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藝消失了十幾年 男子創作一幅玻璃畫要買幾十萬

2020-12-04 騰訊網

王鴻駿

以手作筆畫梅花

玻璃上綻放的梅花

上周,在雲陽縣文化委提供的一份名單中,76歲王鴻駿畫的玻璃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上世紀80年代末,王鴻駿曾經被評為四川省先進個體勞動者,憑靠一手出色的民間技藝,在奉節、巫山、巫溪等地開拓市場。

如今,玻璃畫雖然淡出人們的視野,但王鴻駿說,像玻璃畫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有重新輝煌的一天。

慢新聞-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李琅/文 記者 李野/圖

這手藝消失了十幾年

根據云陽縣文化部門提供的信息,目前掌握玻璃畫技能的,在渝東北地區唯有王老和他的女兒。

王老住在雲陽縣城濱江大道728號一棟老式居民樓裡,家裡四處掛滿他畫的炭精畫像和國畫,唯獨沒有玻璃畫。

「最後幾幅,送人了。」具體啥時候送的,王老也忘記了。他大概算了算,上世紀90年代末玻璃畫幾乎退出渝東北市場。

「這東西,消失十幾年咯。」王老很有感觸地說。

自幼熱愛繪畫的王老,同時寫得一手好字。青年時期,他背著工具和畫紙,沿著長江邊找活幹,靠給單位和店鋪寫吊牌、畫廣告為生。

1968年,王老與以畫玻璃畫謀生的原開縣(今開州區)趙家場人劉曉初結識,憑紮實繪畫基本功,很快掌握了玻璃畫基本技巧,在勾填法基礎上,摸索出漸次法、水墨法、重疊法,並將國畫技巧融入。

當年一月工資買幅畫

當年熱賣的玻璃畫匾,通常尺寸為0.40米寬、1.2米長。上世紀80年代,每幅賣價不超過30元。「跟好多人一個月工資差不多。」王老說。

1985年,王老創辦雲陽縣鳳凰工藝廠,專門生產玻璃畫匾。當年,城裡人喜歡將玻璃畫匾加對聯掛在中堂,或掛在書房、會議廳。村裡人喜歡將畫匾作橫幅,或作喬遷之喜的贈禮。

王老最不能忘懷的,是在1986年,由他製作的玻璃畫《夔門天下雄》獲評原萬縣地區優秀旅遊產品。每幅寬0.45米、1.2米長的畫匾,當年在奉節縣百貨公司賣到50元,而且供不應求。

「這輩子最高紀錄留在了巫溪,一天畫7幅。」王老說,玻璃畫最好賣的時間,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原川東北地區家家戶戶都想有一幅玻璃畫匾。憑著這門手藝,王老養活了3個孩子,改造了老屋。

伴隨時代的發展,玻璃畫逐漸被新興裝飾物取代。上世紀90年代末,王老也不再畫玻璃畫了。

把生活點滴融入創作

埃爾維斯·普雷斯利是世界搖滾樂象徵,綽號「貓王」。其實,王老在雲陽也有個「貓王」綽號。

在玻璃畫逐漸淡出人們視野後,老王喜歡畫貓,特別注意研究貓的點睛之筆。2006年,他創作的一幅百貓戲蝶圖,在江蘇省南京工藝美術博覽會上出彩,據說有人出幾十萬元要買,但王老沒賣,至今收藏在家。

記者見到了這幅畫,每隻貓形態各異,逼真動人。撲蝶的、地上打滾的、大貓叼小貓的……王老說,這些貓的動作,是他走街串巷抓拍來的。把生活點滴融入創作,也是當年他創作玻璃畫的初衷。

老伴陶維珍回憶說:「辦玻璃畫廠前,我跟他四處跑活路,我負責衣食起居,搞好後勤,娃娃全交給老人帶。最艱苦時候,家裡用的蚊帳,是拆了120個口罩一針針縫的。」陶婆婆說,老兩口奮鬥一生,換來兒孫滿堂。

如果你願學他也願教

王老的創作室在陽臺。大熱天的,一張塑料紙,擋住防盜窗外陽光。一把老電扇,呼呼吹動王老衣衫。兩張舊桌子,墊了兩層高,便是畫臺,畫筆、宣紙、磨盤、碗碟放上面。《工筆牡丹技法》《漢語成語詞典》《白描畫譜》等一摞摞新書舊書裡三層外三層堆著。

當天,看著父親畫玻璃畫的樣子,二女兒王安雲按捺不住激動:「好多年沒畫了,感謝人們想起這門手藝。」

玻璃畫這種民間美術工藝面臨失傳,王老很擔憂。好在,他的玻璃畫已著手申辦重慶市非遺。雲陽縣文化部門也希望,王老與玻璃畫的故事,翻開新的一頁。

記者問:「有人上門拜師,收徒嗎?」

王老:「當然收,我不保守。我也是走南闖北學回來的,再學以致用。以後,我希望它的呈現方式更好、更豐富。」

對此,王老特別期待。

左手骨折打著鋼釘 站著畫了兩個小時

當天,為了接受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採訪,王老精心挑選了一張光潔度好、無黑影的平板玻璃。他想重溫創作玻璃畫的激情。

雖然王老年事已高,左手因為骨折還打著鋼釘,但他堅持著畫完一幅梅花綻放圖(上圖)。這一站,兩小時有餘。

王老準備了毛筆4支,其中狼毫、羊毫各兩支。前者筆毛挺拔有力,適用於勾勒線條。後者吸水性強,適合渲染。還有板刷兩三支,用於底色和大面積天空、海洋、地面等。油畫筆規格通常12種,用於繪畫主要部分等。各色油畫原料現調。平板玻璃厚度3毫米,輔助工具還有直尺、棉花球、海綿、小刀、清水等。

「畫這東西,結構和主題須自行構思,不一定臨摹別人的作品。如有繪畫經驗,可以不畫圖樣。對於初學的人,最好先在白紙上畫出圖樣,放在玻璃下描著畫。」王老說,真心實意想學的話,這些只是皮毛,核心技術包含在劃邊框、線條勾勒、填色、刷底色等細微工藝中。

這就是最考功夫的玻璃畫。

王老說,要想達到從正面欣賞的最佳效果,必須從背面先畫近景,再畫遠景,先濃後淡、先實後虛、先上後下……不操練成百上千回,一時半會兒學不會。

王老說,作畫之人,必須是有心人。

相關焦點

  • 玻璃畫 你還記得嗎?
    如今,玻璃畫雖然淡出人們的視野,但王鴻駿說,像玻璃畫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有重新輝煌的一天。  慢新聞-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李琅/文 記者 李野/圖  這手藝消失了十幾年  根據云陽縣文化部門提供的信息,目前掌握玻璃畫技能的,在渝東北地區唯有王老和他的女兒。
  • 玻璃畫技法瀕臨失傳 92歲泰州老藝人渴望手藝有人傳承
    李太生的家臨街而立,進入前廳,穿過小小的天井,這一小段路上就堆放了不少他創作的玻璃畫,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各式主題,看得人眼花繚亂。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李太生身體和精神都很不錯。提起玻璃畫,老人更是滔滔不絕起來。「年輕人可能對它還不了解,可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可火了,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每幅作品都蘊含著美好、吉祥的寓意。」
  • 九旬老人拿玻璃作「畫」80年 初學時手常被劃傷
    從16歲學藝至今,張輔對玻璃畫的熱情保持了整整80年,時光的流逝絲毫沒能減少張輔對玻璃畫的熱情,雖然他如今眼神不太好,但他說自己還想畫、還能畫。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畫了一輩子玻璃畫,如今閉著眼睛也能畫。」  老人介紹,玻璃畫是隨著玻璃一同傳入中國的,在中國已有200年以上的歷史,水運發達的天津是北方玻璃畫創作的基地。
  • 【紫牛頭條】他畫的魚惹得小貓狂舔,小夥的3D樹脂畫火到國外,一幅...
    視頻火到外網最貴一幅作品賣到幾萬元從2018年開始,凌迅把自己的作品放在youtube上,得到很多國外網友的關注,「有個國外的老奶奶看到我的視頻後,留言說她的老伴生前特別喜歡養魚,我就畫了兩條錦鯉寄給她,她喜愛得不得了,寫了好長一封信來感謝我。」
  • 我市一小學8年堅持開設紙漿畫課程 舊紙張變身水粉畫
    天正小學的孩子們,通過碎紙、浸溼、調色、作畫……把五顏六色的溼紙團變成了漂亮的紙漿畫。記者近日走進天正小學,學校長廊兩側和美術教室四周,展示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創意紙漿畫,無論人像、臉譜,還是動物、樹木、鮮花、水果,每一幅都色彩豐富、栩栩如生。天正小學建校剛10年,但開設紙漿畫課程已有8年。
  • 特寫:玻璃畫染磨裡的「剔透」人生
    張春林說,他就趴在炕頭,沿著玻璃板上瞅瞅、下瞧瞧,默默記下了玻璃油畫和蝕刻的步驟和技藝。1979年,張春林進入天津工藝美術公司制鏡二廠,熟練掌握玻璃油畫和蝕刻兩種技藝的他在創新發展玻璃油畫的同時,開始學習玻璃畫染磨技藝的第三種技法玻璃磨刻。接下來的三年裡,張春林與大大小小的玻璃和磨砂輪為伴,苦練玻璃磨刻技藝。
  • 齊白石複製自己的畫,一幅賣4億,他複製自己的畫,一幅賣7億
    譬如繪畫,有一位姓範的大家最拿手的就是《老子出關》,就靠這麼一幅畫,畫來畫去都看上去一模一樣,一幅還能賣出百千萬之價,結果被人罵得不行。但有2個畫家也複製自己的畫,一個畫了2幅一樣的畫,一幅值4億,另外一個更強,畫了4幅一樣的畫,卻值7億。
  • 他畫的小魚惹得小貓狂舔 小夥的3D樹脂畫火到國外
    視頻火到外網 最貴一幅作品賣到幾萬元 從2018年開始,凌迅把自己的作品放在youtube上,得到很多國外網友的關注,「有個國外的老奶奶看到我的視頻後,留言說她的老伴生前特別喜歡養魚,我就畫了兩條錦鯉寄給她,她喜愛得不得了,寫了好長一封信來感謝我。」
  • 廣安鄰水實驗幼兒園開展「假如我有超能力」科幻畫創作活動
    四川新聞網消息(應梅  文/圖)為了發揮幼兒想像力,激發孩子們創作欲望,10月22日,廣安市鄰水實驗幼兒園在學府廣場開展了「假如我有超能力」科幻畫創作活動。這次創作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高度重視,不僅給孩子買來紙張、顏料等創作工具,而且親臨現場觀摩,為孩子加油鼓勁。
  • 廣州玻璃畫 為世界添色彩
    在玻璃尚屬奢侈品的清代廣州城裡,為什麼會有一群無名畫師孜孜不倦研習技巧,畫出一幅幅精美絕倫的玻璃畫,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他們的動力何在?且讓我們在欣賞這些美妙畫作的同時,好好探尋一番。清代中期,藉由「一口通商」的便利,廣州的玻璃工匠孜孜不倦借鑑外來技術,汲取本地經驗,做了不少創新,使廣州一舉成為南方的玻璃製造中心。1696年,康熙帝設立皇家玻璃廠後,廣州大批能工巧匠還被地方官派遣北上,與外國專家通力合作,製造了許多精美絕倫的玻璃器皿。今天,我們在故宮看到的不少玻璃工藝傑作,都傾注了廣州工匠的心血。
  • 他給她畫人體,一幅賣3450萬,背後藏著10年秘密,看了真令人羨慕
    陳洪標|文再美模特也不要,為何40年他只認她?每幅畫裡不是她就是她的身影,給她畫人體一幅賣3450萬,背後卻隱藏著10年秘密,看了真令人羨慕。自從認識了她,他的畫裡都是她。他的理由是,自己需要的模特,要能觸動他內心深處的某些情感。人家就疑惑,要求這麼高,這可真還有些難度。每天創作和模特的相處才幾個小時,哪怕天天畫,一幅作品完成了,也沒辦法觸動一位畫家內心深處的某些情感啊!但是他說,他老婆可以,也沒有那麼難,就是相互有很好的默契。知道他畫到哪兒了,要集中注意力,過了那點,就又說又笑和他聊,能夠讓他的創作很輕鬆。
  • 去羅浮宮見到玻璃金字塔和維納斯,因為畫得太熟,反而沒有了激情
    以前我曾在中國美術館參觀了一個《羅浮宮館藏展》,可惜全是銅版畫,油畫只有一幅,就是那幅《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現在終於來到真正的羅浮宮了!羅浮宮的展品比起凡爾賽宮,名氣要大得多,全是名畫名雕。羅浮宮展品共40餘萬件,從古代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是世界上最龐大的藝術宮殿。
  • 他是當代油畫家,曾畫一幅《最後的晚餐》,拍出1.8億!
    如果說當代畫家誰名氣大,那麼曾梵志要算一個。自從曾梵志的作品《最後的晚餐》拍出1.8億港元之後,他的名字在藝術界如雷貫耳。曾梵志是科班出身,對油畫創作有著獨到的見解,所創作的油畫也是獨樹一幟,他作為當代著名的藝術家之一,曾梵志的作品受到眾多欣賞者的喜愛。當代畫家有很多,比如寫實派的冷軍,他這種細膩的超寫實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曾梵志開始的時候並不被大眾認可,因為曾梵志的畫並不是像冷軍的畫那樣,喜聞樂見。
  • 冷軍一幅五角星畫,被賣1005萬,因太真實,專家:這根本不是畫
    而今天我們所要為大家介紹的這幅冷軍的作品,名為《肖像之相小羅》,這幅畫是冷軍的成名作之一,在這幅畫的背後還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原來冷軍所創作的這幅畫的畫面主角便是他的前妻小羅,在當時兩個人非常恩愛,小羅主動提出要做這幅畫的模特,冷軍自然也欣然接受。
  • 一幅抽象的「鯨魚畫」
    像一幅抽象畫他的行為也像一場壯麗的驚世駭俗的行為藝術…… 他最後的話是這樣的:「我想知道那條鯨魚的位置,就是那條背著寶寶的鯨魚。我想去看看那傢伙。」
  • 故宮有一幅《重屏會棋圖》,創作手法特殊,被稱為三重時空之作
    原來,這幅畫作的創作手法非常特殊,後人還將其稱為「三重時空」之作。通過導遊的講解,我們會發現一幅特殊的畫,它的繪畫手法自帶意境,獨領風騷,甚至被譽為三重時空之作。但這幅畫的神奇之處在於,畫中還隱藏兩幅作品。 在李璟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屏風,屏風中的場景是:畫中的男子即將就寢,妻子將丈夫剛摘下的管帽託在手中,一名侍女正在整理床鋪,另一名在一旁服侍。而在這幅畫中,我們還可以發現一個小屏風,屏風上有一幅《大好江山圖》。
  • 清代玻璃畫:用於皇家貴族炫富和大貴族相親(圖)
    在由中央美院本次帶來的近10幅清末玻璃畫作品中,一幅名為《水中樓閣》的玻璃畫備受郭紅梅推崇。「最上乘的玻璃畫,一定是結合了西方宮廷貴族審美趣味的古典主義繪畫技法,以及中國宮廷貴族審美趣味的工筆重彩畫和中國民間年畫藝術三者的藝術樣式,非常具有中國藝術特色。」郭紅梅指著《水中樓閣》說。  從圖片上看,這幅《水中樓閣》描繪的是清末貴族賞園遊湖的情景。
  • 馬金福「黑手匠人」的美畫圖 西寧玻璃畫製作技藝
    我要用自己的「黑手」畫出大美的青海。——馬金福一塊玻璃純淨透明,當畫筆輕輕划過,這天地間便多了一抹色彩,筆端起落,透明的玻璃被層層盛裝,這一刻它被賦予了新的生命。玻玻璃畫是描繪在玻璃上的畫作。馬金福的爺爺和父親,都是玻璃畫手藝人,被四鄰八鄉親切的稱為「回族尕畫匠」,在河湟地區頗有名聲。玻璃畫的特點是色彩鮮豔,形象逼真,層次分明,給人一種真實感。作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玻璃畫在上世紀曾風靡一時,不管是商鋪開業還是新婚誌禧,都是需要帶一件玻璃畫去才行。想起那個時候的輝煌,馬金福依然感慨不已。
  • 圖文詳解:快來創作你的第一幅NFT加密畫
    也有許多普通人躍躍欲試,想要創作一幅 NFT 畫作。為此,律動 BlockBeats 就當前兩個較為熱門的網站為例,簡單的講解下如何在線創作 NFT 作品,並以加密藝術交易平臺 Rarible 為例,教大家將自己的作品上傳至平臺供大家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