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掏空地球。宇宙擁有無限資源,科學使小行星採礦成為可能

2020-08-29 宇宙與科學

近乎無限的資源

宇宙中有很多天體,星球,難道只有地球擁有礦物資源嗎?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的是金屬小行星探測科學和小行星開採技術,小行星確實很可能成為未來人類獲得資源的主要途徑,因為宇宙中的資源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是無限的,這與地球資源完全不同,而且在太空中開採小行星完全不需要考慮汙染問題。

一說到小行星太空迷們就很興奮,主要是因為小行星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經濟利用價值,研究小行星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探索太陽系甚至是地球生命的起源,而科學家們擁有的開採小行星的技術也將幫助全世界的人們擁有無限資源供應。

美國宇航局奧西裡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器與本努小行星(海報演示)

先從第一步做起

現在我們只探索了一些石質小行星,比如美國宇航局奧西裡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器探索的名為本努的小行星,日本宇航局隼鳥二號探索的名為龍宮的小行星。這些石質小行星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但是其幾乎不具備經濟利用價值。那麼,在開採金屬小行星之前,我們必須足夠了解,就像我們了解石質小行星一樣,這是未來開採金屬小行星的前提。幸運的是,現在我們就能看到小行星採礦業的發展方向。

那麼金屬小行星到底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為什麼必須開採金屬小行星呢?我們以Psyche金屬小行星為例,一起看看金屬小行星的雙重價值。根據地面望遠鏡觀測數據,已確定Psyche小行星主要由鐵和鎳組成,其核心很可能由金或者其他稀有金屬構成,這與主要由矽酸鹽(S型)或含碳化合物(C型)物質組成的小行星不同。想像一下,很多貴金屬在工業中的大幅度應用將為材料科學領域,航空航天領域帶來什麼前景。

Psyche金屬小行星表面渲染圖

科學家們觀察後還發現,Psyche表面由90%的金屬和10%的矽酸鹽巖石組成,未來美國宇航局的Psyche小行星探測器會通過詳細測量其成分並觀察矽酸鹽材料來確定Psyche的起源問題。如果Psyche表面的矽酸鹽材料主要是高鎂輝石或橄欖石組成,則這些矽酸鹽可能是巖漿的殘餘物,這表明Psyche曾是行星的核心。

如果其表面矽酸鹽和其他S型小行星的物質一樣,或者是由冰混合物和矽酸鹽物質共同組成,那麼Psyche在後期很可能受到了強烈的撞擊。因為Psyche沒有明顯的矽酸鹽表面結構,所以對於科學家來說,表面的這些石質材料甚至比其金屬結構還要重要。

Psyche是如何形成的,這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它是星球的核心,那麼原來行星的組成和結構是什麼?另外,科學家們也觀察過其他的IVA類的金屬小行星,但是這些金屬小行星的密度要比Psyche小得多。圍繞Psyche的,不只有經濟效益,還有很多未解的科學謎團。

金屬小行星的演化與形成看似和行星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實際上Psyche很可能是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受到劇烈撞擊而被剝落的,Psyche可能就是這顆星球的核心物質,這個平均直徑為226千米的天體可能會改變我們對巖石星球內部核心的理解,這對行星起源相關的科學理論來說尤其重要。

Psyche表面大型隕石坑模型圖

一個科學家團隊在今年年初創建了Psyche金屬小行星的2D圖像和3D模型,它的表面有很多隕石坑,該團隊還專門為Psyche表面最大的隕石坑創建了一個3D模型。假設是同一塊天體,相同隕石撞擊到金屬小行星和石質小行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如果是金屬小行星和金屬小行星相撞,隕石坑會更大,隕石碎屑會更多,而入射角的數據將變得更加重要。

這將是第一次與金屬小行星相遇

除了在地面觀測,模擬Psyche金屬小行星的隕石坑之外,我們還需要派遣小行星探測器前往Psyche。美國宇航局的最新計劃名為Psyche小行星探測任務,它的目標就是為了研究金屬小行星Psyche,該任務最近這幾天通過了關鍵設計階段。美國宇航局將會在2022年8月發射Psyche小行星探測器,Psyche小行星探測器在在2023年會到達火星,經過火星引力輔助加速之後,探測器會在2026年初到達Psyche。

Psyche探測器和Psyche小行星的動畫展示

價值8.5億美元的Psyche任務將攜帶三種科學儀器深入研究Psyche金屬小行星,它們分別是多光譜成像儀,伽馬射線中子光譜儀以及磁力計。Psyche小行星探測器還將進行名為深空光子通信的技術演示,Psyche任務小組成員說,該儀器將使用光子將數據傳輸到地球,這是一種比傳統無線電波方法更有效的策略。

未來的太空工業,人類的資源將無限

那麼在金屬小行星探測任務之後呢?我們可以大膽暢想一下小行星採礦的未來。現在我們能想到的穩定開採小行星的方法需要建立軌道製造設施,在月球,火星及其周圍以及小行星帶布設加油艦。在低地球軌道建造全自動工廠也是必要的,這樣可以將礦物運到地球軌道然後直接對其進行加工。

這是Psyche小行星探測器的霍爾離子推進器,一名技術人員正準備將電力推進系統的一部分集成到探測器主體上

在低地球軌道中的工廠中可以不停的生產機器人或者自動採礦船,一旦完成,就可以派遣自動採礦船前往小行星。具體來說,可以使用類似於吹雪機的裝置將其錨定在小行星表面上,然後使用旋轉的刀片將材料通過滑道扔到高強度容器中,這樣以收集散落的碎石和一些金屬。其實許多小行星採礦的方法與地球採礦使用的方法是類似的,比如鑽孔,爆破,切割或者壓碎處理等等,都與地球採礦的方法類似。

其實這些辦法取決於材料的性質,也就是說未來我們可以通過化學或物理手段來提取材料。比如說加熱固體物質,捕獲蒸汽然後使用蒸餾技術將水提取出來,這些原材料不僅可以給地球居民使用,還能給月球基地或者其他星球基地輸送氧氣等等重要資源,也可以直接被用來建造太空建築。

那麼我們需要花多長時間才能看到這一情景呢?一些科學家估計在本世紀之內我們就可以看到,也有一些科學家很樂觀,說在30年之內就可以看到。其實這有很多不確定性,主要是基於太空技術的進步。

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項挑戰,需要大量時間和資源。不過小行星採礦技術有望造就下一個工業時代,未來的人類可能會從近地金屬小行星開始,但是絕不會以此結束。總而言之,迅速發展太空採礦礦市場最終可能會從太陽系內部到柯伊伯帶,從金屬到氦3還有其他稀土元素,應有盡有。

開採小行星聽起來好像是科幻電影中的情節,但是經過我們一步一步的努力,不斷了解並探索小行星,未來我們將有機會開採小行星甚至是其他天體的資源。另外,開採小行星對於太空領域非常的重要,未來想要建造大型空間站或者說建造超大型飛船就必須依靠小行星等天體資源的幫助,這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節約成本,還可以幫助我們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我們不能等到把地球掏空才追悔莫及。

結合了防塵罩和人造引力居住區的概念飛船

未來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多星球物種,太空工業領域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其實開採小行星只是太空工業的一個體現,無論我們是開採小行星,還是開採月球表面的氦3,開採的同時也可以將這些天體作為前哨基地,這是一個跳板,他們將幫助我們一步一步走向太陽系的邊界。

相關焦點

  • 地下的礦有限,天上的礦無限,所以我們將來會到天上去採礦
    所以要讓文明無限發展下去,就必須要有相對應的無限資源,地下的礦產資源是有限的,但天上的礦產資源卻是無限的,所以有朝一日我們一定會到天上去採礦,而這一天的到來似乎並不遙遠了。天上哪來的礦呢?如果我們要去太空採礦,哪一類小行星才是我們的目標呢?你肯定會認為是第三類,實則不然。這些貴金屬小行星之所以值錢,恰恰就是因為它們在天上,如果你要是把它弄到地球上來,可就一文不值了。
  • 小行星開採成為太空探索的熱門,想要小行星上採礦發財,困難重重
    宇宙的探索時候一個十分艱巨的事情,需要大量的財富,同時需要科學技術的達到一定的先進性,所以現在人類在宇宙探索方法處於一個初級階段,因為我們的科學技術限制了人類的腳步,目前人類的探測器,只有旅行者一號接近飛出太陽系,可是不要忘記的是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即便飛出太陽系,對於人類來說意義並不是很大
  • 美將霸權觸手伸向宇宙?飛行器獨霸一顆小行星,開始全自動採礦
    ,NASA的一艘宇宙飛船也將於2020年10月20日到一顆小行星上採礦了!說起這顆小行星,科學家認為它很神秘,因為據說NASA的宇宙飛船已經對它進行過成分分析,發現它身上具有人類目前尚不明白的元素存在。如果一旦擁有這一種元素,就能研究出太陽系的成因。所以,美國決定明天對它進行「採礦作業」!
  • 停止摧殘我們的地球母親,小行星採礦離我們還有多遠?
    而當一些國家通過限制別人獲取這些資源以達到其他目的時,稀有資源便成為了政治工具。它們是可以小到一米,也可以大到如整個國家原始行星,大多集中在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而在各個大行星之間也有成千上萬的小行星在隨波逐流。隨著太空旅行變得越來越切實可行,科學家和經濟學家已經開始關注這些小行星上發現的資源。即使是相對較小的金屬小行星也可能含有價值數萬億的工業用貴金屬,比如鉑。而像Psyche 16這樣更大的小行星則可能含有足以滿足全世界數百萬年的需求的鐵和鎳。
  • 行星資源的小行星採礦目標與衛星發射更加接近
    行星資源只是朝著它的小行星採礦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該公司的Arkyd-6衛星(1月11日)登上了印度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Arkyd-6項目負責人Eric Blood上個月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我們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是我們的機載中波紅外成像儀,它不僅能夠產生我們星球上有趣的圖像,而且還能產生有價值的科學數據。」
  • 小行星採礦成美國財富密碼?100億億美元小行星能解資源危機?
    平均而言,直徑約500m的小行星大約每13萬年左右就會撞擊地球。 2010年科學家預測,"貝努鳥"在2169年至2199年之間會有八次撞擊地球的潛在可能。也正是由於它足夠接近地球,體積夠大,而成為了NASA採樣目標。因為只有直徑大於200米的小行星的表面才可能具有疏鬆的硬石,以確保樣本返回任務的成功。
  • 關於小行星採礦的十大事實
    小行星採礦聽起來像科幻小說的領域。它可能現在就在您的口袋裡或停在您的車道上。這些資源在地球上是有限的,並且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將更快地通過它們。但是,相同的資源在空間上幾乎是無限的。讓我們以鉑金為例。這不包括前50名之外的所有較小的可開採小行星,這些小行星的零總數很可能會使我們超過本節的字數限制!
  • 太空採礦將成為地球資源短缺的解決方案
    打開APP 太空採礦將成為地球資源短缺的解決方案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1-18 11:03:58 但是,如果我們打算繼續在這個星球上發展和繁榮,我們將不得不面對這一現實。只是,一個亙古不變的問題是:我們從哪裡獲得資源? 有些人認為,解決方案在外太空。 在2016年的Recode大會上,傑夫·貝索斯雲淡風輕地建議,我們「不希望生活在一個倒退的世界裡,一個我們不得不控制人口增長的世界。」根據貝索斯暢想的未來,「地球將被規劃為住宅區和輕工業區。」
  • 太空採礦時代已開啟,小行星帶是目標,小行星帶的相關事實
    同年,阿聯的「希望號」起飛,目標火星的氣候研究;美國的「毅力號」發射,目標尋找火星生命,為未來火星移民做準備;2020年11-12月,嫦娥5號月球採樣成功;2020年12月,日本「隼鳥2號」攜帶小行星樣本成功返回……毫無疑問,未來的日子,人類太空資源競爭會來越激烈。除了火星及月球,小行星帶豐富的礦產資源無疑成為各國的目標。下面我們關重介紹一下小行星帶。
  • 小行星採礦新思路:將水和細菌傾瀉到巖石上,就能萃取出金屬?
    「生物採礦」早已在地球上成為現實。現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科學家路易斯•澤亞和傑瑟•科蘭格羅正在研究利用細菌開採小行星金屬礦藏的可行性。分子、細胞與發生生物學專家塔德格·福沃德指出:「這種開採方式的成本低於常規手段。你只需將水和細菌傾瀉到巖石上,就能萃取出金屬。」
  • 不遠億萬裡為私企太空採礦趟路
    專門開發小行星採礦技術的「行星資源」公司總裁和執行長克瑞斯・洛維奇對NASA任務表示衷心祝福,他認為,從太空巖石中採集資源將「釋放探索太陽系帶來的經濟潛力」。  「行星資源」公司科學顧問、亞利桑那大學行星科學家、項目首席研究員丹特・勞雷塔說:「『奧西裡斯-REx』確實是個開拓者,任何打算在小行星上採礦的團隊都將從我們開創性的技術中獲益。」
  • 行星資源公司已成立,目標宇宙黃金小行星
    許多人的回答可能是黃金和鑽石。在地球上,黃金資源的儲量非常有限,然而這不意味著人類不能從其他地方獲取黃金——在地球之外的太陽系,有許多富含貴金屬的小行星,如黃金和鉑金等。有些人已經制定計劃,在未來開採這些小行星上的資源。2012年,美國一家特殊的公司成立,它就是行星礦業公司。這家公司從成立之初就非常引人矚目,因為該公司的顧問包括了著名電影導演卡梅隆和谷歌聯合創始人佩奇。
  • 每個人都成為億萬富翁?NASA追蹤的黃金小行星價值8千萬億英鎊
    一顆名為「普賽克16號」的巨大小行星含有足夠多的貴重重金屬,足以讓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成為億萬富翁。這顆小行星直徑約140英裡,圍繞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太陽運行,是美國宇航局2022年發射任務的目標。這項任務的目的是確定這顆小行星是否為一顆前行星的裸露核心,這可能會揭示地球是如何形成的,並有一天可能會死亡。美國宇航局說,科學家們推斷,在巖石類類地行星(包括地球)的深處存在金屬內核,但這些金屬內核位於行星巖石外殼和外殼之下,無法到達。因為科學家不能直接看到或測量地核,所以賽姬號為我們提供了一扇獨特的窗戶,讓我們得以了解創造類地行星的劇烈碰撞的歷史。
  • 天價黃金小行星被發現,帶回地球人均可分得近萬億美元!
    當我們已經確定一顆價值70多萬億億美元的貴金屬小行星時,或許並不需要了解這顆小行星的起源,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宇宙大爆炸中它經歷了多麼漫長複雜的過程才能有今天的結構,這些都不重要,留給天體物理學家去破譯吧。
  • 未來超級技術:小行星採礦、基因編輯,人工智慧
    一,小行星採礦。 當地球資源被耗盡的時候,人類可以去外星球挖礦。 小行星帶是一個礦物寶藏,像地球非常稀少的黃金、鉑金和鑽石等在小行星帶的蘊藏量非常巨大。
  • 中國首個小行星採礦機器出徵!11月升空,挑戰美日深空壟斷局面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615期將於11月發射中國首個小行星採礦機器人備受矚目,這個機器人的名字叫做NEO-1,雖然被定位為小行星採礦機器人,但任務目的還是測試開採小行星的技術,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開採。即便如此,這也創造了中國第一,並且挑戰了美日深空探測方面的壟斷局面。
  • 美媒關注中國小行星採礦計劃 價值或高達數萬億
    報導引述空間飛行器總體、信息處理專家葉培建院士的話說,中國不久將研究方法,把機器人或航天員送到合適的小行星從事開採工作,並把礦產帶回地球。報導稱,他透露的計劃中,可以將飛行器送到某個小行星,開採鈀、鉑等用於智慧型手機和汽車上的稀有金屬。今年年初,葉培建表示,中國可能在2020年至2025年之間進行一次類似的探索任務。
  • 異形三體小行星採礦成真?已無法律障礙
    實際上,異形1 和2 中雷普利他們登陸遭遇異形的LV 426是標準的礦業小行星,不然也就沒有異形2 中巨大的環境改造基地了。異形4 中 地球母星毀滅 人類只能漂泊在殖民星球三體中 程心獲得雲天明 高額資產買下的行星所有權 法律問題困擾數百年不過太空採礦,不管是行星還是小行星,都涉及很多法律問題——如今非洲的經緯度國界還彰顯著殖民主義的紛爭與罪惡,殷鑑不遠。
  • 能讓細菌去挖掘小行星嗎?比如這顆價值700萬億美元的小行星
    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一種不太可能的工具(細菌)從太空小行星上開採金屬的可能性。這聽起來可能像科幻小說,但所謂的生物模擬已經在地球上成為現實。現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地質科學系的科學家們已經從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研究與創新辦公室獲得了一筆種子基金,用於研究細菌在太空中的可能性。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航空航天工程科學系Ann and H.J.
  • 第4170回:行星採礦太空淘金,深入探索太空基石
    小行星上擁有的豐富的水和碳、硫、氮、磷等資源,能夠為深空探測設施提供燃料和水,是深入探索太空的基石。行星資源公司的目的是要借著開發與實踐小行星採礦的技術以「擴大地球的天然資源基礎」。部分消息指出行星資源公司是由 Arkyd Astronautics 改名而來,但其中一位聯席主席埃裡克·安德森(原太空探險公司創辦人)則表示 Arkyd Astronautics 將會成為行星資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