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繩匠:在長繩上譜寫人生樂譜的人丨工匠精神

2020-12-04 書房記

繩匠,小手藝有大智慧

作者:李貴龍(書房記專欄作家)

繩子,司空見慣、婦孺皆知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

繩子,是人類最早、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繩子的出現最少可以上溯到數萬年前的上古時期。人類先祖會使用最簡單的石工具時候,便會用草或細小的樹枝絞合搓捻成繩子了。人們用它捆綁野獸、縛牢茅草屋、做腰帶系住草裙……延續數萬年,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當下,無處不見繩子的蹤影。

繩子的產生,就與文字乃至道德、規矩、法律等結緣。最早是「結繩記事」,是文字發明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方法。隨著繩子使用的廣泛和對繩子認知的深入,創造出幾十個與繩組合的詞彙和成語,以繩引申為標準、準則的「準繩」,比喻約束的「繩約」,比喻繼承祖業的「繩其祖武」,根據法律制裁的「繩之以法」,懲罰一人以警戒眾人的「繩一戒百」,表示言行正直的「正視繩行」,比喻想留住時光的「長繩系日」……一根不起眼的繩子融匯了人類創造的大智慧,串聯起晶瑩透亮的文化結晶。

最早,搓捻繩子是人們日常的手工勞動。隨著繩子的廣泛應用和對繩子質量要求的提高,逐漸出現了專事製作繩子的繩匠,繩匠也在五色匠人七十二行中有了一席之地。

隨著化學工業的快速發展,丙綸絲、滌綸絲、尼龍絲等新型制繩材料的出現,制繩進入工廠化生產,傳承了數萬年的手工制繩技藝已消逝在歷史前行的長河中。

為了用文字留有大智慧的繩匠手藝,幾度查訪,終於尋找到一位自稱曾是半個繩匠的人,他詳細地講述了製作繩子的材料、工具及工藝流程。

李金良口述

農村人都會的手藝

說起繩子,別說我快八十的人了,連五六歲的娃娃都解開。隨便走進一戶莊戶人家,背莊稼的繩子,捆綁東西的繩子,耩子上的犁繩,鞍韉上的捆繩……到處都是,就連婆姨人納鞋底也要用到繩子。只不過因用途不同繩子有粗有細、有長有短。納鞋底繩子婆姨人搓,稍粗點的繩子男人們搓,再粗的如背繩、犁繩,就要用繩車打了。咱這地方把製作粗繩子叫作打繩。

打繩,既要有專用工具,又要有一定的技術,一般人還是做不了這活兒。因此,一個村或周邊三五個村總會有一兩個打繩高手,人們稱為繩匠。說是繩匠,與鐵匠、石匠、木匠等匠人有所不同,不是靠手藝掙錢過日月的匠人。特別是我們老家定仙墕一帶,繩匠給周邊村的人打繩一般不掙工錢,僅吃頓飯,事後,人家給點瓜果土特產酬謝一下;給村裡人打繩連頓飯也不吃,一句「鄉裡鄉鄰襄互一下,有啥嘞!」確實,繩是使用率很高的生產工具,一根繩使用三二年就爛了要換新繩,幾乎年年有幾家打繩的,且打繩不是一個人的生活,幫人被幫是些平常事。更何況定仙嶺至沿黃河一帶,鄉風厚道是出了名的。

若把打繩的人稱為繩匠,我只能算半個,因為村裡人打繩一般離不開我,我的技術還算公認的扛硬,但是,從末走出去到別的村打過繩,緣此,我是半個繩匠。

近二三十年,因為市場上有尼龍等各種材料的繩,有粗有細,價錢便宜,耐使喚,人們都買繩用,再不費心費力打繩了,因此,打繩的手藝也消失。

材料就地取,工具自己造

有句老話兒說得好「黃土地是個聚寶!」一點兒也不假。只要勤快懇吃苦,地裡要啥有啥,打繩的材料就是地裡長出來的,叫做麻子。麻子是種油料作物,對立地條件要求不高,溝渠邊、坡坬地都能生長,特別適宜與黃豆套種,高杆與低杆相間,互不影響,都能很好地生長。

麻子渾身都是寶,麻籽可榨油,麻杆當柴燒,麻根是中藥,麻杆表皮纖維剝下來就是打繩的主要材料。莊戶人家每年都會種些麻子,麻籽榨油,滿足一年的食用;剝下的麻絲用來打繩。

打繩的另一種材料就是山羊毛。養羊餵雞是莊戶人家的主要副業收入,每家每戶都養羊,少者一兩隻,多者七八隻,也有養三二十隻的。每年入伏前要剪羊毛,積攢起來就是擀氈和打繩的好材料。

因材料的不同繩的叫法不同,羊毛打的繩叫毛繩,麻絲打的繩叫麻繩。

打繩的工具很簡單,有繩車、拖子、木瓜和捻線坨。這些工具都是自製的,原始而粗糙,但很實用,凝聚著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智慧。

繩車,六根木棍用斧頭砍方釘成架子,最上邊橫木鑽三個眼,將鐵棍彎成 形搖杆,頂端彎成小勾,插入孔眼;鐵棍的另端穿進搖板的三個眼,就是一副簡陋的繩車。

拖子,用「Y」的樹杈,在下端「丨」形處鑿孔,安上一根短木棍,棍上端鑽孔,安上一根鐵棍彎成 形搖杆,在「V」形處壓上合適重量的石塊,就是拖子。

木瓜,約三四寸長,直徑兩寸多的木棍,在四周均勻刨出拇指粗的三條豎凹槽,即是。

捻線坨,在直徑兩寸左右的圓形木墩中間打孔,插入頂端帶勾的細木棍或粗鐵絲,即成。

「三好一合轍」才能打成好繩來

要打成一根三二斤重、毛毛糙糙不起眼的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從備料到打成,可能要歇歇停停經過幾十天的時間。

漚麻。秋天,麻子成熟了,收穫麻籽後的麻杆,砍掉麻根,捆成小捆,背到溝底,放入淤好的水砵中,用石片壓住浸泡,叫做漚麻。漚麻是個技術活兒,掌握好時間是關鍵。時間短,麻絲不易剝落;時間過長,麻絲漚得流了,形不成絲。漚麻的時間長短由氣溫的高低決定,有經驗的人根據天氣能品出漚好麻,需要幾天時間。

剝麻。麻漚好,曬乾,背回家,即可剝了。剝麻是個費時、細心的活兒。麻絲要縷順,不能有碎麻梗。因此,剝麻只能在下雨天或冬閒時日進行。

搓麻捻兒。為了便於搓繩坯,先得把麻搓麻捻兒。麻捻兒要粗細勻稱,長短麻絲搭配。

搓繩坯。打繩,先要把麻捻兒搓成繩坯。繩坯的粗細與長短要以成品繩來定。若要打三丈二尺長、拇指粗的繩,就要搓三根三丈五尺長、三分之一拇指粗的繩坯。繩坯從頭至尾搓得要一樣粗細,打出來的繩子才勻稱。

打繩。麻繩坯搓好就可以打繩了。到打穀場裡或大院子裡,把繩車、拖子擺好,各壓上相應的石塊;把三根繩坯分別勾進繩車鐵搖杆的勾子裡;另頭,三根繩坯合成一股勾進拖子上鐵搖杆的勾子裡;將木瓜套入拖子一頭的繩坯裡,三根繩坯不能交叉、排序放進凹槽內。全部安置停當就可以開始打了。

打麻繩要有三個人操作,一個人搖繩車搖板,為繩坯擰勁,另個人搖拖子搖杆為繩的另頭擰勁,第三個人掌控木瓜。掌控木瓜的人不僅要把握木瓜挪移的快慢,看繩坯經過木瓜擰成的繩是否勻稱,還要指揮搖繩車搖板和拖子搖杆的人,達到三個人步調一致。有句老話「三好一合轍」,源於打繩,說得是打繩,也成了一句經典俗語。要打出好繩來,繩車搖板、拖子搖杆搖的力度、快慢要協調一致,更要與木瓜挪移的快慢相協調,協調了打出的繩勻勻稱稱、鬆緊一致。否則,打出的繩一股緊一股松,既不好看又不耐用。更會出現繩坯擰斷或繩縮成一塊的現象,前功盡棄,要重新收拾。

三個人協調一致,你搖搖我搖搖,木瓜勻速地從這頭挪移到那頭,從繩車上拆下,鎖好繩頭,一根新麻繩就打好了。

若打毛繩,先把山羊毛彈松,用捻線坨捻成毛線。捻好足量的毛線,就要繞繩坯。根據成品毛繩的長度推算出繩坯所需的長度,按此長度在牆面的兩頭各釘一根木棍,將毛線緣木棍來迴繞,繞夠合適粗細為止。如此這般,要繞成三根繩坯來。毛繩坯繞好,即可打了,方法與打麻繩一樣。

打繩,說起來簡單,看起來容易,若要真正打出一根粗細均勻,外表光滑,堅實耐用的繩來,確實是有一定的技術的。

李貴龍,陝西省綏德縣人。現系中國漢畫研究學會、陝西省作家協會、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榆林市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會員,榆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審專家,綏徳縣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綏徳縣黃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文化綏徳》執行主編。先後撰著出版了《綏徳東漢畫像石》《綏德漢代畫像石》《綏德漢畫像石》《石頭上的歷史——陝北漢畫像石考察》等,其中《石頭上的歷史——陝北漢畫像石考察》作為大學生自選教材,被推薦登錄中國高校教材圖書網。

相關焦點

  • 求是網評論員: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近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全面系統闡釋了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 鐵路「工匠精神」在絲路古道傳承
    採訪團一行走進銀川工務段和銀川電務段,實地探訪堅守在絲路古道上的鐵路工匠達人,體驗鐵路專家高精技術。在這片絲綢古道,「塞上」寧夏,一大群普通鐵路職工堅守在這裡,詮釋著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匠人精神、職人精神。
  • 工匠精神是金融產業的金字塔尖
    ) 什麼是「工匠精神」?
  • 人民日報:讓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1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 陝北窯洞門窗圖案及其生命觀念
    它是陝北人演繹天地格局、生命現象,扼要提煉生命符號,揭示生命內涵,表達生命意義,完善人生境界的手段。農耕環境的限定和農民職業的傳衍,以及農耕文化規制的固化,使得千百年來勞動民眾一直沿襲著相同的社會結構、群體格局、文化構成、生活模式。而依附於此的農民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也是超乎尋常的一致。
  • 弘揚工匠精神 成就中國「智」造
    原標題:弘揚工匠精神成就中國「智」造 「『連鋼創新團隊』的工匠精神、拼搏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也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力量。」在看完「連鋼創新團隊」的故事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半導體量子點量子晶片研究方向帶頭人郭國平給記者發來了這樣一段文字。
  •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我省首個勞模工匠主題展館...
    青島市勞模工匠展示館位於青島市上海路6號青島工人文化宮院內,總面積約2100平方米,包括序廳、尾廳和工業之基、品牌之都、工匠之城三大主題展廳以及勞動體驗區等主要區域,主要展示了郝建秀、許振超等98個勞模工匠和以援鄂抗疫英雄為代表的8大勞模群體先進事跡,並編印了《勞動鑄魂》主題畫冊,拍攝《我和我的時代》主題影片,深入闡釋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新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折射著各行各業一線勞動者的精神風貌,為各個專業領域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精神動力。近年來,「科研人員、企業家也應有工匠精神」的說法非常普遍,工匠精神日益成為各行各業從業者共同遵守的職業信條和行為操守。開啟新徵程,揚帆再出發,亟待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揮灑汗水、貢獻智慧。執著專注。
  • 對話美的工匠:何為中國式「工匠精神」
    南方網訊 「工匠精神」這個詞從亮相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起,立即躋身網絡熱詞。中國式工匠精神是什麼?在強國林立的國際市場中,面對瑞士、日本等公認的「工匠精神」先進國家,中國應該拿出怎樣的核心競爭力?
  • 傳承工匠精神 守望教育初心
    在這26年裡,他始終堅持真幹、實幹、苦幹、能幹,不斷克服身患疾病帶來的困難,創辦並建強了學校機械專業實訓教學基地,不僅個人從一名普通的實訓教師逐步成長為天津市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優秀教師、國家級技能大師,還培養和帶領著一支「金牌」實訓教學團隊,在創新實踐教學模式、開展技能攻關技術革新、傳承新時代工匠精神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並發揮著示範引領作用
  • 藝術評論丨湖南金曲:為人民譜寫,為時代放歌
    文丨陳善君 湖南是名副其實的音樂大省。無論是詞曲創作,還是編配演唱,均有不俗實力。新中國成立70年來,誕生的好歌數不勝數。因此,無論於其中怎麼挑選、挑多少首,來代表和體現這段時期湖南整個的歌曲創作生產成就,都會產生遺珠之憾。
  • 2017考研英語作文範文: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   Directions:   Write an essay of 160-20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drawing.   審題及提綱   圖畫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奮力打磨寶劍的工人,這把劍上寫著「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而磨刀石上則寫著「工匠精神」,加之圖畫的標題,我們可清晰得知圖畫所要揭示的寓意,即:中國企業需發揚「工匠精神」,這樣才能變「中國製造」為「中國質造」,使中國產品更加具有競爭力。行文時可考慮圍繞「工匠精神」這一主題詞展開論述,同時應注意聯繫實際。
  • 「一條繩上的螞蚱」用英語怎麼說?
    中文裡的「一條繩上的螞蚱」,指的是幾方當事人因情勢所迫被迫捆綁在一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誰也離不開誰。用一個比喻「螞蚱拴在一根繩子上」,就把利害關係形象得描繪出來了。不用說那麼透,聽的人也能心領神會。英語裡該怎麼樣表達「一條繩上的螞蚱」呢?
  • 【歷史變遷】陝北人的祖先是匈奴還是中原漢人?
    龜茲(qiū『cí)是塞種人,肯定是個獨立的民族。漢時內附,被安置在米脂、榆林一帶。龜茲人能歌善舞,給我們帶來了音樂。老郭說過,由於某些原因,中原音樂細胞不發達,一直沒有自己的樂譜。龜茲人的到來,給陝北帶來了藝術的彩虹,你看信天遊、陝北秧歌、嗩吶、腰鼓、說書,太「足勁」了,很有特色。這些年,陝北人在西安生活的不少了,西安街頭,陝北人扭兩下,感覺不一樣,那怕10歲小孩隨意扭達兩下,說不上哪達兒有那麼一股子韻味,有股子靈氣,是骨子裡帶的,學不來。「聽見鑼鼓響,飯碗撂不辦。」
  • 星河灣——不止是傳奇,更是令人嘆服的工匠精神!
    星河灣——不止是傳奇,更是令人嘆服的工匠精神!星河灣自成立以來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以「中國人居品質教科書「著稱至今二十多年,從奠基廣州到布局全國從感動中國到蜚聲國際星河灣一直秉持初心和理想不斷自我升級精工磨礪就是為了打造出百年經典的情懷和產品黃董三寶的傳說黃董的車後備箱經常會放著三樣東西:尺子、錘子和手電,這是黃董和星河灣精神理念
  • 建築工匠程克輝:「華龍一號」核電項目的全能焊工|致敬南粵工匠⑧
    工匠精神,成為當前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核心關鍵詞。廣東是中國經濟第一大省,也是製造業大省。廣東製造的轉型升級,離不開對「工匠精神」的堅守。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東省總工會組織開展 2019 年「南粵工匠」推薦學習活動,20 名「南粵工匠」從全省千萬勞動者中脫穎而出。
  • 航空工業首席技能專家林波:弧光閃耀 譜寫亮麗人生
    他在國際焊接大賽中勇奪銀牌,頭頂全國技術能手、四川省勞動模範、「天府工匠」、「成都工匠」等眾多榮譽;他是國家重點實驗室、多家校企聯合實驗室主要參研人;他是勞模創新工作室、首席技師工作室的領辦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多次獲得航空工業科學進步一等獎等榮譽
  • 民族精英 人民楷模 共和國功臣 勞模、職工、工匠暢談如何弘揚勞模...
    其中把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進行論述。習總書記還引用了晉·葛洪《抱樸子·廣譬》中的著名詞句,「不惰者,眾善之師也」,這句話也被在場聆聽的勞模先進屢次引用。本報也在今日推出系列報導,就如何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做一次大討論,讓勞模、工匠、基層工作者都來探討他們心中的勞動之美。譜寫「中國夢?
  • 2019中國航天日丨火箭總裝「大師」: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
    本著這種吃透和執著的精神,馬利跟著師傅紮實學習,常常思考、實踐,一步步成長為「技能大師」。 如今,馬利已總裝過上百枚火箭,談起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楊利偉搭乘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我們目送他進艙,給他關艙門,看著他被送出去,後來又看著他回來。」
  • 伍氏大觀園:「工匠精神」為紅木產業注入靈魂
    他們所提倡的「工匠」精神,以及給設計人才自由創造的空間,是這裡最突出的氛圍,而且以人才為本的思想,也體現在諸多細節。  據介紹,目前,僑發集團伍氏大觀園的工匠團隊有近80人,其中雕刻工60餘人,並在中山市首創設立了「紅木雕刻技能大師工作室」。這些員工在住宿、用餐等方面,全部享受管理層待遇,此外,工業園內完善的配套,包括娛樂室、籃球場、休閒公園等,都為技術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