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美國宇航局冥王號飛船完成了對小行星貝努的樣品採集。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時所遺留的殘渣,對它的研究不僅能了解太陽系的歷史,重要的是還能驗證小行星採礦技術。畢竟,小行星蘊含著地球上稀有的礦產資源。
10月26日,一項發表在《行星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美國宇航局的哈勃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幾乎全部由稀有金屬組成的小行星,它的價值相當於1000億億美元。
這顆小行星名叫「16 Psyche」,它位於我們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中,也就是位於木星和火星之間。目前,它距離地球約3.7億公裡,與小行星貝努和地球的距離差不了多少。它非常大,直徑大約為22公裡。
事實上,哈勃望遠鏡早在2017年就發現了它的存在。不過,當時發現的是一系列小行星,科學家並沒有將目光聚焦在它身上。後來,科學家對收集到的光譜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了它包含了許多稀有金屬,其中鎳含量更是驚人。更進一步的研究顯示,它的組成與其它小行星完全不同。
我們知道,小行星主要由巖石組成,可能還包含著少量的鐵、鎳和碳等資源。但是,這顆小行星是獨特的,它幾乎完全由鐵和鎳組成,而且它並不像其它小行星那樣堅硬或者冰冷。科學家表示,考慮到它的規模大小,這顆小行星的價值大約為1000億億美元,大概是2019年全球經濟的1萬倍。
這個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字吸引著通向小行星「16 Psyche」的旅程。美國宇航局已經計劃在2022年發射太空飛行器到其上進行採樣,而且此次所用的火箭是SpaceX的重型獵鷹。有關小行星及其金屬含量的更多細節將在此次任務中收集。
很多人認為,從小行星上帶回這些礦產資源就賺大了。事實上,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小行星採樣還處於完全的科研狀態。我們能從小行星上帶回來的樣本數量並不多,因為這取決於太空飛行器的載荷。假設帶回來的稀有金屬直接賣掉換錢,也抵消不了此次任務所耗費的資金。
除了挖礦之外,對小行星的研究也能解開很多謎題。眾所周知,科學家對掉落在地球上的隕石進行分析,發現有一些隕石攜帶生命所必須的基礎物質。但是,它有可能地球上的東西,隕石掉落之後被地球所汙染的。因此,我們需要分析在太空中的小行星,看看是否能發現同樣的東西。這可能會揭開生命起源的奧秘。
如果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它就會和大氣產生摩擦,並且燃燒掉大部分。這樣,我們就失去了小行星上的很多細節。對太空小行星的採樣就是要了解這些消失的細節。不僅如此,有一些小行星上含有水。水是一項重要的資源,它是生命生存的基礎,它也可以電解成氫氣和氧氣,成為火箭的燃料。因此,小行星是未來進行太空旅行的中繼加油站。
我國預計2024年發射小行星任務,雖然比其它國家起步要晚,但是我們的進步是不容小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