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缺錢成「水客」,香港「單非」家庭的現狀,無法想像

2021-01-21 黎向安

九零年代的香港,處在一個蓬勃發展的高峰期,那時內地工資還只有幾百到一千,香港卻已經有了一兩萬的收入。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香港人會在內地包養二奶,甚至不小心生下孩子。

而這樣因為意外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大多顯得名不正言不順,唯一的優勢便是會得到一個香港戶口,並且在那時擁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單非。

奔波的生活早已讓她疲憊,但她卻也只剩下了無可奈何。

後來為了和閨蜜履行「去日本看雪」的約定,在閨蜜男友的牽線下,她成為了一名「水客」,和電影名「過春天」一樣,這是走私行業的黑話。

意為從香港帶貨到內地販賣,然後在中間賺取差價。

故事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一個原本單純懵懂的十六歲少女,到和犯罪團夥糾葛,轉變只在一瞬間,卻又代表了一個時代背景下最無能為力的妥協。

少女佩佩作為主要人物將我們帶進了一片陌生而充滿危險的領域,卻又不得不承認一切恰到好處的曖昧讓這部作品異常讓人驚豔。

家庭環境,心理蛻變,佩佩身上所帶有的,既有那種青春時代懵懂無知的青澀,又有一份面對未知毫無抵抗力的妥協。

所以一方面她的人生充滿希望,另一方面,她的遠方同樣模糊不堪。

而那份對於自我的追尋,在一步又一步的強化中凸顯出來,不僅對於佩佩來說是一個挑戰,更是劇中所存在的各個環節裡的各個人,同樣在不斷追尋的過程。

導演用極強的克制力將一份即將噴湧而出的情感保留得恰到好處,也非常值得細細推敲。

一,家庭環境的壓抑,「失孤」少女的墮落

佩佩的母親很漂亮,一方面這是她的優勢,另一方面也變成了她被困於情色的代價,佩佩每天兩地奔波,母親卻從來並不知曉女兒的艱難。

每天除了帶著一群同樣無所事事的人打麻將之外,其他什麼也不管,所以與其說母親留在深圳是為了照顧女兒,不如說是女兒在照顧她。

當然也正是因為有了女兒的存在,所以有了在那個孩子稱作父親的牽連上,她才可以有一份伸手就能獲得的收益。

而電影中,母親總是把一句「別的孩子有的,我女兒也要有」的話掛在嘴邊,但事實上她從來稱不上一個稱職的母親。

這是家庭環境給佩佩留下的第一個困局,也是最終促使她淪為犯罪團夥一員的第一環,沒有母親可以依賴,讓她即使回到這個被稱為「家」的地方,也不過是一個陌生人。

而在家庭環境留下的第二個困局,也就來自於那個被她稱作父親的人。

在傳統家庭結構組成中,父親應該是一家的頂梁柱,可我們卻發現電影裡的父親卻是一個懦弱而平凡的人。

他有自己的家庭,而那個明面上的家庭註定不可能接納處於暗處的佩佩,所以他除了以父親的身份給孩子一些錢,其他的反而什麼都做不到。

因此我們也會發現,佩佩每次去找父親,除了錢,除了吃飯,她連一句正常的貼己話都說不出來。

她明明有家人,卻如同一個孤兒一般,被隔離在兩個家庭之外,無論是母親還是父親,在她的世界裡,她都只是一個「外人」。

這直接造就了她性格裡的無助,後來當她需要一筆錢來滿足自己渴望的時候,她無法依靠任何人,又或者更現實的說,從始至終,她能依靠並且信任的,都只有她自己而已。

所以,當她得知從香港到深圳帶幾部手機就能小賺一筆的時候,她甚至沒有絲毫猶豫,儘管她害怕過,卻從來沒有想過退縮。

而少女破碎的家庭下,她被動守著一個又一個秘密獨自生活,這也讓她既希望自己成為一個香港人,又希望自己能夠逃離,正如最後那條被她放入大海的鯊魚,在巨大的信息衝擊下,那份對自由的渴望同樣存在於她的內心軌跡裡。

所以,其實很難去形容變成一個「水客」的佩佩就是一種實打實的墮落,反而更像是一種衝破。

衝破原有的本分,以及在那些扭曲的現實裡,也是衝破一切裹挾著合理外衣的束縛。

二,懵懂愛情的萌芽,恰到好處的「情慾」爆發

可能對於青春片而言,這幾年總是無法擺脫「男孩愛上女孩」的命運,而這部電影最難的的地方就在於,它十分難的的重新定義了青春時代的懵懂愛戀。

電影中有一個片段,被很多人稱為近幾年看到的最具曖昧和情慾的一場戲。

想要脫離組織的阿豪想帶著佩佩幹一票大的,他們二人在昏暗燈光的倉庫下,互相撩起衣服,給彼此的腰上綁上手機,一舉一動之間,青澀而又無處不在的欲望。

卻也只是在一個轉身之後戛然而止,留有遐想,也正是在這種界限感中,才使得整部作品並沒有落入俗套。

阿豪是閨蜜的男友,他與佩佩之間註定不可以有什麼糾葛,但在各種細節的流露中,我們也能發現二人之間確實是存在心動的。

但一直換女友如換衣服的阿豪,又為什麼會在佩佩這裡顯得克制呢?

其實我們可以從很多細節看出來,而其中最重要的,也正是因為佩佩身上所流露出的那份乾淨與美好,她與阿豪,說到底是一樣的人。

在那個夜晚的山頂上,阿豪對著整個香港大喊I'm the king of Hongkong ,但事實上不過麵館打雜的他,即使透過某些灰色邊緣賺了一點錢,也永遠只是屬於這座城市的螻蟻罷了。

一如佩佩,兩地奔波,卻始終在香港沒有家,在深圳更是沒有家也沒有根,仿佛一腳踩空,隨時隨地都能被拋棄,被遺忘。

他們二人身上註定會彼此吸引,但也註定不會有人願意主動去破壞這種美好的感覺。

所以即使他們有憧憬,也有躁動,最後卻只是將一切停留在一個微妙而恰到好處的尺度上,讓整個故事處理得尤其高級。

而在另一方面,作為二人之間另一個牽連,佩佩和閨蜜之間的關係註定會因為這個男人而破裂,閨蜜和他們是完全不一樣的人,良好的家境註定了她可以輕易的逃離,她從來不用為生活奔波,也就一定體會不到佩佩和阿豪之間的感情。

原本十幾歲的懵懂,可以因為一個人的外表被蒙蔽,而閨蜜是那個隨心所欲跟著心走的人,來得快去的也快。

可佩佩卻是那個克制內心的人,在她的這個年紀,她可能會嫉妒,也會有想要維護的自尊,但她其實還並不明白真正的愛意是什麼。

她的真情流露只是代表了在各種面具的偽裝下,她在另一個人的身上,難得的看到了一點屬於真實自己的影子。

我很喜歡的一場戲,當那個組織要求佩佩帶一把槍過海關的時候,她害怕了也猶豫了,卻又有些心動。

這時阿豪提醒她「這是真正犯法的,會坐牢的」,當某一瞬間別人口中佩佩姐的稱呼已經讓她飄飄然的時候,也只有阿豪還記得,她不過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是的小女孩。

而阿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卻發現現實面前,他始終渺小卑微,這種落差,是他們在彼此眼裡都看到了最不堪的模樣。

所以很難得,電影除了聚焦原生家庭的無奈以外,還可以將一份青春期的懵懂愛戀可以刻畫得如此唯美。

稱得上近幾年青春片的典範了。

三,回歸原點的妥協,真實自我的追尋

電影有一處前後連接的樞紐,剛開始,在生日會上,眾人起鬨佩佩許一個生日願望,那時她說「希望香港下雪」,而在電影結尾,再次爬上那個山頂的佩佩和母親恍惚中仿佛真的看見了天空中的飄雪。

可香港是不下雪的,而佩佩的這個願望代表了什麼?在我看來,她想要感受的冷,就是一種衝破固有現實的刺激,她渴望這種從未感受過,卻始終存在的真實。

以此再來看她的那些逃離原本舒適圈以後的出格行為,就很容易解釋得通了。

家庭環境給予不了她被愛的需求,怦然心動的愛戀也終究遺落在警察破門而入的那一瞬間,她大膽放縱不過是為了尋找到真實的自我。

那個能夠熱烈感受到自己活著的自己,而她最後找到了嗎?答案早已經留給我們。

可以說佩佩身上帶有一種強烈的屬性,她渴望真正的自由,卻又並不知什麼才是自由。

曾經的她因為大人的一次意外來到這個世界,她會去香港偏僻的角落看望父親,也會回到深圳照顧母親,這時的她從來沒有想過為自己而活。

後來,成為一個「水客」,在那個充滿危險的犯罪組織裡,一方面她需要謹小慎微,另一方面,她又十分難得的感受到了真正的情感流露,而那個犯罪頭目花姐認她為乾女兒的時候,誇讚她聰明的時候,也讓她終於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她真的不知道表面之下的虛偽嗎?不一定吧,但她此時此刻只希望守護住這份幸福的錯覺,即使是假的,她也如同飛蛾撲火一般義無反顧。

所以,可以說這時候的她,也並沒有為自己而活。

而她為什麼要賺錢?甚至面對危險也膽敢不管不顧?

依然是那個和閨蜜約定的日本行,她希望金錢可以讓她守護住難得而為數不多的友情,同樣是為了「存在感」。

可是後來,當閨蜜指責她的鼻子罵她和她母親一樣,只是出賣身體的時候,那是整部電影她為數不多的崩潰時刻。

她並不需要那麼多錢,她只是希望因為自己有錢而可以和閨蜜走得更親近一點,所以即使是拼命賺錢的她,也並沒有為自己而活。

整部電影她不斷追尋自我,卻發現只有真正的為自己活一次,她也才能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所以結尾導演為我們留下了一個超現實的鏡頭。

飄落的雪花是真實還是幻想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從這一刻開始,她已經明白了自己的位置,正如母親所言,原來這裡就是香港,而她,來日方長。

後記

近幾年,《狗十三》,《嘉年華》以及今天所說的《過春天》都開始將青春片推出了曾經的「傷痛文學」行列。

而比起局限小框架裡的情情愛愛,這樣包含方方面面,並且留下諸多思考的作品應該越來越多。

你有什麼電影推薦?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感謝閱讀,圖片來自電影《過春天》

撰文深海裡的星,洞見本質,以文字傾聽世界的力量!

相關焦點

  • 海關也用上了機器人,據說能輔助工作人員抓「水客」
    面對七天的國慶長假,很多人都會選擇出去遊玩一番,赴港澳臺以及境外遊也成了很多人的計劃之一不過這些功能都是內部資料庫中的儲存好的,當有些旅客諮詢一些資料庫中沒有輸入的問題、機器人無法進行解答時,機器人會將問題轉接到後臺,由人工為旅客進行解答。
  • 努力把孩子生在香港的「雙非」家庭,真的如願了嗎?現狀令人唏噓
    「雙非家庭」,他的意思就是父母都不是香港人,但是孩子在香港出生的這類人。  起初,很多人也是看好香港的大都市地位,教育質量肯定不錯,但是等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卻發現根本不是想像的那樣,想要孩子順利入學且健康成長是何其的難。
  • 94版《金枝玉葉》演員現狀盤點:袁詠儀家庭幸福、劉嘉玲成女王
    《金枝玉葉》這部電影是1994年在香港上映的,由袁詠儀、張國榮、劉嘉玲主演。影片主要講述了少女林子穎女扮男裝,因為一次男歌手招募活動闖入了顧家明和玫瑰的感情世界,當時這部影片一上映就拿下了香港電影暑假檔的票房冠軍,豆瓣評分高達8.2分。
  • 海關也用上了機器人 輔助工作人員抓「水客」
    海關已經將他們曾經查獲「水客」資料做了整理,經過評估以後把高風險的旅客信息和圖像都錄入到了機器人的人臉識別系統裡面,當機器人的人臉識別系統一捕捉到「水客」的圖像,就能馬上將信息傳到後臺,讓海關及時發現情況。
  • 強世功 | 穿行於「想像世界」與「真實世界」 :理解香港國家安全立法的內在法理
    那時,香港流傳這樣一句話,「不怕共產黨的就可以成為新富豪」,李嘉誠等人都是在這種背景崛起的。胡鴻烈大律師講的這個故事是一個經典的香港故事,也是「真實世界」與「想像世界」交錯的一個經典案例。20世紀80年代,很多香港人對內地的理解還停留在「反右」、「文革」的「想像世界」中,因「恐共」、「拒共」做出移民、甚至逃難的痛苦選擇。
  • 香港普通家庭的資產狀況是怎樣的?
    不過香港既是天堂也是地獄,繁華與破落,奢華與掙扎,都只是香港的一面,在這裡除了富豪之外,還有很多掙扎在城市底層的低收入群體以及支撐著香港發展的中產階級。拋開香港金字塔頂端的超級富豪來說,調查顯示香港富裕人士的平均年齡在35歲,家庭年度收入為115,450美元(約90萬元港幣)。
  • 中國癌症患者究竟有多缺錢?
    我國是癌症大國,癌症患者的治療花費成為很多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直接原因。01大部分患者借錢看病2016年,2016年,《柳葉刀》雜誌曾發表了一項關於中國癌症患者財政負擔的文章《中國常見癌症的支出和財政負擔:基於醫院的多中心橫斷面研究》。
  • 香港專家:港人「戀殖」情緒盲目偏見 是一種錯覺
    他說,港英政府之前幾十年沒有好好管治香港,而在租界到期前的十幾年裡,這些民生難題根本無法得到妥善解決,於是香港人只好紛紛移民。舉例來說,當時新加坡政府給香港2.5萬個家庭移民的名額,市民排隊領取申請表格的隊伍從金鐘一路排到灣仔(約2公裡)。鄭赤琰形容,「十幾年的移民潮,把香港的人才和資產都清空了」,是難以估量的損失。
  • 雷軍:你無法想像5G時代買房時,人們有多爽!
    雷軍曾評價5G帶來的改變:5G到來後,它的應用場景會大為改變,實在無法想像會出現什麼。你能想像到自己將來會住進怎樣的房子裡嗎?什麼是5G?5G不就是比4G多一個G嗎?以現狀來看,已經有房地產經紀企業開始使用VR的服務了。由於AR/VR等技術會運用到5G技術,房地產行業會受益很大。5G 時代的到來,能夠顯著提高虛擬和真實世界的交互效率,讓 AR 技術在智能文娛和工業製造界都能發掘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
  • 李嘉誠的商業帝國連蓋茨都無法想像!
    kandianshang)大隱隱於市,大富隱於首富之外,李嘉誠的商業帝國,恐怕連蓋茨都無法想像為什麼沃爾瑪和家樂福這樣的零售大佬徵服了全世界,卻一直無法進入香港?李嘉誠的百佳和惠康佔據了香港73%左右的市場,就算真的有人進來了,也撈不到什麼好處!
  • 哪個時辰出生的女人,命好不缺錢,最有旺夫命,家庭美滿富足
    導語:在大多數女人的眼中,家庭是她們的全部。有了家庭以後,她們會把很多精力放在家人身上。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甘之如飴。所以男人娶妻不僅僅是為了傳宗接代這麼簡單,男人娶個有福氣的女人回家不僅僅能讓自己享福,甚至全家人都富貴,娶一個有旺夫命的女人,那麼他就相當於把財神爺娶回了家,事業一定會順風順水,家庭一定會富足美滿!那麼,哪個時辰出生的女人,命好不缺錢,最有旺夫命,誰娶了她們都難逃大富大貴呢?
  • 驚悚劇《十二傳說》內地熱播,故弄玄虛名不副實,TVB真的缺錢了
    25集都市靈異懸疑驚悚偵破劇《十二傳說》前段時間登陸香港TVB電視臺播出,因為題材原因,內地沒法同步,不過這部備受期待的如今已經在內地優酷視頻上線。《十二傳說》圍繞香港都市傳說講述12個不可思議的驚悚懸疑故事,12個單元故事分別為《新娘潭靈異事件》《大學校園不思議事件》《榕樹精殺人事件》《石獅成精殺人事件》《華富邨UFO綁架事件》《盧亭魚人殺人事件》《七姊妹金蘭殺人事件》《電視臺殺人事件》《抗日達德學校殺人事件》《海盜寶藏殺人事件》《狐仙顯靈殺嬰事件》以及《西貢結界事件》,個個都能賺足觀眾眼球。
  • 【紫微人生】從香港地運看香港現狀與未來(極地求生與充滿希望)
    這個時候,輸入性人口紅利可以幫助香港渡過難關,那就是把內地的消費力引入香港,以確保香港能夠維持經濟繁榮。可惜香港人又嫌棄內地遊客,更呼籲限制自由行額度,如今更演變成「運動潮」,這樣做不是把人口紅利拋在一邊而棄之不顧嗎?我們從數據角度觀察,進一步了解香港的人口紅利趨勢。根據聯合國的人口數據,香港的人口消費優勢已經在2010年觸頂,隨後一直回落(進入下降通道)。
  • 香港男子圖鑑 在香港比想像中更孤獨
    今天咪不蒙為大家帶來的是一位來自香港的朋友Oscar的生活情況,大家印象中的香港也許是購物天堂,也許是重慶森林的光影琉璃,也許是行人匆匆的尖沙咀,也有可能是熱氣騰騰的香港小吃。現實生活中普通香港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 社會底層的人們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有些你根本無法想像
    其實在你我看來,現在社會還有人缺錢買這麼便宜的生活用品,可答案是有很多人還在貧困線上掙扎,他們也許連吃飯都成問題,我的朋友公司在甘肅有扶貧項目,那裡貧窮山村基本上頓頓吃馬鈴薯,可以填飽肚子,但生活對於他們來說也只能叫活著。
  • 青少年成論文合著作者?背後隱藏的是韓國教育現狀
    青少年成論文合著作者? 青少年成論文合著作者?據報導,成均館大學首爾校區至少有一名學者被開除,同一所大學的另一名學者也因這些指控而被訓誡。「顯現的問題可能只是冰山一角」2017年底,首爾國立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一起青少年論文合著事件被曝光,在這之後這種行為受到審查,政府展開調查。2018年1月,韓國教育部表示,已查明共有82篇學術論文存在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