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停40米高度3秒!NASA飛船在小行星上空危險演習,採礦倒計時

2020-08-13 趣味探索

在空曠外太空中,不論是自然天體,還是人造物,都以極快速度在移動,快到更新你的認知,比如2.88億公裡外小行星本努,以48公裡/秒速度在繞太陽飛行,是運載火箭終極速度的好幾倍,是剛出槍口子彈速度幾十倍。如果地面上交通工具有這種速度,那麼從湖北武漢來到安徽合肥所用時間不到10秒,是不是有點讓人目瞪口呆。

如果我要說有一艘高科技人造船不僅與高速小行星本努結伴而飛,還對它進行多次低空危險演習, 是不是更要目瞪口呆了,可能有人表示不信,但事實正在發生。美國東部時間8月11日,美國OSIRIS-REx飛船順利完成對小行星本努的第二次低空危險演習,並再次獲得一張近距離照片,顯示了粗糙不平表面上布滿大大小小石頭。

根據NASA的說法,在OSIRIS-REx飛船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與本努僅相隔40米,存在碰撞危險。為什麼OSIRIS-REx飛船要執行如此危險的演習機動呢?因為NASA需要收集演習經驗,了解飛船機動性,為2020年10月20日的觸地採礦而準備,這將是NASA飛船首次對小天體進行採礦,雖然只是收集幾十克樣品,但對於科學研究已經足夠了。

此次採礦演習選擇了小行星北半球的主要採樣點夜鶯,全過程時長約4小時,OSIRIS-REx順利完成了採樣序列4個機動操作中的前三個,軌道偏離燃燒,「檢查點」燃燒和匹配點燃燒。

OSIRIS-REx啟動引擎,執行軌道偏離燃燒操作,脫離1公裡高軌道,慢慢向小行星靠近,標誌採礦演習開始,2個多小時後,OSIRIS-REx來到125米高度,即所謂的「檢查點」位置,OSIRIS-REx啟動反推引擎,讓飛船靠近速度變慢,執行「檢查點」燃燒。

在檢查點位置,飛船要切換成y型翅膀,並布署採集機器(TAGSAM),將重心轉移到採集器頭部,8分鐘後飛船來到採礦演習的最低高度,距離小行星表面僅40米,為了不讓距離進一步縮短,OSIRIS-REx執行匹配點燃燒,懸停40米高度約3秒,隨即執行後退燃燒。

後退燃燒執行後,就代表著採礦演習快要結束了,4小時後,OSIRIS-REx回到原軌道,8月13日最新數據顯示,OSIRIS-REx已經回到與小行星本努49.7公裡遠軌道。

在演習期間,飛船距離地球約2.88億公裡,如果地面深空網絡發出控制飛船信號,16分鐘後飛船才接收到,所以整個演習過程全部由飛船自動控制完成,NASA無法實時指揮飛行活動。

對於NASA而言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無非就是OSIRIS-REx對小行星本努的觸目驚心的採礦過程,想像一下,一個是快速移動的人造物,而另外一個是快速移動的小天體,然後人造物採集器(TAGSAM)觸碰小天體,接著釋放高壓氮氣,將碎石塵埃吹進TAGSAM,場面是何其壯觀。

現在已經是8月份了,OSIRIS-REx飛船採礦時間倒計時已經開始了,距離今天還有68天,在航天史上,人造物對小行星嘗試採礦已經不是首次,這樣數量很少的礦石主要用來研究,接下來,我們就拭目以待吧。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相關焦點

  • 8月11日,美國飛船將執行一次危險機動,懸停小行星上方40米
    來自NASA最新消息稱,美國東部時間8月11日,OSIRIS-Rex將進行一次危險機動,到時OSIRIS-Rex號飛船將下潛到一個名字為「夜鶯」採樣點上空,懸停40米高空。,比火箭速度還要快幾十倍,此外,此次採礦演習任務由OSIRIS-Rex號飛船自動完成,稍不小心就會讓昂貴飛船報廢。
  • 時間鎖定4月14日,美飛船將對小行星進行採礦演練,懸停50米高空
    趣味探索訊 雖然滿載小行星礦物的日本隼鳥二號飛船已在返回地球中,但現在小行星附近還有一艘美國飛船在盤旋,與地球相隔2.31億公裡,這艘美國飛船就是NASA於2016年9月8日發射升空的OSIRIS-REx,這顆小行星就是本努,OSIRIS-REx任務旨在對本努小行星採礦返回。如今採礦時間已經確定,今年8月25日進行首次採礦,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在採礦前,飛船將進行兩次採礦演練。
  • 美飛船短暫觸碰3.33億公裡外小行星,完成採礦任務
    北京時間10月21日凌晨,當我們還在酣睡之時,3.33億公裡外的美國飛船OSIRIS-REx號按預定計劃執行了一次小行星採礦任務,慢慢接近小行星貝努,4個多小時後短暫觸碰小行星表面美國飛船完成小行星採礦任務,用美國宇航局專家一句話來形容:OSIRIS-REx號完成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舉,10月21日凌晨1:50,OSIRIS-REx號啟動化學推進器,向貝努飛去,在接近過程中,順便完成了長達3.35米採樣臂的伸展,將「即取即送」樣品採集器(TAGSAM)放在了最下方。
  • OSIRIS-REx與「本努」(Bennu)僅65米,預演小行星採樣
    但這顆不起眼的小行星屬於「潛在危險行星」之列。潛在危險行星指的是那些與地球的最小軌道交叉距離小於地月距離的19.5倍、且絕對光度在22及以上的小行星,它們的運行有可能對地球產生影響。科學家預測,這顆小行星將於2135年穿過地球和月球之間。22世紀末,它將近距離接近地球,碰撞地球的概率為2500分之一。它成為研究目標的原因之一是對地球有潛在威脅。
  • 在小行星1公裡高度懸停!投放第四個機器人,日本隼鳥2號舉動不凡
    趣味探索訊 在太空中,2.4億公裡外的隼鳥2號探測器正和龍宮小行星相伴而飛,在過去15個月時間裡,採取了多項行動,暴力採礦、發射炸彈、投放機器人等。今年10月3日,隼鳥2號舉動不凡,在小行星1公裡高度懸停,投放第四個機器人-MINERVA-II2小型漫步車,借用小行星引力緩慢降落。根據日本宇航局(JAXA)的說法,這是最後的任務。2018年6月,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抵達該區後,通過一系列任務來收集龍宮小行星土壤樣本和其它數據,旨在獲取太陽系起源線索,尋找地外生命痕跡。
  • 歷史性時刻來了,3億公裡外飛船將採集小行星礦石,需一氣呵成
    在2020年9月,帶著小行星礦物的日本隼鳥2號飛船與地球僅相隔2000多萬公裡,馬上就要進入近地軌道了,而可以與日本隼鳥2號飛船相媲美的美國OSIRIS-REx號也已確定採集小行星本努礦石,歷史性時刻即將到來。
  • 倒計時開始!500萬千米外的飛船相望地球,6年飛行就為這一刻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一艘日本飛船一直在追趕地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可以被看成是一艘採礦飛船,不光對小行星龍宮進行了採礦作業,還載著小行星礦物從3億千米外趕回,超高航天科技令人拍手稱絕,如果行的話,日本飛船的採礦過程可以拍成一部讓人著迷的科幻電影。
  • NASA採礦飛船成功關閉返回艙蓋子,鎖定小行星礦石
    對於美國宇航局(NASA)來說,這或許是最值得慶祝的時刻,估計很多NASA專家已經開心得互相擁抱了,因為美國唯一的一艘採礦飛船OSIRIS-REx號成功將大量小行星礦石放進了樣品返回艙,並且已經密封好了,標誌最具有挑戰性的太空任務已經圓滿結束了,現在,飛船隻須安心等待美國宇航局發出最後一條重要指令,「返航」,以便安全地將價值連城的小行星礦石送回地球。
  • 僅距離75米,美國深空飛船即將著陸小行星,中國何時能做到?
    最終的接觸:著陸奧西裡斯號早前就已經進行了多次登陸演習,每次它都會更儘可能接近貝努星表面,之後再點火返回運轉軌道。最近一次的演習名為「檢查站」演習,在4月15日進行。在演習中,飛船降落到距離小行星表面距離不到75米的地方。
  • NASA準備創造歷史!準備下個月進行史詩般的小行星採樣演習
    準備下個月進行史詩般的小行星採樣演習「這個地方只是幾個停車位的寬度,周圍是像小建築物一樣大的大石頭般的結構,」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美國宇航局戈達德航天中心的OSIRIS-REx副項目經理麥克說。(OSIRIS-REx團隊將這些障礙中最危險的綽號稱為「厄運山」。)OSIRIS-Rex探測器必須獨自採取這一大膽行動。
  • 日本飛船首次與金星同框,在2000萬公裡外,歷史性時刻快來了
    然後將裝有小行星礦石的返回膠囊投向地球,完成舉世無雙的太空採礦使命。,必須要與地球公轉速度同步,才能更好完成最重要使命,有數據顯示,現在隼鳥2號飛船飛行速達29.431公裡/秒,速度還在一分一秒地增加,意味著飛船離地球已經不遠了,歷史性時刻快來了。
  • 美國飛船即將著陸小行星,日本已成功,中國何時能做到?
    最終的接觸:著陸奧西裡斯號早前就已經進行了多次登陸演習,每次它都會更儘可能接近貝努星表面,之後再點火返回運轉軌道。最近一次的演習名為「檢查站」演習,在4月15日進行。在演習中,飛船降落到距離小行星表面距離不到75米的地方。
  • 高度2950公裡!小行星2020QG飛掠南太平洋上空,創造最近紀錄
    而來自《商業內幕》一篇科學報導稱,8月16日(周末),一顆跟公共汽車大的小行星飛掠地球南極上空,高度約2950公裡,參與NASA小行星追蹤器和義大利Sormano天文臺彙編目錄數據:它有記錄以來最接近的一次,創造最近紀錄。
  • NASA將派出宇宙飛船,到這個小行星上,並拿到巖石返回地球
    小行星101955 Bennu的即取即走(TAG)樣品收集定於10月20日星期二太平洋標準時間下午3:12停下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從星期二下午2點開始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電視臺和該機構的網站上直播TAG演習 。您還需要了解有關Osiris-Rex,Bennu以及NASA計劃如何竊取小行星的所有其他信息。
  • 3億公裡外的直播:宇宙飛船登陸小行星,礫石噴飛,6秒採回樣本
    :宇宙飛船正面接觸小行星,場面震撼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當地時間20日的下午,在官方網站直播了歐西裡斯號太空船在小行星「貝努」採集樣本的過程,這是1970年阿波羅計劃帶回月球砂石樣本後,第一次外星樣本採集的重要任務
  • 飛行器獨霸一顆小行星,開始全自動採礦
    還記得去年紅極一時的日本太空飛船隼鳥2號嗎?要不了幾天,它就要把小行星「龍宮」上的礦石樣本帶回日本了!,NASA的一艘宇宙飛船也將於2020年10月20日到一顆小行星上採礦了!這顆小行星的名字叫做貝努,直徑大約490米,每時每刻都以22.845公裡/每秒的速度繞太陽公轉。目前,這顆小行星距離我們地球的距離大概是3.32億公裡。
  • NASA宇宙飛船欲「蜻蜓點水」採集小行星樣本
    中心為飛船降落位置。2020年10月20日嘗試降落到這顆古老小行星的表面,並在地形惡劣的危險環境中抓取碎石作為研究樣本。目前為止,只有日本完成過類似的小行星採樣壯舉,而這一樣本也將是來自月球以外其他星球的最大巖石樣本。整個任務耗資超過8億美元。「奧西裡斯-雷克斯」 號太空飛行器於2016年發射升空,它的降落目的地是一個名為「南丁格爾」(Nightingale)的隕石坑中相對平坦的中間地帶。這片區域僅僅相當於地球上幾個停車位的大小,而猶如雄偉建築物一般的巨石在目標著陸區中隱約可見。
  • OSIRIS-REx飛船準備採集小行星樣本
    在美國宇航局(NASA)的OSIRIS-Rex計劃首次提出的16年後,以及在機器人飛船進入圍繞小行星101955號 Bennu(本努)軌道的2年後,任務小組成員現在正在倒計時。等到它降落到地表並抓取樣本,然後在出現任何問題之前離開那裡。
  • 在接近地球前,日本飛船執行變軌機動,速度29.98千米/秒
    在眾多先進人造物之中,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能對小行星進行太空採礦的飛船,美國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和日本隼鳥2號。近日,美國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對3.3億公裡外小行星貝努執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採礦機動,全程由由飛船自動控制,美國宇航局公開畫面顯示,當奧西裡斯-雷克斯號觸碰小行星表面之後,碎石橫飛,場面好不暴力。
  • 有史以來最近小行星已經過地球上空
    ,一顆大小與運動型多用途車差不多的小行星已經經過地球上空2950公裡處,這是有史以來觀測到的小行星的最近距離。這顆小行星直徑為3至6米,於格林尼治時間8月16日凌晨4時08分以每秒約12.3公裡的速度從印度洋南部上空飛過。這個高度遠遠低於許多通信衛星運行的3.5萬公裡的地球靜止軌道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