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聊起育兒的話題,他說:「現在的孩子,天天坐在課桌上從早寫到晚,成績拿滿分,生活常識卻一無所知。你說這樣的孩子,長大是不是真的就有出息?」
我想想也是,現在的孩子,對生活常識,對大自然了解得實在太少了。不想我們小時候,都是在農村裡長大的,從小就跟大自然接觸。
BBC曾經拍攝了很多神級的自然紀錄片,也許在城市裡生活的你無暇帶孩子去到郊區戶外活動,那麼,就跟孩子在家裡靜靜地觀看這5部紀錄片吧。
相信孩子們一定會非常喜歡!
《藍色星球》:海洋裡的美,讓孩子們拍手叫絕
孩子們最喜歡去海邊玩了,但在這部《藍色星球》裡,孩子們可以見到他們從來都沒有見過的海洋的蔚然壯觀。
我家小孩看的時候就跟我說:「爸爸,我覺得電視比海洋館還好看!」
這部《藍色星球》出自「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的大衛·愛登堡主持,從淺海地帶到深海域都做了深入的探索和報導。
《地球造人》:讓孩子了解世界萬物如何影響人類生活
地球為什麼能夠讓人類存活,從某個意義上將是一個「奇蹟」,從但科學的角度看,地質學、地理學和氣候的變化,都會人類的生存、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地球脈動》:讓孩子見識到世界自然的奇觀
從高山到雨林,從極地到赤道,從非洲草原到熱帶雨林,再從荒涼峰頂到深邃大海,難以數計的生物以極其絕美的身姿呈現在世人面前。
孩子們在《地球脈動》中,可以見識到南北極的壯觀,山脈的奇觀,還有淡水、洞穴、沙漠、草原……都是壯美的景色!
《生命脈動》:見識生物多樣性,見證生命的神奇
《生命脈動》講述了大自然中130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第一集就講到了生命的挑戰,自然界的動植物為了生存下來,接受著環境的種種挑戰。
影片中,介紹了爬行和兩棲動物、哺乳動物、魚類、鳥類等常見的動植物遭遇的困難,以及它們所展現出來的「生命奇蹟」。
《冰凍星球》:南北極神奇景觀,有孩子們喜歡的企鵝和北極熊
看名字,就知道這部紀錄片介紹的是北極世界的神奇景觀。
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拍攝這部紀錄片的時候這樣講到:
這可能是人類在地球氣候產生劇烈變化前欣賞到這一景象的最後的機會了。這部紀錄片捕捉了此前從未記錄下來的很多行為和現象。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影像將會變得越來越珍貴,因為這很可能是我們最後的機會去記錄下這些珍貴的場景。雖然在我們到達前的數百年甚至幾千年前,地球兩極的景象非常壯觀,但是最近一個世紀以來,很多變化已經超過了人們的認識。
「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的大衛·愛登堡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從來沒見過一個孩子不會對自然著迷」
我看現在很多明星,周末的時候就會帶著孩子去親近大自然,不禁感嘆,那些明星的孩子見識那麼廣,那麼優秀,大概就是因為父母懂得引導和教育,下了苦功夫吧!
你比如說霍啟剛,他就曾經帶著孩子去學插秧,了解米飯從哪裡來,從而更懂得珍惜。
毋庸置疑,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開闊孩子的眼界,對於孩子的全面發展是很有好處的。何況,孩子們其實很喜歡大自然。
起初,我帶著孩子一起看這些紀錄片,我以為孩子會不喜歡看,會覺得悶,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在觀看的時候,竟然會感動驚奇,「哇」的一聲。也會引起孩子的思考和好奇,竟然會問我各種「為什麼」。
孩子天生就是對大自然充滿好奇的,作為父母應該引導他們,關注自然,探索自然。
但坦白講,現在學校裡的「自然課」「科學課」都講得不好,書本乾巴巴的知識,孩子們看得索然無趣。
而少兒社出版的《第一次遇見科學》,倒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科普讀物。少兒社曾經出版《十萬個為什麼》,在少兒科普領域,還是相當專業的。
這套書我最初是在書店見到的,當時很多人圍觀,我家孩子也喜歡看,愛不釋手。
這套書包含4大科學領域,包含了96個科學主題!適合5-7歲的孩子打開科學知識大門。主題的設置也是從兒童生活經驗出發,再不斷向外拓展,搭建起孩子認知世界的橋梁,幫助有遠見的父母共同培養孩子學習科學的思維方式。
家長們可以利用這套書開展親子閱讀,基於書本給出的科學探索提示,與孩子們展開觀察、互動,激發孩子的想像力,鼓勵孩子們多思考。
別以為孩子不懂,孩子對於細節的觀察能力,往往跟大人不一樣,他們能發現很多大人看不到的樂趣!
這套書是少兒社與美國國家地理基於版權合作,花了10萬美金版權費用才拿到的原版圖片,每一圖片都是高清的,可以吸引孩子們觀察、探索。
這套《第一次遇見科學》,一套12本,原價360元。一頓飯錢,就可以給孩子一起高品質的科學啟蒙了,我們相信,對自然科學充滿好奇心和熱情,勇於嘗試而獨立思考的孩子,未來也會變得更加優秀。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放在什麼時候都不過時!你的遠見,也許就決定了孩子的未來。現在就點擊下方連結給孩子送一套科學啟蒙書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