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行星獲取衛星燃料原料美公司計劃外太空「採礦」(圖)

2021-01-13 搜狐網

深空礦業公司的外太空採礦概念示意圖美國深空礦業公司網站

  【路透社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1月22日電 】美國一個企業家和工程師的團隊22日公布了一項成立太空礦業公司的計劃,從周邊小行星上獲取原材料為衛星提供燃料,以及在軌道上生產部件。

  設在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的深空礦業公司說,首次任務預計將於2015年展開,屆時公司將派出一個名為「螢火蟲」的小型搭載太空飛行器對一個迄今為止尚未辨明的小行星展開為期6個月的考察活動。

  這個重55磅(約合25公斤)、大小約相當一臺筆記本電腦的衛星將作為二次有效載荷,登上一枚攜帶通訊衛星或其他機器人探測器的商用運載火箭,一起發射到太空。

  每年會發現1000多顆距離地球相對較近的小行星。深空礦業公司執行長戴維·岡普說,據信大多數小行星上都有水和氣體(能夠轉化成燃料的甲烷),以及金屬(能夠用於製造三維印表機原件的鎳)。岡普是之前三家空間技術新企業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其中包括對月球資源進行探測和開發的宇宙機器人技術公司。

  這家新創企業的首席技術官、曾在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擔任負責人的約翰·曼金斯說:「事實上,深空礦業公司的商業計劃中沒有任何內容是利用當前全球實驗室中已經實現的技術所不能完成的。」

  他還說:「這些技術在太空中或許尚未按照我們設想的用途進行應用,但基礎性技術現在已經唾手可得。」

  深空礦業公司是第二家公布開採小行星計劃的企業,所謂小行星就是圍繞太陽運轉、大小不一的巖質星體。

  迄今為止,在近地軌道中共發現了約9500顆小行星。小行星的碎片會定期穿越地球大氣層,點亮夜空,之後或燃燒殆盡,或偶爾「倖存」下來成為隕石。

  2012年,獲得了包括身居谷歌公司管理層的拉裡·佩奇和埃裡克·施密特等高調投資者支持、由詹姆斯·卡梅倫等人擔任顧問、設在華盛頓州貝爾維尤的行星資源公司宣布,將利用成本低廉的小型望遠鏡勘測具有盈利潛力的小行星。

  「螢火蟲」及其後續飛船「蜻蜓」的小行星取樣計劃將基於名為「立方體衛星」的微型研究太空船,這種太空船是用商業化成品電子元件製造的。

  後續的「蜻蜓」飛船任務預計將於2016年開始,其任務將是從精挑細選出的、價值較高的小行星上運回50到100磅(約合23到45公斤)的原材料,這項活動將花費兩三年時間。

  除了出售樣品,深空礦業公司還希望從一些材料中提取金屬和其他有價值的商品,研發在太空製造燃料和太陽能電池等部件的技術。

  (未經《參考消息》授權,任何單位、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來源:新華國際)

相關焦點

  • 太空採礦檢驗國際法邊界
    但現在,隨著小行星採礦越來越逼近現實,相關條款正考慮進行更新——在該條約籤訂之初難以想像的可能性如今卻幾近實現。有兩家公司——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深空工業公司(Deep Space Industries)和華盛頓州的行星資源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正積極致力於從小行星上獲取資源。
  • 行星資源的小行星採礦目標與衛星發射更加接近
    行星資源只是朝著它的小行星採礦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該公司的Arkyd-6衛星(1月11日)登上了印度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那麼在太陽同步的極地軌道上,將會有一個小腦盒大小的Arkyd-6,它將證明行星資源的下一個宇宙飛船,一個叫做Arkyd-301的小行星探礦機所需的技術。
  • 第4170回:行星採礦太空淘金,深入探索太空基石
    行星資源公司的目的是要借著開發與實踐小行星採礦的技術以「擴大地球的天然資源基礎」。部分消息指出行星資源公司是由 Arkyd Astronautics 改名而來,但其中一位聯席主席埃裡克·安德森(原太空探險公司創辦人)則表示 Arkyd Astronautics 將會成為行星資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 能源——從小行星上獲取是否可能?
    圖/源網絡提到小行星,很多人第一反應還是末日電影裡的「小行星撞地球多國政府紛紛開啟太空採礦計劃,目標同樣集中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小行星。美國 KESE公司宣布太空採礦計劃,美國深空工業公司計劃發射勘探者-1 號著陸器從小行星上採樣。我國也有一家名為「起源太空」的公司,貫徹「找礦-探礦-落礦-採礦-返回」的分階段技術路線,逐步實現小行星礦物資源的開採。
  • 炙手可熱的月球商業採礦計劃真的靠譜嗎?
    數十年以來,美國宇航局的月球探索計劃僅是原地轉圈,未來由實業家、工程師和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將可能使將月球作為人類工業前哨的太空基地,現在政府和商業公司實驗室已規劃設計了如何實現月球採礦,緊湊型發電、太空機器人和風化層開採等關鍵環節,並稱已取得實質性進展月球採礦的故事實際開始於兩位火箭科學先驅之間的觀點分歧,其中一位科學先驅是維爾納·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
  • 美媒關注中國小行星採礦計劃 價值或高達數萬億
    【環球網軍事5月12日報導】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0日報導稱,為開採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稀有金屬,同時方便星際航行,中國公布了建小行星基地的計劃報導稱,他透露的計劃中,可以將飛行器送到某個小行星,開採鈀、鉑等用於智慧型手機和汽車上的稀有金屬。今年年初,葉培建表示,中國可能在2020年至2025年之間進行一次類似的探索任務。
  • 太空採礦是否是環保選擇?
    有些人認為,解決方案在外太空。像採礦這類對環境造成沉重負擔的作業,將轉移到地球之外。  貝索斯的暢想更像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但人類也確實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溫戈設想,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太陽能月球基地將可以為採礦作業提供千兆瓦級的電力。
  • 行星礦業一個潛在的萬億美元產業,中國正式加入太空資源爭奪戰
    中國將發射太空採礦機器人,一家中國公司開始了開採太空資源的第一步長期以來,太空採礦的可能性激發了人們的想像力,甚至激發了商業冒險。現在,中國的一家太空初創公司正在為測試識別和開採地球外資源的能力邁出第一步。總部位於北京的私營空間資源公司Origin Space將於11月推出其首個「太空採礦機器人」。
  • 行星資源公司已成立,目標宇宙黃金小行星
    在地球上,黃金資源的儲量非常有限,然而這不意味著人類不能從其他地方獲取黃金——在地球之外的太陽系,有許多富含貴金屬的小行星,如黃金和鉑金等。有些人已經制定計劃,在未來開採這些小行星上的資源。2012年,美國一家特殊的公司成立,它就是行星礦業公司。這家公司從成立之初就非常引人矚目,因為該公司的顧問包括了著名電影導演卡梅隆和谷歌聯合創始人佩奇。
  • 科學好故事 | 月球商業採礦新競賽
    然而「阿波羅計劃」結束後,探月競賽熱度漸冷,人類探索月球的腳步也逐漸放慢,在1976年至1994年間,全球只有日本進行過1次探月活動。2003年9月,歐空局第一個飛向月球的探測器SMART-1衛星發射升空,並於2006年9月3日成功撞擊月球表面。
  • 太空採礦時代已開啟,小行星帶是目標,小行星帶的相關事實
    世界各國紛紛開始瞄準外太空,向頭頂這片蒼穹布局。2020年7月,中國「天問一號」駛向火星,主要任務是對火星進行地質勘探和地理測繪,同時研究火星的磁場演變。小行星帶大致位於火星和木星這兩個行星的軌道之間,這個區域存在大多數小行星。一些小行星在近地空間中運行,有也會因為重力影響而偏離小行星帶進入外太陽系。整個小行星帶質量的大約一半由小行星穀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和健神星組成。灶神星,智神星和健神星的平均直徑超過400公裡,穀神星的平均直徑為950公裡。在這個地帶中的所有小行星中,穀神星是唯一被歸類為矮行星的小行星。
  • 卡梅隆和拉裡佩奇都看中的太空挖礦公司,會是一場兒戲?
    該公司的近期計劃就是在2020年前在太空中建立一個氫能源補給基地,為在太空中飛行的各種太空飛行器提供燃料補給,而產生氫的水資源則是來自太空中的小行星。但這一大膽的想法也受到了業內專家的質疑,討論的關鍵點就在於這種做法是否真的能降低成本。
  • 不遠億萬裡為私企太空採礦趟路
    儘管還存在不確定性,但太空機構和太空採礦公司還將繼續下一代小行星探索的計劃和行動。  不遠億萬裡為私企太空採礦趟路  本報記者 房琳琳這艘被稱為「奧西裡斯-REx」(OSIRIS-REx)的採樣飛船將用7年時間完成任務,科學家希望通過分析樣本以更好地理解太陽系中的行星乃至生命起源。  太空飛行器選擇的發射時機很有趣,一些公司正尋求在太空開採稀有礦物或燃料的機遇,如果NASA的努力成功了,將驗證這種努力方向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 從太空巖石中開採水可能為星際旅行「提供燃料」
    據透露,小行星專家越來越相信,富含水的太空巖石可以開發出下一代火箭燃料。未來的水勘探者也許有一天會認為近地小行星比月球更適合開採。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的星球附近大約有1000個富含水的小行星可能比月球表面更容易接近。雖然大多數小行星直徑只有幾英尺,但其中超過25顆足夠大,可以提供大量的水。
  • 藻類採礦:被遺棄的礦山可以幫助種植生物燃料嗎?
    基於藻類的生物燃料的支持者宣稱其原料的簡單性。陽光和水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所需的全部。現在,一些科學家正在測試陽光可能是可選的概念。密蘇裡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計劃利用發光二極體或LED 在廢棄的礦井中種植藻類作為燃料。
  • 太空採礦,價值巨大也引發擔憂!可能會導致人類不斷殖民外星行星
    2017年5月,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提出了一個大膽計劃,該局將在2022年之前去探訪一個神秘的金屬小行星「16Psyche」。16Psyche是一顆金屬小行星,距離地球大約3.7億公裡,是太陽系中最神秘的小行星之一,其上蘊藏著巨量的財富。而且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小行星採礦可能成為人類殖民其他行星的催化劑。
  • 燃料將盡 行星獵人「克卜勒」開始休眠
    新華社洛杉磯7月6日電(記者郭爽)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是世界上首個專用於搜尋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太空飛行器,號稱「行星獵人」。美國航天局6日宣布,由於燃料即將耗盡,「克卜勒」已進入節省燃料的休眠模式。  美航天局說,在「克卜勒」休眠期間,項目團隊正為回傳它所收集的最新數據做準備。
  • 小行星採礦成美國財富密碼?100億億美元小行星能解資源危機?
    近年來,NASA和深空工業公司(Deep Space Industries),行星資源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之類的企業合作,正準備從近地小行星上開採太空資源,以應對未來的資源危機。
  • 美國NASA擬砸200億搶先太空採礦
    早在2015年,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籤署了《美國商業太空發射競爭法》,該法賦予了太空採礦的合法性。2020年4月,川普籤署了行政命令,表示美國人有權在外太空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開採和使用,外太空並不是全球公有地。
  • 我們怎樣踏上木星的衛星?
    當人們開始探索外太空的時候,就被這些星系深深吸引住了。  舉個例子,自幾十年前先驅號和旅行者號探測器穿過這些星系後,科學家們就猜測像木衛二這樣的衛星可能是太陽系中最適合地球人居住的地方。因為木衛二上存在水、內海、礦石和有機分子,某天人類也可以在這類世界中建立自己的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