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古城西安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西安電信收到一封署名姬某託人送來的信件:「我是省外貿一名退休高級工程師,今天(年)74歲,空巢獨居,獨女在上海外企,聚少離多。我本人23年和西安電信結下不解之緣,幾十年多次得到電信領導和員工的幫助和關照… …」顫抖的筆觸、醇厚的感情,闡述著與西安電信溫暖的交集。
「你們像親人一樣」
作為獨居老人,姬奶奶在生活和精神上需要照顧。她的親人遠在他鄉,時感孤獨;她之前所在單位破產,經濟困難;近年,她患了皮膚炎、肌無力、眼疾等,生活難以自理。
西安電信西北三路營業廳戰區長楊曉娟和片區營維經理俎朋鵬得知老人的情況後,主動隔三差五趁檢查線路之便,為她代辦交費事宜或代購生活用品,陪她聊聊天。老人反覆強調:「我是高級工程師,在省級進出口單位做過外貿……」 他們每次靜靜地傾聽、默默地陪伴,不忍心打斷一個老人美好的回憶。老人說:「楊曉娟曾給我說:『阿姨,您有什麼事直接叫我,小楊永遠在!』你看,小楊的電話我就記在日曆上。」 楊曉娟說:「雖然每月她的通信費才20元左右,但在網20多年了,這對於我們來講就是一種信賴,激勵著電信人必須用心服務,才對得住這種信任。她住在我們社區店附近,我們只是舉手之勞,在通信業務之外多做了一點。『用心服務、客戶至上』就是在解決用戶難題的點點滴滴的小事上體現嘛。」
雖然老人行動不便,她常到西華門電信營業廳交費或查詢,專門服務不便客戶的「04」號工位的青年志願者總能熱心地接待她,讓她感到暖心、舒心。西安電信團委副書記孟雯了解到老人困難後主動留給她自己的手機號以便需要時聯繫。後來,老人將珍藏的有關祝酒詞的書託人送她,說是公司舉辦年會時可以借鑑。2020年底,她自費為老人送去了食用油、牛奶、雞蛋等慰問品,老人枯槁的雙手緊緊抓住她的手不放,眼含熱淚:「感謝你當年給阿姨留下電話號碼。看,阿姨都謄在每年的日曆上,但阿姨不能打擾你啊… …」
多年來,一茬茬電信員工傳遞著關照老人的善舉,老人說:你們像親人一樣,電信員工對我的幫助遠超出你們的工作範圍… …」
每次見面,她那雙布滿青筋的手長時間緊緊地抓住員工的手,那是一個生命對一個企業由衷的信任,就像在絕境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我用電信23年了」
老人清楚地記得,1997年3月 17日,她向西安郵電局(西安電信的前身)申請了一部座機。作為獨居母親,這根電話線,除用於日常生活外聯外,成了她與國內外親友之間的感情線,甚至成了她的救命線。
老人居然清晰的記得電信經過經歷了郵電分家、移動剝離、主實分離等這些聽起來很「內行」企業發展變革的話。原來是因為她的電話機已經升級換代了多次,她的電話始終保留著,親友們都知道這個號碼,每當電話鈴聲響起,她都會激動不已,這根電話線架起了這是她與外界溝通的橋梁。期間,電信人送她「中國電信黃頁號碼簿」,方便他對外聯繫,讓她切身感到了尊重。2003年12月份電信號碼升位時,她興奮地在同事和親友中通知自己的8位新號碼。在2018年光改過程中,因更換線路,她的座機中斷,報障後,電信的維修人員在第一時間進行搶修,還減免了相應費用。有一次她不慎跌倒,多虧撥打120電話才被救起。一位老人把郵電改革、西安電信發展史描述得如此準確,把電信人對她的幫助記得如此精準,一位老人對電信如此地充滿感情,這是千金難換的精神財富。
老人動情地說:「我用電信23年了。可靠和穩定的服務,讓我覺得電信是最靠譜和值得信賴的。期間得到了電信領導、員工的幫助和關照數不勝數。電信的貼心服務已成為我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阿姨還想多說一句話,將來我…….我有個三長兩短,我想把後事託付給你們…….」
人民郵電為人民。西安電信領導閱過老人來信後,安排專人看望老人;對員工多年來幫扶老人的行為給予肯定。作為央企,西安電信將一如既往依託覆蓋全市的各大旗艦營業廳和870個家門口的社區店藉助信息化手段將幫助老年群體作為一項重社會擔當。
截至目前,西安電信已採取以下適老措施:在營業場所設立「無健康碼」服務綠色通道、老年人愛心專席、愛心服務箱,保留渠道傳統金融服務方式,定期組織老年人「微課堂」服務,提供預約上門暖心服務,老年人優先接入客服熱線等。
西安電信將響應國家有關消除老年人數字鴻溝的號召,採取前沿信息技術,讓溫暖的信息化陽光普照到老年群體,做有擔當、有溫度的企業。
一封感謝信講述了23年的情誼、承載著23年的信任。一茬茬電信員工為老人晚年生活帶去了關愛,用實際行動擦亮了中國電信百年央企的金字招牌。希望這封最暖的信,在最冷的冬喚起關注,讓老年人在信息化浪潮中,重拾曾經的自信、自立,共享智能時代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