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規模數據揭秘太空飛行健康影響

2020-11-26 光明網

射線、缺氧、失重、寒冷,甚至孤獨,茫茫太空給予太空人的可能遠遠不止於次。

但是,人們為了登上火星、探索深空,了解長期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健康影響及原因,並找到解決辦法,至關重要。

11月26日,Cell、Cell Reports、Cell Systems、Patterns和iScience出版論文特輯,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和世界各地其他學術、政府、航空航天和工業組織的200多名研究人員,展示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太空人數據和太空生物學數據集,探討了太空飛行的危害,並討論了未來20年前往火星和執行其他任務可能需的準備工作。

著名的雙胞胎

提到太空旅行對太空人身體影響的研究,不得不提及著名的雙胞胎實驗。

愛因斯坦在雙生子佯謬中提到,有一對雙生兄弟,一個長期太空旅行,另一個留在地球。結果當旅行者回到地球後,他比兄弟更年輕。人們一直未能驗證這一理論,直到Scott Kelly和Mark Kelly成為NASA太空人。

他們是一對雙胞胎,Scott曾於2015年至2016年在國際空間站上工作,而Mark則主要留在地球上。

研究期間,Scott在太空中共飛行了520天。Mark曾在太空中飛行了54天,均為4次相對較短的太空梭飛行任務。10個研究小組對這對雙胞胎進行了一系列測試,包括在太空飛行前、飛行中和飛行後採集血液、尿液和糞便樣本。

Scott的身體經歷了一系列變化,他的染色體發生了很大程度上持續的基因變化,部分倒置,或端對端翻轉,染色體末端的許多端粒神秘地變長了。他的眼球形狀也發生了變化,包括視神經變厚、眼球周圍的脈絡膜摺疊。但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變化在他回到地球後大部分都發生了逆轉。

該研究通訊作者之一、威爾康乃爾醫學院的John B. Charles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些結果幫助人們了解正常、健康的生理過程適應太空飛行獨特環境的遺傳因素,有助確保太空人在未來可能持續數年的深空任務中的安全、健康和表現。

2019年,相關論文在《科學》刊登後,就引起廣泛關注。但德國達姆施塔特技術大學Markus Lobrich 告訴《中國科學報》,因為這項研究只涉及兩個人,所以這項發現可能無法廣泛適用於其他太空人。

於是,此次發布的數據,除了重新分析雙胞胎實驗的數據外,多個研究小組還分析了幾十名太空人的樣本。

各種變化

當時,Scott的端粒變長了,但端粒在返回地球後的48小時內就縮短了,甚至比飛行前更短。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放射癌症生物學家Susan Bailey表示,這與預期正好相反,因為端粒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縮短,而且縮短的端粒可能會增加他患心血管疾病或某些癌症的風險。

於是,Bailey等人對11名太空人在前往國際空間站(ISS)執行任務之前、期間和之後的端粒長度和DNA損傷反應進行了評估,發現太空人在太空飛行中端粒通常較長。然而,在返回地球後,太空人的端粒長度迅速縮短,通常比他們進入太空前更短。

研究人員還發現,該研究中的所有太空人在太空中都經歷了氧化應激,這與其端粒長度的改變有關(珠峰登山者也存在類似情況),這表明端粒長度的變化可能是對極端環境下慢性分子應激的適應性反應。

「我們將評估包括女性在內的更多太空人和各種持續時間的空間任務,以便進一步闡明在空間飛行導致端粒變化的機制。」Bailey表示。

雙胞胎研究數據還顯示,太空人在返回地球時,其炎症症狀會加重。於是,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的Christopher E. Mason等人,收集了一名在ISS站執行為期一年任務的太空人的數據進行了對比,並對雙胞胎研究的著陸數據進行了重新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觀察到的生化特徵反映了骨骼肌的再生,而不是有害的炎症反應。這些發現得到了在ISS執行了6個月任務的其他28名太空人數據的支持。

另一個研究組則通過對小鼠、大鼠、人類組織樣本和太空人研究,分析藉助被稱為微小RNA的非編碼調節RNA的短序列能識別一系列太空健康影響。而且,選擇性抑制這些與太空飛行相關的微小RNA,可以在人體組織模型中減少暴露於模擬深空輻射後的心血管損傷。

該研究通訊作者、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的Afshin Beheshti表示,這表明與航空相關的微小RNA信號除了能作為太空造成的系統性生物損傷的生物標記外,還可以用於識別減輕相關健康風險的潛在目標。上述論文均刊登於Cell Reports。

天空旅行帶來了如此多的身體變化,「我們開始問是否有某種普遍的機制發生在處於太空的人體上,可以解釋我們觀察到的問題。」Beheshti說。

「藏身幕後」的線粒體缺陷

《中國科學報》從NASA獲悉,Beheshti帶領的多學科團隊利用從許多不同來源收集的數據,發現了導致這種損害的共同因素:線粒體功能障礙。相關論文刊登於《細胞》。

研究人員分析了從NASA的GeneLab平臺獲得的數據,該平臺是一個全面的資料庫,包括動物研究數據、雙胞胎研究,以及從59名太空人在幾十年的太空旅行中收集的樣本。該平臺還包含了一系列的「組學」數據,這些數據涉及組織和細胞在空間輻射和微重力的共同作用下發生的變化,包括蛋白質組、代謝組、轉錄組和表觀基因組數據。

「我們比較了在太空執行兩項不同任務的小鼠的所有不同組織,發現線粒體功能障礙不斷出現。」Beheshti告訴記者,「我們研究了肝臟和眼睛問題,發現這些問題是由與線粒體相關的途徑引起的。」

實際上,線粒體抑制,以及有時因為這種抑制而發生的過度補償,會導致許多系統性器官反應。它們還可以解釋免疫系統中常見的許多變化。

研究人員對雙胞胎研究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線粒體活動有很多變化。其中一些變化可以解釋Scott在太空期間免疫細胞分布的變化。他們還使用了從其他幾十名太空人身上採集的生理數據、血樣和尿樣,以證實不同細胞類型的線粒體活性發生了改變。

「看到線粒體如此重要,我非常驚訝,因為它們通常不在我們的關注範圍之內。」Beheshti說,線粒體功能障礙也有助於解釋另一個長期太空旅行常見問題:晝夜節律紊亂。

既然線粒體問題已經被確定是許多太空旅行健康風險的一個原因,Beheshti指出,「已經有許多治療線粒體疾病的藥物獲得批准,我們或許可以在太空中用動物和細胞模型測試其中的一些藥物。」(唐鳳)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u8650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0.108457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11.002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0.108448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0.108429

來源: 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迄今最大數據集揭秘太空飛行危害
    ■本報記者 唐鳳射線、缺氧、失重、寒冷,甚至孤獨,茫茫太空給予太空人的可能遠不止這些。但是,為了登上火星、探索深空,了解長期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健康影響及原因,並找到解決辦法,可謂至關重要。11月26日,在Cell、Cell Reports、Cell Systems、Patterns和iScience出版的論文特輯中,美國宇航局(NASA)和其他學術、政府、航空航天和工業組織的200多名研究人員,展示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太空人數據和太空生物學數據集,探討了太空飛行的危害
  • 科學網—迄今最大數據集揭秘太空飛行危害
    但是,為了登上火星、探索深空,了解長期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健康影響及原因,並找到解決辦法,可謂至關重要。 11月26日,在Cell、Cell Reports、Cell Systems、Patterns和iScience出版的論文特輯中,美國宇航局(NASA)和其他學術、政府、航空航天和工業組織的200多名研究人員,展示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太空人數據和太空生物學數據集,探討了太空飛行的危害,以及未來20年前往火星和執行其他任務需要準備的工作。
  • 太空旅行安全嗎?史上最大太空人數據集揭曉答案
    作者 |唐鳳射線、缺氧、失重、寒冷,甚至孤獨,茫茫太空給予太空人的可能遠不止這些。但是,為了登上火星、探索深空,了解長期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健康影響及原因,並找到解決辦法,可謂至關重要。11月26日,在Cell、Cell Reports、Cell Systems、Patterns和iScience出版的論文特輯中,美國宇航局(NASA)和其他學術、政府、航空航天和工業組織的200多名研究人員,展示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太空人數據和太空生物學數據集
  • 太空飛行是否會影響健康?NASA在《細胞》發表最新發現
    第三十三期專欄文章,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 黃濤,就Cell 中的論文發表述評。長按圖片掃描二維碼閱讀論文人類一直存在飛天的夢想。直到宇宙飛船的出現,太空飛行成為現實。但是人類是否可以安全的進行太空飛行,太空飛行會對人體產生哪些分子層面的影響仍然未知。
  • 果蠅揭示太空飛行對心臟的影響
    當地時間11月25日,來自美國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斯醫學發現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細胞報告》雜誌中發表論文稱,果蠅的心臟在經歷長時間的太空飛行後,其結構和生化指標會產生深遠變化,而太空人很可能也會遭受類似影響。
  • 太空飛行會對心臟產生什麼樣的重要影響?
    當地時間11月25日,來自美國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斯醫學發現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細胞報告》雜誌中發表論文稱,果蠅的心臟在經歷長時間的太空飛行後,其結構和生化指標會產生深遠變化,而太空人很可能也會遭受類似影響。  這項研究不僅能使太空人受益,還可能有助於開發保護心臟健康的醫療措施,幫助長期臥床休息或患有心臟病的地球居民。
  • 研究揭示航天飛行影響健康的關鍵樞紐
    研究揭示航天飛行影響健康的關鍵樞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46:04 美國宇航局(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Afshin Beheshti課題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30篇Cell和Cell子刊論文探究長期太空飛行對健康的影響
    2020年1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歷史性的美國宇航局雙胞胎研究(NASA Twins Study,下稱NASA雙胞胎研究)調查了同卵雙胞胎太空人ScottKelly和Mark Kelly,並提供了在太空生活對健康影響的新信息。
  • 太空飛行會持續影響腸道中的微生物
    也許最令人驚訝的是,研究小組還使用星圖將太空飛行數據,與地球上收集有關輻射對腸道影響的研究數據進行了比較。有效地排除了太空輻射是導致太空飛行中微生物群變化的原因。領導這項研究的西北大學科學家Martha Vitaterna表示:輻射對腸道微生物群肯定有影響,但這些影響與在太空飛行中看到的不一樣。
  • 揭秘「天宮一號」:航天員太空中的衣食住行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中新社酒泉9月29日電題:揭秘「天宮一號」如何為航天員打造太空新「家」作者 孫海榮、孫自法隨著全新研製的載人飛行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飛向茫茫天宮,中國航天員將擁有一個太空新「家」。這個新「家」在太空運行兩年,隨時迎接中國航天員駕乘神舟飛船入住。太空新「家」裝修得怎麼樣?有哪些「家具」?航天員工作、生活設施如何?
  • 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大腦結構與功能
    《美國神經放射學雜誌》線上版最新刊發的一項研究稱,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人類大腦的結構與功能。該項研究由美國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神經放射學家唐娜?羅伯茨領導。研究團隊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人太空飛行前後的大腦磁共振成像數據進行了回顧性分析,量化了他們大腦結構的變化情況,並將這種結構變化與其認知和運動功能的臨床表現進行了比較。
  • 長時間的太空旅行會影響太空人的脊柱健康
    一項有關在零重力環境下長期旅行的健康狀況研究,給太空人登陸月球和火星的計劃帶來了新的打擊。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Katelyn Burkhart及其同事的最新研究顯示,在長時間的太空飛行後,肌肉結構發生的變化在長達4年的時間裡仍然存在。他們寫道,「長時間的太空飛行會使椎旁肌肉發生肌肉萎縮,會導致太空人的背部肌肉疼痛。」研究人員分析了17名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的太空人的腰椎CT掃描結果。
  • 最新發現: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腦容量
    現在,一項發表在《放射學》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長時間太空旅行的影響不僅僅是視力受損這麼簡單,嚴重地甚至可能會導致腦容量改變和腦下垂體變形。據報導,國際空間站(ISS)上超過一半的太空人在長期暴露於太空的微重力環境後,在評估中會表現出視神經腫脹、視網膜出血等眼部結構改變。
  • 太空健康風險是什麼?科學家這麼說
    太空是個危險之地。也許我們已經發展出技術,把太空人送入軌道,讓他們安全地返回家園,但科學家們仍然在研究太空旅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特別是從長期來看。模擬太空飛行的老鼠研究也顯示,進入太空會使免疫系統衰老,並損傷大腦。
  • 外星人太空艙UFO的設計原理揭秘之二,它是如何實現星際飛行的?
    外星人老師:前面講到,我們要進行星際旅行,太空艙是神器,它可以實現長距離、長時間飛行,而且能量消耗極少,我們曾飛到地球時,地球人把它稱為UFO,地球上的人覺得我們的太空艙很神奇而不可思議,所以叫不明飛行器,這就是UFO名字的由來。
  • 影響航天員健康的環境和心理因素
    同時,在400km的低軌道飛行時,太陽質子事件也不會引起太空飛行器艙內輻射劑量率的增加,因此目前的近地球軌道飛行輻射,對航天員健康影響不大。但是,在今後的星際航行中,航天員在太空中停留時間長,宇宙射線輻射劑量增加,加上失重對人體的影響更大,輻射和失重複合效應將會危害到航天員的健康,甚至生命。
  • 太空失重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及恢復方法
    綜合來看,經歷航天飛行後,航天員身高有所增加也是完全正常的。太空失重環境除了會對脊柱帶來影響,對肌肉骨骼系統和心血管系統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2.儘管短期飛行後這些變化是可逆的,對航天員健康的影響不大,但是長期航天飛行中如不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可能導致一系列的病理改變。3.
  • 探究太空飛行對人iPS細胞衍生性心肌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這些作者在這項研究中報導,在先前的血細胞微重力研究中也發現了在微重力下心臟細胞中的線粒體代謝基因活性增加了,這表明對太空飛行的某些細胞反應可以在多種類型的細胞中發生。Wu實驗室的研究生Alexa Wnorowski告訴《科學家》雜誌,「太空飛行時,心血管系統發生的最大變化之一就是血液的重新分布,這是因為沒有重力將血液吸引到你的腳上。」她說,心臟不必竭盡全力向全身泵送血液,這可能導致心肌萎縮。另外,心臟會改變形狀。Wnorowski說,「在長時間處於微重力下,它變得更圓。」其中的原因尚不清楚,但這可能是由於缺乏通常將心臟向下拉的重力。
  • 長時間太空旅行對人類身體健康有什麼影響?
    科技日報華盛頓電(記者劉海英)長時間太空旅行對人類身體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是否會改變人類基因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項新研究發現,太空旅行不會導致人類出現長期重大的表觀遺傳變化。這或可稍稍緩解人們對長期太空旅行的擔憂。
  • 太空旅行的健康風險是什麼?一起來看看科學家們公布的研究結果吧
    太空是一個充滿敵意的地方。我們可能已經開發出了將太空人送入軌道並使他們安全返回家園的技術,但是科學家們仍在弄清楚太空旅行如何影響人類健康,尤其是從長遠來看。在進行任何計劃的前往火星的任務之前,這是至關重要的,以確保這些重要飛行中太空人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