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擔心的「割喉」叫氣管切開,醫生提醒:8類人要做,並不危險

2021-01-09 快樂的小大夫

家屬在猶豫什麼

一位65歲腦出血的患者,出現肺感染呼吸困難,考慮短期內脫不下呼吸機,建議家屬氣管切開,反覆溝通,考慮了3天,應該也是諮詢了不少人,終於同意切開了。

氣切其實並不可怕,為啥讓很多家屬如此糾結,反覆考慮呢?

很多家屬一聽氣管切開都十分擔心,主要原因是不了解造成的。

不敢氣管切開擔心的是什麼?

1、氣管切開是手術,害怕危險。

現在的氣管切開,特別是在ICU做切開,安全程度很高,並且手術不大,屬於小手術。

2、擔心切開後容易感染。

相對人從口呼吸感染的機率是有所提高,但護理到位,長期帶管也是沒問題的;反而大大降低由於咳痰不暢導致的肺感染的發生率。降低由於氣道不暢導致窒息的風險。

3、擔心拔不下管,一直帶管。

其實,只要原發病控制,患者恢復經口咳痰能力,肺感染消失,呼吸肌力正常,只要直接拔出氣切套管,切口消毒蓋上紗布,一般不用任何特殊處置,切口一般3-5天,就可以自行癒合。

……

哪些人需要氣管切開?

1、預防性:對可能出現呼吸道梗阻或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疾病,氣管切開做為輔助治療方法。

①神經系統病,由於病變侵及呼吸中樞,使呼吸反射障礙而出現呼吸困難。如傳染性多發性神經炎、延髓型脊髓灰質炎、重症肌無力、腦血管疾病等。

②各種原因的昏迷如顱腦外傷、顱內腫瘤,氣管切開術可防止或解除因咳嗽機能及吞咽機能抑制及喉痙攣引起的呼吸道阻塞 醫學教 育網收集整理 。

③做頭部某些手術時,為保持術後呼吸道通暢,術前可施行氣管切開術。

④胸部或腹部大手術後,重病年老體弱病人,因咳嗽機制差,易致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早期氣管切開以預防肺部併發症的發生。

⑤不能經口插管者,可經氣管插管麻醉。

2、治療性:

①喉梗阻。

②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者。

③某些下呼吸道異物,可經氣管切開處取。

什麼時候氣管切開?

相關焦點

  • 氣管切開的古稀重症老人重獲「新聲」
    是媽媽哼唱的搖籃曲,是愛人耳邊的呢喃細語,亦是寶寶學語時的咿咿呀呀……在武漢雷神山醫院ICU病房,有一種聲音讓上海援鄂醫生王維俊覺得最為動聽——氣管切開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恢復發聲說話,這其中有一個「神奇裝置」發揮了關鍵作用,那就是「說話瓣膜」。說話瓣膜目前在康復治療中應用較為普遍,如何能讓其發揮功能?背後是由醫生、治療師、護士組成的多學科團隊的深度合作。
  • 氣管切開的患者能開口說話嗎?能!
    予美羅培南1 g q8h抗感染治療1周,並行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通氣。患者轉來前兩周因「延髓腫瘤、T1-T3脊髓腫瘤、腦積水」在上海某三甲醫院行「腦幹腫瘤切除術+脊髓和神經根粘連松解術+腦室外引流術」,手術順利,術後病理:(腦幹)室管膜瘤(WHO II級)。
  • 桂林女子被割喉?微信群傳瘋,真相竟是……
    近日,一則描述駭人、視頻更駭人的消息在桂林人的微信群傳播,但事情真相確實如此嗎?8月4日晚,有網友發帖稱一女孩被一名男子當街割喉,從曝出的圖片中可以看到女孩滿身鮮血坐在地上,旁邊有一名男子正用手捂住女孩的脖子和額頭。
  • 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家屬在裡面,醫生卻出去了?
    去醫院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醫生讓患者家屬在裡面陪同,而自己卻出去了呢?做檢查的時候,做核磁共振的那間屋子被厚厚的大門緊閉著,並且上面還寫著「危險」的字樣,這就讓人心生害怕了,不是說核磁共振沒有輻射的嗎,為什麼還用那麼厚的大門擋著,上面還寫著「危險」,並且醫生自己出去,卻留患者家屬在這裡陪同呢?
  • 湖南8月齡寶寶玩耍時吞下節能燈泡的二極體,隨後嗆入氣管……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28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雲龍 通訊員 黃若冰)益陽8個月大的女嬰樂樂(化名)突然哭鬧不止,伴隨咳嗽、乾嘔,到醫院檢查發現氣管異物,緊急轉入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醫生在纖支鏡下發現樂樂氣管中卡入一個V形金屬異物,隨著孩子哭鬧隨時有劃破血管導致大出血的危險。
  • 23歲小夥被玩具駑一箭穿胸,心臟停跳下,西安醫生為他切開肺動脈
    危險玩具可會致命。近日,山西一23歲男子被玩具駑箭刺傷,非常驚險,經陝西省人民醫院心外、胸外等專家6個小時的緊張搶救,最終才使這名男子轉危為安。在進一步查體中,見傷者胸骨左緣第一肋間處有一約0.5cm的傷口,根據側位胸片看到箭的尖端已近脊柱,幾乎穿過整個縱隔;從正位片看,緊鄰主動脈,玩具劍努深度已達左主支氣管,如果傷及主動脈,一旦大出血,將沒有搶救機會,如果出血灌入氣管內,堵塞氣管,將至呼吸衰竭。
  • 台州臥床老人咳不停 原來是蠶豆卡氣管
    我們從天台人民醫院了解到,半個月前,醫院收治了一位因肺炎入院的餘大爺,餘大爺今年77歲,以往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腦出血後遺症等慢性病,長期臥床,這次是因為肺炎、咳嗽咳痰住院的,後來因為呼吸困難加重,要進行氣管插管,更是轉到了ICU救治。
  • 梧州一患者家屬舉報醫生推銷人血白蛋白,涉事醫院想「私了」被拒
    9月10日,醫生打電話叫人將8瓶免疫球蛋白送至醫生辦公室,患者家屬向送藥人員支付藥款5600元。受訪者供圖家屬質疑醫生違規推銷血液製品周先生告訴記者,今年9月8日,他母親從外地轉入岑溪市人民醫院ICU治療。
  • 患者家屬舉報醫生推銷人血白蛋白,廣西涉事醫院想「私了」被拒
    12月11日,被指向患者家屬推銷免疫球蛋白的岑溪市人民醫院ICU陳醫生(音)表示,自己正在上班,有事請聯繫醫院。該院ICU黃主任則表示「手機信號不好」,掛斷電話。▲9月10日,醫生打電話叫人將8瓶免疫球蛋白送至醫生辦公室,患者家屬向送藥人員支付藥款5600元。
  •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陪患者而醫生卻出去呢?實話告訴你
    你好,我是知心藍醫生。我本人也曾做過磁共振檢查,還是比較了解的,來告訴你真相。在醫院裡面做各種檢查,需要家屬陪護也是常見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對於一些老年人、兒童或者有精神異常的患者,無法自行配合檢查的。做核磁共振檢查時,為什麼醫生在外面看,而家屬卻要在醫院陪護,關於這個問題,我試著這樣來解釋解釋。1、我做磁共振的體驗10+年前吧,那時候在醫學院上大學三年級,有一次老師說需要幾個志願者,大概是一個臨床試驗,試驗的方法就是用針扎某個穴位,過後給做頭顱磁共振,看有什麼變化,大概是這樣子。那時候感覺新鮮啊,從沒見過,欣然報名,也沒管那麼多,想想老師總不會害我們吧。
  • 31歲小夥睡覺會昏迷,氣管切開套管成夜間「標配」該如何是好?
    這個曾依靠氣管切開套管連接呼吸機才能安穩睡覺的無錫小夥,在走投無路之際遇到了李教授,終獲「自由」!而此前讓小王輾轉求醫不得治療的,正是一種呼吸系統的少見病——睡眠肺泡低通氣症。 「我要回家,我要工作」 年輕小夥無奈住院插管7個月 2018年4月的一個晚上,小王在睡眠過程中突發昏迷、抽搐,出現了急性的高二氧化碳昏迷,在當地醫院實施搶救,緊急行氣管切開術呼吸機輔助呼吸。
  • 5歲男孩氣管內發現活螞蟥,已存活一年多!醫生提醒:別再這樣喝水!
    經醫院檢查,竟發現小陶的氣管內出現了一隻活體異物,醫生們定睛一看,驚了......病床上的男孩就是小陶,醫生正在對他實施手術治療。沒多久,醫生就從小陶的氣管內,取出了一條長約六七釐米的黑色活體異物。而這隻把醫護人員都嚇了一跳的黑色活體異物不是別的,正是一條螞蟥,也就是常說的水蛭。
  • 專家提醒吃冰西瓜前要先做這件事
    「西瓜富含糖分,切開後久放很容易滋生細菌變質。」13日,醫生提醒市民,西瓜最好是現切現吃,切開後即便是放在冰箱裡冷藏,也別超過12小時。上周五,50歲的丁女士將吃了一半的西瓜放進冰箱冷藏,之後去武漢周邊玩了兩天。12日晚上回家後,看到冰箱裡的西瓜好好的,就拿出來吃了幾塊。第二天早上一起床,丁女士雙腿發軟,噁心想吐,家人趕緊將她送到附近的武漢市東湖醫院就診。
  • 做核磁共振時,為何醫生讓家屬留下自己出去,是因為害怕輻射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在醫院裡患者做磁共振時,醫生一般都要求有家屬陪同,但在檢查時卻讓家屬留下而自己卻離開檢查室,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輻射太大嗎?其實筆者也有這樣的疑惑,曾經和醫生同事溝通過這個問題,同事還說曾經因為此事被家屬投訴:做核磁共振的檢查時候,醫生居然怕輻射躲在外面讓家屬去裡面陪患者!這樣的醫生一點都不稱職!事實上,醫生是被冤枉的,那究竟事實真相如何?這裡先從核磁共振的檢查原理開始說起。
  • 提醒:6類人別隨意拔!
    它既可能存在感不強,消炎後即癒合;又可能腫脹封喉,引起鄰近組織器官或筋膜間隙感染,危險時甚至需要切開氣管保命。03哪些智齒可以考慮不用拔?①正常萌出有些智齒正常萌出達到鄰牙頜平面、未被牙齦覆蓋、不存在咬合問題,並且沒有齲壞、疼痛等問題,沒有對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這種情況是不需要拔除的。
  • 改良經皮錐形擴張氣管切開手術 56秒彰顯「江蘇速度」
    新華網南京4月2日電(記者邱冰清)切開,止血,穿刺,植入導絲,植入氣切套管……56秒,首例在金銀潭開展的改良經皮錐形擴張氣管切開手術順利完成,成功挽救患者生命。這是一位氣管插管同時合併全身多處血栓的老年患者,血氣值中二氧化碳已高達110mmHg(正常值35-45mmHg)。「患者肺部感染加重,急需氣管切開,否則將有生命危險!」得到病區主任批准,李金海決定儘快為老人進行氣管切開手術,加強患者呼吸道管理,清理堵塞在氣道內痰液。  老人正進行抗凝治療,若採用常規氣管切開方法,氣管切開後易導致患者出血。
  • 吞食電池嬰兒仍在治療 醫生提醒別買這類玩具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汪燕妮)一歲的童童(化名)誤食小小的紐扣電池,幾小時後,其食道和氣管被電池內的有毒物質腐蝕穿了。
  • 春節時兒童更要當心「奪命玩具」 碎片吸入氣管易致窒息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白海濤也特別提醒家長,把好關,避免兒童玩具成為危及健康的「殺手」。■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白海濤提醒家長:毛絨玩具也要常消毒。我們初步診斷是腸梗阻,原因不明,直到做手術治療時取出異物(一塊小海綿),家長才發現這是玩具天線寶寶的一個配件。小孩不知什麼時候吞到了肚子裡,小海綿吸收腸液後不斷膨脹,險些奪取一個幼小的生命。  她感嘆類似這樣的急診病例還有很多,比如還有小孩將小花生殼、小哨子、小筆帽、小彈珠等吸進了氣管裡或者鼻腔裡。
  • 做核磁共振時,為什麼醫生讓家屬留下而醫生自己卻出去呢?
    我們平時到醫院去時,常常會遇到要做一些檢測,比如:X光,CT,核磁共振等等。在很多人的眼中,X光,CT和核磁共振都屬於對身體有危害的檢測。
  • 憑什麼做核磁共振時,醫生讓家屬留下自己卻出去?輻射太大了?
    可能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經歷:與做其他檢查不同,當需要做核磁共振的時候,醫生會要求有人陪同。這是為什麼呢?核磁共振的儀器室是一個封閉的環境,有時候要檢查的部位不同或檢查部位多,檢查時間會比較長,再加上需要保持不動,這對於一些年紀較小或者年紀較大的患者來說,可能很難堅持,因此需要家屬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