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爾」隕石坑——「奧西裡斯-雷克斯」號的主要採樣地點。中心為飛船降落位置。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10月18日消息稱,在圍繞小行星貝努(Bennu)飛行了近兩年之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奧西裡斯-雷克斯」號(OSIRIS-REx)太空飛行器將於2020年10月20日嘗試降落到這顆古老小行星的表面,並在地形惡劣的危險環境中抓取碎石作為研究樣本。
這一任務目標是從貝努行星採集至少2盎司(60克)重的巖石樣品,以便未來帶回地球。目前為止,只有日本完成過類似的小行星採樣壯舉,而這一樣本也將是來自月球以外其他星球的最大巖石樣本。整個任務耗資超過8億美元。
「奧西裡斯-雷克斯」 號太空飛行器於2016年發射升空,它的降落目的地是一個名為「南丁格爾」(Nightingale)的隕石坑中相對平坦的中間地帶。這片區域僅僅相當於地球上幾個停車位的大小,而猶如雄偉建築物一般的巨石在目標著陸區中隱約可見。科學家們最初設想的目標地是貝努的沙漠地帶,因而太空飛行器被設計成只能吸入直徑小於1英寸(2釐米)的微型礫石。然而,當它在2018年抵達時,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貝努到處都是巨型巖石和粗礫,偶爾還能觀測到從其表面彈射出的礫石掉落後又被彈回,仿佛一場宇宙桌球比賽。由於小行星地貌條件過於惡劣,工程師們匆忙地重新確定了目標降落地——「南丁格爾」隕石坑,其中巖石細顆粒存量相對豐富。
當脫離高半英裡(0.75千米)的貝努運行軌道後,該太空飛行器將花費4小時逐漸降落,直到懸浮在小行星的表面上方。隨後,它會將11英尺(3.4米)長的採樣臂伸向貝努,完成接觸,噴出加壓氮氣並吸走被攪動的泥土和礫石,這一接觸過程將持續5到10秒。整個過程是預先編程的,太空飛行器將自動操作完成史無前例的「蜻蜓點水」動作。太空飛行器有三瓶氮氣,這意味著它有且僅有三次嘗試機會。採集的樣本要到2023年才能抵達地球。
貝努是一顆近似圓球、富含碳元素的黑色小行星,其直徑超過紐約帝國大廈的高度。早在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的時候,這顆小行星就已經存在。科學家們將它形容為一顆裝滿天體原始構件的「時間膠囊」——它可以幫助人們解釋生命在地球(或是其他星球上)是如何形成的。
但除了了解起源外,探究貝努還有另一個「自私」的原因——它很有可能將在下個世紀末撞擊地球。NASA認為發生撞擊的概率為1/2700。因而,科學家們認為,對於這類具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了解得越多,地球就會越安全。
原創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0-touch-and-go-spacecraft-sampling-asteroid.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