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緊鑼密鼓推進太空計劃

2020-10-14 參考消息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12日報導,中國將把更多的高分衛星送入太空,以下是原因:

中國將高分十三號衛星送入軌道,啟動了未來幾個月進行十幾次重大發射的一系列太空任務。

高分十三號衛星於今天凌晨在該國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它是高分系列的高軌遙感衛星,將拍攝地球的高清光學圖像。

「高分」是「高解析度」的中文縮寫,指的是高解析度地球觀測項目。

中國從2010年開始實施這一計劃,已經發射了20多顆衛星,其中一半以上是在過去兩年裡發射的。

這些衛星會對地球進行觀測和拍攝,包括拍攝紅外圖像,這些圖像可以用於許多民用目的,包括監測汙染和環境、估計農業產量、預報天氣和災害、探測礦物等。

這些衛星也有軍事用途。上個月,中國發布了「吉林一號」高分03衛星拍攝的一段視頻。在視頻中,衛星持續追蹤一架正在飛行的被認為是美國最先進的F-22隱形戰鬥機的戰機。

隱形戰機的設計目的是避免雷達探測,但光學觀測可以看到它。如果藉助人工智慧,這些衛星具有了更高解析度的攝像頭以及先進的識別和跟蹤能力,就可以為防空雷達提供重要支持。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說,到明年3月底前,西昌衛星發射場平均半個月一發,最短的間隔只有5天。

他對《科技日報》的記者說:「密度空前,發射能力逼近極限。」

最值得關注的一次發射將是11月底的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預計它將在月球著陸,然後帶著至少2公斤月球巖石樣本返回地球。

中國有著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並且執行了若干重大任務。僅在今年,中國就向火星發射了首個獨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完成了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的競爭對手——星座的部署,還測試了新型載人飛船及其長徵五號B新型重型運載火箭

明年,中國永久空間站核心艙的發射也列入了議事日程。

中國認為太空對國家安全和技術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華盛頓禁止該國參與美國主導的太空項目。這迫使北京自給自足,比如建造自己的空間站和開發北鬥系統。

隨著過去幾年與美國的關係出現惡化——這被一些人稱為新冷戰,包括執行下一次載人登月任務在內的太空競爭加劇。

去年12月成立美國太空軍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事件。中國也加強了太空項目,今年夏天展開了正面的火星競賽,中國「天問一號」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毅力」號的發射時間僅相隔一周。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港媒關注:中國推進建月球科研基地計劃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6日報導,隨著嫦娥登月行動的成功,中國推進在月球建立科研站的計劃。報導援引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的話說,未來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他在周三表示,基本型將具備月球科學技術研究、資源開發利用技術驗證的能力,並與國際同行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 港媒關注:中國推進建月球科研基地計劃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6日報導,隨著嫦娥登月行動的成功,中國推進在月球建立科研站的計劃。報導援引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的話說,未來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
  • 港媒關注:中國推進建月球科研基地計劃_杭州網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6日報導,隨著嫦娥登月行動的成功,中國推進在月球建立科研站的計劃。報導援引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的話說,未來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
  • 英國正在計劃,啟動太空核推進動力研究,什麼是核動力?
    如果人類打算成為一個行星際物種,那麼我們將需要新的推進方法,該方法應將相當大的推力與燃油效率相結合。NASA幾十年來一直在探索的一種選擇是依靠核能的太空飛行器,它可以採取核電或核熱推進(NEP / NTP)的形式。在當前的太空探索時代,其他太空機構也正在研究這項技術。例如,英國航天局最近與英國汽車工程公司勞斯萊斯(Rolls-Royce)籤訂了合同。
  • 頭條 | 港媒關注中國打造太空梭:將成為強大武器 太空競賽追趕美國
    港媒稱,中國在建造像飛機那樣利用跑道起降的太空梭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一名專家稱,這項進展可以縮小與美國在空間技術方面的差距。
  • 港媒:中國自建太陽模擬器投入使用 防重蹈「玉兔」覆轍
    參考消息網7月17日報導 港媒稱,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進入了新的黎明,這要多虧上月底開始在北京投入使用的一個先進太陽模擬器。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3日報導,這個模擬器佔地與一個起居室差不多,上有模擬太陽的配特殊透鏡的強大光源,另外還有真空環境,牆壁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這都是為了模擬太空中的極端環境,以便開發出更好更可靠的技術和硬體。模擬器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7所自主研發。報導稱,太陽能為太空飛行器提供能源,同時也會帶來危險。
  • 港媒:中國計劃在南海建海浪發電站 為軍用雷達供電
    原標題:港媒:中國計劃在南海建海浪發電站 為軍用雷達供電  香港《南華早報》11月30日文章,原題:南海爭端醞釀之際,中國軍方打算建海浪發電站為偏遠島嶼的雷達供電據參與項目的科研人員稱,中國計劃在地處南海的偏遠島嶼附近修建海浪發電站,以緩解部署在那裡的軍用雷達的斷電威脅。預計這些浮動的大型發電站將大大加強中國在該地區有爭議海域的立足據點。
  • 港媒關注中國太空人是如何煉成的?「使命比生命更重要」
    參考消息網1月25日報導 港媒稱,中國發布了兩部短片,紀念中國航天員訓練大隊成立20周年。短片分為普通話和英語兩種,意在增強公眾對中國航天計劃的了解和興趣。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23日報導,在《看見夢想,續寫輝煌》的中文短片中,出現了以前中國航天飛行任務的鏡頭,航天員講述了自己在航天計劃中的作用。2008年執行過神舟七號飛行任務的劉伯明說:「那一刻,使命比生命更重要!」2013年執行了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的張曉光在短片中繼續強調了愛國基調。他說:「身體離地球越遠,心靈離祖國越近。」
  • 嫦娥五號推進中國太空雄心,「五個首次」即將開創
    我們希望中國和全球科學界分享中國探月工程所獲得的數據,以增進我們對於月球的了解,就像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和阿爾忒彌斯計劃所做的那樣。」《今日美國報》稱,中國一直在加強同其他國家的太空探索合作,歐洲航天局將為嫦娥五號提供重要的地面站信息。美國法律則禁止NASA同中國開展大多數合作,中國也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合作之外,這促使中國準備自主建造空間站。
  • 馬斯克的火星計劃,需解決這個關鍵問題,太空人太空微重力適應性
    馬斯克的太空移民計劃,自從官宣以來,一直在穩紮穩打地往前推進。但是,別著急,有個問題需要馬上解決,不然就會拖馬斯克火星計劃的後腿。太空的微重力環境,能夠使太空人漂浮在飛船內,搬動物品也輕鬆的多。而太空人在太空中往往擔負多項職責,沒有太多時間去鍛鍊身體。
  • 港媒關注中國「高分四號」:雙重用途可追蹤航母
    參考消息網1月11日報導 港媒稱,2015年12月29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將「高分四號」高軌遙感衛星送入太空。據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月8日報導,對外被宣稱為主要用於防災減災的「高分四號」衛星處於地球同步軌道。
  • 中國秘密研製天基動能武器 港媒:威力堪比核武
    參考消息網8月15日報導 港媒稱,中國正在秘密研製一種名為「上帝之杖」的新型威懾性武器。它由衛星發射,威力相當於核武器;但不是利用核裂變或核聚變產生的巨大能量摧毀目標,所以沒有放射性汙染,是一種「乾淨」的武器。
  • 緊鑼密鼓開展!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天將發射 後續還有天舟二號...
    緊鑼密鼓開展!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天將發射 後續還有天舟二號、神州十二號  Winnie Lee • 2020-12-27 16:29:11 來源:前瞻網 E3218G0
  • 港媒:NASA製造世界最大火箭 或將人類送上火星
    參考消息網7月29日報導 港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製造的最大的火箭完成組裝前評估,這套火箭系統可能將人類送上火星。它可發射NASA獵戶座(Orion)太空船,運載太空人送往月球軌道的小行星,最終目標將人類送上火星。報導說,NASA在上周完成對這款火箭組裝前的評估,它將成為世界最大且推進力最強的火箭。SLS項目的負責人陶德·梅爾(Todd May)表示,這對於NASA和美國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值得雀躍的時刻,他們已經準備好了去向從未抵達過的深空目的地。
  • 中國的下一代火箭發動機將為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提供動力
    作者: Liu Zhen in Beijing 編輯: 嗷嗷豬[摘譯 - 原文 SCMP-- 2021年1月12日]中國正在開發下一代火箭發動機,為其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提供動力。該計劃包括未來5年的三項行星任務,以及在月球上建立一個永久空間站。
  • 中國首臺艦用永磁電機試驗成功 港媒:艦船動力跨越式發展
    參考消息網10月25日報導 港媒稱,中國首臺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永磁推進電機動車,近日已在海南三亞裝艇測試成功。據香港《東方日報》10月25日報導,外界普遍相信,由於歐美國家近年已將永磁電機用於潛艇之上,此次測試是安裝在潛艇之上,未來中國艦船動力將有跨越式發展。
  • 港媒:中國秘密研製「上帝之仗 」威力堪比核武
    資料圖:假想的美國上帝之杖天基動能武器系統  參考消息網8月15日報導港媒稱,中國正在秘密研製一種名為「上帝之杖」的新型威懾性武器。但中國大有後來居上之勢。這個如煙似霧的傳聞有多少真實性?中國對這種武器的核心技術掌握了多少?下面將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先敵打擊先敵制勝  文章稱,美國人構想的這個「上帝之杖」武器系統,簡直和孫悟空及其金箍棒故事如出一轍,連「上帝之杖」和金箍棒的重量也相若。  文章稱,「上帝之杖」全名為「上帝之杖」天基動能武器系統。
  • 緊鑼密鼓開展!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天將發射後續還有天舟二號...
    在嫦娥五號自月球歸來、天問一號向火星進發的同時,中國的天宮空間站計劃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天發射,地點定於海南文昌,使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
  • 《三體》航天考:太空電梯無工質推進終極曲率驅動
    據此,中國太空軍規劃出萬噸級太空戰艦的三個技術層次,如下表所示:為保證太空戰艦擁有足夠的推力和續航動力這時,在推進方式的選擇上,航天界出現了分歧,航天實力派主張發展工質推進飛船。航空母艦指揮官出身的中國太空軍軍官章北海認為,在強大的三體艦隊面前,人類艦隊採用工質推進就是死路一條,太陽系將變成威海衛,人類太空軍將成為第二個北洋水師。最終他單槍匹馬,用一種有爭議的獨特方式解決了這一分歧,航天科研人員終於沿著無工質推進飛船的路徑前進了。
  • 中國和很多國家合作,未來共同使用中國空間站,為何卻拒絕美國?
    徵服太空一直都是人類的夢想,也是中國這幾十年不斷的籌謀和努力所想達到的目標。我們知道想要徵服太空僅僅只靠一個國家是難以達到的,這是全人類的使命。隨著天宮1號和天宮2號實驗艙的接連完成使命,天宮號空間站計劃正式啟動,一切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