲靈活連接、確定性體驗、雲網安一體四大能力,可助力運營商構建一張面向雲時代的雲網安一體的領先網絡,實現企業「易上雲,上好雲」,使能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加速實現「善政、興業、惠民
  • 京張高鐵「零沉降」下穿10號線!軌道精調誤差控制在0.5毫米內
    現如今,在老京張鐵路原址處,一條長達6公裡的清華園隧道穿越繁華城區,開通後高鐵列車從北五環附近進入隧道,約5分鐘就可以到達北京北站。根據京張高鐵鋪軌計劃,全線鋪軌從懷來開始進行,下個月將鋪至清華園隧道,雙向12公裡的軌道,3天就可以鋪設完成。去年11月20日,京張鐵路全線唯一採用盾構法施工的隧道——清華園隧道貫通。
  • 智能雲網,為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構築「智能數紐」
    基於IPv6+技術體系的智能雲網,採用定製化路由、網絡演算、網絡「切片」等新技術,有效滿足一體化數據中心對於雲資源接入和一體化調度的需求,構築智能的「數紐」體系。  華為智能雲網解決方案,加速行業數位化轉型  華為智能雲網解決方案,基於IPv6+提供四大能力,打造行業數位化轉型底座。
  • 為什麼高鐵的軌道旁邊沒有石子呢?
    為什麼火車的軌道旁有很多石子,而高鐵的軌道旁邊沒有石子呢?這需要從火車的軌道說起,火車是沿著兩條平行排列的鋼軌行駛的,鋼軌下每隔一定距離都會鋪設方方正正的粗大枕木,鋼軌就是被固定在枕木上的。鐵路列車很重,枕木下面必須鋪設碎石,如果直接把鋼軌鋪設在地面上,鋼軌會高低不平。當鐵路列車在這樣的軌道上行駛時,容易造成凹陷。
  • 為什麼火車軌道要鋪碎石,而高鐵軌道卻不用?
    列車是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尤其是在高鐵出現之前,很多人都是坐火車去旅行,那時火車剛一啟動,車子就隨著車輪的滾動發出咔咔聲,乘客在車上看書、打撲克、聊天,非常熱鬧,非常擁擠,現在高鐵開得很快,車速也越來越快。
  • 鹽通高鐵4標無砟軌道施工完成
    6月30日10時許,隨著最後一方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板自密實混凝土的灌注結束,中鐵北京工程局承建的鹽通高鐵項目4標段無砟軌道施工任務全部完成。這標誌著該標段又實現重要節點目標。鹽通高鐵採用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技術含量高,質量要求嚴,配套設備先進,工序繁雜,施工過程控制非常難。中鐵北京工程局克服疫情影響,倒排工期、明確分工、責任到人,24小時兩班倒、全天盯控現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3個多月時間,順利完成鹽通高鐵4標段內無砟道床52190延米的施工任務,共鋪設軌道板9668塊。
  • 烏魯木齊市軌道交通2、4號線 「高鐵站」開建
    烏魯木齊軌道交通2號線、4號線「高鐵站」施工現場。      烏魯木齊軌道交通2號線、4號線「高鐵站」開始建設。
  • 火車軌道散布著「小石頭」,而高鐵軌道為什麼沒有?原因很簡單
    首先,我們都知道火車相對較慢,並且火車車輪與鐵軌碰撞總是會產生喀噠聲,專家們撒上一層小石頭,以使火車在軌道上自由行駛,這形成一種影響車輪和履帶之間摩擦的阻力。其次,高速鐵路的運行環境與火車的運行環境非常相似,兩者均在軌道上,但速度卻大不相同,如果您想儘早到達目的地,我們建議您選擇高鐵,旅途中沒有噪音,乘客無需鋪一小塊石頭就能舒適地休息,最後,我們需要知道我們的高速鐵路技術正在不斷發展,國外的高速鐵路對我們而言是無與倫比的,這表明中國非常強大,並且比以前有了多個水平的改善。對於火車軌道散布著「小石頭」,而高鐵軌道為什麼沒有?
  • 「超級高鐵」軌道磁鋼 杭州這個團隊是這麼研發出來
    在杭州永磁集團的實驗室裡,放置著一段用於國內首個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實驗的永磁軌道。這段軌道有著神奇的力量,將高溫超導體放在軌道上,兩者之間便能產生穩定的導向力和懸浮力,讓超導體像釘子一樣牢牢地扎在永磁軌道上面,不會上下左右搖晃。這枚「懸空的釘子」就是未來時速超千公裡「超級高鐵」的雛形。
  • 為什麼火車軌道必須鋪石子,高鐵卻不用?今天總算明白了!
    為什麼火車軌道必須鋪石子,高鐵卻不用?今天總算明白了!人們在出遠門時,會選擇乘坐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價格較便宜的火車和速度快的高鐵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不過在乘坐火車時會發現在軌道上有許多石子,而高鐵上的軌道卻沒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這些高鐵換下來的鐵軌,為何不回收重新冶煉?今天算明白了
    而這種每年消耗巨大的材料就是高鐵的軌道。現在中國的鋼鐵網遍布全國的各地,這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鋼鐵消耗。而在高鐵運行速度如此快的情況下,高鐵軌道不能出一絲一毫的差錯,一旦因為磨損出現了一點偏差,這些檢查軌道的工作人員就會立刻將軌道卸下來,換上一塊新的軌道。因為中國的高鐵網是非常長的,所以每年的磨損消耗加起來就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
  • 京九高鐵贛深鐵路展開無砟軌道施工
    4月7日,中鐵四局工程師耿海波在贛深鐵路五標段無砟軌道試驗段操作無砟軌道承載臺檢測機器人對承載臺進行檢測。 當日,中鐵四局承建的江西贛州至深圳高速鐵路五標段開始無砟軌道混凝土澆築施工。贛深鐵路是京九高鐵的最南段,設計時速350公裡,建成通車後乘高鐵從深圳至贛州僅需兩小時。
  • 安九高鐵湖北段無砟軌道施工全面展開
    中鐵十一局承建的安九高鐵長江特大橋(北引橋),已完成雙向6公裡的無砟軌道板鋪設(11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目前,經過參建者艱苦奮戰,安九高鐵湖北段無砟軌道全面展開施工。安九高鐵(安徽安慶至江西九江)正線全長198.3公裡,其中湖北段51.1公裡。
  • 朝凌高鐵完成無砟軌道施工
    新華社瀋陽12月1日電(記者丁非白)11月30日14時18分,隨著最後一根500米長的鋼軌順利鋪設到遼寧朝陽站,朝凌高鐵完成全部無砟軌道施工。朝凌高鐵於2017年10月11日正式開工建設,自京哈高鐵京瀋段遼寧朝陽站引出,經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市、錦州市後接入京哈鐵路秦沈段的凌海南站,建設裡程105公裡,橋梁隧道佔比達到70%以上,設計時速350公裡,預計2021年7月底具備開通條件。
  • 無砟軌道、有砟軌道都OUT了?中國高鐵推出七彩道床!
    中國高鐵之所以快速平穩,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無砟軌道鋪設技術世界領先。超級建築以前給大家介紹過,無砟軌道就是指採用混凝土、瀝青混合料等整體基礎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軌道結構。12月10日,濟青高鐵聚氨酯固化道床段時速350公裡速度級實車試驗順利實施,最高試驗速度達到385公裡/小時,取得重大成功。這項技術克服了傳統有砟軌道的許多不足,甚至十分接近無砟軌道的性能。本次試驗結果表明,安全性指標滿足標準要求,舒適性指標等級達到優良,車內噪聲及車外輻射噪聲指標均低於無砟軌道地段。
  • 加速構建「軌道上的江蘇」,今年底建成「三縱四橫」高鐵網
    交匯點訊 今年底,江蘇基本建成「三縱四橫」高鐵網。到 2025年,全省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有望超1500公裡。11月21日-22日,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綜合交通運輸學會等聯合在南京舉行的「2020軌道交通高質量創新發展峰會」,透露了關於江蘇高鐵、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新動向。
  • 圖|安九高鐵湖北段無砟軌道施工全面展開
    中鐵十一局承建的安九高鐵長江特大橋(北引橋),已完成雙向6公裡的無砟軌道板鋪設(11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中鐵十一局承建的安九高鐵長江特大橋(北引橋),已完成雙向6公裡的無砟軌道板鋪設(11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應用於高鐵軌道精測
    近日,在京瀋高鐵朝陽樞紐至順義段施工現場,來自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鐵五院)和武漢大學的工程技術人員用一臺北鬥慣性組合導航鐵路軌道幾何狀態測量儀(俗稱北鬥慣導小車),對上述路段雙線合計49.6公裡的
  • 為什麼火車的軌道要鋪小碎石,而高鐵卻不需要,原理原來是這樣!
    因為在那麼多出行交通工具中,火車是最經濟實惠的出遊工具,如果是硬臥或者是坐票,那價格就更低了,如果和飛機高鐵相比的話,選用火車出行確實是能省下一大筆差旅費。雖然火車的價格低廉,但是速度跟舒適度確實比不上飛機和高鐵,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既然選擇了火車出行,那自然也要接受其低配的硬體設施啦,何況把錢花在刀刃上,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