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捉蟲人」:1小時抓上千隻 曾靠此養活全家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成都「捉蟲人」:1小時抓上千隻 曾靠此養活全家

  捉蟲:

  腳上穿著膠靴,頭上戴著一個類似礦工帽一樣的頭罩,兩個竹筐是裝蟲子的工具。空手抓下去就是7、8條蜈蚣,咬得手上到處是血。一塊一塊田地找,經常一晚上要走上幾十裡路

  賣蟲:

  抓完蟲子後,回家後往往不會睡覺,稍微清理一下就要連夜騎車到成都去賣蟲子。「蛐蛐1毛2一隻,黃牛4塊錢一個,蜈蚣1塊錢一條……」

  人喝水,鳥吃蟲,餵鳥的人都知道,要想鳥兒養得好,每天蟲子不可少。而且就跟人吃的東西一樣,「野生的」「純天然」的蟲子營養價值更高,價格也遠比飼養出來的蟲子要貴。在成都青羊宮、人民公園等花鳥市場和茶館裡,經常都能看得到一些神秘的「捉蟲人」,他們挑著扁擔,兩支筐子裡裝著上千隻小蟲。其中有蛐蛐這些普通的蟲子,也有蜈蚣、大蜘蛛這些人們談之色變的毒蟲。那麼,這些捉蟲人是怎麼捉到這麼多的蟲子的?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工作艱辛 要遭蜈蚣咬過上百次

  晚上吃完飯,只等天一黑,張大友父子就要帶上「行頭」出門捉蟲了。他們的工具非常簡單,但也很獨特:腳上穿著膠靴,頭上戴著一個類似礦工帽一樣的頭罩,這是為了能夠照明外加吸引蟲類過來;兩個竹筐,筐子頂上接了很長的塑料,比一般的竹筐口更高,這是裝蟲子的工具,避免蟲子跳出來。捉蟲人的工作是非常艱辛的,春夏之際稻田裡蚊蟲很多,因為捉蟲人頭上有光,蚊蟲全部圍著捉蟲人叮咬,短短的時間裡,就會被叮得渾身是包。而蜈蚣等毒蟲更是厲害,捉蟲人都有著被蜈蚣和黃牛等毒蟲叮咬上百次的經歷,最開始還搽藥消毒,到後來就直接「免疫」了。張佔志攤開手掌,上面全是被蜈蚣咬過的痕跡,「我們這兒的蜈蚣多是10釐米左右,毒牙很長,戴手套太滑,蟲子要跑掉,所以只能空手抓,一把抓下去就是7、8條蜈蚣,咬得手上到處是血,開始的時候要用酒精消毒,但還是要痛好幾天,後來都習慣了,咬了就咬了……」此外,為了抓更多的蟲,捉蟲人往往要搜索很大的範圍,「一塊一塊田地找,經常一晚上要走上幾十裡路。」而抓完蟲子後,回家後往往不會睡覺,稍微清理一下就要連夜騎車到成都去賣蟲子。

  捉蟲「翹楚」 一小時能抓上千隻

  凌晨5點,天還沒亮,55歲的張大友就騎上他的摩託車往位於成都沙西線上的東林寺花鳥市場趕去,在摩託車的兩邊,掛著兩個大的竹筐,筐子裡裝的不是農副特產,而是數千隻各種各樣的蟲子……到了市場後,張大友直接找了一家茶館坐下,不一會就不斷有餵鳥的玩家來找他,「蛐蛐1毛2一隻,黃牛4塊錢一個,蜈蚣1塊錢一條……」不到11點,張大友的蟲子就賣光了。張大友,就是傳說中的「捉蟲人」。張大友家住青白江龍王鎮牟池塔村4隊,牟池塔村是遠近聞名的「捉蟲村」,有很多村民都從事這項工作,以張大友所在的4隊為例,最多時超過80%的村民都在捉蟲賣,還因此而產生了幾個遠近聞名的「捉蟲世家」,張大友家就是其中之一。張大友已經捉蟲25年,他的兒子張佔志今年28歲,從5、6歲時就開始跟著父親捉蟲,經驗豐富,按照他自己的描述,他「狀態」最好時,一個小時就能抓上千隻蟲子,是村裡年輕捉蟲人中的「翹楚」。

  曾經收入可觀 小小蟲子養全家

  牟池塔村是怎麼成為「捉蟲村」的?據張大友回憶,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時候,土地少,再加上當時農民負擔重,牟池塔村村民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張大友也想過出去打工,但他跟大部分的村民除了種地之外,沒有別的手藝,所以打工也掙不到錢。一個偶然的機會,村民彭忠良的一個親戚告訴他在成都的花鳥市場有人在賣蟲子賺錢,彭忠良就開始捉蟲子到成都去賣。在彭忠良的帶動下,其他村民也開始捉起蟲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些各種各樣的蟲子,「養活」了村裡不少的家庭,「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時候,一天抓的蟲子,能賣三四十塊錢,現在能有300塊錢左右。在當時來說,這筆錢就夠養活我們全家了。」據另外一位捉蟲人彭成祖介紹,每年開春蟲子多起來就可以抓,9月份天氣開始冷起來就歇了,一年下來,也有近萬的收入。

  現在 收入減少 捉蟲人逐漸消逝

  在東林寺花鳥市場,張大友有著很多老主顧,「他們都知道我的蟲子是野生的,都願意買。」一邊說著,張大友一邊捉起一隻樣子有些像蜘蛛,有一對很大前顎的蟲子,「這是地黃牛,養畫眉的人都知道,這個東西富含豐富的蛋白和脂肪,而且個大,吃1隻當吃幾十顆鳥食,對畫眉增重非常好。現在一隻的價格是4~5元。」

  然而,儘管捉蟲子仍然有不少的收入,但現在牟池塔村裡捉蟲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張大友的兒子張佔志前幾年也買了輛麵包車開始跑運輸,像城裡的年輕人一樣,張佔志穿一身很時尚的襯衣,腳上皮鞋也很亮,他說:「捉蟲子確實太髒太累了,再加上現在野生的蟲子少了,人家飼養的蟲子賣得便宜,也衝擊了市場。」如今,村裡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還在堅持捉蟲去賣,按張大友的說法,一是他們辛苦了一輩子,勞累慣了,閒不下來;另外就是畢竟每年還能給家裡帶來近萬元的收入。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捉蟲人這項職業,可能會在時光中慢慢消逝。-  成都商報記者 何鵬楠

相關焦點

  • 孟津縣有人靠抓它賺百萬
    &nbsp&nbsp&nbsp&nbsp河南男子靠抓蟲發家,賺一百多萬元,蓋起新房。當地因蟲子聞名全國,有人放棄上萬元高薪回家捉蟲。&nbsp&nbsp&nbsp&nbsp新鄉市延津縣位於黃河故道,每到立秋時節,來自全國各地的大批客商會來此收購一種上等的秋蟲,他們晝伏夜出,不辭辛苦,只為找到那傳說中的「不敗戰神」……&nbsp&nbsp&nbsp&nbsp眾人晝伏夜出 只為尋找神秘「小蟲」&
  • 真拿獎,有市民抓到5隻錐蝽送實驗室獲獎勵 懸賞捉蟲只為研究
    廣西發抓蟲懸賞令,捕獲一隻獎勵20元》的新聞,引發廣大市民的關注。這不,市民鄧先生當天就徒手抓到了5隻錐蝽,並送到自治區疾控中心的實驗室,領到了100元獎勵,成為報導出來後首位獲獎市民。昨日上午,看了報導後,鄧先生拿了一隻空礦泉水瓶來到自家一樓的雜物房,從堆放的木頭中捉到了5隻錐蝽。隨後,他騎電動車趕到區疾控中心,將5隻錐蝽交給了寄生蟲病防制所石雲良博士。
  • 孟津縣有人靠它賺百萬
    孟津縣有人靠它賺百萬) 河南男子靠抓蟲發家,賺一百多萬元,蓋起新房。當地因蟲子聞名全國,有人放棄上萬元高薪回家捉蟲。
  • 一狗出徵養活全家,還能從獅子嘴裡搶食
    它們的體型似狗,脖子也很長,後頸比較靠前,但前肢和軀體偏短,它們的肩膀很高,臀部又很低,這麼說來它們的體型在非洲上不是很大的那種。重點是它們的外形也很像狗,只是頭比狗短且很圓,它們身上的毛色,基本以棕黃色或者褐色為主,然後前驅上分布著許多不規則的黑褐色斑點,它們就像一隻比狗狗稍微醜點的「狗」。
  • 真的抓到了!南寧市民抓到5隻錐蝽獲100元獎勵,然而卻……
    最近「懸賞捉蟲」這個話題有點火,前天小編推送了廣東、廣西懸賞捉錐蝽的新聞後,不少南寧市民都跟廣西疾控中心寄生蟲防治所聯繫,說在自己家發現了這種蟲子,這不市民鄧先生把從家裡抓到的五隻錐蝽送到了實驗室,領取了100元獎勵,不過疾控部門提醒,懸賞捉蟲只為研究,而且每個片區只獎勵一名
  • 大鳥啼叫「好餓」 兩隻小鳥捉蟲忙
    對此現象,林業人員也覺得奇怪,無法作出合理解釋  德陽一對夫婦收留了一隻受傷的大鳥,不同類的兩隻小鳥天天去林中捉蟲來餵養它,演繹「愛的奉獻」。近日記者在一茶鋪目睹了這一有趣的現象。  大鳥享福小鳥忙碌  在旌陽區揚嘉鎮影劇院茶鋪裡,這隻享福的大鳥正在籠子裡閉目養神,身長約20釐米,全身黑白相間,腹部呈褐色,小嘴為紅色,頭頂部有一圈白毛,而餵養它的兩隻鳥則「小巧」多了,與大鳥怎麼看也不像一家人。有趣的是,每當籠裡的大鳥發出一聲清脆的叫聲,兩隻淡綠色小鳥就會到樹林中捉蟲,然後迅速飛回來將含在嘴裡的小蟲餵到大鳥嘴裡。
  • 長姐如母,要養6個弟妹,她進空間種田種蔬菜,養活全家
    長姐如母,要養6個弟妹,她進空間種田種蔬菜,養活全家哈嘍,大家好!感謝各位看官在萬千文章中挑中了小編,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四本空間文!這4本小說,都是小編精挑細選的,其中,長姐如母,要養6個弟妹,她進空間種田種蔬菜,養活全家!小說高潮不斷,精彩不斷,還在等什麼?快快閱讀吧!
  • 四川有條「溫柔」的瀑布,有上千獼猴嬉戲打鬧,距離成都130公裡
    四川省有最「溫柔」的瀑布,有上千隻獼猴嬉鬧,離成都很近,每次提起旅遊,都要提起每個人都喜歡去的成都,一個煙雨迷濛的城市,悠閒地漫步在路上,街道兩旁偶爾還能看見嫋嫋升起的炊煙,似乎能讓你感受到人間煙火氣。
  • 家裡飛進來一隻蟲子,貓咪變身「超人」,上牆捉蟲「除暴安良」!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汪汪隊愛萌寵,每時每刻,隨時隨地為您奉上最新的萌寵趣事,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家裡飛進來一隻蟲子,貓咪變身"超人",上牆捉蟲「除暴安良」!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貓咪了,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喜歡貓咪的鏟屎官們開始以「貓奴」互稱,的確,貓咪們是幸運的,它們生活在了一個現在做什麼事都看臉的時代,小小的它們也是很討人喜歡的,尤其是它們偶爾「蠢萌」的樣子,更是讓不少鏟屎官淪陷。
  • 民間絕技:陝北職業打鼠人,每隻30元,靠這門手藝年入七八萬養家
    鼢鼠(fen),又名地羊,體型像普通老鼠,頭大而扁,視覺極不發達,又瞎鼠之稱。吃植物根莖和葉為食,幾乎各種農作物都吃,一般挖洞採食。老李在地裡下弓箭,確保能有足夠的箭把老鼠抓完。老李說:過去小時候,村裡很多人都跟著農科所的人學習捕老鼠,後來因為村裡就那麼一點果樹和莊家,漸漸的幹的人就少了。
  • 另類暑期作業:抓130個科的上萬隻昆蟲!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通訊員 陳勝偉暑假已至,浙江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專業2017級兩個班的57名學生,完成了一份聽起來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暑假作業——抓蟲。為了抓到滿意的蟲子,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用上了「海陸空」多種「戰術武器」,有的甚至在和昆蟲的「戰鬥」中光榮負傷。半個月的時間裡,他們已經抓獲了數萬隻昆蟲,完成了數千份高質量昆蟲標本。實驗室裡,昆蟲軍團已經頗具規模。
  • 80後男子變廢為寶 月入過萬養活全家
    朋友們看到他的收藏總說,「你是不是收破爛的啊」,而80後洛陽小夥代昌麟目前正是靠這些無人在意的易拉罐和自己的一雙巧手,變廢為寶養活全家。2005年到2011年,代昌麟曾在杭州的一家輪胎廠做質檢,當時每月只能賺3000-4000元。
  • 山東「金蟬村」:「爆發期」一天能抓上千隻蟬 晚上九點之後不能抓
    一隻一元,最多時一畝地上能抓近兩千隻。金蟬由此成為村內一項重要產業,辛豐村也得名「金蟬村」,村裡人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抓金蟬就是拾金錢」。所謂抓金蟬,也就是北京人熟悉的抓「知了猴」,這種有趣的童年記憶,在辛豐村則是長達15年的規模化養殖,形成了高達數百萬元的鄉村產業。
  • 沒有遊客,泰國上千頭大象挨餓,為啥不放回山裡吃草?
    畢竟大象可不是什麼小雞小鴨,隨便放出去上千頭,危害可不小。最直接的是經濟損失,雖然亞洲象是保護動物,但也算是人家旅遊公司的財產。如果現在把大象放了,以後要再抓回來可是個難事,大象營地沒有大象,可能比動物園裡沒有動物還尷尬,肯定是不會有遊客來看的,這個損失誰來承擔呢?
  • 【閱讀之書中淘金】4.25 小斑鳩捉蟲
    作者:寶寶知道小小寶兒啦今天一大早的就在下雨了,又要呆在家裡了,先來給寶寶說個小斑鳩捉蟲的故事吧!一天清晨,小斑鳩剛起床,就看到爸爸媽媽在收拾東西。媽媽對小斑鳩說:「我們出們去了,要很晚才回來,如果有什麼困難就去找喜鵲大嬸幫忙。」
  • "捉蟲專家"家中養殖100種捉蟲草
    要是小蚊子還能僥倖逃脫土瓶草的魔爪,那麼前方還有美洲眼鏡蛇瓶子草、墨西哥捕蟲堇、豬籠草…… 簡單來說,駱建東家有100多種捉蟲的植物來誘惑並捕捉這隻小蚊子。  中新浙江網2月17日電 33歲的駱建東是紹興諸暨楓橋鎮一家醫院的外科大夫,2004年一次無意中瀏覽國外植物網頁時,與這些捉蟲植物邂逅,從此便迷上了它們。
  • 成都職業捕鼠人:月入6000元最多一晚抓80隻老鼠
    成都職業捕鼠人:月入6000元 掙的辛苦錢 幹的自豪事每逢天氣升溫,蒼蠅鼠蟲就開始活躍起來。家住成華區的小杜近日遇到了一件煩心事:家中不知什麼時候來了兩隻灰溜溜的「客人」,吵得一家人不得安生。小杜嘗試各種滅鼠方法無果後,開始從網上尋找職業捕鼠人。職業捕鼠人?
  • 工人一小時鑑別1000隻,看完長見識了!
    在農村很多家庭,都會選擇養幾隻雞,其中養母雞還可以下蛋,所以大部分人在挑雞的時候會選母雞,長大後的雞區分公母很容易,那小雞沒有明顯特徵,應該怎麼分辨公母呢最開始的時候,人們是靠外形來鑑別雌雄的,一般小公雞頭大體寬,眼睛有神,叫聲響亮,活潑好動,而小母雞則正好相反,但這種方法只能簡單辨別,成功率不是很高,效率也不快,
  • 女子靠拾荒維持生計 自學英語翻譯長篇小說
    未來網(中央新聞網站)北京10月18日電山東青島市長島村有一名拾荒女子名叫袁英慧,靠著撿拾破爛,她每個月大概能掙兩百到三百元錢,基本可以維持生計。但在拾荒之餘,袁英慧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學習英語上,她還獨立翻譯過一本長篇小說及多篇短文,但是無處發表。
  • 52歲女子先後生下14個孩子,為養活一家人每天只睡幾個小時
    在越南,一名曾生下14個孩子的52歲單親母親整日為孩子們的生活而忙碌著。在她的世界裡,根本沒有「休息」這一詞彙,每天晚上都是忙到11點才能睡覺。據越南媒體9月13日報導,近日,一名生下14個孩子的母親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目前,雖然她的5個孩子已經結婚,但也無法幫助她改變生活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