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三體小行星採礦成真?已無法律障礙

2020-12-06 中關村在線

不久前熱映的《異形 契約》電影評論喜憂參半,不少人對雷德利斯科特依舊未能解釋LV 223\ LV 426等星球的關係而感到惱火。實際上,異形1 和2 中雷普利他們登陸遭遇異形的LV 426是標準的礦業小行星,不然也就沒有異形2 中巨大的環境改造基地了。

異形4 中 地球母星毀滅 人類只能漂泊在殖民星球

三體中 程心獲得雲天明 高額資產買下的行星所有權 法律問題困擾數百年

不過太空採礦,不管是行星還是小行星,都涉及很多法律問題——如今非洲的經緯度國界還彰顯著殖民主義的紛爭與罪惡,殷鑑不遠。行星、小行星的歸屬一定程度上與南極、月球相似,最近歐盟推動新法律,為小行星礦產開發鋪平了道路。這個法律框架對於私營公司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勝利。這個國家堅定地堅持採礦公司擁有任何東西從小行星上開採的東西。

已經通過的法律草案內容非常深入而詳細,其中的要點是,一旦公司有權執行小行星採礦任務,那麼所採得的任何物品公司都具有所有權,但是也要對任務期間發生的任何損害負責。

目前儘管這部法律描述了如何在地球上處理太空採礦資源的所有權,但是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任何公司都準備發射一個小行星鑽機進行採礦。話雖如此,但是小行星採礦幾乎肯定會在不久的將來發生。

相關焦點

  • 美媒關注中國小行星採礦計劃 價值或高達數萬億
    臺灣《聯合報》報導說,大陸對小行星資源開發平臺近期的方案設想是:捕獲一顆小行星,將其控制在可達範圍內,然後開展機器人或載人資源開採,獲取小行星上的稀有資源後返回地球。或者直接利用小行星的礦物資源,開展在軌建造工作等。該方案的遠期設想,是將小行星作為太空中轉站,為人類建立空間設施及星際航行轉移系統提供基礎材料,開展更深遠探測任務。
  • 太空採礦時代已開啟,小行星帶是目標,小行星帶的相關事實
    小行星帶大致位於火星和木星這兩個行星的軌道之間,這個區域存在大多數小行星。一些小行星在近地空間中運行,有也會因為重力影響而偏離小行星帶進入外太陽系。整個小行星帶質量的大約一半由小行星穀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和健神星組成。灶神星,智神星和健神星的平均直徑超過400公裡,穀神星的平均直徑為950公裡。在這個地帶中的所有小行星中,穀神星是唯一被歸類為矮行星的小行星。
  • 關於小行星採礦的十大事實
    小行星採礦聽起來像科幻小說的領域。這不包括前50名之外的所有較小的可開採小行星,這些小行星的零總數很可能會使我們超過本節的字數限制!太空採礦對此類行業的最終影響很難計算。這取決於開採小行星並將這些礦物運輸到地球的成本。也許小行星礦工會有更好的市場。
  • 《三體》成真,天文學家已發現星系坐標
    導語:《三體》成真,星系坐標暴露,毀滅打擊將何時降臨美好的一天,從大海中出發,啊,大海啊,你全是水……寫大劉的《三體》也有一段時間了,一直以來都是以梗入手,截止現在能寫的基本上都寫的差不多了,本以為鴿生就這樣在大海中度過,不曾想一則消息的公布,瞬間引起了各方的窺探。
  • 中國首個小行星採礦機器出徵!11月升空,挑戰美日深空壟斷局面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615期將於11月發射中國首個小行星採礦機器人備受矚目,這個機器人的名字叫做NEO-1,雖然被定位為小行星採礦機器人,但任務目的還是測試開採小行星的技術,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開採。即便如此,這也創造了中國第一,並且挑戰了美日深空探測方面的壟斷局面。
  • 太空採礦檢驗國際法邊界
    兩家公司都已在今年年初測試了低地球軌道技術,並且雄心勃勃地表示,將在2020年底前發射小行星探測飛船,在21世紀20年代後期全面開展採礦作業。深空工業公司首席科學家約翰·劉易斯(John Lewis)說,最易獲得的資源是水。水是維持生命的必需物質,同時也可電解為氫氣和氧氣,用作燃料。
  • 太空「生物採礦」有望成真:科學家研究用細菌開採小行星礦藏
    「生物採礦」早已在地球上成為現實。現在,美國和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細菌開採小行星金屬礦藏的可行性。他們認為,這種開採方式的成本低於常規手段——只需將水和細菌傾瀉到巖石上,就能萃取出金屬。那麼,究竟什麼是太空「生物採礦」?它又能給我們帶來多大利益呢?
  • 未來超級技術:小行星採礦、基因編輯,人工智慧
    一,小行星採礦。 當地球資源被耗盡的時候,人類可以去外星球挖礦。 小行星帶是一個礦物寶藏,像地球非常稀少的黃金、鉑金和鑽石等在小行星帶的蘊藏量非常巨大。
  • 和上億公裡小行星伴飛8個月,太空船將有大動作,已確定4個採礦點
    例如,正圍繞木星飛行的美國朱諾號,已被美國宇航局確認離開太陽系的旅行者1號和2號,還有正在龍宮小行星附近的日本隼鳥2號。美國的OSIRIS-REx就是一艘擺脫地球引力的太空船,去探索上億公裡外一顆名叫貝努小行星,2016年9月8日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並預計在2023年左右將礦物送回地球。
  • 小行星開採成為太空探索的熱門,想要小行星上採礦發財,困難重重
    科學對於人類來說很重要,我們需要一步一步的腳踏實地,現在很多科學家提出利用小行星來採礦,相信這樣能夠緩解人類的能源問題,同時能夠通過小行星的探索,逐步的實現科學技術的飛躍,那麼這樣的想法真正的很現實嗎?其實答案是不確定,因為小行星採礦有很大的困難。
  • 宇宙擁有無限資源,科學使小行星採礦成為可能
    根據地面望遠鏡觀測數據,已確定Psyche小行星主要由鐵和鎳組成,其核心很可能由金或者其他稀有金屬構成,這與主要由矽酸鹽(S型)或含碳化合物(C型)物質組成的小行星不同。想像一下,很多貴金屬在工業中的大幅度應用將為材料科學領域,航空航天領域帶來什麼前景。
  • 停止摧殘我們的地球母親,小行星採礦離我們還有多遠?
    現在,小行星採礦就有這樣的問題:它太昂貴了,還無法取代地球上的採礦業。如果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寶貴資源需要花費數萬億美元來獲取,那它就是毫無意義的。其實小行星採礦的原理很簡單。最基本的技術路線是選擇一顆小行星,把它移動到一個容易處理的地方,然後將其拆解,變成可用的產品。不幸的是,所有的這些都與人類尚未解決的基本問題相衝突。進入太空是代價高昂的,僅僅是到達近地軌道,每公斤載荷所需的火箭燃料就要花費數千美元,而進入高軌道則還要再多花數千美元。
  • 行星資源的小行星採礦目標與衛星發射更加接近
    行星資源只是朝著它的小行星採礦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該公司的Arkyd-6衛星(1月11日)登上了印度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那麼在太陽同步的極地軌道上,將會有一個小腦盒大小的Arkyd-6,它將證明行星資源的下一個宇宙飛船,一個叫做Arkyd-301的小行星探礦機所需的技術。
  • 不遠億萬裡為私企太空採礦趟路
    儘管還存在不確定性,但太空機構和太空採礦公司還將繼續下一代小行星探索的計劃和行動。  不遠億萬裡為私企太空採礦趟路  本報記者 房琳琳  專門開發小行星採礦技術的「行星資源」公司總裁和執行長克瑞斯・洛維奇對NASA任務表示衷心祝福,他認為,從太空巖石中採集資源將「釋放探索太陽系帶來的經濟潛力」。  「行星資源」公司科學顧問、亞利桑那大學行星科學家、項目首席研究員丹特・勞雷塔說:「『奧西裡斯-REx』確實是個開拓者,任何打算在小行星上採礦的團隊都將從我們開創性的技術中獲益。」
  • 創遠高新分享:未來採礦技術發展及展望
    現代化礦山綠色開採技術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採空區治理技術體系研究、無廢開採技術、全尾礦充填採礦技術、高濃度膠結充填技術、保水開採技術及裝備、低擾度控制爆破技術、地表深陷及位移變化控制技術、電動採礦設備研究、尾礦綜合利用技術、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技術。
  • 「工業之美」太空採礦新設想:在小行星內部建設空間站,能克服輻射...
    記者|江帆近年來,「太空採礦」這一話題熱度遞增,但輻射和重力是面臨的兩大難題。現在,有研究團隊找到了克服的方法。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近期,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表示,未來人類有可能通過在自轉的小行星內部打孔,建立一個空間站,進而開採小行星內部有價值的礦物。未來人類的空間站可能建在一個自轉的小行星內部。圖片來源:Daily Mail該團隊已證明了此方法在數學方面的可行性,即在太空中選擇一個幾百英尺直徑的小行星,並在其內部鑽出空間,建造一個圓柱形的空間站。
  • 小行星採礦成美國財富密碼?100億億美元小行星能解資源危機?
    不過這離真正的小行星採礦還差著十萬八千裡,但面對天價的小行星,人類很難放棄對它的覬覦。它包含數百萬個小行星,其中750,000個小行星的直徑超過1公裡,直徑超過200公裡的小行星超過200個。主帶中的小行星是如此分散,以至於大多數小行星相距數十萬公裡。小行星比月球更容易開採。這是因為即使最大的小行星的引力場也很低。這意味著太空飛行器既能飛向小行星,又容易返回太空,相比月球簡單直接。
  • 飛行器獨霸一顆小行星,開始全自動採礦
    要不了幾天,它就要把小行星「龍宮」上的礦石樣本帶回日本了!,NASA的一艘宇宙飛船也將於2020年10月20日到一顆小行星上採礦了!這顆小行星的名字叫做貝努,直徑大約490米,每時每刻都以22.845公裡/每秒的速度繞太陽公轉。目前,這顆小行星距離我們地球的距離大概是3.32億公裡。
  • NASA飛船在小行星上空危險演習,採礦倒計時
    因為NASA需要收集演習經驗,了解飛船機動性,為2020年10月20日的觸地採礦而準備,這將是NASA飛船首次對小天體進行採礦,雖然只是收集幾十克樣品,但對於科學研究已經足夠了。此次採礦演習選擇了小行星北半球的主要採樣點夜鶯,全過程時長約4小時,OSIRIS-REx順利完成了採樣序列4個機動操作中的前三個,軌道偏離燃燒,「檢查點」燃燒和匹配點燃燒。
  • 時間鎖定4月14日,美飛船將對小行星進行採礦演練,懸停50米高空
    趣味探索訊 雖然滿載小行星礦物的日本隼鳥二號飛船已在返回地球中,但現在小行星附近還有一艘美國飛船在盤旋,與地球相隔2.31億公裡,這艘美國飛船就是NASA於2016年9月8日發射升空的OSIRIS-REx,這顆小行星就是本努,OSIRIS-REx任務旨在對本努小行星採礦返回。如今採礦時間已經確定,今年8月25日進行首次採礦,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在採礦前,飛船將進行兩次採礦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