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源自:僑報)
最近發表的一項科學研究表明,智慧型手機的定位和使用時間的數據可以準確地預測人們是否抑鬱了,其準確率高達87%。
據合眾社報導,最新的研究成果證實當人們參與真實世界的活動越來越少,使用手機變得越來越多時,就會出現抑鬱症狀。
美國西北大學Feinberg醫學院行為幹預技術中心主任David Mohr表示,這意味著人類可以探測出一個人是否具有抑鬱症狀,並且可以不用詢問任何問題便可知曉某個人的抑鬱症狀有多嚴重。科學家們從此擁有了衡量抑鬱症的行為客觀標準。在沒有用戶參與的情況下,手機自身就可以無聲無息地提供各種數據。
這一最新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到可以檢測抑鬱症的各種非主動方法,從而可以對那些處於危險狀況下的人群進行監控,並在必要的時候實施幹預。
如果一個人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家裡或很少的幾個地方,並且沒有常規的離開家從事工作的日程安排等,那麼就可以認定此人患有抑鬱症。
科學家們在研究開始的時候給40名被試發放了抑鬱症調查表,然後對其中28人提供的手機數據進行了分析。研究人員審核了這些人的GPS數據和電話使用的總量,發起其中14人沒有出現抑鬱症的跡象,另外14人則表現出了從輕微到嚴重的不同抑鬱症狀況。
這些手機數據表明那些患有抑鬱症的人不願意去許多地方,這與抑鬱症缺乏動機的特徵相吻合。當一個人抑鬱時,就沒有動力或精力出去走走並且做些事情。患有抑鬱症的人之所以喜歡手機,是因為他們希望藉助手機來逃避那些麻煩的、痛苦的感受,或比較困窘的關係。這些都是抑鬱症通常表現出的逃避行為。
這一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醫學網際網路研究》(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雜誌上。
(消息源自:僑報)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Read More"瀏覽更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