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採礦成美國財富密碼?100億億美元小行星能解資源危機?

2020-11-04 科技修仙EScat

基於已知的陸地儲量,以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消費增長,現代工業和糧食生產所需的關鍵要素將在本世紀末告急。這些資源包括磷,銻,鋅,錫,鉛,銦,銀,金以及銅。在我國,也有很多城市因礦物資源枯竭而衰落。

近年來,NASA和深空工業公司(Deep Space Industries),行星資源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之類的企業合作,正準備從近地小行星上開採太空資源,以應對未來的資源危機。

深空工業公司為此開發了三個系列的太空飛行器用於檢查,採樣和收穫小行星。"螢火蟲"是呈立方體衛星形式的太空飛行器的三胞胎,負責到檢查不同的小行星;"蜻蜓"用以以收集小樣本(5-10千克)並將其返回地球進行分析;"收割者"前往小行星,收集數百噸物料,返回高地球軌道進行處理。


OSIRIS-REx

而就在不久前,美國成功實現其第一次小行星採樣。該任務於2016年啟動,名為OSIRIS-REx,其主要目標是從小行星"貝努鳥"向地球輸送至少60克樣本,試圖在"貝努鳥"表面上尋找有機分子,以確定小行星能否給未來的深空探測任務提供燃料來源,並提供信息來幫助地球抵禦小行星。該項目全程耗時7年,從2016年發射升空,直至2023年返回地球,項目耗資高達11.6億美元。


OSIRIS-REx採樣

OSIRIS-REx在2016年9月發射升空後與運載火箭分離,並在不久後進入巡航階段。2016年12月,太空飛行器成功執行了首次深空機動,巡航階段一直持續到2018年12月與"貝努鳥"接觸,之後進行樣品收集。

由於收集過程中出現故障,因此有一部分樣品通過容器的密封件逸出。為了防止樣品進一步減少,NASA取消了原本要通過旋轉操作確定樣品質量的計劃,以及航行制動操作,提前將收集到的樣本存儲在樣品返回膠囊中。2020年10月,樣品收集器固定在返回艙中,準備返回地球。


"貝努鳥"飛行路徑示意圖

"貝努鳥"目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為1.1955年,每隔六年靠近地球一次。平均而言,直徑約500m的小行星大約每13萬年左右就會撞擊地球。 2010年科學家預測,"貝努鳥"在2169年至2199年之間會有八次撞擊地球的潛在可能。也正是由於它足夠接近地球,體積夠大,而成為了NASA採樣目標。因為只有直徑大於200米的小行星的表面才可能具有疏鬆的硬石,以確保樣本返回任務的成功。直徑小於200米的小行星通常因為旋轉得太快而無法保留灰塵或小顆粒。

一切順利的話,美國首個小行星採樣探測器——OSIRIS-REx 奧斯裡斯-雷克斯探測器,將在2023年帶著至少60克來自"貝努鳥"的原始樣本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史上第二次從原始的、富含碳的近地小行星上帶回樣本,也是迄今為止採集量最大的一次。不過這離真正的小行星採礦還差著十萬八千裡,但面對天價的小行星,人類很難放棄對它的覬覦。


16 Psyche

小行星到底多值錢?

最近有一顆小行星火了,這顆小行星名叫"靈神星(16 Psyche)"。它是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上,位於地球大約3.7億公裡,其直徑約225.3千米(有很多人覺得它的大小被高估了)。通過哈勃望遠鏡獲取到的紫外線頻譜數據分析發現,與大多數巖石或冰冷的小行星不同,其幾乎完全由金屬構成,如同地球的核心。其構成物質包括但不限於鐵、鎳等金屬物質。

據行星科學家預估,考慮到小行星的規模,其金屬礦產價值高達100億億美元。這可是是2019年全球經濟總量的1萬倍啊。考慮到小行星的價值,如果能成功開採,完全不存在得不償失的問題。問題在於我們有沒有開採的能力。

各國設想的小行星開採方案

大多數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主小行星帶中。它包含數百萬個小行星,其中750,000個小行星的直徑超過1公裡,直徑超過200公裡的小行星超過200個。主帶中的小行星是如此分散,以至於大多數小行星相距數十萬公裡。

小行星比月球更容易開採。這是因為即使最大的小行星的引力場也很低。這意味著太空飛行器既能飛向小行星,又容易返回太空,相比月球簡單直接。因此,提取的金屬,水和其他有價值的原材料可以很容易地運送到地球或其他地方。


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打起了小行星的主意。近年來,各國科學家提出了五花八門的小行星資源開發方案。現有的開採設想有露天採礦,豎井開採,磁吸等。露天採礦是在某些類型的小行星上,使用鏟子或螺旋鑽從表面刮下材料,或者對於較大的碎片,可以使用"主動抓斗"將其刮除;豎井開採是在小行星上埋一個雷,然後通過豎井提取物質;而面對金屬含量高的小行星則可以直接通過磁鐵收集。

為能建立長期開採基地,可以選擇將飛船暫時附在小行星上。通過採礦機器人提取原材料並保存在貨艙中。另一種選擇是通過雷射切割,將小行星切片送入加工站,精煉成有用的材料,然後送回地球。或者,可以直接將捕獲的小行星或小行星切片運輸到地球軌道的處理站。


理性對待小行星開採,中國又做了什麼?

雖然目前開採小行星的設想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基本想法都是將探測器發射到小行星上,開採資源後帶回地球,或直接在太空用於建設。但小行星開採也許並不像想像中那麼美好,即使是近地小行星,距離地球最近時通常也有數百萬公裡,人類訪問一次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如果沒有穩定的貨運補給,航天員生活會有很大困難。畢竟現在人類重返月球都很難,登陸小行星雖然比登陸火星難度小,但要長期駐留,也是規模很大的工程。還好,至少目前還沒有靠開採小行星解決資源危機的需求。據科學家估計,對小行星資源進行真正的開採,至少還要等20年左右。


雖然小行星的開採不容易,但隨著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的增加,地球上的材料依舊有限,開採小行星便是大勢所趨。當然,大勢面前中國自然也不會落後。據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的《小行星探測任務有效載荷和搭載項目機遇公告》介紹,小行星探測任務將採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計劃在3年內完成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的繞飛探測,隨後擇機附著小行星表面並採集小行星樣品,之後返回地球附近釋放返回艙,將小行星樣品送回地球。完成上述任務後,探測器通過地球、火星借力,歷經約7年時間飛抵小行星帶,對主帶彗星133P開展繞飛探測。探測器將以飛越、伴飛、附著、採樣返回等方式,對目標小行星進行遙感探測、就位探測和採樣返回。


面對人口的增長,資源的減少,為了養活更多的人,就必須去開採宇宙中的"金礦"。只有奔向宇宙的探險才能帶領人類走出地球的搖籃,從嗷嗷待哺的嬰兒成為探索陌生的少年。當未來人回顧當今的歷史,就像是我們敬佩鄭和下西洋的勇氣、義大利懷念羅馬鐵騎的鋒芒,世界將永遠眷顧在荊棘中開闢道路的冒險者。

相關焦點

  • 黃金儲量價值人均930億美元,美國將前往探測這顆黃金小行星
    靈神星(16 Psyche)就處在小行星帶,它的直徑約為225公裡,距離地球3.7億公裡,是1852年3月17日由天文學家安尼巴萊·德·加斯帕裡斯發現的。這樣說如果我們現在按照地球上貴金屬的價格來衡量這顆小行星,那麼它的總價值為7000萬億美元(18個零!) 這是個啥概念,整個全球經濟只值78萬億美元。如果將這個錢平分給全球每一個人,人均大約能得到930億美元。
  • 知料|走,上小行星挖金礦,分給每個地球人930億美元
    它也許能讓你成為億萬富翁,前提是有人能夠像地球挖礦一樣,完成行星開採。這並不是科幻書裡的情節,有一批創業公司已經在為此前僕後繼。最早在1996年時,涉及一個小行星開採活動的費用估計約為1000億美元。而根據加州理工學院Keck空間研究所2012年的測算,機器人和材料技術的進步大幅降低了小行星開採的預估費用,這個成本最低可被壓縮到26億美元。
  • 發現稀有金屬小行星,價值一千億億美元,2022年採集其樣本
    前幾天,美國宇航局冥王號飛船完成了對小行星貝努的樣品採集。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時所遺留的殘渣,對它的研究不僅能了解太陽系的歷史,重要的是還能驗證小行星採礦技術。畢竟,小行星蘊含著地球上稀有的礦產資源。,它的價值相當於1000億億美元。
  • 關於小行星採礦的十大事實
    小行星採礦聽起來像科幻小說的領域。這種金屬可用於諸如心臟起搏器之類的物質中,並用作將原油轉變成可用於燃料和製造業的物質的催化劑。鉑在地球上被認為是稀有的。但是,僅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所含的鉑比地球上發現的小十億倍,這甚至不包括其他資源。
  • 美媒關注中國小行星採礦計劃 價值或高達數萬億
    【環球網軍事5月12日報導】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0日報導稱,為開採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稀有金屬,同時方便星際航行臺灣《聯合報》報導說,大陸對小行星資源開發平臺近期的方案設想是:捕獲一顆小行星,將其控制在可達範圍內,然後開展機器人或載人資源開採,獲取小行星上的稀有資源後返回地球。或者直接利用小行星的礦物資源,開展在軌建造工作等。該方案的遠期設想,是將小行星作為太空中轉站,為人類建立空間設施及星際航行轉移系統提供基礎材料,開展更深遠探測任務。
  • 未來超級技術:小行星採礦、基因編輯,人工智慧
    一,小行星採礦。 當地球資源被耗盡的時候,人類可以去外星球挖礦。 據報導,每28克鉑金的價格是1500美元。小行星地殼中,1噸的巖石就至少含有28克的鉑金。直徑30米的小行星就可能有價值250億美元至300億美元的鉑金礦。 研究表明一顆直徑1000km的小行星就可能含有超過10萬噸的鉑金。
  • 宇宙擁有無限資源,科學使小行星採礦成為可能
    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的是金屬小行星探測科學和小行星開採技術,小行星確實很可能成為未來人類獲得資源的主要途徑,因為宇宙中的資源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是無限的,這與地球資源完全不同,而且在太空中開採小行星完全不需要考慮汙染問題。
  • 「工業之美」太空採礦新設想:在小行星內部建設空間站,能克服輻射...
    這項研究前不久發表在美國阿奇夫論文預印本網站上。目前,大多關於太空採礦的設想是,將探測器發射到小行星上,直接開採礦物和稀有金屬。但由於一般小行星的質量遠小於地球,表面重力不足以保證開採機械及其他工具的正常運轉,要在它們表面實現採礦,幾乎不可能實現。此外,還需要屏蔽宇宙射線對人類和採礦設備的影響。
  • 中國首個小行星採礦機器出徵!11月升空,挑戰美日深空壟斷局面
    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重量為2噸,耗資8億美元,計劃採集60克的小行星物質,將在2023年返回地球。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已經啟程返回地球,計劃在2020年11月至12月抵達地球,降落在澳大利亞的沙漠中。美日在小行星領域的進展可以說是目前人類最先進的技術,從小行星上採集樣本回來,進一步接近了對小行星開採的能力。
  • 天價黃金小行星被發現,帶回地球人均可分得近萬億美元!
    美國,中國以及歐洲無疑是計劃這場競賽的主宰者,總部位於英國的小行星採礦公司創始人米奇?亨特斯卡利安告訴BBC:這無疑是下一個「繁榮」的行業,一旦你建立了基礎設施,那麼可能性幾乎是無限的。那些敢於迎接小行星撞擊地球挑戰的人可以賺到天文數字般的錢。
  • 停止摧殘我們的地球母親,小行星採礦離我們還有多遠?
    採礦工業是空氣汙染,水汙染和自然景觀破壞的原因之一。一些危險的化學物質,比如氰化物,硫酸和氯被用來提取這些資源,對工人,當地居民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危害。它們是45億年前形成九大行星的氣體雲的殘餘物。它們是可以小到一米,也可以大到如整個國家原始行星,大多集中在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而在各個大行星之間也有成千上萬的小行星在隨波逐流。隨著太空旅行變得越來越切實可行,科學家和經濟學家已經開始關注這些小行星上發現的資源。即使是相對較小的金屬小行星也可能含有價值數萬億的工業用貴金屬,比如鉑。
  • 太空採礦時代已開啟,小行星帶是目標,小行星帶的相關事實
    同年,阿聯的「希望號」起飛,目標火星的氣候研究;美國的「毅力號」發射,目標尋找火星生命,為未來火星移民做準備;2020年11-12月,嫦娥5號月球採樣成功;2020年12月,日本「隼鳥2號」攜帶小行星樣本成功返回……毫無疑問,未來的日子,人類太空資源競爭會來越激烈。除了火星及月球,小行星帶豐富的礦產資源無疑成為各國的目標。下面我們關重介紹一下小行星帶。
  • 價值1千億億美元的小行星位於小行星帶,然而它正在慢慢生鏽!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中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區域,這裡匯集了太陽係數十萬顆小行星,目前有超過12萬顆小行星被人類記錄下來,其中一顆名為16 Psyche的小行星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因為這顆小行星上擁有巨量的貴重金屬。
  • 這顆小行星成分主要由黃金組成,估值700000000億億美元
    這是航天局在距離地球大約3.7億公裡處發現一顆小行星,這是太陽系中最神秘的小行星之一,其上蘊藏著巨量的財富,科學家將這顆小行星命名為16Psyche,16Psyche是一個由鐵、鎳和稀有金屬(包括金,鉑和銅)組成的大型金屬體,其直徑超過200公裡。來看看這顆神秘小行星的真實面容。
  • 美國NASA擬砸200億搶先太空採礦
    於是,地球上幹不過你,在太空總能行吧,美國也打算玩一把「彎道超車」,將目光轉向地球之外的太空。早在2015年,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籤署了《美國商業太空發射競爭法》,該法賦予了太空採礦的合法性。這誘惑誰又能頂得住啊,高盛集團曾預言,在未來的若干年內第一個萬億富翁可能會誕生於太空採礦行業。
  • 飛行器獨霸一顆小行星,開始全自動採礦
    ,NASA的一艘宇宙飛船也將於2020年10月20日到一顆小行星上採礦了!這顆小行星的名字叫做貝努,直徑大約490米,每時每刻都以22.845公裡/每秒的速度繞太陽公轉。目前,這顆小行星距離我們地球的距離大概是3.32億公裡。
  • 一個隕石坑竟然帶來上億美元的財富,如今已成旅遊景區
    科學家於1891年偶然發現了它,經多年科學考察得出結論:巴林傑隕石坑是大力出奇蹟的產物,它的形成與天外來客——約5萬年前,一顆直徑40米、重約30萬噸的小行星以每秒25公裡的高速衝擊密切相關。巴林傑隕石坑的形成是天地大力碰撞而產生的自然奇蹟,而它的為人所知則更具傳奇性,「巴林傑隕石坑」為紀念20世紀初美國採礦工程師巴林傑的傑出貢獻而得名。
  • 太空「生物採礦」有望成真:科學家研究用細菌開採小行星礦藏
    「生物採礦」早已在地球上成為現實。現在,美國和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細菌開採小行星金屬礦藏的可行性。他們認為,這種開採方式的成本低於常規手段——只需將水和細菌傾瀉到巖石上,就能萃取出金屬。那麼,究竟什麼是太空「生物採礦」?它又能給我們帶來多大利益呢?
  • NASA採礦飛船成功關閉返回艙蓋子,鎖定小行星礦石
    對於美國宇航局(NASA)來說,這或許是最值得慶祝的時刻,估計很多NASA專家已經開心得互相擁抱了,因為美國唯一的一艘採礦飛船OSIRIS-REx號成功將大量小行星礦石放進了樣品截止到2020年10月,OSIRIS-REx號是一艘飛行3.3億公裡外的採礦飛船
  • 美國宇航局:太陽系一小行星值千億億美元天價,但帶回地球不好
    金屬很值錢,太空中也有這類小行星,價值全球GDP的7萬倍,但美國宇航局NASA相關探索計劃的科學家稱,把上面資源帶回地球不見得是好事。,並用古希臘靈魂女神賽西(Physe)的名字命名,也就是現在的16號小行星靈神星(16 Psy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