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本努」,編號為101955(1999RQ36),被發現於1999年,2013年來自美國的9歲小學生在行星命名比賽中把它命名為埃及神話中的「不死鳥」(Bennu),這一名字在八千個名字中脫穎而出被採納。
「本努」赤道的直徑約為500米,在太陽周圍旋轉的速度約為63000英裡(101389千米)/小時。本努是一個有威脅性且非常神秘的近地天體。每隔6年當它穿過地球軌道時,人們能從地球上看到它。本努距離地球約1.22億公裡。它每1.2地球年繞太陽一圈,每6年接近地球一次。
但這顆不起眼的小行星屬於「潛在危險行星」之列。潛在危險行星指的是那些與地球的最小軌道交叉距離小於地月距離的19.5倍、且絕對光度在22及以上的小行星,它們的運行有可能對地球產生影響。科學家預測,這顆小行星將於2135年穿過地球和月球之間。22世紀末,它將近距離接近地球,碰撞地球的概率為2500分之一。它成為研究目標的原因之一是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美國航天局認為,在2175年至2199年之間,本努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為2700分之一。
為了更好的研究這顆小行星,一項由NASA發起的名為OSIRIS-REx的探測任務正式啟動,目的是發射探測器從本努上取回至少60克的樣本進行研究,OSIRIS-Rex探測器,於美國東部時間2016年9月8日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 。這項任務名為「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Origins Spectral Interpretation Resource Identification Security Regolith Explorer(OSIRIS-REx)」。這顆造價8億美元的探測器,計劃在2020年10月對其執行一次小行星採礦任務,2023年將礦石送回地球。
這是繼朱諾號和新視野號後的第三個行星科學任務,由於本努小行星以極快速度圍繞著太陽運轉,OSIRIS-Rex飛船經過2年多的太空逐鹿,飛行了20多億公裡後,終於在2018年12月追上本努小行星,隨即對OSIRIS-Rex展開調查,距離約為5公裡。
2018年12月3日中午12時10分抵達了「101955貝努」,並向地球傳了該小行星的清晰圖片。
2018年12月10日,OSIRIS-REx探測器在本努小行星上發現了水痕跡,這些水分被「鎖」在本努小行星的粘土中。另外一個出人意料的發現是,「本努」表面存在大量圓形巨石。「本努」的若干特徵,比如缺乏小型撞擊坑,表面外觀異質多樣,這些都表明「本努」表面的不同區域源自不同時期,比如「本努」母體的殘餘和近期活動的痕跡。團隊推測「本努」的年齡在1億年至10億年之間,而且「本努」可能起源於主小行星帶 。
4月14日,OSIRIS-REx曾懸停在距離本努125米高空。這是它首次執行Matchpoint機動操作,演習結束後,它一邊與本努相對旋轉,一邊串聯飛行,技術難度堪稱世界一流。
8月11日,OSIRIS-Rex再次完成了一次危險機動,OSIRIS-Rex號飛船下潛到一個名字為「夜鶯」採樣點上空,執行採礦演習任務,演習點距離本努僅65米。NASA希望通過採礦演習掌握了很多經驗,熟悉飛船的下降過程,同時驗證飛船成像、導航和測距系統是否能按預期運行,為10月20日觸地採樣做好充分準備。
OSIRIS-REx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團隊表示,像本努這樣由太陽系形成過程中產生的塵埃形成的小行星,對它的了解,有望為人類揭開更多關於星系起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