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隨著債券市場雷聲四起,金融委第四十三次會議重點提出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雖然嚴打緣起是針對債券市場,但金融委強調嚴打各類「逃廢債」行為,對整個金融市場都具有強化約束機制的作用。
尤其是深受逃廢債所害、困住數十萬投資人的網貸行業,這一消息無疑是給絕望久矣的出借人帶來了難得的曙光。但嚴打逃廢債不意味著能快速安全的贖回本金,畢竟這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出借人不可盲目樂觀,應理性對待。從現實意義考慮,認清形勢及早下車才是避險正道。
「嚴懲逃廢債」是系統工程,著眼於行業長期規範
嚴懲逃廢債是著眼於行業發展的長期規範性和原則,不可動搖,對於眼下出清的網貸行業積極利好,不僅有利於回款,也有利於一切借貸行為的約束和規範。
在此之前,監管針對網貸行業壞帳,尤其是惡意不還款造成的逃廢債,也通過徵信和限制消費等措施嚴厲打擊過,能一定程度上震懾老賴,促使還款。但想要在短期內全面收復借款人,以此保證資金全額返還,這恐怕不太現實。
一方面,逃廢債的人群中,一種是有還款能力無還款意願的人,這種人要麼不在乎徵信等個人信用,要麼是見風行事,所以懲罰力度加大的情況下,有部分人是會屈服從而儘快還款;還有一種人是無還款能力有還款意願的人,再加壓也沒有用,終究他沒有錢來還。所以這種現實情況就決定了還是會有相當部分的人無法還款。整體出借人的回款必定受影響。
所以,政策出臺是利好於行業整體的規範,但對於眼下的逾期嚴重的燃眉之急無法快速地全部解決,還是需要時間消化和實施推進的。因此,出借人不要過於樂觀,時間上等不起的話還是儘早跳車比較好,這是比較理性的抉擇。
出借人理性跳車,著眼於個體現實需要
政策歸政策,個人歸個人。打擊逃廢債是行業一貫的態度和準則,大家拍手稱快。但對於煎熬多月甚至多年的網貸出借人來說,這種高興可能也只是一略而過。畢竟出借的資金不可能在政策之後一夜之間全部返回,還是得等平臺催收或者多輪催收的結果。而且之前就各種不還的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也不太能指望他們下一輪催收的時候就能馬上還錢了。
在回款這件事情上,必須現實一點。許多自媒體一路跟蹤和記錄網貸機構暴雷的相關歷程,在全國在營網貸機構僅剩3家的情況下,他們的筆鋒也逐漸轉向勸誡出借人下車的方向。「大佛聊網際網路金融」撰文針對愛錢進的近期狀況時表示,「不能排除哪一天債轉完全停止,平臺徹底掙扎不動了,那時候可能金針就會全面凍結各類帳戶了,真到那個時候倒也簡單了,完全就是等判後執行,一般來說這類型的平臺進入司法程序後要三五年的時間,但像這家逾期發生兩年之久,老闆挪騰掙扎了這麼久還坐到了裡面的,最終能追回多少,只能是等待時間給出答案了」。想想這話不無道理。他還指出,還有待收的用戶怎麼選擇,還是要自己去決斷,對已經下車的人來說,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放在更有用的地方去了。直白點說,就是建議出借人能下車的就趕緊下車,別管錢多錢少,行業已成定局犯不著費勁折騰。
現實的確如此,很多網貸出借人也選擇了折損下車。正如前段時間人人貸在推出7折下車通道之後,短短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就有兩萬多用戶打折退出,可見大家的心態和與平臺快速脫離干係的決心。畢竟等下去折扣只會越來越低,能抓在手裡的才是硬道理。來源:中金在線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