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絕技:陝北職業打鼠人,每隻30元,靠這門手藝年入七八萬養家

2021-01-15 生活百科庫

陝北有一個以捕鼠為職業的人,叫李書森,從十幾歲就開始捕老鼠,如今已經68歲了,算算時間,這捕鼠的事,一幹就是半輩子啊。每年被他捕捉的老鼠,少說也得有上千隻。

鼢鼠(fen),又名地羊,體型像普通老鼠,頭大而扁,視覺極不發達,又瞎鼠之稱。吃植物根莖和葉為食,幾乎各種農作物都吃,一般挖洞採食。主要分布於中國中部、北部以及西伯利亞和蒙古國等。

老李在地裡下弓箭,確保能有足夠的箭把老鼠抓完。老李說:過去小時候,村裡很多人都跟著農科所的人學習捕老鼠,後來因為村裡就那麼一點果樹和莊家,漸漸的幹的人就少了。

第一步,找老鼠洞。觀察洞裡面的土,一般老鼠挖過的地方,土都要比旁邊的高,形成了小土丘。「蛇有蛇道,鼠有鼠路,要捉老鼠,先認鼠路。」老李描述道。鼠窩通常有多個出口,但只有一個是真的鼠洞,其他都是迷惑用的,哪個洞有鼠或沒鼠,哪個是出口或進口,哪個是假洞,老李一眼就看得出。

第二步,看土上面的印記,從多個洞口找出老鼠經常活動的地方。

第三步,把弓箭插下去,用木棍查看洞裡是否暢通。老李說,「冬天地都被凍住,工具不起作用,只能在其他季節打老鼠。開春之後農民要栽種新樹苗,老鼠要繁殖,我就要抓緊提前清理,尤其忙。」

第四步,把弓拉起來。

第五步,把繩子拉起來用土把洞口封住,迷惑老鼠。

第六步,弓箭埋藏好後,就等老鼠活動。

老鼠一碰洞口的土,就觸動了弓箭,進而掉進陷阱。沒過多久,就已經有老鼠掉進了陷阱。

一旦老鼠掉進陷阱,就沒有逃跑的可能。

掉進陷阱被弓箭射傷的鼢鼠。

圖:被捕捉的老鼠。老李解釋到:鼢鼠的視覺很差,但嗅覺和聽覺都非常靈敏,對天氣的變化特別敏感,開春後活動量特別大,到處吃草根樹根,而且藏在底下,一般不出來地面活動,所以很難抓獲。

圖:被鼢鼠咬斷的植物根系,給當地農民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圖:每天工作回家,老李都會把自己洗的乾乾淨淨。

老李會把需要抓老鼠人的電話記上,哪天、去哪裡抓老鼠僱主會打電話說的。今年打死一隻鼢鼠,僱主一般給30元,一天最多能打30餘只鼢鼠,靠打鼠年收入可達七八萬元。老李把打到的老鼠交給僱主然後算錢,之後埋到樹底下上肥,保持生態循環。

村民們平時都用電話預約老李去地裡打老鼠,著急的就會上門來找老李,希望他早點到地裡抓老鼠,進而才能在地裡栽種樹苗。

老李靠打鼠這門手藝蓋了新房,養活了一家人。無奈捕老鼠太熬人,年輕人都不願意幹,眼看這手藝失傳,希望能早日找到接替自己的年輕人。


相關焦點

  • 河南男子退伍後創業養螞蟥!每公斤1200元,年入40多萬
    由於近年來化肥、農藥等濫用,野生螞蟥少,不能滿足醫藥行業的需求,而且因為人工養殖難度大,所以市場上幹製品每公斤價格1200元左右。說幹就幹,不過萬事開頭難。當張春節準備與村幹部協商改造村裡廢棄多年的窯場養殖螞蟥時,不少親戚朋友都反對。「一個退伍兵出去當個保安,一個月也能掙幾千元錢,真搞不懂張春節是咋想的,要養螞蟥。」
  • 手藝消失了十幾年 男子創作一幅玻璃畫要買幾十萬
    「這東西,消失十幾年咯。」王老很有感觸地說。 自幼熱愛繪畫的王老,同時寫得一手好字。青年時期,他背著工具和畫紙,沿著長江邊找活幹,靠給單位和店鋪寫吊牌、畫廣告為生。
  • 陝北繩匠:在長繩上譜寫人生樂譜的人丨工匠精神
    咱這地方把製作粗繩子叫作打繩。打繩,既要有專用工具,又要有一定的技術,一般人還是做不了這活兒。因此,一個村或周邊三五個村總會有一兩個打繩高手,人們稱為繩匠。說是繩匠,與鐵匠、石匠、木匠等匠人有所不同,不是靠手藝掙錢過日月的匠人。
  • 靠取斷螺絲月入過萬
    幹得越久,就越容易對從事的職業懷有一種神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只要是郗建勇接下的活,就得百分之百完成。郗建勇幹活從不挑挑撿撿,一是憑本事,二是本著對這門手藝的鑽勁兒。「幹一行咱就得愛一行。」 磨練中成就韌勁兒 郗建勇死磕到底的性子,與他童年的經歷分不開。1975年,郗建勇出生在河北滄州肅寧縣。9歲時父親去世,讓本就苦苦維繫的家庭雪上加霜。16歲時,郗建勇離開家,到當地的汽車修理廠做學徒。
  • 平陽坑王家的祖傳手藝怎麼流到了曹村?譜師的收入究竟高不高?
    以孝為本的儒家思想,深深紮根在溫州民間。所以,一般每隔20至30年左右,每個宗族都要續修宗譜一次,許多地方甚至不到10年就要續修,即使「文革」洪荒年代也未中斷過,所謂「千丁之族未嘗散處,千年之譜絲毫不斷」。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各地民間宗譜梓輯日盛,東源王氏家族及各姓譜師木活字印宗譜也日益興隆。
  • 神奇職業收入不菲 催眠師6000元每小時
    如今,催眠師在中國是一門新生職業,主要利用催眠術對病人進行心理治療。職業催眠師大都具有心理學和國際催眠協會認證,在廣州有的催眠師為客人催眠的費用高達6000元每小時。  在廣州,頂級的職業催眠師每小時收費高達6000元人民幣,而大多催眠師收費沒有統一標準,都是根據催眠師自己定價。職業催眠師雖然沒有統一行規,但是也有不少隱形的規則,比如不能打探客人的隱私,也不能向他人透露客人的隱私,重要的是,催眠師不提供刪除記憶的服務,因為這項催眠或者會導致被催眠者的記憶混亂,造成更大的傷害。
  • 陳海昌:從「手藝」到「守藝」 一生只為一桿秤
    店主人叫陳海昌,今年67歲,從15歲起跟父親學藝起,至今已有52年的釘秤經歷。隨著電子秤的普及,老秤越來越不好賣,但陳海昌依然堅守在店裡,傳承著這門行將消失的傳統老手藝。制秤工序之一--刨杆(劉霞攝)陳海昌的父親是上個世紀60年代黎川五金廠最有名的大師傅。
  • 入行40年鐘錶匠:30年前就月入700,如今半年接一單
    這幾日天氣寒冷,胡文學照例將攤兒擺在大渡口區九宮廟街道九怡社區外。他穿著厚厚的棉衣,與另外幾人閒話家常。胡文學今年60歲,是一名修理鐘錶的手藝人,入行已經40多年了。他在行業裡浮浮沉沉,幾乎見證了這個行業的興衰。「現在就大渡口區來說,我的同行,可能最多也就10餘人,這門手藝越來越冷門,但我還是希望有人能把這手藝傳承下去。」胡文學說。
  • 陝西鳳翔縣:探秘會「呼吸」的酒海 老手藝有大乾坤
    在鳳翔有一項民間手工技藝,卻能將白酒佳釀存放百年,「一滴不漏」。這便是流傳上千年的盛酒神器——酒海。酒在酒海中會「呼吸」,不斷熟化和升華,歷久彌香,餘味悠長。王西田指著院子裡的酒海說,他從小就跟著父親學,家族的人都會這門手藝。這些年他一直沒閒著,帶著侄子和幾個徒弟走南闖北,去過甘肅、寧夏、廣州等地專門編酒海。王西田老人的侄子叫王海軍,他負責刷漿這道工序。在一間房內,他先將雞蛋清、豬血和白灰按照一定比例調配成黏合劑,然後用刷子將漿料均勻地塗刷在麻紙上面。
  • 算一筆帳:農村養500隻雞,種5畝地,能年入50000元嗎?
    估計很多人都會說,這是想空手套白狼,但是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確實是經受不了,農業的大投入,以及長周期,低產出的特點。農業的發展,確實有一定的機會,但是想要真的成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個時代,真的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了。就拿我自己的現狀來說,手裡資金不充裕,想大面積的種植,或者幹養殖,估計有些困難。大家都知道,散養土雞是一個入門比較簡單的事情。
  • 偏僻小村靠魔術發家:村口常有老人掏出牌比劃切磋
    何五昌攝  這是令人驚奇的數字,更是令人困惑的景象:一個偏僻的平原小村,不過2100來人,不近縣城,不臨要道,卻整車整車的貨物發往全國,遠達邊境,2016年總銷售額超過35億元。  民間曲藝低迷,大黃莊逆勢上揚,不靠幫扶,沒有補貼,眾多魔術傳承人和演出團體巡迴全國,經年不進家門。
  • 濰坊手工扎制鳥籠尋找傳承人 盼手藝不失傳
    昌樂縣壽陽山旅遊度假區姜家坊子村以前有不少人製作鳥籠,如今只剩下74歲的崔興昌老人在獨自守護這門手藝。崔興昌從小跟父輩學習扎制鳥籠,60年來一直潛心研究鳥籠扎制工藝。「我不想讓這門流傳幾百年的手藝在我這失傳,希望有人傳承下去。」崔興昌說。
  • 「那些失傳的民間手藝」錮漏子
    錮漏子這熟悉的吆喝聲,曾幾何時,常常迴蕩在城市、鄉村的街頭巷尾。那聲音抑揚頓挫,婉轉悠揚,至今還仿佛縈繞在耳旁。令上了點年紀的人們魂牽夢縈,難以忘懷。錮漏子,指的是專門從事修補鍋碗瓢盆等陶瓷器具為主的小手工業者,三百六十行中其中的一行。這一行當在那生產力低下,物資匱乏,生活艱難的年代,曾與千家萬戶的生活息息相關,是老百姓離不開的一門手藝。
  • 獨守手藝48載!孫寶德是北京唯一糕點模具木刻手藝傳承人
    年過花甲的孫寶德,是目前全市唯一糕點模具木刻手藝傳承人。他17歲隨父學藝,不曾放下手中的刻刀,獨守這門手藝將近48年。700把刻刀刻出2000多個模具大雪初霽,京郊順義,村落間一片靜謐。高麗營鎮閆家營村的一處農家小院裡,傳來叮叮噹噹的敲打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
  • 陝北窯洞門窗圖案及其生命觀念
    【摘要】特定地理和人文環境形成了陝北人重視長壽和繁衍子嗣的觀念和祈願,而窯洞窗戶成為最為體現這一觀念的重要載體。陝北窯洞門窗圖案是「文化性的產物」,它紮根於陝北地區農耕文明之中,是農民思維的直接體現。
  • 民間發明家有多野?
    街邊店家與行人在讚許「這小夥子咋這麼牛逼」的同時,紛紛掏出手機報警。毫無疑問,效率素來是民間發明家創作的第一要素。當別人還在車站前琢磨如何輕鬆地實現中轉時,民間發明家早已騎著自製的電動行李箱,以每小時20公裡的速度消失於遠方。
  • 實拍北緯37度海參小鎮,超半數群眾靠海參生存,育苗夫妻年賺10萬
    依託當地30公里海岸線,8萬畝天然養殖牧場——名叫虎山的小鎮獲得了海參養殖的天時地利,也因養殖海參入選全國特色小鎮。虎山鎮上擁有5.2萬常住人口,其中三分之一人所從事的職業,都與「海參」相關,如今還有許多年輕人從事電商行業。日前,攝影師耗費數日時間實地走訪了虎山海參產業,小鎮百姓幾十年如一日地以海參為軸,誕生了育苗師、養參人、撈參人各種職業。
  • 手機屏碎"壓屏師"一壓搞定 iPhone壓屏最低100元
    近來,手機壓屏師在重慶悄然出現,依靠這門手藝,有人甚至年入百萬。  iPhone壓屏最低100元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在渝中區大坪一家手機維修店找到了壓屏師賀師傅。「換蘋果屏幕只要100塊。」賀師傅說。
  • 成都職業捕鼠人:月入6000元最多一晚抓80隻老鼠
    成都職業捕鼠人:月入6000元 掙的辛苦錢 幹的自豪事每逢天氣升溫,蒼蠅鼠蟲就開始活躍起來。家住成華區的小杜近日遇到了一件煩心事:家中不知什麼時候來了兩隻灰溜溜的「客人」,吵得一家人不得安生。小杜嘗試各種滅鼠方法無果後,開始從網上尋找職業捕鼠人。職業捕鼠人?
  • 71歲老鐘錶匠守候老手藝57年 只收「人情價」(圖)
    修表的手藝好不好,看拿鑷子的手法就知道。拿鑷子時手抖,那就說明基本功不到家。  為了給記者演示,華二東拿出此前顧客放在他這的一隻手錶,現場拆卸洗油。所謂洗油,就是深層次清洗手錶。只見他用右眼的眉梢和下眼瞼套上一個單眼鏡筒,拿著鑷子和起子一點點拆卸,每一個鉚釘細如髮絲,直徑不到一毫米,在華師傅的指尖遊走,再一點點放入油盒裡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