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12月7日電(劉豐)中國(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自2015年上線以來,已由1.0版升級到3.0版,目前擁有100多項口岸政務和貿易服務事項功能,服務企業6萬多家,單證日均處理量約27萬票。6日,福建省商務廳在福州舉辦「中國(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穩外貿、促發展、做貢獻』推廣展示會」,會議總結了單一窗口建設成果,並介紹3.0版主要功能和操作流程。
據了解,中國(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政務服務功能基本覆蓋企業進出口全流程。目前已實現與43個部門信息互聯互通,上線了貨物、艙單、運輸工具和許可證件申報,以及原產地證書申領、企業資質辦理、出口退稅、稅費支付、物品通關、加貿保稅、跨境電商、移動應用、口岸監測、查詢統計等14大類110項基本政務服務功能,惠及生產、貿易、倉儲、物流、電商、金融等各類企業,基本滿足國際貿易「一站式」業務辦理需求。
中國(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還實現跨境貿易主要業務流程簡單化和智能化。跨部門作業由「串聯」改為「並聯」,貨物申報所需各類單證數量由89種合併簡化為52種。船舶運輸工具向海關、海事、邊檢等部門「一單多報」,取消原44類、70種、共計150頁左右的紙質申報材料。出口退稅方面,企業依託單一窗口以報關單數據自動生成出口退稅申報單,就可線上申請退稅。進出口貨物申報時間由4小時減少到5-10分鐘,船舶申報時間由36小時減少到2.5小時,出口退稅操作時間由原來的1個多小時壓縮至5分鐘。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每年可為企業增效300多億元。
在實現基本政務服務功能的基礎上,中國(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積極打造「一站式」貿易服務平臺,推出了貿易金融、出口信保等項目,為企業生產經營和開拓市場提供便捷和實惠。建成全省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今年雙十一跨境通關出倉率達90%,居全國第一。建成海外倉、出口退稅、機場物流等一批凸顯地方特色的新功能。下一步,福建將從加強數據共享和管理應用、拓展和優化服務功能、推進國際互聯互通等方面加快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
會上,絲路智慧口岸聯合實驗室揭牌。實驗室由福建省商務廳、福州海關、福州自貿片區管委會、中海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電子信息集團、清華—福州數據技術研究院共同發起設立,將依託中國(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打造產、學、研、用為一體的新型創新科研平臺,通過開展絲路智慧口岸建設先導性課題研究,加大中國(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科技創新力度,為跨境貿易核心業務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