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擬建體溫休眠艙實現遠程太空旅行

2020-11-26 騰訊網

目前美國宇航局與一家商業公司建立合作關係,研製一種太空休眠艙,太空人太空旅行中可以沉浸在深度睡眠之中。

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美國宇航局對一家航空航天工程公司投資50萬美元,用於研製一種技術將人類太空人沉浸在深度睡眠狀態,實現遠程太空旅行。

在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和《異形》中,均出現太空人在太空旅行中處於低溫休眠狀態,在現實太空任務中,如果將太空人沉浸於短期休眠,將使太空旅行變得更加有效。美國宇航局籤訂合同的是加州太空工廠公司,該公司將設計太空人休眠艙,能夠使太空人處於不活躍的「麻木狀態」。

目前太空工廠公司對休眠艙的質量和體積進行了優化設計,最終能夠顯著減少載荷所需質量,該公司執行長約翰-布拉德福德(John Bradford)博士說:「太空人星際旅行的休眠方案能夠更好地完成長途太空旅行,我們非常高興與美國宇航局建立合作關係,我知道該領域有許多競爭者。」

太空工廠公司設計的休眠艙是體積較小的加壓艙,布拉德福德博士指出,我們認為休眠艙的重量可減少至5-7噸,可容納4-6人,而當前設計的休眠艙重量達到20-50噸。

雖然太空人處於低體溫狀態,但是各種傳感器將連接在身體上進行實時監控。太空人通過靜脈注射腸外營養物質,這些液體腸外營養物質可提供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導管可將體內尿液排出。

藥物誘導低溫休眠狀態可一次持續14天,太空人可以輪流2-3天被喚醒,確保太空飛船工作處於正常運行狀態。據悉,藥物誘導體溫休眠已用於治療多種症狀,其中包括:心臟病發作、大腦或者脊髓損傷。(悠悠/編譯)

相關焦點

  • 美擬建低溫休眠艙
    原標題:美擬建低溫休眠艙【摘要】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宇航局對一家航空航天工程公司投資50萬美元,用於研製一種將人類太空人沉浸在深度睡眠狀態的技術,實現遠程太空旅行。藥物誘導低溫休眠狀態可一次持續14天,太空人可以輪流2-3天被喚醒,確保太空飛船工作處於正常運行狀態。
  • 低溫休眠將不再科幻 未來太空旅行首選
    據國外媒體報導,去年年底美國宇航局與亞特蘭大的SpaceWork公司一起公布了他們的新計劃:利用低溫休眠改變傳統的太空旅行方式。事實上,人類船員和任務所需所有物品的重量對任務帶來了直接的影響,除此之外旅行過程還需要多次複雜的火箭點火。  前美國宇航局首席技術專家Bobby Braun博士稱:「無論何時你將人類送上火星,都牽扯到1到2個跨階梯式的挑戰。」科學家們認為,他們能夠通過蟄伏或者短期冬眠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可以創造一個休眠倉,供執行火星任務的太空人在大部分旅程中進行「低溫休眠」,讓旅程變得更加可行。
  • NASA資助研發冷凍休眠:大幅減少太空人補給需求
    現在,美國宇航局(NASA)正資助亞特蘭大航空工程公司SpaceWorks研發類似「假死」技術,在漫長的星際旅行中讓人類太空人進入深度睡眠狀態。美國宇航局已經向SpaceWorks提供50萬美元資助,幫助其繼續研發技術。像電影中那樣使用「冷凍休眠(Cryosleep)」方法,幫助人類完成漫長太空旅行可能還需要多年才能成為現實。
  • 低溫休眠將不再科幻 星際旅行冷凍治療必備要素之一_遊俠網 Ali213...
    :利用低溫休眠改變傳統的太空旅行方式。  儘管從技術上說這是可行的,但是火星之旅由於成本等原因尚無法實現。事實上,人類船員和任務所需所有物品的重量對任務帶來了直接的影響,除此之外旅行過程還需要多次複雜的火箭點火。
  • NASA資助「冷凍休眠」研究 星際旅行或成真
    交通工具無法支撐、攜帶的乾糧補給不夠等都限制著人類離開「搖籃」,實現星際旅行航行,去尋找去地球「親戚」。  當然,這一切都已經在科幻電影中實現了——在一系列如《阿凡達》《星際穿越》的科幻電影中,太空人通過「冷凍休眠」技術降低身體的新陳代謝,利用更少的補給實現更長距離的星際旅遊。
  • 依託新黑科技,深度「休眠倉」的小夢想,人類或將實現太空旅行
    人類始終對浩瀚星空抱有極大的敬畏與興趣,試圖探索神秘又廣袤無垠的銀河深處,但礙於肉體之身的束縛,以現有的載人航天技術,別說遨遊太空,衝出太陽系的「懷抱」都是個棘手的問題。《流浪地球》的人工智慧AI Moss 會強迫太空人們進入所謂的「太空睡眠艙」中休息,這種強制睡眠會將人類的新陳代謝降低到「無限接近與0」的狀態,以僅供維持生命的最低損耗,儘可能的「放緩時間」。
  • 又一個太空旅行?太空熱氣球觀光,美國一家公司推出全新旅遊項目
    美國佛羅裡達州的一家公司計劃用高科技版的熱氣球把乘客送到太空的邊緣,由一名飛行員和最多八名乘客乘坐一艘巨型飛艇懸掛的加壓太空艙。人類太空飛行公司空間視角計劃預計將於2021年初,在美國宇航局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的太空梭著陸設施進行海王星的試飛。
  • 美國宇航局推出21世紀新型月球車(組圖)
    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導,美國宇航局的新月球車看起來跟電視劇《嘻哈飆車族(Pimp My Ride)》裡的車子一樣。
  • 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通過了關鍵測試
    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通過環境測試後,明年仍按計劃進行部署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韋伯項目經理比爾·奧克斯(Bill Ochs)在一份聲明中說: 「成功完成我們的天文臺環境測試代表了發射的裡程碑式的裡程碑。」 「環境測試表明韋伯有能力承受火箭飛行升空,這是它離地球大約一百萬英裡的軌道旅行中最猛烈的部分。」
  • ​貝索斯藍色起源首次商業太空旅行或將於4月初 「發車」
    美國時間 1 月 14 日,藍色起源公司的 New Shepard 號火箭完成了它的第 14 次試飛(NS-14)。在 NS-14 飛行任務中,一個新的助推器和升級版太空艙進行了首次亮相。在升級後的太空艙中,共有乘客座椅 6 個。為了方便太空人和乘客的順暢溝通,每個座位上都配置了通話系統。同時也在艙內增加了緩衝襯壁和聲音抑制裝置,實現降噪處理,提供更舒適的環境。
  • 30年後移民1000人:歐洲太空總署擬建「月球村」
    30年後移民1000人:歐洲太空總署擬建「月球村」 中新網9月29日電,綜合報導,歐洲太空總署最近大膽提出構想,在月球打造「月球村」,利用月球土壤當建材,3D列印打造居住艙,喝的水則是融化隕石坑的冰層
  • 美國宇航局新的太空廁所在前往國際空間站的路上
    天鵝座太空站是一個新的太空站。美國航天局在一份聲明中解釋說:「它的功能改進了目前的太空廁所操作,有助於美國宇航局為未來的任務做準備,包括飛往月球和火星的任務。」。「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WMS)展示了一個緊湊的廁所和尿液輸送系統,進一步實現了廢物管理和儲存的自動化。」
  • 美國總統甘迺迪宣布登月計劃,不料蘇聯太空行走又領先一步
    甘迺迪登月演講在這次演講不久之後,美國宇航局舉辦了一次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了這項新的太空計劃。布勞恩以登月計劃總工程師的身份出席了這次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布勞恩宣布,美國宇航局的登月計劃將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實現飛船的繞地飛行,之後再進行多人航天、確保能夠進行長期太空旅行,在這基礎上,最終實現載人登月。
  • 美國宇航局測試新型鈦合金太空馬桶 價值2300萬美元
    美國宇航局幾十年來第一次革新太空如廁設施,這是一個價值2300萬美元的鈦制馬桶,更適合女性使用。它的尺寸更適合野營車的尺寸,可以裝進美國宇航局的獵戶座太空艙,幾年後將載著太空人登上月球。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們將對它進行幾個月的測試。如果測試順利,廁所就會正常營業。
  • 美國宇航局發布了人類在太空中應遵守的準則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美國要回到月球了。但是,距離上次的月球旅行已經過去了近50年,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隨著私人公司成為太空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許多國際太空機構的崛起,太空變得相當擁擠,所以可能需要一些新的規則更好地進行太空開發。
  • 太空旅行不是夢!2021年即將實現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太空旅行不再是只存在於科幻電影中的幻想,而是切實可行的計劃。一家致力於實現太空旅行的西班牙公司,目的是讓太空旅行成為一種新興的旅行業,並預計從2021年起,10年內帶1萬名旅客開啟太空之旅。該公司將在全球建立4個基地,其中一個基地預定設在伊比利亞半島。
  • 外星人太空艙UFO的設計原理揭秘之三,它是如何實現星際飛行的?
    外星人學生:老師,我們星際旅行的太空艙是如何設計航行的呢?外星人老師:我們前面講到,我們的太空艙是一個很偉大的發明,是我們星際旅行的神器,它可以實現長距離、長時間飛行,而且能量消耗極少,我們曾飛到地球時,地球人把它稱為UFO,就是地球上的人類覺得我們的太空艙太神奇、不可思議,所以叫不明飛行器,即UFO。
  • Orion太空艙完成NASA各項測試 重返月球更進一步了
    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開發製造,Orion太空艙近日通過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全部測試,表明阿耳忒彌斯計劃(Artemis)邁上了新的臺階。該任務目的是將美國男太空人往返火星,以及首次將女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
  • 美國宇航局對空發射日本貨船離開空間站
    在HTV-9內部,是HTV-8的託盤,上面放著以前太空行走時從空間站移走的舊鎳氫電池。在向國際空間站發射第一艘H-II運載火箭(HTV)11年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HTV-9將於9月10日離開軌道實驗室,美國宇航局電視臺和該機構網站將於美國東部時間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