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談BBC中式教育紀錄片 稱中國孩子玩的太少

2020-11-23 央廣網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出席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出席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

  央廣網倫敦10月23日消息(特派記者馬闖 邢斯嘉)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英國具有整個歐洲數量最多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當地時間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出席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

  習近平在英國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的陪同下抵達開幕式現場,一起參觀了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成果圖片展,並觀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學生們的匯報演出,包括用中文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習近平對大家說,看到英國有這麼多老師和學生在教授和學習漢語,尤其看到有這麼多英國學生對中國語言文化感興趣,感到很高興。

  他強調,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孔子學院是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平臺。

  習近平指出,作為中外語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橋梁,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為世界各國民眾學習漢語和了解中華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也為推進中國同世界各國人文交流、促進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孔子學院在英國快速發展。目前,英國已經建立起29所孔子學院和126所孔子課堂,數量居歐洲之首。習近平說,這是中英人文交流蓬勃發展的縮影。他在致辭中還提到了由英國廣播公司製作、不久前紅遍網絡的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強嗎?》,該片對比了英式教育和中式教育。

  習近平表示,他高興地看到,通過人文交流,中英兩國文化中的精華正在對兩國人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英國民眾通過英國廣播公司對中式教學法的宣介,認識到嚴師出高徒的積極效果。同樣在這部片子中的中國網絡的熱播,也讓中國民眾認識到張弛有度在子女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中國孩子玩的太少了,要讓他們多玩一玩。

  最後,習近平勉勵大家,為中英友好事業添磚加瓦。

  習近平表示,「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希望孔子學院繼續秉承「相互尊重、友好協商、平等互利」的校訓,為傳播文化、溝通心靈、促進世界文明多樣性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安德魯王子在致辭中表示,支持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的發展,鼓勵更多英國孩子學習漢語。中國是個非常重要的國家,英中關係極為重要。學好漢語將為發展英中合作夥伴關係作出貢獻。

相關焦點

  • BBC紀錄片揭露中式與英式教育的差異:看完你還想讓孩子出國嗎
    但假如臺下坐的是一群金髮碧眼的外國學生,那情形可就不一樣了,中西教育方法的差異,挑戰著校園秩序與人們的認知。正如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中所說的那樣:「這是一場通向未知的旅行。」
  • BBC紀錄片永遠不會說的現實,西方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會分層
    看視頻中的表現,他們確實不太遵守中國老師的課堂紀律,說話吃東西玩遊戲等都有。 合情合理在,畢竟在很多次的大型國際比賽中,中國學生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的; 出其不意在,我們身在國內,抱怨了很多次國內教育的種種不好,越來越多人把孩子送去國外或者是國際學校,但這個紀錄片的結果好像給西式教育一擊悶錘。 之前一個朋友聊起,說他認識一個在聯合國工作的美國同事。
  • BBC紀錄片解讀習近平:深受人民愛戴
    中國日報網10月21日電(信蓮)在習近平主席訪英之際,英國廣播公司10月19日發布習近平紀錄片,展現了他從身居窯洞走向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非凡歷程。紀錄片隨之問到:「那麼,他(習近平)是一個什麼樣的夥伴呢?」紀錄片接著表示,習近平是一位大受歡迎的領導人。作為國家領導人,他與眾不同,經常深入基層,來到群眾中間,還在小餐館排隊買飯,與民眾一同進餐。
  • BBC紀錄片:教育與階層流動之困
    【編者按】  近一月來,由英國BBC拍攝的關於中外基礎教育差異的紀錄片—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漢普郡博航特中學實施4周中國式教學試驗的故事,引發廣泛討論。  時評人彭曉芸認為,這場大爭論真正需要面對的問題是:教育的目標究竟是什麼?英美語境中反思「素質教育」的真正訴求是什麼?
  • 來論|BBC紀錄片:教育與階層流動之困
    而中國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的問題又是什麼? BBC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國學校》以戲劇性手法做了一次中英教育交流實驗。當然,結局如雙方所料,以成績為唯一評比標準,中方教師勝出:他們深度參與教學的學生,比沒有中方老師介入的英國學生,成績高出一小截。
  • 中英教育差異究竟有多大?
    (資料圖片)   前不久,英國廣播公司(BBC)一部名為《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的紀錄片引發人們對中英兩國教育的熱議。片中的科學老師楊軍近日向新華社記者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紀錄片的剪輯方法不夠客觀,英國媒體的一些批評也有失偏頗。中英教育應該互學互鑑,加強交流。
  • 5部BBC神級紀錄片:優秀孩子背後,拼的都是見識和思維
    最近跟朋友聊起育兒的話題,他說:「現在的孩子,天天坐在課桌上從早寫到晚,成績拿滿分,生活常識卻一無所知。你說這樣的孩子,長大是不是真的就有出息?」我想想也是,現在的孩子,對生活常識,對大自然了解得實在太少了。不想我們小時候,都是在農村裡長大的,從小就跟大自然接觸。
  • 最適合陪孩子看的100部bbc經典紀錄片
    與其讓孩子看一些沒什麼營養的動畫片,倒不如花時間陪孩子看一些經典的紀錄片,既能滿足孩子看電視的需求,也能增長見聞,學習更多的知識。進入電子時代,讓孩子完全不接觸電子產品,不看動畫片、不玩遊戲是不現實的。但與其讓孩子看一些沒什麼營養的動畫片,倒不如花時間陪孩子看一些經典的紀錄片,既能滿足孩子看電視的需求,也能增長見聞,學習更多的知識。BBC(英國廣播公司)的紀錄片題材廣泛、製作精良。看這些經典的紀錄片,既可以追溯上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也可以欣賞從宇宙到地信深處的奇妙境界。
  • bbc經典紀錄片:冰凍星球,一部適合寒假陪孩子一起看的電影
    經歷了沸沸揚揚的迪士尼「邪典片」事件,家長在這個寒假期間要注意孩子那你的手機在玩什麼,在看什麼,如果你有時間,不妨陪著孩子一起來欣賞一部電影:BBC經典紀錄片:冰凍世界。和孩子一起領略世界上的美景!整個紀錄片延續了BBC高品質的風格,如同劉燁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過,我不會讓孩子看什麼電視劇節目,但是偶爾會陪著小劉諾一一起看看紀錄片。和孩子一起看看好的視頻,這就是寒假裡面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企鵝爸爸:BBC紀錄片都知道,BBC專門為兒童拍的紀錄片你聽過沒?
    雖然隔三岔五我們都會分享一些頂級紀錄片。但是今天的很特別。因為它們都來自BBC、NHK的兒童頻道或教育頻道。換句話來說:這些片子就是專門為兒童拍的。和一般的紀錄片相比,這些片子有什麼特點?時長很短。每集5-30分鐘。插個縫隙就能看完。不用擔心孩子的看視頻的用眼問題。講解生動、簡潔。
  • 習近平談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前提都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平安中國建設,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今天,黨建網微平臺與您一起回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的部分重要論述。
  • BBC「偷拍」的這部9.3分紀錄片,培養孩子從小到大的好奇心
    偶遇海底的「臥底海洋生物攝影機」吐泡泡,海豚會好奇地遊過來圍觀,咬著泡泡玩。這部紀錄片讓我們了解到,原來在我們平時接觸不到的海洋世界,還生活著這樣一群調皮積極、充滿好奇心的可愛海豚。每次看到BBC推出的高分紀錄片,都會忍不住感慨:能超越BBC的,也只有BBC了。最後還是想強調,地球上有那麼多可愛的生命,正以自己的方式,精彩的活著。這種積極活在當下的心態,值得我們和孩子學習。
  • 中國教師赴英國拍成紀錄片 來看看7年前BBC的紀錄片《中國學校》
    近日,BBC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引發中英兩國民眾對教育的熱烈討論。該片講述了幾名中國教師赴英「支教」,與50名英國九年級學生發生的共同學習生活的故事。早在2008年,BBC就拍過一部《中國學校》的紀錄片,以安徽省一個小鎮休寧為縮影,集中拍攝了當地一組家庭、老師、孩子們一個學年的生活。
  • BBC頂級紀錄片《人類宇宙》
    ·考克斯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276p50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首播: 2014-10-07集數: 5單集片長: 60分鐘豆瓣評分:9.2
  • 教育的影響力—推薦英國BBC紀錄片《7Up》
    最近,利用了幾天時間,認真觀看了紀錄片《人生七年》,這是由麥可·艾普特在1964年為英國BBC電視臺拍攝的紀錄片,通過採訪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時值七歲妙齡的兒童,並每隔七年重新採訪當年的這些孩子,傾聽他們對世界及人生的期待、教育的感受等。這個拍攝一直從7歲拍攝到63歲,跨越了他們的少年、中年、老年三個人生階段。
  • BBC紀錄片《南太平洋》第2集-漂流者
    BBC紀錄片《南太平洋》第2集-漂流者導演: 馬克·布朗羅 / Chiara Bellati / Jonathan Clay編劇: Chiara Bellati主演: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 / Mike Rowe / Richard Wollocombe / 馬克·布朗羅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www.bbc.co.uk
  • 臺媒稱大陸家庭現教育「鄙視鏈」 孩子沒有英文名被嫌棄
    參考消息網5月27日報導臺媒稱,隨著大陸中產階級崛起,基於父母想要孩子未來要更好的心態,生活中生一條又一條的教育「鄙視鏈」,包括絕不讓孩子與沒有英文名字的孩子同讀沒外語教學的幼兒園。香港《鳳凰周刊》25日報導,在一些幼兒園、小學或社區,「中產階級內部踩踏事件」不時發生,將中產階級子女教育中的「鄙視鏈」赤裸裸地展現出來。報導稱,一些父母並不完全明白就讀早教班的意義,但仍硬著頭皮送孩子去讀英語早教班。一名家長表示,雖然孩子什麼也不懂,只是希望她能多聽聽,培養語感;大部分早教班的家長都抱著這樣的想法。
  • BBC網站除了精彩絕妙的紀錄片 還可以用來學英語!
    對於中國學生而言,提到BBC最多想到的是它精彩絕妙的紀錄片,其實,它還有另一個神奇的存在——BBC Learning English!網址:http://www.bbc.co.uk/learningenglish/BBC Learning English中國學生的福音,這上面的所有聽力材料都有稿子!
  • 有了這5部高分紀錄片,孩子假期再也不無聊了!
    有的家長甚至都不惜直接扔個手機給孩子玩,既省事又方便。 但是給孩子玩手機,也要有選擇性地玩,比如說看紀錄片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好的記錄片就像一個優秀的老師,可以用逼真的畫面和生動的講解讓孩子吸收很多的知識。
  • 優酷獨播《小巨人》等BBC五大紀錄片
    眾所周知,紀錄片作為BBC的金字招牌,其技術之頂尖、製作之精良贏得了「紀錄片要看BBC」的讚譽。而優酷則為國內紀錄片愛好者提供了一個觀看平臺,據統計,在優酷紀實頻道上線的BBC紀錄片已經達到200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