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學生:老師,我們的太空艙是如何設計的?如何實現星際旅行呢?
外星人老師:
前面講到,我們要進行星際旅行,太空艙是神器,它可以實現長距離、長時間飛行,而且能量消耗極少,我們曾飛到地球時,地球人把它稱為UFO,地球上的人覺得我們的太空艙很神奇而不可思議,所以叫不明飛行器,這就是UFO名字的由來。
其實,我們的太空艙是一個仿模器,就是仿製電子的圓周運動原理髮明的,我們的太空艙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能高速自轉,二是能以任一確定的半徑高速周轉,三是自轉能量和周轉能量可以互化,即實現自轉和周轉的速度變換,從而實現了太空艙在星際旅行中的能量保存。
還有,我們的太空艙內實現人造引力,在太空中飛行時,人不會出現失重狀態。
我們前篇利用宇宙第一定律的圓周運動論,進行了UFO太空艙的飛行逃逸的原理揭秘,下面,我們繼續來分析太空艙在太空中如何實現軌道變換,這要求我們理解宇宙第二定律:
第二宇宙定律,即共核圓周定律,內容是指在同一體系裡,在不受外體系的幹擾下,共核的多個星系或粒子,其公轉軌道的半徑與速度平方的乘積等於同一個常數,數學公式是:
R1V1^2=R2V2^2=R3V3^2=……=q (2.1)
即星體公轉速度的平方與半徑成反比,此種狀態時,星體做圓周運動是慣性的,能量不損耗。
例如:太陽系的所有行星其軌道半徑與公轉速度的平方等於同一個常數,原子核裡的多電子也一樣,這是星體和粒子的排列和分布的天體法則,這個定律也是衛星發射、太空艙飛行的軌道和速度的確定原理。
我們的太空艙就是運用這一原理,通過自轉動能和周轉動能互換,實現公轉速度變化來實現軌道變換,當減小公轉速度,就能增大公轉軌道半徑,反之亦然,同時在總能量不變的前提下,公轉速度減小,自轉速度增大,從而實現太空艙的能量貯藏和轉化,最主要的意義在於避免能量大損耗,讓太空艙的能量保持穩定,根據第二定律,在太空中,只要有確定的速度,就有確定的軌道,這時太空艙的航行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總的來說,我們太空艙的最大特點就是:具有自轉和公轉功能,並且自轉動能和周轉動能可以互化,實現能量貯藏和軌道變換,減小能量損耗,保持能量穩定。
還有,講到我們太空艙的太空旅行,必須涉及到失重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理解宇宙第三定律了。
第三宇宙定律又叫向心勢能定律,是指一切具有自轉運動的星體或粒子,其內外物體都會產生一個指向核心的向心勢能,向心勢能等於核心外物體質量、核心距離和核心加速度的積。
這樣,物體的向心勢能E有數學方程:
E=m( V0^2- VA^2)/2=mgd (2.2)
(1.4.2)式中VA為物體所在點的星體自轉速度,V0為星體核心自轉速度,m為星體上任一物體的質量,g為物體所在點的星體向心加速度,d為核心外物體與核心的距離
容易推導出向心加速度g:
g =(V0^2-VA^2)/2d (2.3)
以地球為例,很容易算出,地球核心自轉速度:V0=11.179km/s,(2.4)
這是地球核心自轉速度常量值,每個星體都有一個不同的常量值。
我們的向心勢能在地球人的物理中叫重力勢能,這是因為地球上有一個叫牛頓的人總結了一個萬有引力定律,所以,我們的向心加速度g與地球人的重力加速度g,從一定意義上是等效的,但含義不同,因為我們星球物理裡,沒有引力概念。
而且,地球人的重力勢能公式是E=mgh (2.5),這裡的h和 我們向心勢能公式(2.3)中d的區別很大,地球人的h是以地面為參照的高度,我們的d是星體球心與物體的距離。
最重要的是,我們沒有地球人所謂的萬有引力定律,我們的理論是,一切星體或粒子由於自轉,核心外的所有物體都具有指向核心自轉的勢能,類似被核心所吸引,即地球人的萬有引力,這種引力的產生是星體自轉的必然結果,即所有星體之所以存在萬有引力,是因為所有星體都在自轉,也就是說,只要星體停止自轉,萬有引力立刻消失。同樣,任何物體只要做自轉遠動,其核心外的物體就會產生指向核心的引力。
好了,第三定律理解清楚了,我們再回到太空艙的失重問題。
篇幅較長,未完待續,關注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