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提出超聲波金屬探傷新方法 將3D列印部件凍結在冰塊裡

2021-01-11 cnBeta

近年來,採用 3D 列印的金屬部件已經越來越多,它們被廣泛地用於航空等領域。但即便是一個細微的缺陷,都有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為此,在安裝 3D 列印技術部件之前,必須對其進行全面的結構缺陷檢驗。有趣的是,最佳的檢測方案,竟然是將其凍結在冰塊裡。據悉,通常這些部件是通過沉積或融化連續的金屬粉末堆層製成的,因此固體材料的檢查只能在部件製造完成後才能進行。

(圖自:Corrie Stookey / CEAS Marketing,via New Atlas)

作為對比,傳統工藝是將一個較大的固體金屬塊加工成較小的零部件,因此能夠相對輕鬆地對其展開超聲波檢查,以防止其中有裂縫或其它不規則的瑕疵。

遺憾的是,若嘗試對 3D 列印金屬部件進行超聲波檢查,那些聲波可能被其表面的曲線以一定的角度反彈開,結果導致內部的缺陷被掩蓋。

好消息是,若將 3D 列印金屬部件浸入與其密度相似的材料中,超聲波就可以無阻礙地穿越表面,而僅反射出其中的缺陷。

辛辛那提大學航空航天工程教授 Francesco Simonetti 發現,冰塊可以作為一種耦合介質(coupling medium)。在實驗室中,其成功地藉助通過亞馬遜網購的現成鑽臺進行了測試。

首先,他們將 3D 列印金屬物體凍結在冰塊中,然後通過超聲波穿過該「圓筒」去探查金屬部件的「內傷」。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冰塊不能包含任何不規則的裂縫或氣泡,其本身必須是晶瑩剔透的。

據悉,裂縫通常會在水從容器外部向內凍結時產生。由於核心部分會反向凍結和膨脹,導致圍繞液芯的冰殼出現碎裂縫隙。

為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Simonetti 先將 3D 列印部件置入空的圓筒,用水進行填充。然後在圓筒底部使用金屬板,從底部向上地對水進行冷卻。

結果就是,水汽從底部開始凍結(而不是側面),膨脹到容器的開放和非約束的頂部。消除了內部的壓力,因此沒有形成裂縫。

此外為了防止氣泡的形成,需要在冷卻的過程中對水進行機械攪拌,使得水中溶解的空氣不會沿著『冷凍的前沿方向』形成氣泡(這是剛形成的冰與仍然液態的水相遇的區域)。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由此產生的超清冰作為耦合介質的效果已經很不錯,但還不夠完美。為此,Simonetti 計劃嘗試在水中添加納米顆粒懸浮液,從而產生重量和強度更高、更接近於金屬密度的冰。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NDT&E International》期刊上。原標題為:《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ultrasonic testing of complex-shaped parts encased in ice》

相關焦點

  • 電化學方法,去除金屬3D列印支撐結構
    最近,他設計了一種電化學工藝,可用來「吃掉」金屬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由於像Stratasys這樣的公司的開創性工作以及特殊的可溶性材料的開發,塑料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變得容易得多。相對應地,金屬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仍然是一個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Hildreth的最初想法是「如果控制好局部的化學環境,任何金屬都可以溶解」。
  • 利用超聲波振蕩!科學家發現3D列印合金被「搖勻」後更堅固
    研究人員在3D列印中利用聲音振動將金屬合金顆粒搖成更緊密的形狀。Todaro解釋說:「如果你觀察3D列印合金的微觀結構,你會發現它們通常是由大型細長晶體構成的。」「由於其機械性能較低,而且在印刷過程中更容易出現裂紋,這使得它們更難以被工程應用所接受。」「但我們在列印過程中使用超聲波所得到的合金的微觀結構看起來明顯不同:合金晶體非常精細,完全是等軸的,這意味著它們在整個列印金屬部件的各個方向上都是均等地形成的。」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超聲波金屬3D列印抗腐蝕塗層
    金屬3D列印專家利用超聲波增材製造(UAM)技術,成功地將不同的非晶合金合併成多金屬包層。>作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SBIR研究」的一部分,Fabrisonic利用超聲波能量而不是傳統的雷射能力來融合不同的耐腐蝕合金。
  •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得3M贈款,用於研究金屬3D列印的質量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SU)已從科學技術公司3M獲得了價值180,000美元的贈款, 用於探索金屬3D列印的質量控制方法。「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將確保科學嚴謹,而工業增材製造領域的領導者3M將指導行業相關性,並繼續在3M與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之間建立牢固的夥伴關係。」
  • 研究人員分析3D列印金屬斷裂原因 打造更堅固的汽車部件
    據外媒報導,馬德裡卡洛斯三世大學(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德州農工大學(美國)和以色列理工學院(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聯手對航空航天和汽車業使用的3D列印金屬展開研究,並發現了這類金屬在極端載荷條件下發生機械故障的兩種機制。
  • 超聲波探傷儀概念及優點
    運用超聲檢測的方法來檢測的儀器稱之為超聲波探傷儀。它的原理是:超聲波在被檢測材料中傳播時,材料的聲學特性和內部組織的變化對超聲波的傳播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對超聲波受影響程度和狀況的探測了解材料性能和結構變化的技術稱為超聲檢測。
  • 金屬類產品探傷行業彙編
    金屬探傷儀已經是目前來講很廣泛的一個應用,那麼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用途中,國家有對應各種的標準來衡量,下面我們就將這些公布給大家,以便了解。
  • 超聲波探傷儀與X射線探傷儀的區別
    運用超聲檢測的方法來檢測的儀器稱之為超聲波探傷儀。它的原理是:超聲波在被檢測材料中傳播時,材料的聲學特性和內部組織的變化對超聲波的傳播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對超聲波受影響程度和狀況的探測了解材料性能和結構變化的技術稱為超聲檢測。超聲檢測方法通常有穿透法、脈衝反射法、串列法等。穿透能力強,探測深度可達數米;   x射線能穿透一般可見光所不能透過的物質。其穿透能力的強弱,與x射線的波長以及被穿透物質的密度和厚度有關。
  • 混合技術將金屬與塑料3D列印並行化
    具有雙噴嘴的3D列印技術實現了一種新形式的金屬塑料混合列印。據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其應用包括醫療保健的3D列印電子元件。,傳統的金屬化工藝包括列印塑料零件,然後將其浸入附著在表面的鈀(Pd)溶液中。
  • 太棒了,這篇文章將超聲波探傷講的超級透徹
    超聲波探傷方法超聲波探傷作為無損檢測的重要手段,已在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在儀器種類,探頭類型,探傷方法和自動化水平方面不斷創新和發展。在超聲波探傷中,使用的波形,發射和接收方法,信號顯示方式,探頭與工件之間耦合的特性,工件的形狀和缺陷的類型,以及手段檢測缺陷都是不同的。為此我們需要詳細了解超聲波探傷相關知識。
  • 超聲波探傷在鋼結構檢測中的應用分析
    在焊接的過程中利用探傷技術能夠檢查被焊接材料是否存在缺陷問題,能夠有效提高焊接的質量。文章通過對超聲波探傷技術在鋼結構焊接過程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對於鋼結構的質量以及相關技術的發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超聲波探傷檢測問題全解
    (2)無損檢測:Nondestructive Testing(縮寫 NDT)  2、常用的探傷方法有哪些?  答:無損檢測方法很多據美國國家宇航局調研分析,認為可分為六大類約70餘種。  答:超聲波探傷儀的種類繁多,但在實際的探傷過程,脈衝反射式超聲波探傷儀應用的最為廣泛。一般在均勻的材料中,缺陷的存在將造成材料的不連續,這種不連續往往又造成聲阻抗的不一致,由反射定理我們知道,超聲波在兩種不同聲阻抗的介質的交界面上將會發生反射,反射回來的能量的大小與交界面兩邊介質聲阻抗的差異和交界面的取向、大小有關。
  • 乾貨丨42張超聲波探傷知識圖例,拿走
    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探傷是指探測金屬材料或部件內部的裂紋或缺陷。一般用磁性、射線、超聲波等儀器裝置。常用的探傷方法有X光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滲透探傷、渦流探傷、γ射線探傷等方法。
  • 研究人員在聚合物顆粒中加入銀納米顆粒,3D列印出黃色部件
    2020年9月10日,白令三維從外媒獲悉,來自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粉末材料,能夠使用桌面雷射粉末床融合(LPBF)機器3D列印彩色部件。/p>通過在傳統的熱塑性粉末中引入少量的質子銀納米顆粒,研究團隊能夠將列印對象變成黃色。鑑於目前的桌面LPBF系統只能製造白色或黑色的部件,該團隊的新材料可以為一些現有的印表機帶來一抹色彩。
  • 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電子發射來提高對雷射金屬3D列印的理解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雷射加工過程中不鏽鋼表面的電子發射,在提高雷射金屬3D列印技術的可靠性方面邁出了有希望的一步。研究人員在雷射粉末床融化(LPBF)條件下收集了316L不鏽鋼的熱離子發射信號,使用定製的測試床系統和電流前置放大器來測量金屬表面和腔室之間的電子流動。
  • 超聲波探傷儀探頭大全
    超聲波探傷儀探頭進行垂直探傷用的單晶片探頭,主要用於縱波探傷。超聲波探傷儀斜探頭進行斜射探傷用的探頭,主要用於橫波探傷。斜探頭由斜塊、壓電晶片、吸聲材料、外殼、插座等組成。
  • 新型金屬零件探傷法能降低檢測成本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俄羅斯託木斯克理工大學研發出金屬零件自動化接觸式檢測方法,大大降低了檢測成本。研究人員已為這種新的檢測方法申請了專利。 工業自動化超聲波控制零部件質量的方法分為兩個步驟:被檢工件浸入水或其他浸沒液中,之後通過液體接頭或噴流水柱實現耦合。
  • 創想三維:研究改善FDM 3D印表機列印ABS中層粘附力
    Han、Julio Izquierdo、Adithya Iyengar和Keng Hsu研究了不同列印方法對FDM 3D印表機的影響。       該團隊解釋說,有幾種不同的方法用於加強層間粘合。一個是通過提高溫度依賴擴散性,在列印過程中或列印後增加更多的熱量已被證明是有效的,另一個是同時在每層沉積之前加入紅外線和雷射加熱也證明可以提高強度。研究人員還指出,「減少聚合物鏈的迴轉半徑也可以導致層間強度的類似改善」,通過放鬆3D列印軌道中留下的聚合物鏈來實現。」
  • 賀利氏與通快合作,拓展非晶態金屬3D列印工業級新應用|金屬|金屬3d...
    賀利氏科技集團旗下的賀利氏非晶態金屬與德國通快集團建立了合作,共同開展非晶態金屬3D列印研究,以期通過提升工藝和性價比,推動非晶態金屬部件3D列印成為車間內的標準生產工藝。未來,非晶態金屬3D列印或將令眾多領域受益匪淺,例如航空航天和機械工程行業所使用的高應力部件和輕質部件。由於具有生物相容性,此類材料還是醫療設備的理想之選。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此外,模塊的可堆疊性使它們能夠像玩具磚一樣進行交互,提供可伸縮性和數千個潛在的幾何配置。最終,俄勒岡小組的目標是擴大技術和使用微型籠子生產實驗室製造的器官代替人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