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當代油畫家,曾畫一幅《最後的晚餐》,拍出1.8億!

2020-12-04 有文化的小哥

如果說當代畫家誰名氣大,那麼曾梵志要算一個。自從曾梵志的作品《最後的晚餐》拍出1.8億港元之後,他的名字在藝術界如雷貫耳。

曾梵志是科班出身,對油畫創作有著獨到的見解,所創作的油畫也是獨樹一幟,他作為當代著名的藝術家之一,曾梵志的作品受到眾多欣賞者的喜愛。

當代畫家有很多,比如寫實派的冷軍,他這種細膩的超寫實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曾梵志開始的時候並不被大眾認可,因為曾梵志的畫並不是像冷軍的畫那樣,喜聞樂見。隨著曾梵志一幅又一幅的作品面世,讓人們也慢慢了解了曾梵志,他的藝術也逐漸被大家接受和認同。有人曾經說過,繪畫就像語言,表達語言的方式有很多種,曾梵志和冷軍就是兩種不同的繪畫語言,只是一個表達的有些委婉,一個表達的直接一點。

曾梵志的畫是抽象與具象的融合,也是傳統與創新融合,符合東方與西方審美觀,是一種自我情感表達與外在世界的表述。他這種看似混亂的元素融合到一起,這些元素又相互平衡,因此他的畫讓人著迷。曾梵志對具象與抽象的表達,完善、平衡地貫穿了他的整個創作過程。

說到曾梵志的代表作《最後的晚餐》,1.8億港元,這對於當代畫家來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曾梵志做到了。一般來說學術界和評論家對於一幅非常有價值的畫作或藝術品,主要是看畫家表達的內容讓觀畫者能否產生情感變化或是共鳴,這幅作品是不是畫家創作的巔峰狀態。而《最後的晚餐》正是曾梵志尋求繪畫語言道路上的成熟之作。

《最後的晚餐》創作於2001年,曾梵志將聖經中的人物移花接木地用一些帶面具的少年來代替,似乎是在向人們傾訴。但是很多人對這幅畫能賣出1.8億感到不可思議,其實藝術品沒有固定價格,有人喜歡覺得值,有人不喜歡就覺得高了,價格也不能完全代表藝術品的價值。

相關焦點

  • 最後的晚餐:1.8億中國「當代藝術」神話背後的金融和歷史泡沫
    10月5日晚,在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場,曾梵志油畫作品《最後的晚餐》以1.6億港元成交,加上佣金一共1.8億港元,創下新的世界中國當代藝術品最貴成交紀錄,幾乎兩倍於此前張曉剛油畫《生生息息之愛》(三聯作)創下的7906萬港元成交記錄。這也是曾梵志個人的新紀錄,此前他的世界拍賣紀錄為7536萬港元。
  • 曾梵志《最後的晚餐》創紀錄拍出1.8億港元(圖)
    曾梵志(1964年生)《最後的晚餐其中,曾梵志《最後的晚餐》以1.8044億港元成為首件過億的亞洲當代藝術品;趙無極《15.01.82(三聯作)》刷新趙無極個人拍賣紀錄。今年是蘇富比進入亞洲40周年,諸多重要拍品匯聚昨晚舉行的香港蘇富比40周年晚間拍賣會。
  • 老頭畫了一幅畫,卻拍出了1.43億,網友:亂七八糟,專家:簡勁美
    這年頭在拍賣市場上,油畫確實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藝術品,許多畫家的畫作拍出了逆天的價格,比如什麼冷軍的,還有一些西方大畫家的,但是其實許多拍出高價的畫作,卻真的是讓人看不懂,網友甚至是評價亂七八糟,但是在專家的眼中,這些畫作卻是很珍貴的存在。
  • 曾梵志畫作1.4億,還沒冷軍6千萬的畫得像!價高原因讓人笑翻天
    就是兩人都畫油畫,而且都畫人物,曾梵志那幅《最後的晚餐》賣了1.4個億,還沒有冷軍那幅6000萬的《肖像之相——小雯》畫得像,為什麼反而價格高這麼多?更有網友找出其中的原因,簡直讓人笑翻天。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幅畫。
  • 1.4億元《最後的晚餐》被噴胡亂畫,曾梵志成最貴是炒作還是實力
    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曾梵志的這幅《最後的晚餐》力壓群雄以1.4億元的價格成為當場最大的贏家,一舉刷新亞洲的拍賣記錄。很多人看後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議,這幅畫到底有何魔力,竟然能夠打敗吳冠中、趙無極在內的眾多亞洲頂尖畫家。
  • 《最後的晚餐》天價拍賣 藝術品價格的最後狂歡?
    核心提示:2013年10月5日晚,香港拍賣公司2013秋拍,曾梵志《最後的晚餐》最終以1.8044億港元落錘成交,成為首件過億元的亞洲「當代藝術品」,拍賣公司沒有透露最後的「勝利者」的身份,但有業內人士猜測,這位出手闊綽的神秘人士可能是卡達公主,也有人認為這只不過是某些當代藝術收藏者在做局
  • 在他筆下世界名畫竟變成這樣!還賣了1.4億-當代畫家曾梵志
    每當我們說起《最後的晚餐》的時候,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那幅繪製於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牆壁上的藝術大師達文西的世界級名畫。有一幅畫同樣也叫《最後的晚餐》,它是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曾梵志的作品。這幅曾梵志筆下的《最後的晚餐》與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在構圖和布局上保持一致,但原來畫面上的宗教成員被換成了戴著面具的少先隊員形象。在2013年的蘇富比40周年拍賣會上,這幅畫以1.4億元的價格成交。而早在2001年這幅畫剛完成不久的時候著名收藏家尤倫斯夫婦便將其買下,為了支持蘇富比40周年而特意拿出來的。
  • 忻東旺用生命畫的民工值528萬,卻不及他畫的卡通畫,賣了1.4個億
    忻東旺用生命畫的民工值528萬,卻不及他畫的卡通畫,賣了1.4個億!文/一休道中國歷史上的書畫,一開始都是水墨畫,直到清朝康熙年間,傳教士郎世寧、艾啟蒙等成為了宮廷內奉畫師,將西方的油畫技術傳到了皇宮之內,自此油畫便慢慢的滲透到了中國。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有許多年輕的學子紛紛到國外等地去學習,包括油畫。自此中國就出現了不少油畫畫家。
  • 齊白石複製自己的畫,一幅賣4億,他複製自己的畫,一幅賣7億
    譬如繪畫,有一位姓範的大家最拿手的就是《老子出關》,就靠這麼一幅畫,畫來畫去都看上去一模一樣,一幅還能賣出百千萬之價,結果被人罵得不行。但有2個畫家也複製自己的畫,一個畫了2幅一樣的畫,一幅值4億,另外一個更強,畫了4幅一樣的畫,卻值7億。
  • 藝術冷知識 1: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
    第一期:最後的晚餐-達文西其實有很多畫家都畫過這個題材,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達文西的版本,這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真跡在哪裡?這幅畫沒有收藏在任何美術館中,而是在義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裡的飯廳牆面上。當時米蘭的統治者盧多維科·斯福爾扎(Ludovico Sforza)剛成為米蘭公爵,,就選中了聖瑪利亞感恩教堂這個地方,打算重新修建,作為他家族的陵墓,他非常欣賞達文西的才華,委託其在教堂牆壁上創作一幅壁畫,所以便有了最後的晚餐。為什麼出名?
  • 《最後的晚餐》為何能成世界名畫?放大20倍,多出的手是誰畫的?
    現在在義大利米蘭的聖瑪利亞感恩教堂收藏著一幅世紀名畫,這幅畫以《聖經》中的耶穌死前與十二門徒最後一次一統進行晚餐為題材,畫中人物的神態,動作,以及細微的心理活動都用精細的筆觸給刻畫出來,惟妙惟肖。
  • 曾梵志《最後的晚餐》亮相拍場 估價8000萬港元(圖)
    《最後的晚餐》創作於2001年,是曾梵志與此同時,香港蘇富比在昨日結束的北京預展中也表示,10月4日開始的秋拍中當代亞洲藝術專場將呈現200餘件拍品,是近兩年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專場拍賣,其中將呈現曾梵志估價最貴的《面具》系列作品《最後的晚餐》,預計能拍出8000萬港元。自去年秋拍進軍香港藝術品市場後,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在時隔一年後紛紛擴大規模。
  • 你應該知道的有關《最後的晚餐》的10個事實
    他的一些作品甚至達到讓人頂禮膜拜的地步,引發了各種解讀,在藝術和文化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最後的晚餐》就是這樣一幅具有傳奇色彩的基督教藝術作品。 這幅畫作具有深刻的基督教象徵意義。原作的尺寸為4.6米×8.8米。繪畫的主題是耶穌被猶大出賣前與門徒們的最後一餐,這幅畫實際上是對基督教《新約》記載事件的視覺詮釋。畫中描繪的情景是:基督向眾人透露他的一個門徒將要背叛他之後,眾門徒們的反應。 1.
  • 曾梵志《面具系列 1996 NO.6》創造了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最高拍賣價格!
    8月18日,北京永樂拍賣2020年夏拍「現當代藝術夜場」在北京四季酒店開拍。本場封面作品——曾梵志《面具系列 1996 NO.6》以6800萬元起拍,被一口價加至7800萬元,隨後電話委託大幅加價,價格很快突破1億元,在4個委託的激烈競爭下逐漸攀上1.1億、1.2億、1.3億元,最終以1.4億元落槌於電話委託,加佣金1.61億元,超越2013年1.8億港元成交的《最後的晚餐》,刷新了曾梵志個人拍賣紀錄,同時也創造了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最高拍賣價格!
  • 不怕沒有繪畫基礎,畫一幅自己的油畫掛客廳,圓藝術家的夢
    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藝術家的夢,創作一幅自己的作品,讓朋友們欣賞稱讚,那種喜悅之情,是暗爽跟喜形於色相疊加的。但要成為一個畫家,尤其是油畫家,是何其之難。徐悲鴻13歲開始學畫,歐洲苦熬8年才成才徐悲鴻這一代中國精英從青年時起便有振興中華的凌雲壯志,在備受列強欺凌、貧窮落後的舊中國,這乃是最給予人希望的輝煌樂章。
  • 曾梵志的畫怎麼樣,你是如何解讀曾梵志畫作《最後的晚餐》
    他對於經典畫作的改編,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變成了一群帶著面具繫著紅領巾的吃瓜學生,畫風畫面感非常的強烈刺激人的眼球感官的認知,那種嘲諷式對話,人物間的溝通與主題遙相呼應,確實是極大的創新,或者革新,主題之大,區別於一些小清新個體畫作,所以對於藝術界的領軍人物這個定義我也是深深認可的。
  • 《最後的晚餐》放大30倍,出現一神秘斷手,專家:不是達文西畫的
    在畫作《最後的晚餐》相對的另一面牆上也繪有壁畫,主體是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工作人員會向參觀講解這兩幅畫,講解時間最多也只有20分鐘。有人稱《最後的晚餐》是達文西藝術成就的最高峰,畫作《最後的晚餐》無疑是非常出名的,《最後的晚餐》放大30倍後,人們能夠發現畫作上多了一隻神秘斷手,專家:不是達文西畫上去的。
  • 「讀畫」從二幅《以馬忤斯的晚餐》看卡拉瓦喬的現實主義
    >卡拉瓦喬實際畫過二幅同一題材料的《基督在以馬忤斯的晚餐》,一幅創作於1601--1602年間,一幅創作於1606年,內容取材於一個基督教故事: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遇害後不久又復活,傍晚時分,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一個叫以馬忤斯的小村莊的一個小餐館裡,二個門徒歇腳吃飯,這時遇到一位陌生人(中間座的那位),一位門徒在禱告時覺察到,這位陌生人在進餐前向牧羊神禱告(舉起右手對著麵包祝謝
  • 他畫出「蒼山生態圖」
    「我畫的蒼山植物非常真實,任何一個專家看到,都能準確分類到『種』。」8年前,田震瓊離開工作了20多年的北京,成為了一名「大理人」。他每天背著相機在蒼山上四處溜達,拍攝到了30多種蒼山特有的杜鵑花,並通過植物繪畫的方式,將它們一一記錄下來,還準備畫一幅包含200隻鳥的《大理長卷》。他對蒼山洱海的草木、花鳥都充滿了興趣。
  • 名作《最後的晚餐》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其實在6世紀的拜佔庭鑲嵌畫中,人們就發現了最早關於「最後的晚餐」的完整構圖。此後的一千多年裡,許多藝術家都用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對這一主題進行了詮釋,它們風格各異,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不同風格的《最後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