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曠外太空中,不論是自然天體,還是人造物,都以極快速度在移動,快到更新你的認知,比如2.88億公裡外小行星本努,以48公裡/秒速度在繞太陽飛行,是運載火箭終極速度的好幾倍,是剛出槍口子彈速度幾十倍。如果地面上交通工具有這種速度,那麼從湖北武漢來到安徽合肥所用時間不到10秒,是不是有點讓人目瞪口呆。
如果我要說有一艘高科技人造船不僅與高速小行星本努結伴而飛,還對它進行多次低空危險演習, 是不是更要目瞪口呆了,可能有人表示不信,但事實正在發生。美國東部時間8月11日,美國OSIRIS-REx飛船順利完成對小行星本努的第二次低空危險演習,並再次獲得一張近距離照片,顯示了粗糙不平表面上布滿大大小小石頭。
根據NASA的說法,在OSIRIS-REx飛船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與本努僅相隔40米,存在碰撞危險。為什麼OSIRIS-REx飛船要執行如此危險的演習機動呢?因為NASA需要收集演習經驗,了解飛船機動性,為2020年10月20日的觸地採礦而準備,這將是NASA飛船首次對小天體進行採礦,雖然只是收集幾十克樣品,但對於科學研究已經足夠了。
此次採礦演習選擇了小行星北半球的主要採樣點夜鶯,全過程時長約4小時,OSIRIS-REx順利完成了採樣序列4個機動操作中的前三個,軌道偏離燃燒,「檢查點」燃燒和匹配點燃燒。
OSIRIS-REx啟動引擎,執行軌道偏離燃燒操作,脫離1公裡高軌道,慢慢向小行星靠近,標誌採礦演習開始,2個多小時後,OSIRIS-REx來到125米高度,即所謂的「檢查點」位置,OSIRIS-REx啟動反推引擎,讓飛船靠近速度變慢,執行「檢查點」燃燒。
在檢查點位置,飛船要切換成y型翅膀,並布署採集機器(TAGSAM),將重心轉移到採集器頭部,8分鐘後飛船來到採礦演習的最低高度,距離小行星表面僅40米,為了不讓距離進一步縮短,OSIRIS-REx執行匹配點燃燒,懸停40米高度約3秒,隨即執行後退燃燒。
後退燃燒執行後,就代表著採礦演習快要結束了,4小時後,OSIRIS-REx回到原軌道,8月13日最新數據顯示,OSIRIS-REx已經回到與小行星本努49.7公裡遠軌道。
在演習期間,飛船距離地球約2.88億公裡,如果地面深空網絡發出控制飛船信號,16分鐘後飛船才接收到,所以整個演習過程全部由飛船自動控制完成,NASA無法實時指揮飛行活動。
對於NASA而言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無非就是OSIRIS-REx對小行星本努的觸目驚心的採礦過程,想像一下,一個是快速移動的人造物,而另外一個是快速移動的小天體,然後人造物採集器(TAGSAM)觸碰小天體,接著釋放高壓氮氣,將碎石塵埃吹進TAGSAM,場面是何其壯觀。
現在已經是8月份了,OSIRIS-REx飛船採礦時間倒計時已經開始了,距離今天還有68天,在航天史上,人造物對小行星嘗試採礦已經不是首次,這樣數量很少的礦石主要用來研究,接下來,我們就拭目以待吧。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