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人類距離小行星最近的一次!雷克斯探測器準備採樣模擬

2020-04-18 超弦

大開眼界!人類準備對小行星實施採樣模擬!

近日,來自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器準備對小行星進行採樣模擬演練!

據消息稱,美國宇航局的「歐西裡斯-雷克斯」號宇宙飛船已經成功完成了對小行星「本努」的部分彩排,為其歷史性的小行星表面之旅做好了準備。此次彩排是人類距離小行星Bennu最近的一次。

這是人類距離小行星最近的一次!雷克斯探測器準備採樣模擬

奧西裡斯-雷克斯自2018年以來一直圍繞著本努運行,計劃在4個月後嘗試俯衝到地球小行星表面取回陸地樣本,並在2023年將樣本帶回地球。周二(4月14日),在美國宇航局所謂的「檢查點預演」期間,奧西裡斯-雷克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本努的表面,同時進行了樣品採集過程。馬裡蘭州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OSIRIS-REx項目經理Rich Burns說:「這次預演讓我們驗證了飛行系統在下降過程中的性能,特別是自動更新和檢查點燃燒的執行。」

這是人類距離小行星最近的一次!雷克斯探測器準備採樣模擬

在2020年4月14日的檢查點預演中,這幅藝術家的概念圖展示了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太空飛船的軌道和配置。

在它的第一次試運行中,OSIRIS-REx完成了它在一次真正的小行星採樣嘗試中將要進行的四項操作中的兩項:軌道偏離燃燒和「檢查點」燃燒。

首先,飛船點燃引擎,離開圍繞本努的0.6英裡(1公裡)軌道,下降到更接近太空巖石的表面。大約4個小時後,當奧西裡斯-雷克斯處於大約410英尺(125米)的高度時,它進行了檢查點燃燒,使太空飛行器沿著軌道向第三次機動的位置移動,稱為「配合點」燃燒。但是,飛船沒有進行第三步,而是在下降9分鐘後後退。在返回軌道之前,它到達了246英尺(75米)的高度——這是它目前最接近的高度。

OSIRIS-REx不僅成功地執行了這兩個測試操作,而且還練習了部署採樣臂,即所謂的觸摸-移動採樣機制(TAGSAM)。「夜鶯」號上的照相機和傳感器也利用了近距離採集採樣點的數據,美國宇航局最近將採樣點命名為「夜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計劃於8月25日在南丁格爾進行首次取樣嘗試,該太空飛行器計劃於2021年3月開始其2.5年的返回地球之旅。

這是人類距離小行星最近的一次!雷克斯探測器準備採樣模擬

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宇宙飛船於2020年4月14日拍攝了這一系列小行星本努的照片,這是該任務的樣本收集活動的首次預演。這個動畫顯示了SamCam儀器的視場,飛船在「檢查點」燃燒和「反向」燃燒之間的10分鐘內接近並離開小行星表面。該太空飛行器的採樣臂——被稱為「觸摸-走樣本採集機制」(TAGSAM)——可以在框架的中心部分看到。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大多數NASA員工——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許多人——已經被命令在家工作,但任務控制人員依然能夠順利地完成周二的排練。

這是人類距離小行星最近的一次!雷克斯探測器準備採樣模擬

NASA官員在聲明中說:「作為『COVID-19』響應的一部分,任務團隊在過去一個月的檢查點預演準備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遠程工作。」「彩排當天,有限的人員從洛克希德·馬丁太空公司的設施、美國宇航局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和亞利桑那大學對太空飛行器的遙測進行了監控,採取了適當的安全防範措施,而團隊的其他成員則在遠程執行任務。」

伯恩斯補充說:「在國家危機時期完成這一裡程碑式的任務,證明了我們團隊的專業精神和專注力。」「這充分說明了他們『敢想敢幹』的態度,希望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能帶來一點好消息。」

相關焦點

  • 美版隼鳥號 「奧西裡斯—雷克斯」 探測器成功著陸小行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奧西裡斯-雷克斯」 探測器已經成功著陸小行星 「貝努」。
  • 到64億公裡外的小行星採樣!NASA宣布史上最遠採樣地點!
    美宇航局NASA終於要對這顆人類探索過的最遠天體下手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也不是開玩笑,日前美國宇航局正式宣布了在64億公裡外的小行星採樣點!64億公裡,什麼概念?要知道,我們距離太陽有一個天文單位,大約149,597,870千米,約為1.5億公裡,而這顆小行星距離我們有近43個天文單位,毫無疑問,這是人類史上最遠的採樣地點,同時這顆小行星本努也是人類探索過的最遠天體。NASA的小行星探測器奧西裡斯雷克斯(OSIRIS-REx)於2018年12月3日到達本努,比預先的計劃早了1年。
  • 人類探測器完成對小行星「貝努」的採樣,將帶回太陽系早期信息
    為此,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宇宙探索計劃,在這一方面美國的NASA顯然是當之無愧的執牛耳者,為了進行科學研究,美國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去探索月球、太陽、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冥王星以及小行星,從而獲取了大量的研究資料,打下了科學研究的基礎。
  • 僅距離75米,美國深空飛船即將著陸小行星,中國何時能做到?
    早在2019年11月13日,日本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二號」就已經完成登陸龍宮星、採樣的任務,並點亮最先進的離子推進器開始返回地球。而在2020年4月15日,來自美國的奧西裡斯-雷克斯(下稱「奧西裡斯」)號小行星探測器也完成了登陸前最後一次預演,成功抵達距小行星表面75米
  • NASA的小行星探測器將確定採樣地點,計劃2023年把樣本帶回地球
    ,該小行星將於2135年穿過地球和月球之間,然後在2181年與地球的距離達到最近,此時撞擊地球的概率只有兩千分之一。,在距離小行星19公裡外與小行星同步飛行,並通過光譜分析儀,在小行星上發現了水存在的證據。
  • NASA探測器即於下周降落在貝努小行星的表面,並採樣返回
    如果登陸成功,將是繼日本登陸小行星龍宮後,人類第二次登陸小行星,意義重大。此次登陸,將是探測器通過逐漸降低軌道高度,小心翼翼地進行長達4.5小時的降落,然後在幾秒鐘內接觸並離開這顆小行星。通過接觸其表面幾秒鐘-足夠長的時間將其收集起來灰塵和小卵石。
  • 探測器收集器發生洩漏 小行星部分巖石樣本漂入太空
    10月26日消息,近日,美國宇航局稱,「歐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任務出現了突發狀況。該探測器在小行星「本努」表面採集到巖石樣本並飛離後,一些樣本碎粒正不斷從探測器洩漏到太空中。圖為太空飛行器SamCam攝像頭拍攝到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的採樣頭裝滿了從小行星本努表面收集的巖石和灰塵。
  • 太空傳來噩耗,美國小行星探測器洩漏,4年8億美元項目功虧一簣
    」探測器在完成對於小行星「本努」採樣之後,「歐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卻發生了洩漏的事故,從小行星獲得的樣本正在逐步飄入太空,如此一來美國NASA投入8億美元的項目就功虧一簣,「歐西裡斯-雷克斯」號小行星探測器是在2016年發射成功,在太空運行了有4年的時間,期間對於小行星「本努」進行了詳盡的探測。
  • NASA準備創造歷史!準備下個月進行史詩般的小行星採樣演習
    這一挑戰是巨大的,OSIRIS-Rex探測器繞貝努運轉了近兩年,它將在10月20日朝一個名為夜鶯的小隕石坑螺旋下降,目標是形成一個相對平坦,無石塊的區域,寬度僅為8 m。對於15座廂式貨車大小的太空飛行器而言,這將是一個非常緊的擠壓。
  • 美國宇宙飛船在2億英裡外的小行星成功著陸,人類探索又進一步
    美國宇航局的一艘宇宙飛船在2億英裡外的一顆摩天大樓大小的小行星上成功著陸,目的是收集少量的巖石和塵埃,他在此後將返回地球。這讓人們想到小說三體,雲天明的腦子被發射到太空後被三體人接受改造成人類後回到了地球。
  • 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即將登陸小行星並採樣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旨在進行小行星採樣並返回的OSIRIS-REx探測器將於10月20日登陸小行星貝努(Bennu,即小行星101955)。屆時這臺探測器將小心翼翼地進行長達4.5小時的降落,然後在幾秒鐘內接觸並離開這顆小行星。
  • 小行星上採樣太多,美國探測器太空「漏石頭」
    10月22日拍攝的三張圖片製作的動圖顯示一些碎石樣本正在從美國小行星探測器「奧西裡斯-REx」洩漏到太空中。(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局網站)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袁原)由於在小行星貝努表面採樣過多,美國小行星探測器「奧西裡斯-REx」收集的一些碎石樣本洩漏到太空。據美聯社24日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科學家23日緊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上述消息。
  • 美探測器為何要到貝努小行星採樣
    奧西裡斯-REx探測器降落小行星(模擬畫面)美國奧西裡斯-REx探測器20日在小行星貝努這是美國第一個小行星採樣探測任務。那麼美國為何送探測器赴貝努採集樣本?採樣具體如何進行?小行星採樣又有何重要性?尋找太陽系形成乃至生命起源的線索奧西裡斯-REx探測器英文全名為「起源、光譜釋義、資源識別與安全-風化層探測器」,它的首要任務就是去貝努小行星採集樣本,尋找太陽系形成乃至生命起源的線索。它配有一個機械臂,上面的探頭專門用於收集小行星表面物質樣本。
  • 美日已進行了小行星探測取樣,為啥我國小行星探測器還得再等幾年
    NASA於2016年9月發射奧西裡斯-REx探測器,其目標就是對一億多公裡外的「貝努」小行星進行探測並取樣返回地球(貝努小行星被列為威脅地球的小行星,其與地球相撞機率約為1/2500)。在2018年12月時候,西裡斯-REx探測器就已經到達「貝努」小行星軌道,伴隨其飛行,並不斷縮小與「貝努」的距離。
  • 從小行星「貝努」取樣,「太陽系考古」助力人類走向遙遠星空
    近日,美國宇航局研製的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成功登陸「末日小行星」——貝努,實施了一次「一觸即走」式採樣行動,樣本預計在2023 年返回地球據悉,這是美國首次實施小行星樣本採集,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那麼,此次探測有哪些成果?人類探測小行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 美國3億公裡外好不容易採到的小行星樣品卻洩漏太空,怎麼辦?
    自從日本「隼鳥號」成功地從遙遠天外採集樣品回來以後,地球上便掀起一股小行星採樣熱。其中以美國最為積極,2016年9月發射的「奧西裡斯-雷克斯」(OSIRIS-Rex)探測器已經到達貝努(Bennu)小行星上空,整個飛行過程有驚無險,採樣也很順利。但是在採樣完成後卻出現了意外。
  • 小行星採礦成美國財富密碼?100億億美元小行星能解資源危機?
    一切順利的話,美國首個小行星採樣探測器——OSIRIS-REx 奧斯裡斯-雷克斯探測器,將在2023年帶著至少60克來自"貝努鳥"的原始樣本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史上第二次從原始的、富含碳的近地小行星上帶回樣本,也是迄今為止採集量最大的一次。
  • 再過115年,這顆小行星將距離地球不遠,我們可能會有危險
    貝努最早發現於1999年9月11日,它保存著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初物質,是一顆起源於主小行星帶的天體。然而這顆小行星,對地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貝努距離地球約1.22億公裡,它每1.2個地球年繞太陽一圈,速度大約為每小時10萬千米,雖然它的直徑僅有500米左右,但它每隔6年就會接近地球一次,因此我們能夠從地球上看到它的存在。
  • 去貝努小行星挖土 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一顆發現於1999年,編號為1999 RQ36的近地小行星——貝努成為了冥王號的探測目標。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說,貝努是一顆富碳小行星,直徑將近500米。它距離地球最近時約有750萬公裡。
  • 歷史性探索 小行星巖石上「動土」
    美國宇航局20日宣布,「奧西裡斯-雷克斯」航天探測器當日完成了在小行星「本努」表面的巖石樣本採集任務,這是美國宇航局歷史性嘗試,首次從一顆小行星表面採集到巖石樣本並將其帶回地球進行實驗。「本努」在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其表面擁有大量含碳材料,對這顆小行星的樣本進行研究有助於人類了解地球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