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並非傳說而是真實的「世界地理」!美國學者:佩服古人

2021-01-09 鄧朝芬說歷史

說起《山海經》,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耳熟能詳的的神話故事,夸父追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后羿射日等等。

對大多數人來說,《山海經》是一個充滿奇形怪狀的神獸,有各色光怪陸離的奇異景象的神秘而遙遠的世界。

其實《山海經》的範圍很廣,是一本實實在在的遠古時期的百科全書,現在看來依然非常有價值。除了眾所周知的志怪,還有科學與醫學,更有地理民俗。

在《山海經》的世界裡,一共有40個邦國,55座山,300條水道,以及100個歷史人物和400多個奇獸。我們循著書中的線索,以及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的事物,按圖索驥,可以勾勒出真正的遠古時代。

伴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這不僅僅是一本很早的歷史古籍,也是一部記載著「世界地理」的書籍。

為什麼說《山海經》是一部真實的「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由誰撰寫?

各國的學者都認為,《山海經》更多描述的是世界地理。

比如書中提到射日,這一情節就是印第安人告訴中國人,再比如書中提到的生物目前大多都生活在非洲。

而在交通非常不發達的古代,不同大陸的距離是無法用人力抵達的,也就自然而然產生了著書作者的分歧。

在清代有一名駐外使節,早年曾與父親在中美洲生活數十年,他稱在當地有許多印第安人,自言是中國人。而在《山海經》中提到的一種十日的禮節,在印第安文化中出現頻率很高。

有人大膽猜測,《山海經》有一部分作者是如今的印第安人,只是因為板塊漂移的原因,商代的後裔遷徙到了中美洲,當然這只是猜測。

還有說法,因為《山海經》中所記錄的志怪神話與古希臘神話有異曲同工,甚至不謀而合之處,也讓不少學者揣測《山海經》是由希臘人所著。

這本堪稱「世界地理」書存疑的可不只是作者,還有那些為人津津樂道的生物,亦真亦假。

《山海經》真實可靠

《山海經》裡有很多關於山川河流、動植物、天文等方面的記錄。

曾經有一位美國學者默茨,就對這方面做了實地考察。

默茨通過親身的考察的是《東山經》記載的4條山系,他按照山海經上的記載,上面說向東走多少裡,她就走多少裡,該拐幾個彎,就拐幾個彎,結果到了最終地點,發現書中山脈的描述,和美洲中西部的4條山脈是一模一樣。

這也不免讓她感慨到:對於曾經來到世界各地考察繪製地圖的中國古人學者,我們也只有甘拜下風。

《山海經》裡描述的大部分地貌都是能和中國的地理對應起來的。

比如我大致歸納了幾條:《南山經》中的「汸(fāng)水」據考證為今江西北面的昌江。

「具區」:古太湖名。苕(tiáo)水:在今浙江省境內。

泿(yín)水: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

《西山經》中的「泑(yōu)水」在現湖南省長沙市等等,我粗略地估計了一下,山名及水名能和現在的中國對應起來的可達百餘處。

此外,《山海經》中的很多內容都是與中國的記述習慣相符合的。

如《海外東經》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這也是「羲和浴日」神話的由來,並且還有人將其與三星堆的青銅神樹聯繫到了一起,三星堆的青銅神樹,每枝分三叉,每叉上又有鳥立在上面,很像是以鳥來象徵太陽的意思。

《大荒東經》中也有:「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實際上這也是古人觀測到的太陽黑子現象,只是古人迷信的認為那是鳥。

《山海經》中記載的很多動物,很多人都以為那是神話中的生物,但是在逐漸加深的科學研究中,以及地理探測中,我們發現了很多遠古化石,也推測出了當時的生存環境,這跟《山海經》中的很多記載不謀而合。

要知道我們看到的世界不過是冰山一角,陸地面積只有海洋面積的四分之一。

那時地理地貌可能還是在地殼運動變幻前。那時古人的生存環境是惡劣的,就是與大自然洪水災害等做鬥爭,墾荒生存繁衍。

那些未知的世界才是我們要探索的,很多我們想像不到的生物可能真的存在,只是以我們目前的水平很難勘測。

可以說,《山海經》是上古先民5000年前的地理圖志,所見所聞之記錄。

《山海經》裡記載的是古人對世界最直觀、最原始的的認識。我們可以在《山海經》的故事中感受到古人那開天闢地力量和徵服自然的浩然之氣,感受人類最淳樸、最直觀的理解與描述。

中國作為唯一流傳下來的文明古國,從遠古時期就留下了非常多廣博深厚的智慧,但如今社會是個信息爆炸,需要快速消化信息的碎片化、快餐式資訊時代,大部分人更是沒耐心研究我們這些古老的智慧了。

還在現在我們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一股熱愛、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潮已經興起有一段時間了,越來越多的講目光聚集到我們博大精深、充滿智慧的傳統文化上。

所以,在這裡真心建議大家可以讀一讀《山海經》,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神話故事,也是一本十分受專家學者喜愛的奇書。

如果大家擔心《山海經》作為一本古籍,文言文晦澀難懂,那在這裡向大家分享我之前讀過的《圖解山海經》。我讀的時候就非常通順,被裡面豐富、美輪美奐的內容吸引,第一次感受到中國的古老智慧是如此有趣且有用,受益匪淺。

這本書是無刪減的全注全譯的白話文版本,不僅有詳細的注釋,還有對應的圖文插畫,完全不存在閱讀障礙。

書裡的數百幅明清手繪動物、人物圖,20餘幅古地圖,與文章相輔相成。

簡明的實例,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的設計理念,為讀者打造了一個身臨其境的光怪陸離的世界。

不到50塊錢,其實只是一頓飯的錢,就可以買到一定會讓你感到的驚喜的精神食糧,不妨一試!

感興趣的話,點擊下面圖片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山海經》是真實的「世界地理」?美國學者實地考察後:甘拜下風
    《山海經》是中國神話的源頭,裡面的九尾狐,女媧,夸父追日等等的故事,可以說是成為了我們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深究其中內容,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山海經》絕不是古人任意馳騁憑空杜撰的「荒誕」小說,而是十分難得的華夏文明人文歷史的寶藏。
  • 《山海經》並非神話傳說?被質疑了三千年,終被證實是真實歷史
    《山海經》可以說是大家公認的一部奇書,整部著作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其中包括了地理、歷史、動植物甚至是醫藥等各方面的內容,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大部分人都把它當作一個神話故事,而隨著近代西方學術的影響,中國歷史學界已經逐漸將神話傳說剝離出歷史學的範疇。
  • 被質疑千年的奇書,現被證實並非神話傳說!西方學者:是真實歷史
    《山海經》中,諸如此類怪獸數不勝數,不知道遠古中國是否真是一個怪獸橫行的國度。山海經與現代世界地理的驚人吻合美國學者墨茲博士研究了《山海經》,試著進行按經考察,默茨背起行囊上路了。她要像中國古代的旅行者-樣,用雙腳去丈量勘測那些山脈。
  • 山海經不是神話傳說,而是人類丟失的真實世界?專家:記載可能有此事
    我們一直認為山海經就是古人根據想像力編出來的神話傳說,但山海經裡面的世界,很有可能是我們丟失的異世界!先來說一說山海經裡面的動物山海經裡面描述的一些動物,可能在中國找不到原型,但是放眼全世界,我們幾乎都能找到相似的動物。比如,《南山經》中記載的第一座山,招搖之山。這裡有一種名叫狌狌的動物,形狀像猴子,但是長著白色的耳朵,匍匐著像人一樣的行走。
  • 山海經並不是神話傳說,而是真實的世界?或可能是真的!
    是否是像山海經裡面描述的那樣呢?《山海經》用山和海來描述古代世界,這裡的「經」是指經歷或者經驗。關於《山海經》,很多人都認為這不過是一部想像出來的神話故事,是不真實沒有任何依據的。這本書主要涉及地理,宗教,巫術,古代神話以及其他領域,是一部信息齊全、內容豐富的好書。從這本書裡,我們可以了解各種風俗文化和古老的傳說故事。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長著三個腳的鳥和九個頭的蛇」等各種奇聞異事。《山海經》中記載了許多動物,人們認為它只是一個神話故事。
  • 山海經並不是神話傳說,而是真實的世界?專家:可能是真的
    是否是像山海經裡面描述的那樣呢?《山海經》用山和海來描述古代世界,這裡的「經」是指經歷或者經驗。關於《山海經》,很多人都認為這不過是一部想像出來的神話故事,是不真實沒有任何依據的。但是我覺得如果這真的是一部沒有任何依據而完全靠想像寫出來的書,是不可能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流傳至今的。
  • 3000年來一直被當作神話傳說,卻被西方學者證實:是真實存在的
    雖說歷代文人名家對它的態度和評價不盡相同,然而經過美國學者的實地考察後發現,《山海經》是一部真正的"世界地理"。美國學者實地考察後發現,《山海經》是一部真正的「世界地理」美洲大陸的發現者是誰?國內一些學者經過研究,發現很多美洲風土人情,竟然跟《山海經》中描述相吻合。西方神話傳說諾亞方舟中記載的那場大洪水,在世界很多遠古神話中都有記載,也就是說這件事情可能是真存在的,只是人類失去了那些記憶。
  • 《山海經》在被質疑了幾千年後,終於被學者證實:它是真實的歷史
    它還保存了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預言故事。關於《山海經》的內容性質,自打誕生起就存在著爭議。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中外很多學者還是對其產生了懷疑,認為《山海經》是一本早起有價值的地理著作,並在不斷地研究中,讓《山海經》的記載不斷被證實。
  • 專家:《山海經》不止是神話傳說,更有可能是真實的世界!
    是否是像山海經裡面描述的那樣呢?《山海經》用山和海來描述古代世界,大家可能不知道這裡的「經」指的是經歷或者經驗。關於《山海經》,大多數人的觀點都認為這不過是一部幻想出來的神話故事,是不真實存在的,並且認為沒有任何理論依據的。
  • 山海洪荒、珍禽異獸……讀完《山海經》才發現,它絕不僅是神話傳說
    可這樣的分類方式遇到《山海經》這部奇書後,卻有些搖擺不定:最早是西漢文學家劉歆將《山海經》歸類於山川地質的地理史書類,而後是清代學士紀曉嵐將它劃分到博物著作的百家子部中,如今的文獻學者們,又將這部《山海經》定義為神話志怪類書籍。
  • 《山海經》不是神話,而是消失的真實世界?專家:可能是真的!
    《山海經》不是神話世界,而是消失的真實世界?專家:可能是真的!相信很多人對《山海經》這本古籍並不陌生,其中記載了大量的情義荒誕之事。裡面有很多非常玄幻的故事。其中一部分以神話的形式記錄了下來,另一部分記載了大量的地理位置,而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這些地理位置竟然與現實是十分吻合的,那麼當時寫這本書的人究竟是誰呢?他為何會如此的有先見之明,難道真的有人穿越了嗎?科學家們在對《山海經》的分析指中指出,它其實並不是一本神話書,也不是古時的人隨意編撰的,裡面很記載的很多事情都是有科學依據的。書中記載的內容包括當時的地理人文醫學等。
  • 被質疑了三千年的《山海經》,被美國學者親自證實:是真實歷史
    雖說歷代文人名家對它的態度和評價不盡相同,然而經過美國學者的實地考察後發現,《山海經》是一部真正的''世界地理''。《科學》(Science)雜誌,刊載一篇研究論文,證實中國四千年前的大洪水及大禹治水不是神話。在中國最為人所知的是發生在大約公元前2000年的大洪水及大禹治水故事。
  • 《山海經》內容真實嗎?古世界地圖復原後,與現代世界非常相似
    在這麼多的著作中我最欣賞的是《山海經》《山海經》這本書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即使沒有看過也都聽說過。而且在上學時,我們也該經常聽到語文老師講述山海經裡的一些文章。《山海經》顧名思義是講述山河大川的書籍。它是一本古代志怪類的書籍。它的作者不詳,最貼近真實的是它由楚國或巴蜀人所寫。根據它的內容推論,許多現代學者認為它是經由幾代人共同編寫的,經過許多人的不斷完善和更改的。
  • 最「荒誕」的神話小說《山海經》,卻讓美國學者向中國古人低頭?
    《山海經》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最重要的古籍,是被人們賦予神話傳說的奇書,全書涉及的事物較廣,而對於涉及到事物的真實性,一直以來都是備受爭議,就連司馬遷都曾認為《山海經》中的內容過於荒誕,甚至之後還有人把它列入了小說的範疇內。
  • 被質疑了3000年的神話傳說,如今終於被證實!西方學者:真實歷史
    就連美國學者也在實地考察後發現,《山海經》是一部真正的''世界地理''!這不禁讓人發出感嘆,這些人類聞所未聞的神鬼志怪,難道真的是上一個高階文明的遺留?中國祖先可能早就去過其他大洲?美國學者墨茲看完《山海經》後,對裡面的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決定按經考察,用雙腳去丈量勘測那些山脈。她按照《山海經》的指示,讓你往東你就往東,讓你走三百裡你就走三百裡,看看最終結果會是什麼。
  • 《山海經》裡面的動物是真實存在過麼?這本書的精髓是什麼?
    要說中國古代最神奇的書,《山海經》絕對是榜上有名的,這本書記載了上古時期各種怪蟲異獸、神話傳說、古代地理、民俗、中外交通等,以現代人的目光來看,山海經中那些聞所未聞的事情簡直就是無稽之談,但是能夠流傳兩千年的奇書,裡面的動物真實存在過麼?作者為什麼腦洞這麼大,這本書的精髓是什麼?
  • 《山海經》上古異獸能預言未來?專家:並非神話傳說,是真實的
    《山海經》裡面認為,異獸如果現身於世,就是在預示著旱災、瘟疫、戰爭等等的到來。那麼它的這類預言究竟出自上古先民的神話傳說,還是確有其事呢?首先先來跟著我一起來來看能預言旱災的上古異獸肥遺吧。《山海經》記載的肥遺,似乎是一種隨處可見的異獸。
  • 《山海經》中隱藏的失落文明世界,神話可能不僅僅是傳說
    《山海經》歷來被視為奇書。司馬遷說其內容荒謬,不敢作為參考。魯迅先生也認為這是「方士之書」。長期以來,大多數人把它視為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說,許多奇珍異獸也被認為是古人腦洞創造的。但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山海經的珍稀動物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
  • 《山海經》並非虛構?現發現一「神獸」,被證實其真實存在
    《山海經》是一本上古奇書,記載了上古時期的神話故事和地理風貌。其中記載了一些神奇荒誕的遠古神話,像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熟知的傳說,也有一些奇形怪狀的奇珍異獸。外界的種種猜測,還無法真正驗證其真實身份和存在的痕跡。現在,有一些專門研究《山海經》的人發現,其實這種名為旋龜的異獸還真的存在過,有人在美洲大陸,發現一種名叫鱷龜的生物,它也是現存最古老的一種爬行動物,上下顎較小,有像鳥一樣的喙,尾巴像蛇尾,吃東西時還會發出沉重砰砰砰聲音,和斧頭劈木頭的聲音極為相似。
  • 《山海經》記載的另一世界可能被證實?美國專家:是描述美洲大陸
    說起《山海經》,它是一部包含著很多神話故事的古籍,很多人認為它是一部曠世奇書。但是總而言之,卻幾乎沒有人相信它記錄的真實歷史。古今學者對之認識也不盡相同,司馬遷認為內容過於荒誕無稽,魏徵把《山海經》算作史書,清朝紀曉嵐將之歸類於志怪小說,魯迅認為是「巫覡、方士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