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安全網曾發布信息稱:2018年全球共發生致命空難15起,導致556人遇難。而2017年作為人類航空歷史上最安全的一年,也發生了10起空難,導致44人遇難。空難一旦發生,不僅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逝去的生命更是無可挽回!有資料表明,維修工具遺落在飛機上也是造成空難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一旦發現工具丟失或遺漏,往往採用人海戰術進行搜尋,這必然會造成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隨著RFID技術的不斷成熟及應用成本的降低,為工具精準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由於RFID技術具有多標籤群讀的功能,非常適合航空維修工具數量大、流動性高的特點,再通過軟、硬體結合進行更智能的數據化管理,實現工具智能科學管理,對提高企業作業效率、減少資產流失、提高信息化管理、保障航空飛行安全和人員安全都有著重要意義。
目前,航空維修工具管理現狀:
1、工具管理效率不高
在借用環節時, 由於借用手續比較複雜, 在記錄借用情況和工具收發時, 常常出現排隊等待的現象, 浪費維修人員的時間。在歸還環節時, 常常發生歸還件數與記錄借出件數不統一的現象。
2、工具找尋困難
由於航空維修工具品種繁雜、數量大、規格不一使得工具雜亂無分類,工作人員想使用某個工具時,查找起來特別麻煩。而當工具遺失時,也沒有有效手段找尋,只能花費大量人力、時間慢慢查找,效率極低。
3、條碼或二維碼無法滿足現有工具管控
條碼或二維碼易損壞、易汙染、易掉落。當借還工具時,條碼或二維碼只能單個掃描,耽誤時間,效率也低。
4、工具管理具有滯後性
以人工操作為主的航空維修管理體系需要大量人員操作,管理流程冗長,具有滯後性。當發生工具遺失或損壞時,可能過了幾天甚至在下次想使用該工具時才發現。
5、工具狀態無法實現實時監管,工具管理責任制不完善
由於飛機維修周期長、維修人員多,管理人員不能實時查詢到工具當前使用狀態,無法第一時間得知是否有工具遺失現象,工具損耗情況。
工具管理工作無法責任到人,當出現工具遺落時,容易出現操作人員互相推卸責任的情況。工具管理責任制的不完善直接導致工具利用率低,資產損失;工具流失造成安全隱患等問題。
利用RFID技術,把貼有RFID電子標籤的工具放入特殊定製並加裝鴻陸RFID讀寫器的工具車、工具櫃、工具箱或工具庫中,每當工具從櫃內取出時,系統會實時記錄這一操作。會立刻判斷細節如:什麼人,主要負責的崗位,在什麼時間取出了什麼工具,又在什麼時間歸還。系統還可設置操作權限,並且能夠在某一工具沒有在一定時間內歸還時自動發出警告。
RFID智能工具車/箱由超高頻RFID讀寫器及多個天線單元組成,通過軟體自動管理車、箱內電子標籤,對櫃內的工具進行準確識別, 倘若超出識別界限, 會在第一時間發出識別報警信號,有效預防和減少工器具丟失和被盜、簡化工器具進出庫的登記流程、避免庫存缺失或管理疏忽等,可以大幅提高工器具管理的準確性和高效性。
RFID工具櫃還在柜子內部集成了RFID UHF讀寫器、RFID 天線、安卓一體機、IC卡刷卡設備、溫溼度控制器等智能設備,對櫃內貼有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的工具進行智能自動管理。員工掃描RFID人員卡打開櫃門→取出/歸還工具→關門自動確認借出/歸還,系統提示借出人員、工具明細、借出時間等信息。
RFID技術帶來的那些效益
RFID工具管理系統可將失落工具信息直接發送至RFID手持終端進一步查找失落工具,大量減少找尋時間(找尋一個工具平均花費時間3-5分鐘),管理效率提升五倍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航空工器具的盤點效率也可以提升10倍以上,原人工盤點工作所需5-10分鐘,並手工記錄相關數據後通過郵件發送給到部門主管。RFID工具車系統自動盤點只需3-5秒,盤點數據實時同步系統後臺,異常數據系統自動發送郵件給到部門主管。
截止到2019年,中國民用航空器總量已經達到了4000架左右,每年在整體維修保養方面的費用高達上百億人民幣。同時,世界各國航空市場增長迅速,包括A380、B787等新機型陸續投入使用,不論是維修工具的數量,還是種類都在不斷增加中。在信息化管理的浪潮之下,引入新技術帶來場景化應用的變革是必然的發展趨勢,RFID工具管理系統在航空市場的潛力無疑是巨大的
(圖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