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雲網,為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構築「智能數紐」

2021-01-07 新華網客戶端

  發改委《關於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國範圍內數據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綠色集約的基礎設施一體化格局。東威騰電子中心實現結構性平衡,數據中心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水平顯著提高,使用率明顯提升。公共雲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全社會算力獲取成本顯著降低。政府部門間、政企間數據壁壘進一步打破,數據資源流通活力明顯增強。大數據協同應用效果凸顯,全國範圍內形成一批行業數據大腦、城市數據大腦,全社會算力資源、數據資源向智力資源高效轉化的態勢基本形成,數據安全保障能力穩步提升。

  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構築「數紐」體系和「數盾」體系

  《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建立完善雲資源接入和一體化調度機制,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門檻,形成「數紐」體系。正如發電廠和輸電網的關係一樣,如果說大數據中心是對數據生產要素進行加工、將其轉化為強大的智能和算力的「發電廠」,那麼「數紐」就是將智能和算力進行一體化調度、並輸送給千行百業的「輸電網」。

  算力資源需求多種多樣,需要以應用為導向,合理使用算力資源,提升基礎設施利用效能。對於需後臺加工存儲、對網絡時延要求不高的業務,支持向能源豐富、氣候適宜地區的數據中心集群調度;對於面向高頻次業務調用、對網絡時延要求極高的業務,支持向城市級高性能、邊緣數據中心調度;對於其它算力需求,支持向本區域內數據中心集群調度。這就要求大數據中心之間的互聯互通必須對接應用層的需求,根據業務需要及時、靈活地提供各種拓撲結構的數據通路,實現高效、可靠的數據通信。《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在區域數據中心集群間,以及集群和主要城市間建立數據中心直連網絡,優化數據中心跨網、跨地域數據交互,實現更高質量數據傳輸服務,這相當於是數字世界的「特高壓智能輸電」工程。

  此外,雲資源接入是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推進企業「上雲用數賦智」的關鍵,這不只是「提速降費」那麼簡單,當前企業普遍存在同時接入多個雲服務平臺的現象,迫切需求從原來的一線入一雲到一線入多雲,簡化複雜的網絡架構,減少對接工作負擔,同時還要做到業務互不幹擾。

  基於IPv6+技術體系的智能雲網,採用定製化路由、網絡演算、網絡「切片」等新技術,有效滿足一體化數據中心對於雲資源接入和一體化調度的需求,構築智能的「數紐」體系。

  華為智能雲網解決方案,加速行業數位化轉型

  華為智能雲網解決方案,基於IPv6+提供四大能力,打造行業數位化轉型底座。

  算力觸手可及,2分鐘開通雲網業務,企業用戶端設備硬裝即實現業務自動開通。通過SDN控制器對網絡服務進行抽象建模,屏蔽網絡實現細節,降低系統集成複雜度90%以上,提升集成開發速度80%以上,實現網絡服務化。支持企業像用雲一樣電商化訂購,敏捷用網。

  多雲隨心可達,企業從原來的一線入一雲到一線入多雲,非專業人士上多雲簡單又省心。通過雲骨幹連接多雲和多網,實現一網連接多雲,解決了多雲連接下網絡架構複雜的問題;通過點到多點的三層連接技術,實現一條專線接入多個雲服務平臺,解決以往一條專線只能接入一個雲平臺的問題。

  聯接剛柔並濟,剛,是網絡聯接單跳抖動達到微秒級,整網從毫秒級降到微秒級;柔,是網絡聯接感知應用,按需柔性定製聯接路徑。通過網絡切片,將一張物理網絡劃分為多張邏輯網絡,邏輯網絡之間資源互相隔離,業務互不幹擾,提供網絡帶寬、時延、抖動、丟包等確定性保障體驗;不同的邏輯網絡可以通過SRv6技術為金融、政務、醫療、教育等不同行業提供定製化的網絡拓撲和連接,提供差異化且可保障的服務質量。

  安全保駕護航,華為智能雲網,基於業界領先的全網態勢感知與自動化處置平臺,構築雲網安立體架構,引入AI安全大腦,實現「雲網安一體化」安全防禦。基於AI的威脅關聯檢測,將威脅檢出率從60%提升到96%,實現對未知威脅的全面防禦;基於SDN的安全策略處置,網安協防,將威脅閉環的時間從24小時降低到分鐘級,實現安全損失最小化。

  截至目前,華為智能雲網方案已經服務於電子政務、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煤礦、智慧港口、智慧製造等多個行業。華為將攜手更多合作夥伴進行創新設計和業務深度合作,為行業數位化轉型打造堅實的底座,加速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建設。

相關焦點

  • 我國將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
    本報訊 (記者 羅曉燕)近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國範圍內數據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綠色集約的基礎設施一體化格局。
  • 智能雲網使能千行百業,為數字經濟注入新動能
    在此次活動中,華為推出的基於智能IP的智能雲網解決方案憑藉創新技術、靈活部署等卓越表現,榮獲「2020 ICT行業優秀解決方案」。IP網絡作為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之間的橋梁,在過去的30多年中,走過了全球資訊網時代的Internet IP和視頻時代的ALL IP。在雲和5G的新時代,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需要隨時隨地接入網絡,享受便捷的數位化服務。
  • 當千行萬業的軌道,換上智能雲網的高鐵
    它採取雲網融合的方式,實現了雲計算、網絡架構與雲網服務的相互訂製化適配,打造了雲網一體的創新架構,並且採用智能化技術來實現企業網絡運維管理的進化,解決雲計算時代的企業運維痛點。總結來說,智能雲網的理想方案,是「彈性訂製化的服務+能高度適配雲計算的網絡+以客戶為中心」的雲網服務。
  • 《智能雲網聯接千行百業,為新基建提供新動能》的主題演講
    "新基建、新動能、新機遇"為主題的GNTC 2020全球網絡技術大會在南京召開,華為城域路由器領域總裁陳金助發表了《智能雲網聯接千行百業,為新基建提供新動能》的主題演講,並表示基於IPv6+的智能雲網解決方案憑藉網絡即服務、多雲靈活連接、確定性體驗、雲網安一體四大能力,可助力運營商構建一張面向雲時代的雲網安一體的領先網絡,實現企業「易上雲,上好雲」,使能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加速實現「善政、興業、惠民
  • 我省在印度設立雲上貴州(班加羅爾)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
    11月30號,雲上貴州(班加羅爾)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在印度班加羅爾正式掛牌運營。該中心將與印度全國軟體及服務協會、印度國家信息學院等機構展開合作,圍繞大數據產業開展核心技術、數據分析、建模開發等方面的研究;根據國內信息化需求,提供智力資源和技術支撐;引進印度信息化人才來貴州進行基礎培訓,派出省內高端人才赴印度學習合作;引入印度信息化產品優秀的解決方案,部署到雲上貴州平臺,助力貴州實現數字經濟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 發改委:到2025年全國範圍內數據中心形成基礎設施一體化格局
    原標題:關於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數據是國家基礎戰略性資源和重要生產要素。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
  •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遷安)協同創新中心成立
    2018生物健康產業創新論壇的舉辦與中國生物工程學會(遷安)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將推動遷安從鋼鐵之城向健康產業之都轉型,促使遷安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轉變,在國內縣市一級的區域經濟發展中能夠處於領先地位,為遷安帶來持續活力與競爭力。馬樹恆表示,要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綠色生物技術與生物健康產業正好為人民群眾的健康、健康農業、健康養殖提供了解決方案和未來方向。
  • 國星宇航與四川省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籤署「川西空天地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項目合同
    近日,國星宇航與四川省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籤署項目合同,合同金額超1600萬元,雙方將共同建設川西空天地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川西空天地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是雅安市全力打造的重點項目,未來將形成「空間信息集聚、業務協同高效、決策支持有力、開放共享順暢」的服務能力
  • 讓大數據真正發揮「大價值」
    讓大數據真正發揮「大價值」  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帶來的諸多便利得益於被譽為「萬能糧倉」的數據中心。數據中心算力越強,大數據價值越能得到發揮。國家發改委等4部門近日發布的《關於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加強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頂層設計。
  • 共享資源要素,浙江布局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 給特色產業裝上「最強...
    成立不到一年,溫嶺機電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對低振動永磁直流電機等16個共性技術難題展開攻關,並通過項目合作為本地企業解決了40多個技術難題。  改革開放後的浙江經濟從製造業起步,以實體經濟見長,製造業是浙江的「本錢」。「但是,塊狀經濟長期積累下來的矛盾逐漸顯現,尤其是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產業層次低下、創新能力不強,甚至很多共性的技術難題長期無法突破。」
  • 智庫動態|長三角協同創新的三個主方向
    《報告》分為三個部分:長三角創新一體化的三個視角、長三角產業創新一體化建議,以及政策建議。報告認為,推進長三角科技和產業創新一體化發展,既包括三省一市各區域科技與產業的創新協調,也包括創新群落中「政產學研介媒」等主體的有機協同,還包括將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兩個環節連通並產生耦合效應的鏈式創新。
  • 國家能源集團與中國煤炭科工集團聯合成立煤礦智能化協同創新中心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與中國煤炭科工集團聯合組建的煤礦智能化協同創新中心在北京成立。  據了解,國家能源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公司,是煤礦智能化建設的排頭兵;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是我國煤炭科技創新的國家隊,是引領煤礦智能化發展的主力軍。
  • ...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兩江協同創新區元旦忙施工 創「兩江速度」
    段成剛表示,兩江協同創新區必須在加強協同創新上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將科技創新擺在首要地位,堅定不移推進大數據智能化創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助力重慶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科技創新中心。「我們引進的科研機構多,但是創新研發空間、孵化器和生態保障設施等的建設還存在不足。」
  • 仲量聯行:縱論區域經濟一體化 城市聯動,協同發展
    區域經濟一體化「以長三角為例,從南京、蘇州、無錫、杭州等地到上海,城市燈光毫無間斷。很顯然,該區域的發展是連續性的,城市之間早已相互連接。」仲量聯行中國區研究部總監周志鋒表示,在中國,地圖上最亮的地方恰好是三大城市群所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這三個區域也是中國經濟活躍度最高的地區。
  • 合肥警方構築「科技之樹」大數據、「黑科技」守護平安
    記者近日從合肥警方了解到,合肥市公安局大力推進科技興警戰略,構築大數據 " 科技之樹 ",編織數位化 " 天羅地網 ",運用 " 科技 +" 打擊違法犯罪,服務民生。目前全市已接入 7.6 萬餘路視頻監控探頭,整合 1000 餘類 2400 億條應用數據。
  • 國際創新協同區在路上(下)
    為了加快推進國際創新協同區建設,臨港科技城公司以工業網際網路數據為核心,吸引國內外工業網際網路企業落地融合,在國際創新協同區內規劃推進「國際數據港」項目。A03-02地塊,將打造四大研發基地國際創新協同區A03-02地塊摘牌儀式在上海市土地交易中心隆重舉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成功摘得國際創新協同區A03-02地塊,未來中國信通院將在地塊內打造四大研發基地。
  • 區域教研中教育數據應用協同創新共同體模式探索
    通過實踐發現,教育數據應用協同創新共同體充分發揮了參與主體多元化的優勢,為區域教研活動構建了信息技術支持下促進互動、協同、共享的虛實結合教研環境,形成了支持區域教研團隊開展教育數據應用研修的有效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區域教研團隊的創新評價水平與交互水平,實現了教育數據應用過程中深層次的協同創新。
  • 專訪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科技創新需要...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建宇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中科院上海分院今年除了繼續推進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之外,更多地會聚焦兩大任務,一個是長三角一體化中的科技創新協作,另一個就是與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合作。「我們(中科院上海分院)也會把在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G60科創走廊等比較分散的力量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比較大的團隊。」
  • 日照(上海)協同創新中心招商引資啟新程
    3月9日,日照(上海)協同創新中心正式復工。復工當天,應省駐滬辦推薦,日照(上海)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便與復旦大學智慧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張文強就機器人研發生產項目進行了對接,雙方達成了初步的考察及合作意向。
  • 日照(上海)協同創新中心這樣抓「一號工程」
    自2019年5月掛牌運營以來,日照(上海)協同創新中心深耕上海,放眼整個長三角,積極打通區域招商通道,緊盯區域內國內500強等引領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大集團,綜合運用委託招商、以企招商等各類方式,持續推動「雙招雙引」主責主業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