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的畫怎麼樣,你是如何解讀曾梵志畫作《最後的晚餐》

2020-12-04 百家號

在藝術的點評上可能不夠專業,只能以欣賞的角度來交流。

他對於經典畫作的改編,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變成了一群帶著面具繫著紅領巾的吃瓜學生,畫風畫面感非常的強烈刺激人的眼球感官的認知,那種嘲諷式對話,人物間的溝通與主題遙相呼應,確實是極大的創新,或者革新,主題之大,區別於一些小清新個體畫作,所以對於藝術界的領軍人物這個定義我也是深深認可的。

本人身邊也有不少好友選擇了走上藝術的道路,深深明白藝術創作的付出,背後付出的時間精力專注和靈感,天賦,缺一不可。

比如,油畫,畫一個玉米,用他們的"牙膏"一點一點擠,每天不辭辛勞的畫,畫了將近半個月。最後那個玉米,當然也確實栩栩如生!

不過,身為旁觀者都能感受到的辛苦,可想而知。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有些人確實窮盡一生的積累,作品可能都比不上一些初學者。這個領域,是真真正正看真功夫的地方。但如果想出手好的價位。

好的作品,自然得有伯樂相中。並且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伯樂。參考我那位朋友的"玉米",售價20萬。在當時也確實不是我的經濟實力所能夠購買的。這當然也是一個遺憾。

拍賣價高者得,公平公正公開,確實能夠實現藝術品藏品的價值,但是前提是找到有實力的公司和經紀人運作,拍賣絕對不是簡單的放東西在那裡上拍,事前開拍前與買家群體的溝通聯繫很重要。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定要找對平臺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要知道,拍賣行業也是越努力越幸運的。

古玩玩古藝術品品藝術,在任何領域都是如此,一定要找對對象,才能挖掘藏品的價值,找到你藏品的亮點,讓他得到最好的歸處。

作者試圖通過借用「最後的晚餐」來演易我國小孩的教育與成長,把畫中13個人物換成了帶紅領巾的小學生,他們好像是小學畢業了,大隊長召集幾個隊員一起最後聚聚,吃頓晚飯就各奔東西,到不同的中學去了。中國的小孩過得很像大人,從小就加入「少先隊」,開始接觸政治,到小學畢業時思想都比較成熟了,有些人已經懂得阿諛奉承,拉關係,拉一派,打一派等等。畫中可以看到他們的各種表情,各懷心事,他們看上去是小孩,其實更像大人。

相關焦點

  • 曾梵志《最後的晚餐》亮相拍場 估價8000萬港元(圖)
    《最後的晚餐》創作於2001年,是曾梵志與此同時,香港蘇富比在昨日結束的北京預展中也表示,10月4日開始的秋拍中當代亞洲藝術專場將呈現200餘件拍品,是近兩年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專場拍賣,其中將呈現曾梵志估價最貴的《面具》系列作品《最後的晚餐》,預計能拍出8000萬港元。自去年秋拍進軍香港藝術品市場後,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在時隔一年後紛紛擴大規模。
  • 曾梵志《最後的晚餐》創紀錄拍出1.8億港元(圖)
    曾梵志(1964年生)《最後的晚餐其中,曾梵志《最後的晚餐》以1.8044億港元成為首件過億的亞洲當代藝術品;趙無極《15.01.82(三聯作)》刷新趙無極個人拍賣紀錄。今年是蘇富比進入亞洲40周年,諸多重要拍品匯聚昨晚舉行的香港蘇富比40周年晚間拍賣會。
  • 1.4億元《最後的晚餐》被噴胡亂畫,曾梵志成最貴是炒作還是實力
    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曾梵志的這幅《最後的晚餐》力壓群雄以1.4億元的價格成為當場最大的贏家,一舉刷新亞洲的拍賣記錄。很多人看後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議,這幅畫到底有何魔力,竟然能夠打敗吳冠中、趙無極在內的眾多亞洲頂尖畫家。
  • 還賣了1.4億-當代畫家曾梵志
    每當我們說起《最後的晚餐》的時候,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那幅繪製於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牆壁上的藝術大師達文西的世界級名畫。有一幅畫同樣也叫《最後的晚餐》,它是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曾梵志的作品。這幅曾梵志筆下的《最後的晚餐》與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在構圖和布局上保持一致,但原來畫面上的宗教成員被換成了戴著面具的少先隊員形象。在2013年的蘇富比40周年拍賣會上,這幅畫以1.4億元的價格成交。而早在2001年這幅畫剛完成不久的時候著名收藏家尤倫斯夫婦便將其買下,為了支持蘇富比40周年而特意拿出來的。
  • 曾梵志畫作1.4億,還沒冷軍6千萬的畫得像!價高原因讓人笑翻天
    就是兩人都畫油畫,而且都畫人物,曾梵志那幅《最後的晚餐》賣了1.4個億,還沒有冷軍那幅6000萬的《肖像之相——小雯》畫得像,為什麼反而價格高這麼多?更有網友找出其中的原因,簡直讓人笑翻天。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幅畫。
  • 最後的晚餐:1.8億中國「當代藝術」神話背後的金融和歷史泡沫
    10月5日晚,在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場,曾梵志油畫作品《最後的晚餐》以1.6億港元成交,加上佣金一共1.8億港元,創下新的世界中國當代藝術品最貴成交紀錄,幾乎兩倍於此前張曉剛油畫《生生息息之愛》(三聯作)創下的7906萬港元成交記錄。這也是曾梵志個人的新紀錄,此前他的世界拍賣紀錄為7536萬港元。
  • 他是當代油畫家,曾畫一幅《最後的晚餐》,拍出1.8億!
    如果說當代畫家誰名氣大,那麼曾梵志要算一個。自從曾梵志的作品《最後的晚餐》拍出1.8億港元之後,他的名字在藝術界如雷貫耳。曾梵志是科班出身,對油畫創作有著獨到的見解,所創作的油畫也是獨樹一幟,他作為當代著名的藝術家之一,曾梵志的作品受到眾多欣賞者的喜愛。當代畫家有很多,比如寫實派的冷軍,他這種細膩的超寫實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曾梵志開始的時候並不被大眾認可,因為曾梵志的畫並不是像冷軍的畫那樣,喜聞樂見。
  • 曾梵志《面具系列 1996 NO.6》創造了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最高拍賣價格!
    本場封面作品——曾梵志《面具系列 1996 NO.6》以6800萬元起拍,被一口價加至7800萬元,隨後電話委託大幅加價,價格很快突破1億元,在4個委託的激烈競爭下逐漸攀上1.1億、1.2億、1.3億元,最終以1.4億元落槌於電話委託,加佣金1.61億元,超越2013年1.8億港元成交的《最後的晚餐》,刷新了曾梵志個人拍賣紀錄,同時也創造了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最高拍賣價格!
  • 忻東旺用生命畫的民工值528萬,卻不及他畫的卡通畫,賣了1.4個億
    忻東旺用生命畫的民工值528萬,卻不及他畫的卡通畫,賣了1.4個億!文/一休道中國歷史上的書畫,一開始都是水墨畫,直到清朝康熙年間,傳教士郎世寧、艾啟蒙等成為了宮廷內奉畫師,將西方的油畫技術傳到了皇宮之內,自此油畫便慢慢的滲透到了中國。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有許多年輕的學子紛紛到國外等地去學習,包括油畫。自此中國就出現了不少油畫畫家。
  • 《最後的晚餐》天價拍賣 藝術品價格的最後狂歡?
    核心提示:2013年10月5日晚,香港拍賣公司2013秋拍,曾梵志《最後的晚餐》最終以1.8044億港元落錘成交,成為首件過億元的亞洲「當代藝術品」,拍賣公司沒有透露最後的「勝利者」的身份,但有業內人士猜測,這位出手闊綽的神秘人士可能是卡達公主,也有人認為這只不過是某些當代藝術收藏者在做局
  • 馬雲畫一幅畫,遠看像蚊香,放大十倍卻是提倡保護地球環境
    而且畫的第一幅畫就賣出了242萬,之後畫了個地球更是賣出3400萬的天價,這種價格,比知名畫家也不差了。 馬雲的第一幅畫,還有個創作故事,是在一次購物節之前,為了激勵大家參加活動,馬雲說如果這次活動達到一定人數,他就會創作一幅畫然後賣掉,500年後將會以50億的天價收購。而這次活動人數還遠遠超過了馬雲所說的數字,於是馬雲遵從承諾畫了一幅畫。
  • 你應該知道的有關《最後的晚餐》的10個事實
    他的一些作品甚至達到讓人頂禮膜拜的地步,引發了各種解讀,在藝術和文化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最後的晚餐》就是這樣一幅具有傳奇色彩的基督教藝術作品。 它位於義大利米蘭的聖瑪麗亞·德爾·格拉齊修道院,被譽為達·文西最具代表性的畫作之一。這幅畫作具有深刻的基督教象徵意義。原作的尺寸為4.6米×8.8米。繪畫的主題是耶穌被猶大出賣前與門徒們的最後一餐,這幅畫實際上是對基督教《新約》記載事件的視覺詮釋。
  • 《最後的晚餐》放大30倍,出現一神秘斷手,專家:不是達文西畫的
    如果去參觀義大利藝術家達文西的畫作《最後的晚餐》,需要提前兩個月訂門票,並且衣著不能暴露,進入修道院大廳後也不是能夠很快欣賞到畫作,畫作所在的地方只允許最多25人欣賞。在畫作《最後的晚餐》相對的另一面牆上也繪有壁畫,主體是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工作人員會向參觀講解這兩幅畫,講解時間最多也只有20分鐘。有人稱《最後的晚餐》是達文西藝術成就的最高峰,畫作《最後的晚餐》無疑是非常出名的,《最後的晚餐》放大30倍後,人們能夠發現畫作上多了一隻神秘斷手,專家:不是達文西畫上去的。
  • 他畫了66個星球賣1969萬,馬雲畫了1個地球賣3534萬,反而輸了
    也就在這一年,馬雲在籌備保護環境的一個基金會,為了引起社會的關注,策劃畫一個地球的創意,再通過拍賣的形式,擴大影響力,警醒世人珍惜環境、愛護自然。從來沒有畫過油畫的馬雲,連油畫顏料都不知道怎麼調,又怎麼能畫得出來呢?於是不恥下問,馬雲找到當時在油畫界比較有名的青年畫家曾梵志,向他拜師學畫。
  •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這麼出名,你能看出來奧妙所在嗎?
    而最讓小編沉迷陶冶情操的方式是欣賞畫作。說起有名的畫,中國古有《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外國有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這兩個畫作無一不舉世聞名,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達文西最有名的作品。他的作品《最後的晚餐》也是讓世人無不為之驚嘆!那麼《最後的晚餐》為何會這麼出名呢?放大「30倍」後,你就能看明白了。
  • 名作《最後的晚餐》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不過這樣的隱喻和秘密顯然不止存在於知美君家或你家的餐桌上,食與宴的主題自古以來都在西方的繪畫藝術中佔據重要的位置。親愛的「吃貨」藝術迷們,不如一起來看看從超有趣角度解讀的名畫中的飲食元素吧,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 你能讀懂這些特殊符號嗎?名畫的正確打開方式在這裡!
    相信對於喜歡看展、逛畫廊的U粉兒來說,每每看到精美的畫作,除了欣賞它們外在的美,更希望透過這些畫作了解其背後的內涵。不知道大家在欣賞世界名畫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最後的晚餐》中為什麼餐桌上擺放著魚?
  • 小學生在美術館裡"滴墨印畫"
    近日,「再水墨」在湖北美術館開展,該館大廳也進行了一場以「滴墨印畫」為主題的公共教育活動,讓一群兒童觀眾與爸爸媽媽通過遊戲領略傳統水墨的神奇和獨特韻味。  將少量的墨汁滴入流動的水中,再將宣紙放入水面,通過在水中擴散的墨汁浸印成畫,其產生的濃淡相間的墨痕效果,恰似一幅山水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