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800億美元的「龍宮小行星」或將揭曉太陽系起源

2021-01-18 太平洋電腦網

日本「隼鳥2號」太空探測器拍攝到一顆鑽石狀小行星——「龍宮小行星」,它距離地球數百萬公裡,專家推測這顆小行星價值超過了800億美元。

北京時間8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日本「隼鳥2號」太空探測器拍攝到一顆鑽石狀小行星——「龍宮小行星」,它距離地球數百萬公裡,專家推測這顆小行星價值超過了800億美元。

6月27日,隼鳥2號太空探測器抵達龍宮小行星附近,在距離小地星表面大約20公裡處進行了高空拍攝,然後下降至距離表面不足6公裡的高度。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最新圖像顯示,近距觀察龍宮小行星可發現其表面存在斑點結構,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它的組成成分。在圖像中心位置是一個巨大隕坑,依據JAXA的觀點,這是龍宮小行星表面最大的隕坑。

目前,JAXA正在致力於研究未來登陸器的最佳著陸點,利用這些近距觀察圖像探測小行星地形。今年6月份,隼鳥2號探測器首次近距離拍攝到這顆鑽石外形的小行星,該圖像是距離小行星表面40公裡處拍攝的,首次呈現了地面凹陷、隕坑和巨大石礫等複雜表面特徵。

龍宮小行星距離地球280萬公裡,該圖像是距離小行星表面40公裡處拍攝的,首次呈現了地面凹陷、隕坑和巨大石礫等複雜表面特徵。

隼鳥2號探測器將對這顆直徑870米的小行星進行土壤和巖石分量分析,目標是2020年採集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科學家希望利用這項發現揭曉關於宇宙起源的一些秘密,據了解,該探測器將進行一些科學實驗,其中包括:4個小行星表面探測車,1個用於挖掘「新鮮」巖石樣本的爆炸裝置。

目前專家分析稱,龍宮小行星很可能主要成分是鎳和鐵,它是科學家們非常感興趣的小行星類型,同時,它距離地球很近,未來人類可發射太空飛行器登陸這顆小行星進行開採,為人類提供貴重金屬礦產資源。此外,從科學角度來講,龍宮小行星具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它攜帶著數十億年前太陽系形成的秘密,以及小行星軌道為什麼會如此接近地球的重要信息。

最新拍攝的龍宮小行星照片顯示了一個奇怪的外形,這可能使著陸小行星表面比之前JAXA工程師們所預測的更加困難。隼鳥2號項目主管津田雄一(Yuichi Tsuda)博士稱,從遠處觀看,龍宮小行星最初是一個圓形,後來又逐漸變成方形,然後變成螢石的美麗形狀,螢石在日本也被稱為「螢火蟲石」,同時,龍宮小行星的外形也頗似一枚鑽石。

隼鳥2號探測器將對這顆直徑870米的小行星進行土壤和巖石分量分析,目標是2020年採集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科學家希望利用這項發現揭曉關於宇宙起源的一些秘密,據了解,該探測器將進行一些科學實驗,其中包括:4個小行星表面探測車,1個用於挖掘「新鮮」巖石樣本的爆炸裝置。

津田雄一稱,現在龍宮小行星表面存在明顯的隕石和巖石結構,地理特徵也呈現多樣性。這顆小行星的外形令科學家感到驚奇,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工程挑戰。

為什麼JAXA要研究分析龍宮小行星呢?隼鳥2號探測器的一項任務是研究遠古小行星,從而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宇宙起源之謎。據悉,隼鳥2號是於2014年12月發射升空,原定計劃是今年6月27日到達龍宮小行星附近。當它抵達龍宮小行星,將使用幾臺設備研究土壤和巖石樣本。

龍宮小行星是一種C類型小行星,它含有水和有機物質的痕跡,人們希望通過分析該物質,從而發現太陽系形成於46億年前的最初狀況。預計隼鳥2號將於2020年年底返回地球,攜帶樣本進行分析。

隼鳥2號探測器ONC-W1(光學導航廣角相機)拍攝到龍宮小行星像一個八邊骰子,其它觀測圖像呈現出隕坑、巨石等表面特徵,它們可作為未來探測器表面著陸的目標。同時,該探測器還發現龍宮小行星運行軌道是逆行的,意味著它與太陽的自轉方向相反。

津田雄一博士稱,首先,龍宮小行星的旋轉軸垂直於軌道,這一現狀增大了登陸車著陸和正常運行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在小行星赤道附近有一個山峰和一些大型隕坑,這使得選擇著陸點變得有趣且困難。

隼鳥2號探測器ONC-W1(光學導航廣角相機)拍攝到龍宮小行星像一個八邊骰子,其它觀測圖像呈現出隕坑、巨石等表面特徵,它們可作為未來探測器表面著陸的目標。

JAXA表示,從距離小行星表面100-200公裡的高空位置拍攝,將發現這顆小行星具有複雜的進化史,它很有可能是一個更大天體的殘骸體。6月21日,龍宮小行星任務首席研究員西田清治(Seiji Sugita)教授在一份聲明中稱,當我們接近龍宮小行星時,能夠區分小行星拓撲結構的個別特徵,很明顯龍宮小行星具有豐富的地形。

龍宮小行星表面有無數的巖石圈,其中在小行星緯度較高區域有一個巨大巖石結構,直徑大約150米,由於它的反射率較高,所以顯得格外突出。同時,環繞赤道的帶狀山峰環也比他們的環境略微明亮。

西田清治教授表示,顏色的差異性可能揭示巖石組成成分和顆粒大小的不同。我們還發現許多凹陷表面看起來更像隕坑,這些凹陷結構可能是與其它天體碰撞過程中形成的。

相關焦點

  • 龍宮小行星探測:尋找太陽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的密碼
    「龍宮」赤道附近由於自轉離心力而膨脹,形成類似算盤珠或陀螺的形狀,表面可見隕石坑一樣的凹陷地形。龍宮小行星直徑約1千米,被認為含水和有機物,與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的狀態相近。小行星龍宮幾乎是太陽系反照率最低的天體之一,幾乎是一團漆黑。
  • 隼鳥2 號現已接近龍宮小行星,太陽誕生答案近在眼前
    北京時間9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經過3年多的深空航行之後,現已接近龍宮小行星,這顆距離地球1.87億英裡的小行星將提供太陽誕生和生命起源的重要信息。
  • 小行星「龍宮」的秘密即將揭曉
    「龍宮」與太陽的相互作用改變了我們對小行星歷史的了解。2019年2月和7月,「隼鳥2號」號太空飛行器曾短暫降落在近地小行星「龍宮」的表面上。當時研究人員通過各種儀器得到了這個寬達1公裡小行星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數值。這些發現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龍宮」、其他小行星、甚至整個太陽系的歷史。
  • 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入「龍宮」
    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入「龍宮」新華社記者華義這是隼鳥2號探測器降落在小行星「龍宮」的模擬圖。新華社發(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供圖)在經歷1542天的漫漫太空之旅後,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於在22日首次短暫登陸距離地球約3.4億公裡的小行星「龍宮」,完成預定任務。人們期待它能在2020年年底將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幫助解答太陽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等謎題。
  • 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入「龍宮」
    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入「龍宮」新華社東京2月23日電 綜述:1542天!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入「龍宮」新華社記者華義在經歷1542天的漫漫太空之旅後,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終於在22日首次短暫登陸距離地球約3.4億公裡的小行星「龍宮」,完成預定任務。
  • 太陽系「化石」揭秘天體與生命起源 貝努和龍宮小行星都發現水的痕跡
    近年來,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的發展,國際國內對太陽系小天體的探測和研究越來越多,生命之源的奧秘,永遠吸引著我們去探奇、去想像、去實踐。一顆多瘤的花生,我國對圖塔蒂斯小行星飛越探測早在2012年12月,我國就進行過小行星探測任務。當時,「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成功飛抵距地球約700萬公裡遠的深空,以10.73公裡/秒的相對速度,與國際圖塔蒂斯小行星由遠及近擦身而過。
  • 太空掀起「淘金熱」,一顆小行星價值頗豐,資源爭奪戰或將打響
    礙於目前的科技,人類暫時還無法在月球上建立空間站,但各國對月球資源是「垂涎已久」,因此,在近半個多世紀以來,不斷有科學家將探測器發射到月球上。 此外,太陽系內還包含了許多彗星、隕石以及漂泊的小行星,這些看似一文不值的小行星卻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
  • 日本探測器隼鳥號登陸2.8億公裡外的小行星「龍宮」神秘世界
    小星星被認為是太陽系形成之初殘留的碎片,記錄著太陽系起源的重要信息。OSIRIS-REx是美國的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隼鳥2號是日本的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今年6月份它就進入了目標小行星龍宮的軌道。
  • 日本隼鳥2號成功在小行星「龍宮」表面撞出坑,採樣後將返回
    日本隼鳥2號成功在小行星「龍宮」表面撞出坑,採樣後將返回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9-04-05 20:39 來源:澎湃新聞
  • 小行星龍宮巖石即將抵達地球
    周六上午(2020/12/5),當日本隼鳥二號(Hayabusa-2)太空飛行器接近地球時,它釋放了一個裝有這個小行星樣品的膠囊。周六下午,樣品膠囊應該會啟用降落傘並在澳大利亞腹地著陸。隼鳥二號是從小行星龍宮(Ryugu)上抓取的這些宇宙寶藏,龍宮是我們太陽系原始構成要素的小行星之一。小行星是幾十億年前的遺物,那時候地球正在成形。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4年飛32億公裡,將登陸「龍宮」小行星取樣
    據6月27 日的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在2014年發射了由宇航研究開發機構開發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在經過了大約4年的時間,這個探測器已經靠近了距離地球2億8000萬公裡的名叫「龍宮」的小行星,目前這個探測器距離「龍宮」的表面大約20公裡。
  • 小行星「龍宮」可能由天體碎片組成
    新華社東京7月20日電(記者華義)記者20日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獲悉,最新觀測表明,小行星「龍宮」表面有大量巨大巖石,顯示「龍宮」可能是由宇宙中破碎天體聚集而成。  據該機構介紹,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6月27日抵達「龍宮」上空20千米處後,開始按計劃在這一預定觀測點進行拍照調查。
  • 發現稀有金屬小行星,價值一千億億美元,2022年採集其樣本
    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時所遺留的殘渣,對它的研究不僅能了解太陽系的歷史,重要的是還能驗證小行星採礦技術。畢竟,小行星蘊含著地球上稀有的礦產資源。,它的價值相當於1000億億美元。這顆小行星名叫「16 Psyche」,它位於我們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中,也就是位於木星和火星之間。目前,它距離地球約3.7億公裡,與小行星貝努和地球的距離差不了多少。它非常大,直徑大約為22公裡。
  • 黃金儲量價值人均930億美元,美國將前往探測這顆黃金小行星
    靈神星(16 Psyche)就處在小行星帶,它的直徑約為225公裡,距離地球3.7億公裡,是1852年3月17日由天文學家安尼巴萊·德·加斯帕裡斯發現的。 首先這顆小行星被天文學家認為它很可能是太陽系形成出去一顆行星的核心,由於發生了碰撞導致這顆行星被摧毀,而剩下的鐵鎳重金屬核心被遺留在了小行星帶。
  • 隼鳥2號探測器再次著陸小行星「龍宮」,它會帶給人類哪些驚喜?
    可能有人會說各大行星上或許會有太陽系早期的物質,事實上,八大行星由於都有各自的生態環境,在數十億年漫長的生態演變中,行星上面的物質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經不是太陽系早期物質。科學家研究發現,最有可能存在太陽系早期物質的只有一些小行星,彗星等。這類小行星個頭小,沒有大氣層直接暴露在太空中,所以它們無法形成自己的生態環境,即使過去了幾十億年,它們仍然可能還保存著太陽早期的物質構成。
  • 價值800億美元的鑽石狀「龍宮小行星」 有可能揭曉太陽系的起源!
  • 往返四億公裡 它將帶回「龍宮」寶藏
    「隼鳥2號」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小行星探測計劃,於2014年12月3日發射。將於2018年6月至7月之間達到距離地球約2億公裡的C型小行星龍宮(Ryugu,又名1999 JU3),停留一年半的時間觀測小行星並採集巖石樣本。它計劃在2020年攜帶樣本返回地球。
  • 「龍宮」為何不在海裡,還隱藏著太陽系的秘密呢?
    2018年,日本用隼鳥2號將三個小型機器人送上了「龍宮」這顆行星,這些小型機器人其實是漫遊車主要是為了採集行星上的巖石,以帶回地球的實驗室做研究。目前,隼鳥2號已經開始返程了,預計今年的年底就可以抵達地球了。
  • 最新研究:龍宮小行星聚集形成之前失去大量水分
    2020年12月,隼鳥2號飛船從龍宮小行星表面採集到巖石樣本,雖然科學家剛開始對這些樣本進行分析,但現已獲得重大發現,他們使用來自飛船其他儀器獲得的勘測數據,進一步揭曉這顆神秘小行星的歷史。該研究表明,形成龍宮小行星的遠古母星在分解過程中可能經歷某種加熱事件,大量水分喪失,從而導致該小行星比預期更加乾燥。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美國布朗大學行星科學家拉爾夫·米利肯說:「我們正在努力理解一件事——早期太陽系的水分布情況,以及水如何到達地球?
  • 太陽系內存在一批寶石小行星,價值上萬億美元,有一顆已經撞擊了地球
    趣味探索訊 浩瀚宇宙一望無垠,宇宙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太陽系和地球,有一定科普知識朋友肯定知道太陽系內充滿著很多微型小行星,這些微行星質量、體積、運行軌跡及星體成分存在很大差異。有的直徑可能只有幾十米,有的則達數公裡。這微行星在太陽繫到處亂竄,可能隨時成為太陽系內八大行星的盤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