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資源的小行星採礦目標與衛星發射更加接近

2020-12-06 宇宙視角

行星資源只是朝著它的小行星採礦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該公司的Arkyd-6衛星(1月11日)登上了印度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那麼在太陽同步的極地軌道上,將會有一個小腦盒大小的Arkyd-6,它將證明行星資源的下一個宇宙飛船,一個叫做Arkyd-301的小行星探礦機所需的技術。

Arkyd-6項目負責人Eric Blood上個月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我們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是我們的機載中波紅外成像儀,它不僅能夠產生我們星球上有趣的圖像,而且還能產生有價值的科學數據。」

他補充說:「我們正在將這種遙感技術應用於Arkyd-301平臺上,它具有更先進的科學成像儀,能夠收集校準的光譜數據,用於探測其他行星上的水信號。」

在地球軌道上展示行星資源「Arkyd-6」太空飛行器。

行星資源的代表說,地球上的水是促使太陽系大規模探索的關鍵資源。這是因為水可以分解成其組成的原子、氫和氧——這也是火箭燃料的主要成分。因此,小行星採礦(和月球採礦)可能會導致太空推進劑庫的建立,這將使航行的太空飛行器能夠在發射過程中裝滿它們的儲罐。

行星資源計劃於2020年在一枚火箭上發射多個Arkyd-301太空飛行器。每艘飛船都將訪問一個不同的小行星,從遠處測量物體的含水量,並藉助背負式微型探測器,從母艦和地洞進入太空巖石的表面進行近距離觀察。

在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斯裡赫裡科塔的Satish Dhawan空間中心,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發射了地球觀測衛星和另外30個較小的有效載荷。發射發生在當地時間2018年1月12日。

最有希望的小行星將會在後續任務中成為真正的採礦船的目標。

此前,華盛頓州的行星資源成功地將另一顆衛星送入軌道:Arkyd-3R,甚至比Arkyd-6還小。2015年4月,Arkyd-3R在SpaceX公司的「龍」號太空艙上發射升空,然後在當年7月的一項技術演示任務中被部署到地球軌道上。(名稱中的「R」代表「reflight」;在2014年10月發射升空後不久,軌道ATK的Antares火箭爆炸後,最初的Arkyd-3消失了。

在昨晚的PSLV發射中,Arkyd-6是幾十次次要載荷之一。主要有效載荷是印度地球觀測衛星圖2ER。

相關焦點

  • 小行星採礦成美國財富密碼?100億億美元小行星能解資源危機?
    近年來,NASA和深空工業公司(Deep Space Industries),行星資源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之類的企業合作,正準備從近地小行星上開採太空資源,以應對未來的資源危機。
  • 第4170回:行星採礦太空淘金,深入探索太空基石
    行星資源公司的目的是要借著開發與實踐小行星採礦的技術以「擴大地球的天然資源基礎」。部分消息指出行星資源公司是由 Arkyd Astronautics 改名而來,但其中一位聯席主席埃裡克·安德森(原太空探險公司創辦人)則表示 Arkyd Astronautics 將會成為行星資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 太空採礦時代已開啟,小行星帶是目標,小行星帶的相關事實
    同年,阿聯的「希望號」起飛,目標火星的氣候研究;美國的「毅力號」發射,目標尋找火星生命,為未來火星移民做準備;2020年11-12月,嫦娥5號月球採樣成功;2020年12月,日本「隼鳥2號」攜帶小行星樣本成功返回……毫無疑問,未來的日子,人類太空資源競爭會來越激烈。除了火星及月球,小行星帶豐富的礦產資源無疑成為各國的目標。下面我們關重介紹一下小行星帶。
  • 宇宙擁有無限資源,科學使小行星採礦成為可能
    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的是金屬小行星探測科學和小行星開採技術,小行星確實很可能成為未來人類獲得資源的主要途徑,因為宇宙中的資源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是無限的,這與地球資源完全不同,而且在太空中開採小行星完全不需要考慮汙染問題。
  • 我國將發射太空採礦探測機器人,太空資源爭奪賽開始
    現在,我國太空創業公司正朝著測試其探索能力的第一步邁進,以識別和提取離地球資源。北京宇宙空間資源公司「原點空間」 將於11月啟動其首個「太空採礦機器人」。NEO-1是一顆小型衛星(約30公斤),打算進入500公裡高的太陽同步軌道。它將由中國長徵系列火箭作為輔助載荷發射。
  • 行星資源公司已成立,目標宇宙黃金小行星
    在地球上,黃金資源的儲量非常有限,然而這不意味著人類不能從其他地方獲取黃金——在地球之外的太陽系,有許多富含貴金屬的小行星,如黃金和鉑金等。有些人已經制定計劃,在未來開採這些小行星上的資源。2012年,美國一家特殊的公司成立,它就是行星礦業公司。這家公司從成立之初就非常引人矚目,因為該公司的顧問包括了著名電影導演卡梅隆和谷歌聯合創始人佩奇。
  • 停止摧殘我們的地球母親,小行星採礦離我們還有多遠?
    採礦工業是空氣汙染,水汙染和自然景觀破壞的原因之一。一些危險的化學物質,比如氰化物,硫酸和氯被用來提取這些資源,對工人,當地居民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危害。它們是45億年前形成九大行星的氣體雲的殘餘物。它們是可以小到一米,也可以大到如整個國家原始行星,大多集中在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而在各個大行星之間也有成千上萬的小行星在隨波逐流。隨著太空旅行變得越來越切實可行,科學家和經濟學家已經開始關注這些小行星上發現的資源。即使是相對較小的金屬小行星也可能含有價值數萬億的工業用貴金屬,比如鉑。
  • 行星礦業一個潛在的萬億美元產業,中國正式加入太空資源爭奪戰
    中國將發射太空採礦機器人,一家中國公司開始了開採太空資源的第一步長期以來,太空採礦的可能性激發了人們的想像力,甚至激發了商業冒險。現在,中國的一家太空初創公司正在為測試識別和開採地球外資源的能力邁出第一步。總部位於北京的私營空間資源公司Origin Space將於11月推出其首個「太空採礦機器人」。
  • 中國首個小行星採礦機器出徵!11月升空,挑戰美日深空壟斷局面
    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重量為2噸,耗資8億美元,計劃採集60克的小行星物質,將在2023年返回地球。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已經啟程返回地球,計劃在2020年11月至12月抵達地球,降落在澳大利亞的沙漠中。美日在小行星領域的進展可以說是目前人類最先進的技術,從小行星上採集樣本回來,進一步接近了對小行星開採的能力。
  • 知料|走,上小行星挖金礦,分給每個地球人930億美元
    另一邊,行星資源公司聯合創始人埃裡克·安德森也提出了目標:「要在2020年前,在近地軌道上建立推進劑倉庫,從地球附近的小行星提取水冰資源,並帶回到倉庫中,以從地球帶到宇宙中的成本價十分之一,出售給其他太空公司。」很遺憾,到了2020年,這個目標並沒有實現。
  • 面向萬億美元太空資源市場,「起源太空」11月發射全球第一個太空...
    三種最常見的小行星類型,36氪經公開資料整理二、第一家商業在軌驗證:十年前當行星資源成立時,行業對小行星採礦一片樂觀。然而第一代企業在大量燒錢後退出舞臺,又沒有太多可感知的產出成果,這讓公眾認為這件事情還非常遙遠,產生了悲觀情緒。如何在悲觀和樂觀中達到平衡,客觀看待行業發展階段,是身處其中每個企業需要修煉的內容。
  • 從小行星獲取衛星燃料原料美公司計劃外太空「採礦」(圖)
    深空礦業公司的外太空採礦概念示意圖美國深空礦業公司網站  【路透社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1月22日電 】美國一個企業家和工程師的團隊22日公布了一項成立太空礦業公司的計劃,從周邊小行星上獲取原材料為衛星提供燃料,以及在軌道上生產部件。
  • 異形三體小行星採礦成真?已無法律障礙
    實際上,異形1 和2 中雷普利他們登陸遭遇異形的LV 426是標準的礦業小行星,不然也就沒有異形2 中巨大的環境改造基地了。異形4 中 地球母星毀滅 人類只能漂泊在殖民星球三體中 程心獲得雲天明 高額資產買下的行星所有權 法律問題困擾數百年不過太空採礦,不管是行星還是小行星,都涉及很多法律問題——如今非洲的經緯度國界還彰顯著殖民主義的紛爭與罪惡,殷鑑不遠。
  • 中國將發射太空採礦機器人
    現在,中國的一家太空創業公司正朝著測試能力的第一步邁進,以識別和提取離地球資源。北京起源太空將於11月啟動其首個「太空採礦機器人」。它是一顆小型衛星(約30公斤),打算進入500公裡高的太陽同步軌道。它將由中國長徵系列火箭作為輔助載荷發射。
  • 不遠億萬裡為私企太空採礦趟路
    [導讀] 奧西裡斯-REx」發射9分鐘後,火箭引擎工作狀態良好。儘管還存在不確定性,但太空機構和太空採礦公司還將繼續下一代小行星探索的計劃和行動。  不遠億萬裡為私企太空採礦趟路  本報記者 房琳琳
  • 開採小行星資源前景巨大,為何科學家卻對沒有價值小行星感興趣?
    地球上的各種自然資源正面臨逐漸枯竭的難題,而解決這一難題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就是發展太空採礦技術。隨著人類航天技術日趨成熟,開採小行星礦物資源變得更具現實性。一些私企也在試圖搶佔這一市場,在太空採礦行業發展初期佔據制高點。
  • 法媒:中國將發射太空採礦機器人
    【歐洲時報九天編譯】科幻電影中的太空採礦將要成為現實?據法國《資本》網站報導,位於北京的中國太空資源開採和利用的公司- 起源太空將於11月發射太空採礦機器人,研究開採小行星的礦產資源問題。根據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的旗艦刊物《IEEE 綜覽》透露,這一太空採礦機器人將通過長徵系列火箭來發射,在人類歷史上尚屬首次。
  • 日本確認帶回了小行星樣本,原目標是取樣100毫克
    該任務向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發射一艘無人太空飛行器,從小行星表面收集巖石樣本,然後將它們帶回地球進行研究。「隼鳥二號」在「龍宮」表面實施了兩次樣本採集行動,然後返回地球。該探測器於本月抵達地球,並將裝滿小行星樣本的容器拋下,並於12月5日在降落傘的幫助下降落在澳大利亞。
  • 關於小行星採礦的十大事實
    小行星採礦聽起來像科幻小說的領域。但是,僅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所含的鉑比地球上發現的小十億倍,這甚至不包括其他資源。,月球或其他行星上進行處理。這將使這些資源在返回地球之前得以精煉。更重要的是,它們可以用來建立新的殖民地並維持現有的殖民地。圍繞小行星開採的產業將在地球之外創造出第一批永久性人口。
  • 美媒關注中國小行星採礦計劃 價值或高達數萬億
    【環球網軍事5月12日報導】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0日報導稱,為開採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稀有金屬,同時方便星際航行,中國公布了建小行星基地的計劃臺灣《聯合報》報導說,大陸對小行星資源開發平臺近期的方案設想是:捕獲一顆小行星,將其控制在可達範圍內,然後開展機器人或載人資源開採,獲取小行星上的稀有資源後返回地球。或者直接利用小行星的礦物資源,開展在軌建造工作等。該方案的遠期設想,是將小行星作為太空中轉站,為人類建立空間設施及星際航行轉移系統提供基礎材料,開展更深遠探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