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男子靠抓蟲發家,賺一百多萬元,蓋起新房。當地因蟲子聞名全國,有人放棄上萬元高薪回家捉蟲。
    新鄉市延津縣位於黃河故道,每到立秋時節,來自全國各地的大批客商會來此收購一種上等的秋蟲,他們晝伏夜出,不辭辛苦,只為找到那傳說中的「不敗戰神」……
    眾人晝伏夜出 只為尋找神秘「小蟲」
    8月20號深夜,在新鄉市延津縣,有三個人頭戴礦燈,手持鐵釺,神情專注地在路旁的草叢中尋找著什麼。不遠處,男女老少結伴而來。
    
    老劉今年60歲,來自上海,和他結伴而行的是他的髮小,他們來到延津,不為別的,只為尋找心中最愛的秋蟲——蛐蛐,今年,已經是他們來延津找蛐蛐的第9個年頭了。
    
    老董,延津縣本地人,已經有30年的捉蟲經歷,他深諳蟲子出沒的規律。高手出場就是不一樣,老董剛一下地,就發現了寶貝!
    
    不遠處,幾個年輕人席地圍坐,等待著鑑定。
    
    這些年輕人都是延津縣本地和周邊的人,常年在外打工,也就是在這個時節才回到家鄉,因為捉蛐蛐能夠掙得更多。
    
    
    好消息不斷從微信群裡傳來,看著別人逮到了大蟲,心中不服,當即就約在一起鬥上一陣子。
    
    黃河故道,土質肥沃,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總能找出驍勇善戰的蛐蛐。凌晨時分,捉蟲人都喜歡帶著各自的收穫,來到附近一個夜市……
    
    
    
    全家老小,一起出動,有些是為了成個買賣,有些是為了感受氣氛。
    
    隨著市場的逐漸形成,延津蛐蛐的名聲越來越大,很多外地人專門趕來收蟲。市場的供需關係在這小小的蟋蟀身上得以體現。需求越多,就越能給當地經濟帶來更好的實惠。
    
    
    神秘傳說令人著魔 小蛐蛐變身「軟黃金」
    雖然天漸漸快要放亮了,但是夜市依然火爆,買賣蟲子的人們都在饒有興趣地分享著自己的收穫,而一個更加火爆的高潮將在另一個地方出現......
    
    小王是延津縣本地人,他的第一隻蛐蛐以三百二十元成交。然而在早市上,這可能是最低的價格。
    
    
    天價蛐蛐的傳說刺激著捉蟲人,他們沒想到這些田地裡的害蟲,一夜之間會翻出如此高的身價。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捉蟲大軍,但是捉來的蟲子也可能不值一文。
    
    日上三竿,市場的熱度仍未褪去。從早期的三兩個人發展到如今近萬人,延津的蛐蛐市場早已在業界闖出了名,北京、上海、江蘇、山東、陝西等地的客商紛紛前來。
    延津的蟋蟀不僅讓捉蛐蛐的村民富了,同時也帶動了延津縣賓館餐飲、交通運輸等行業的發展,每年收購蛐蛐的大軍都會在這裡投下可觀消費。
    
    
    延津縣地處黃河古道,特殊的生態環境,良好的土壤和氣候使得蟋蟀優良的基因能夠繁衍傳播,品種多、個頭大、牙硬齒利、善搏鬥,是全國三大產地的後起之秀,可與寧陽、寧津產地的蟋蟀媲美。
    近年來,隨著全國鬥蛐蛐賽事的影響,延津蛐蛐在全國闖出了更大的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