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在猶豫什麼
一位65歲腦出血的患者,出現肺感染呼吸困難,考慮短期內脫不下呼吸機,建議家屬氣管切開,反覆溝通,考慮了3天,應該也是諮詢了不少人,終於同意切開了。
氣切其實並不可怕,為啥讓很多家屬如此糾結,反覆考慮呢?
很多家屬一聽氣管切開都十分擔心,主要原因是不了解造成的。
不敢氣管切開擔心的是什麼?
1、氣管切開是手術,害怕危險。
現在的氣管切開,特別是在ICU做切開,安全程度很高,並且手術不大,屬於小手術。
2、擔心切開後容易感染。
相對人從口呼吸感染的機率是有所提高,但護理到位,長期帶管也是沒問題的;反而大大降低由於咳痰不暢導致的肺感染的發生率。降低由於氣道不暢導致窒息的風險。
3、擔心拔不下管,一直帶管。
其實,只要原發病控制,患者恢復經口咳痰能力,肺感染消失,呼吸肌力正常,只要直接拔出氣切套管,切口消毒蓋上紗布,一般不用任何特殊處置,切口一般3-5天,就可以自行癒合。
……
哪些人需要氣管切開?
1、預防性:對可能出現呼吸道梗阻或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疾病,氣管切開做為輔助治療方法。
①神經系統病,由於病變侵及呼吸中樞,使呼吸反射障礙而出現呼吸困難。如傳染性多發性神經炎、延髓型脊髓灰質炎、重症肌無力、腦血管疾病等。
②各種原因的昏迷如顱腦外傷、顱內腫瘤,氣管切開術可防止或解除因咳嗽機能及吞咽機能抑制及喉痙攣引起的呼吸道阻塞 醫學教 育網收集整理 。
③做頭部某些手術時,為保持術後呼吸道通暢,術前可施行氣管切開術。
④胸部或腹部大手術後,重病年老體弱病人,因咳嗽機制差,易致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早期氣管切開以預防肺部併發症的發生。
⑤不能經口插管者,可經氣管插管麻醉。
2、治療性:
①喉梗阻。
②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者。
③某些下呼吸道異物,可經氣管切開處取。
什麼時候氣管切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