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探索》:30億公裡外太空他找到外星人了麼?

2021-01-09 每日電影播報

標題:《星際探索》:30億公裡外太空尋找外星人的孤獨之旅,只是一場打著硬科幻旗號的肆意妄為

有外星人麼?

相信有好奇心的人類一直有這樣的疑問。至於科學家們更是孜孜以求。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為了尋找地外生物,而付出的一往無前的艱辛,足以感動世人。

電影《星際探索》也是這樣講述孤獨探索外星人的科學家的故事。20年前,一對由科學家克萊福德率領的探索隊飛往了遠在30億公裡外的海王星附近,然後失去音訊。20年後,克萊福德的兒子羅伊踏上了尋找真相的漫漫星際之旅。

這樣的背景設計,其實和1997年的科幻恐怖電影《黑洞表面》大致相同。同樣的太空探索計劃,海王星附近失聯,開始新的尋找真相的計劃。不過,《黑洞表面》就是赤裸裸的商業電影,驚悚恐怖的元素堪稱驚世駭俗。特別是腦洞大開的打開類似地獄的設計,以及異世界惡魔的出現,讓這部電影成為很多人的夢魘。當然,電影本身也就成為一部簡單宣洩的商業電影。

而《星際探索》就有意思多了。這是一部打著硬科幻旗號、和披著文藝外衣,但本質上還是商業思維隨大流的跟風電影。科幻藝術方式的包裝,是師從《湮滅》、《降臨》。硬科幻的方法,師從《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影片。而《星際探索》自身品質上又沒有達到上述影片的高度,在製作層面上再次淪為創作者迸發腦洞的肆意妄為的想像。

父子兩代人的太空探索,尋找外星人註定是一種沒有結果的路程。何況是遠離地球30億公裡的遙遠的海王星附近。註定孤寂的旅程,依然孤身向前。這樣的背景設計,很容易將觀眾帶入一種孤膽英雄戲的氛圍,以及類似於《2001太空奧德賽》式的關於生命和哲學的思考。特別是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羅伊,一臉苦大仇深、輕度抑鬱的臉,在內心獨白、自我剖析種,更是將這種氛圍渲染得無以復加。

然而,這種貌似高大上的太空哲學設計,在皮特夢囈般的叨逼叨、以及毫無結果的印證中,被證明不過是毫無意義的臺詞,只是為了讓影片顯得深邃,實則毫無意義。甚至在劇情的設計上,根本和這些虛無的臺詞毫無關係。

唯一有意義的一點是,找了半天外星人,還不如身邊的親人重要。

這種強加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高大上的噱頭,讓《星際探索》這部電影在骨子裡就是孱弱無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說得極為準確。

然後在劇情層面,同樣趨同於典型的商業電影,而合《湮滅》、《降臨》等科幻文藝這種近年來的電影類型相去甚遠,肆意妄為的程度也讓硬科幻這個外衣蒙羞。

未來的時代,人類已經在外太空的近地球軌道建立起了堪比城市的外太空空間站。皮特飾演的羅伊在太空行走進行站外維護時,遇到了太空雷暴。皮特就從近百公裡的外太空僅憑藉太空服就直接降落到地球表面。

這一點情節設計,除了引出太空雷暴之外,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太空直降這點為將來埋下伏筆。雖然塑造了皮特的冷靜、技能高超,也埋下了伏線千裡的劇情,貌似用心,其實也開始暴露了影片最大的問題——無視邏輯和常識的肆意妄為,而和硬科幻開始背道而馳。

人類自由落體最高高度是2014年57歲的谷歌副總裁阿蘭·尤斯塔斯完成的,他乘坐高空氦氣球達到地球大氣層平流層的邊緣,在41419米(41公裡)高度一躍而下,成功落地。

而在電影《星際探索》中,羅伊本身在百公裡高度太空空間上工作進行太空行走,當時是在和空間站同時在太空高速飛行,這樣就不能快速擺脫高速,向地球墜落。而會想很多失去動力被地球捕獲的太空垃圾一樣,緩慢地降低軌道,直到和大氣層摩擦而燒毀。初點位置的運行狀態,和一直在地球引力圈(氦氣球升空抵達平流層)的谷歌總裁的運行情況,這兩點有很大的不同。

接下來的劇情,為了塑造《星際探索》的孤獨感更是肆意妄為,十足的刻意。趕往月球基地後,讓太空司令部安排在羅伊身邊的老爺子在月球海盜的襲擊中受傷而退,這還是尊老。接下來,在趕往火星的旅程中,更是讓飛船船長受到狂暴的大猩猩襲擊領了便當。

在這裡,除了讓營造羅伊獨自上路的悲劇色彩外,當然也要體現出羅伊的冷靜、人性,特別是為接下來羅伊能夠獨自駕駛飛船做下鋪墊。

羅伊這麼能幹,但到達火星之後,被太空司令部以心理評估不合格為由,拒絕其繼續進行接下來的趕往海王星的計劃。褲子都脫了,任你千百個理由也要蹭蹭吧?在火星女同事的幫助下,羅伊終於在最後一刻蹭進了飛船。在升空加速擺脫火星引力的飛船中,船員們開始了腦子進水的作死行為,想制服蹭進來的羅伊,結果被飛船擺脫引力時的強大推力而直接處死。

就是這樣,假借月球海盜、和路人的主動作死,羅伊終於以孤家寡人的名義,悲壯地踏上了獨自30億公裡的找親爹的星際之旅。

結果見到親爹之後,並沒有費什麼唇舌,就安撫了親爹。準備回到自己飛船的時候,親爹一心求死,飄蕩於星空之中。這時候羅伊再次上演超能之舉,扛著一扇門板,穿越小行星帶,飛回自己飛船。並且憑藉炸毀老爹飛船的爆炸力,回到了30億公裡外的地球。

電影《星際探索》在影片情節結構上非常簡單,最大的問題還是對基本常識和邏輯的無視。很多人會說,這只是電影而已。是的,這不是紀錄片,不是普及知識,但既然打著硬科幻的外衣,那起碼在最簡單的情節上不要做出跳脫的設計吧。那除非除掉硬科幻的外衣。

相對比,《地心引力》、《月球》,就做得有情有理,不會在常識和邏輯上犯下明顯的錯誤。

以及,步《湮滅》《降臨》的後塵,電影《星際探索》同樣失於無效、虛無而毫無意義的文本層面。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FAST開啟搜索地球外文明,它真能找到外星人?
    當初在中國500米直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開建的時候,有朋友就說,我們的超大望遠鏡可以用來發現外星人呀!我當時自信滿滿地回答他:「我們的望遠鏡不可能拿來幹這麼LOW的事情」。好吧,現在我承認我錯了。就在幾天前,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向媒體透露,中國「天眼」正式開啟對地外文明的搜索,尋找來自宇宙深處高智慧生命發出的信號。
  • 「星際溝通」是在尋找朋友麼?「黑暗森林法則」「科技解讀」
    電影中經常看到,與外星人聯繫所導致的種種戰爭。那麼,我們為何一直嘗試著進行「星際溝通」?為什麼霍金一直反對進行「星際溝通」?「星際溝通」是在尋找朋友麼?「外星探索」早已開始不管你喜歡與否,對外星人的生命探險很早就開始了。
  • 14億公裡外,飛船從太空傳回一張照片,為何專家看後失去笑容?
    曾幾何時,上天、入地乃是人類的兩大夢想,千百年來,為此做出努力的人層出不窮,他們不僅貢獻了智慧,還給予了後人探索的勇氣。1961年4月,前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成功進入太空,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足以載入史冊。不過,人類的野心還不止於此,步入太空僅僅是第一步,若想揭開宇宙之謎,還要走得更遠才行。
  • 科幻巨製《星際探索》美爆,不止探索太空,還探索了生命的答案
    《星際探索》是一部太空歌劇類型的電影。這裡容我解釋一下「太空歌劇」的概念,「太空歌劇」是上世紀40年代發明出來的科幻流派,指的是對於龐大紛繁的宇宙,故事不必太過於拘謹物理常識,以傳奇冒險為主要目的,並從中能給觀眾啟發性。《2001太空漫遊》就是太空歌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外還有《銀翼殺手》,《普羅米修斯》等都泛屬太空歌劇框架內。
  • 星際空間是「一堵牆」?184億公裡外飛船發現,有害物質越來越多
    文/行走天涯星際空間是「一堵牆」?184億公裡外飛船發現,有害物質越來越多了從上個世紀以來,人類對於太空領域的探索和無窮無盡的求知慾,就已經深刻體現出來了。人類目前也已經往太空發射了很多顆探測器飛船。尤其是旅行者一號,被認為已經離開了太陽系,旅行者二號同樣也為人類揭開了很多遙遠的星際太空之謎,然而隨便如此,人類至今對太空的了解依舊是少之甚少的。
  • 69億公裡外飛船發回數據,看到不同的景象,正朝著星際空間飛去
    我們人類發射了很多探測器,有一些探測器在我們地球附近運行,有一些探測器則會飛到太陽系其它大星球附近探索,甚至會登陸到某些外星球表面進行探索。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探測器正在朝著太陽系外飛去。如大家所熟知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旅行者2號探測器,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多個探測器正在朝著太陽系外飛去,其中一個是先驅者10號、一個是先驅者11號,由於這2個探測器目前已經完成使命,早就失去聯繫,所以現在很少關於它們的消息。目前,新視野號探測器也正在朝著星際空間飛去。
  • 地外文明探索50年:美國向外太空傳歌引恐慌
    如果說當年的SETI只是一批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憑著信念支撐著的一種科學探索行為,那麼,歷經50年的發育,如今的SETI已成為多學科、國際性的大科學探索活動。隨著人類對外太空探索的深入,SETI所體現的人類渴望尋找地球外文明,並與之建立聯繫的努力將會長久持續下去。為使更多讀者了解這方面的情況,我們特選輯了這組稿件。
  • 《星際探索》是為了什麼?找外星人還是躲避人類?
    >《星際穿越》的姊妹篇或同類,更不是《星際迷航》這個經典的前傳。總之,沒有緊張刺激的情節場景,沒有男歡女愛,沒有外星人,沒有種族戰爭,地球也沒有毀滅。那這電影到底如何?這是一部全靠布拉德·皮特撐起來的科幻倫理片。有太陽系風光,有星際旅行的初級階段,但更多的是人倫情感的反思。
  • 14億公裡外,土星探測器傳給地球一張照片,地球人看後感嘆萬分
    星辰大海,如果將太空比喻成了大海,那麼地球就如同滄海之一粟,正是因為太空的無限空間,讓地球上的人類充滿了無數的想像,對於太空的探索,也因此變得無止境。人們最早觀察到的,是與地球相伴的月亮,這個與地球朝夕相伴,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美麗星球,未了解之前,總是那麼的神秘,古人甚至幻想出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樹等故事,幻想著月球與地球一樣,有山有水有河流。
  • 已飛到181億公裡外,30年前訪問藍色星球,旅行者2號還在飛
    趣味探索訊 在漆黑如墨的外太空中,已突破太陽系的旅行者2號無疑是世界最偉大的人造物之一。根據美國宇航局的實時數據顯示,旅行者2號已經距離地球約181億公裡,成為了有史以來第2個離地球離最遙遠的人造物,因為第1個最遠的人造物是219億公裡外的旅行者1號。
  • 用43年飛了189億公裡,旅行者號歷經四次大遭遇,鍍金盤讓人擔憂
    而在太空中,向更遠空間飛去的美國旅行者2號飛船不僅長了一歲,還與我們直線距離更遠了一圈,達到了189.5億公裡,一個無法用地球上實物來形容的距離,要用天文單位AU來形容比較適合,約為126.67AU。1977年8月20日,一枚大力神號運載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起飛,20多分鐘後將旅行者2號推入太空,並賦予了極高初速度,相對太陽速度達每秒42.2公裡,旅行者2號憑藉初速度以曲線軌跡飛向太陽圈外。在地球軌道上人造物想要脫離太陽引力,進入太陽系外星際空間,至少需要每秒42.1公裡的初速度(相對太陽),該速度又稱太陽系逃逸速度。
  • 失聯8個月,187億公裡外流浪者找到,旅行者2號傳回信號你好
    但是人類就發展出了智慧文明,恐龍1.6億年都沒有完成的事情,人類幾十萬年就做到了。因此有很多懷疑論者,認為人類進化的歷程太過於迅速,便提出是否有高級文明插手的可能性,當然這類說法也毫無證據。大約400年前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指向星空,同時也把人類的好奇心帶上了星空,但真正的太空探索開始於上個世紀中旬左右
  • 「暗淡藍點」拍攝30周年 旅行者1號探測器43年222億公裡的星際旅行
    下面這張照片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60億公裡的宇宙外太空所拍攝的地球作品,名為《暗淡藍點》,這是旅行者1號拍攝的距離地球最遠的最著名的地球照片,畫面中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中。這張照片觸發了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博士的靈感,寫成了《Pale Blue Dot》。
  • 「暗淡藍點」拍攝30周年 旅行者1號探測器43年222億公裡星際旅行
    旅行者1號拍攝到的「太陽系全家福「.jpeg下面這張照片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60億公裡的宇宙外太空所拍攝的地球作品在1996年5月11日的一個學位頒授典禮上,薩根博士在演講中說了這段話:我們成功地從外太空拍到這張照片,仔細看看,你會看見僅僅是一個藍色的小圓點。然而就是這裡,這就是我們的家,就是我們自己。
  • NASA發布了一張40億英裡外的「太空雪人」的新照片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發布了史上最好的一張圖,圖中是一個在40億英裡外探索的「神秘」太空物體。新視野號拍攝了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太空雪人」照片。1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地平線」(new Horizons)探測器飛越了太陽系中最遠的天體。
  • 人類科學對地外文明的探索與局限
    而在數千公裡外,一個名叫阿維•洛布的哈佛大學天文學家也聽說了這一神秘的物體。不久,他開始設想一個誘人的可能:「奧陌陌」實際上是外星人的宇宙飛船,在向其建造者傳遞信號。這種說法聽上去有點離譜,但洛布不是普通的民間UFO愛好者,他和他的同事們都是世界一流的科學家。
  • 外星人深度揭秘地球的星際之門和太空隧道系統
    他攻讀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專業,並擁有理學碩士學位。他居住在以色列,被聘為軍事計算機系統的開發人員。聲稱在1994年意識到外星人和其他維度的存在。阿德裡安·德維爾作為一名理工男,最驚世駭俗的事情是宣稱有一支外星人醫療隊在他家裡建立了診所。
  • NASA正式宣布:旅行者號飛行181億公裡,在太陽系外發現神秘空間
    隨著科技實力的進步,很多科學家都主張將人類科技朝著外太空方向發展,所以科學家們不斷研發出很多的探索外太空的設備,就是為了讓人類能對太空多一些了解。就期盼著人類科技何時能在宇宙當中如魚得水,科學家們也是一直在向這方面努力著。
  • 旅行者1號已飛越210億公裡,耗時41年,承載著人類探索太空任務!
    太空探索對於人類來說是一件從未停止過的活動,人類的人口雖然數量眾多,但是作為智慧種族,我們是孤獨的,地球上的智慧種族也只有我們人類一種,所以人類一直想要在外太空尋找到另外一個智慧種族。在很多年前,美國NASA向外太空發射了兩個探測器,這個探測器叫做旅行者,分別是一號和二號,一號已經飛行出了太陽系,而二號的話也已經快要飛出太陽系了,全世界也就這兩個探測器承載了人類的希望向著宇宙的深處飛去了。
  • 64億公裡外的太空,出現遠超人類想像的景象
    據報導,近日,來自美國的天文學家團隊通過大量的觀測研究後發現,在距離太陽64.4億公裡之外的外太空中,那裡有一些比想像中更明亮的東西存在,這也讓宇宙並不如此前認為的那麼黑暗,這項研究也發表在美國的《紐約時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