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的點評上可能不夠專業,只能以欣賞的角度來交流。
他對於經典畫作的改編,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變成了一群帶著面具繫著紅領巾的吃瓜學生,畫風畫面感非常的強烈刺激人的眼球感官的認知,那種嘲諷式對話,人物間的溝通與主題遙相呼應,確實是極大的創新,或者革新,主題之大,區別於一些小清新個體畫作,所以對於藝術界的領軍人物這個定義我也是深深認可的。
本人身邊也有不少好友選擇了走上藝術的道路,深深明白藝術創作的付出,背後付出的時間精力專注和靈感,天賦,缺一不可。
比如,油畫,畫一個玉米,用他們的"牙膏"一點一點擠,每天不辭辛勞的畫,畫了將近半個月。最後那個玉米,當然也確實栩栩如生!
不過,身為旁觀者都能感受到的辛苦,可想而知。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有些人確實窮盡一生的積累,作品可能都比不上一些初學者。這個領域,是真真正正看真功夫的地方。但如果想出手好的價位。
好的作品,自然得有伯樂相中。並且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伯樂。參考我那位朋友的"玉米",售價20萬。在當時也確實不是我的經濟實力所能夠購買的。這當然也是一個遺憾。
拍賣價高者得,公平公正公開,確實能夠實現藝術品藏品的價值,但是前提是找到有實力的公司和經紀人運作,拍賣絕對不是簡單的放東西在那裡上拍,事前開拍前與買家群體的溝通聯繫很重要。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定要找對平臺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要知道,拍賣行業也是越努力越幸運的。
古玩玩古藝術品品藝術,在任何領域都是如此,一定要找對對象,才能挖掘藏品的價值,找到你藏品的亮點,讓他得到最好的歸處。
作者試圖通過借用「最後的晚餐」來演易我國小孩的教育與成長,把畫中13個人物換成了帶紅領巾的小學生,他們好像是小學畢業了,大隊長召集幾個隊員一起最後聚聚,吃頓晚飯就各奔東西,到不同的中學去了。中國的小孩過得很像大人,從小就加入「少先隊」,開始接觸政治,到小學畢業時思想都比較成熟了,有些人已經懂得阿諛奉承,拉關係,拉一派,打一派等等。畫中可以看到他們的各種表情,各懷心事,他們看上去是小孩,其實更像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