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有一幅《重屏會棋圖》,創作手法特殊,被稱為三重時空之作

2020-12-05 騰訊網

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宮舊藏。在遊覽這座博物館中,我們會看到很多珍貴文物,但為何《重屏會棋圖》能在眾多文物中脫穎而出,吸引遊客的注意呢?原來,這幅畫作的創作手法非常特殊,後人還將其稱為「三重時空」之作。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故宮博物館收藏古書畫約14萬件,在觀賞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洛神圖》、《五牛圖》、《步輦圖》等珍貴畫作。古書畫作品千千萬,眼花繚亂無法看全。通過導遊的講解,我們會發現一幅特殊的畫,它的繪畫手法自帶意境,獨領風騷,甚至被譽為三重時空之作。

這幅畫作名為《重屏會棋圖》,它是五代時期周文矩的作品。在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南唐中主李璟及其兄弟正在下棋的場景。正在下棋的景達和景逖上身正襟危坐,下身卻脫掉一隻鞋子,完全處於極度放鬆的狀態,而李璟坐在中間的位置,認真地觀察局勢。

在封建社會時期,下圍棋是古人重要的娛樂活動。後唐中主李璟非常喜歡下圍棋,甚至到廢寢忘食,不理朝政的地步。古人留下的圍棋圖很多,這幅《重屏會棋圖》的珍貴之處在哪裡呢?

如果大家不仔細觀察,會以為《重屏會棋圖》只是一副普通對弈圖。但這幅畫的神奇之處在於,畫中還隱藏兩幅作品。

在李璟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屏風,屏風中的場景是:畫中的男子即將就寢,妻子將丈夫剛摘下的管帽託在手中,一名侍女正在整理床鋪,另一名在一旁服侍。而在這幅畫中,我們還可以發現一個小屏風,屏風上有一幅《大好江山圖》。

「畫中套畫」很常見,但《重屏會棋圖》卻應用「三重畫」的繪畫方式。這三種看似不搭的畫面,通過空間重疊被融到一幅畫中,最妙的是這幅三重套所展示出的場景和故事具有因果線,並不是進行簡單地空間重疊。

在主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投壺,李璟等人應該是結束投壺遊戲,才開始下圍棋的。侍從旁邊的桌子上有一個食盒,為李氏四兄弟提供餐食,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場景。而李璟身後的屏風,也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三條線,書桌上有書本,睡覺前男子一定進行了閱讀,熟睡過去,他會進入夢鄉。而《大好江山圖》寓意,對弈的四兄弟將是南唐王朝的繼承人,在他們的領導下,國家將不斷壯大。

這幅畫作暗藏一個又一個玄機,「三重時空」的表現手法,讓這幅畫更加立體,內容更加豐富,畫面更有質感,讓觀賞者想深入研究。但小編卻在這幅畫中,看到南唐王朝滅亡的原因。

在這幅畫中,對弈的李氏兄弟在李璟面前脫鞋,這是對李璟的不尊重,對皇權的不尊重。國無國法,家無家規,官員們肆意妄為,只知道昨天、今天和明天,賞花、弄月、下棋、投壺,將主要的精力用在娛樂上,南唐又怎能長治久安,繁盛富強呢?

如今,《重屏會棋圖》被收藏在北京博物院,如果大家對它感興趣,可以趁著假期去看一看。各位讀者,你們認同小編對這幅畫的看法嗎?

相關焦點

  • 故宮這幅畫1100年沒人理解,放大10倍後,才知所有的玄機在棋盤上
    故宮原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這座雄偉的宮殿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大小的宮殿有70餘座,而房屋更是多達9000多間。而現如今除了這一座座建築之外,故宮最吸引人的地方應該是它所收藏的寶物了,這些才是故宮博物院的靈魂。
  • 故宮收藏的這幅畫,圖中大骷髏有可能操控看圖者思維
    故宮裡藏著一幅陰森詭異的畫,畫裡有一個恐怖故事。它的名字叫《骷髏幻戲圖》,出自於南宋畫家李嵩之手。左邊畫一大骷髏,頭戴樸頭,身著色衣,關節以線穿連,為藝人的演戲傀儡,含有死之意;右邊則畫一小兒,手足著地,仰首伸臂,帶有生之欲。生死既分,卻又互相吸引,故畫幅中央被大骷髏戲弄的小骷髏,面向小兒,作躬身招呼狀。此是戲中之戲,亦是精心之筆。
  • 央視劇評|《我在故宮六百年》:丹宸永固 超越時空的對話
    事實上,《我在故宮六百年》並沒有順著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去講述故事,依然使用第三人稱的上帝視 ,既講文物與古建本身的故事,也講文物修復者的故事,更是一場超越時空的對話。 紀錄片《我故宮六百年》總共三集,每集的主要線索分別是「丹宸永固」大展、養心殿大修、歲修保養等,主要向觀眾講述了古建修復的那些事。 對於故宮修復的專家與工匠來說,殘破與腐朽,是他們每天都面對的課題。
  • 故宮六百年鑑賞|名跡裡的皚皚白雪與眾生百態
    《雪中偶題》完成後,一名叫段贊善的根據鄭谷的詩意精心繪製了一幅小品並送給鄭谷。那幅畫被北宋的郭若虛以《雪詩圖》命名記錄在《圖畫見聞志》裡,之後的文獻中沒有再出現它的名字。不過,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這樣一幅畫作——五代《雪漁圖》軸。五代 《雪漁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雪漁圖》本是一幅記錄在《石渠寶笈》裡的五代無名的作品。
  • 臺北故宮「來禽圖」特展:花開鳥鳴 春意盎然
    臺北故宮博物院在2019年元旦之日推出「來禽圖——翎毛與花果的和諧奏鳴」特展,展出31件(組)的作品,早自五代,晚至近代,呈現最為瑰麗多樣的花鳥繪畫。關於此作還有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故宮藏有一件南宋畫家林椿的《果熟來禽》,除了畫幅不同外,題材、構圖都與《蘋婆山鳥》類似,透露出此種形式的作品在當時可能相當流行,並有「一稿多本」的現象。、黃筌與其子黃居寀以細膩華麗的畫風,開創出「黃家富貴」的繪畫風範,與同時期著重筆墨趣味、豪放質樸的「徐熙落墨」形成對比。
  • 一個有料的長假可以怎麼過?來故宮看山水畫特展
    反正一想到無論去國內還是國外都有極大的可能性會人山人海。長達8天的假期,你想好要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了嗎?如果你留守在北京的話,如果你也有朋友到北京找你玩的話,那麼可不要錯過了去故宮看展的機會(尤其是從外地來北京玩的朋友噢)。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千裡江山圖》(近12米),正在故宮博物院午門的「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上展出,不失為國慶期間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 齊白石複製自己的畫,一幅賣4億,他複製自己的畫,一幅賣7億
    這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一樣的東西,但絕對有可以讓人分不清誰是誰的相似事物。譬如繪畫,有一位姓範的大家最拿手的就是《老子出關》,就靠這麼一幅畫,畫來畫去都看上去一模一樣,一幅還能賣出百千萬之價,結果被人罵得不行。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三個故宮分別建造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歷史的見證。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1948年底,國民政府軍隊在內戰戰場上節節敗退,已經日暮途窮,蔣氏不得不考慮退路,把寶島臺灣作為自己的避風港。蔣氏是個深謀遠慮的人,他不但在國民政府撤退的時候,帶走了很多文化、科技領域的人才,還下令把華夏文明結晶的許多珍稀文物運送出去,以免在戰火中毀於一旦,或落入他人之手。那些運送出去的文物,就有很多來自北京故宮。其實在全面抗戰之前,國民政府已經把故宮裡的很多珍寶運出,以防落入日寇之手,沒想到時局如此不利,國寶很快又要面臨轉移命運。
  • 二氫卡賓單重態和三重態穩定性的比較
    在《物理有機化學:結構與原理》一書的第186頁有如下一幅圖:當然,教材上的圖是重繪的
  • 草蟲的畫法、創作、齊白石最全草蟲圖,經典巨創《百蟲圖卷》
    曾為人民大會堂作《杜鵑飛蝶》和《百蝶圖》。著有《怎樣畫草蟲》《中國畫蝴蝶畫法》《新編芥子園畫傳》《草蟲百圖》等。經過臨摹、寫生過程,掌握了在宣紙上畫蟲的方法,那就可以進入創作了。但是如果把寫生的素材不加以變化,把草蟲畫得像草蟲標本似的,還不能算「創作」,這裡有個變形取神問題。
  • 從修文物到修房子:打開時空隧道 "我"在故宮六百年
    2021-01-06 09:59:25 來源:中國青年報 600年歷史的紫禁城,仿佛有打開時空隧道的神秘力量。紫禁城養心殿外牆的牆皮掉了,修繕前需要先把破損的牆皮鏟乾淨,這就露出了裡面的磚。
  • 《海豚灣》︱創作手法探討
    海豚灣》是由導演路易西霍尤斯創作的一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榮獲2010年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影片關注日本太地町地區的屠殺海豚的惡劣行徑,採取一系列非正常的拍攝手法進行記錄,本文將從拍攝手法的必要性、影像畫面以及這種拍攝方式有哪些值得借鑑和摒棄的地方這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 北大論壇聚焦《千裡江山圖》③:爭議折射出的美術史研究困境
    正值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之際,北京大學人文論壇「跨千年時空看《千裡江山圖》——何為歷史與藝術史的真實」前不久在北大舉行。被認為是北宋王希孟所作的《千裡江山圖》前些年曾多次展出,但影響均遠不及去年秋季的展出,學術界與大眾對此空前關注。「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本期刊發的是北大人文論壇第二天的發言摘要及部分現場實錄。
  • 《簪花仕女圖》原是屏風畫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從五代時期的《重屏繪棋圖》中可以看出,堂內設屏風是時尚。&nbsp&nbsp&nbsp&nbsp最早是屏風畫,在宋朝時被補成手卷&nbsp&nbsp&nbsp&nbsp據董寶厚介紹,《簪花仕女圖》進入遼博後,畫心已經開裂得很厲害,為了使其能長久地保存,1972年,此畫被送到北京故宮博物院進行特殊的重裱修復。
  • 陽宅風水重中之重 客廳風水的20個注意事項(圖)
    陽宅風水重中之重 客廳風水的20個注意事項(圖) 房天下綜合整理
  • 到臺北故宮博物院看黃筌黃居寀崔白崔愨筆下的「來禽圖」
    另外一幅國寶文為宋人繪的《桑枝黃鳥》畫一隻站立桑樹枝頭的黃鸝,仰頭銜住桑椹果實,神態怡然自得。無論樹或禽,設色皆極細膩,線條則隨著物象而變化,未有定法,感覺格外生動自然,堪稱典型的宋代寫生佳作。而在展出同時,書畫展品會搭配禽鳥的寫真照片一併陳列,觀眾可以透過繪畫與照片的詳細比對,具體理解歷代畫家對於禽鳥生態縝密的觀察力,以及當想要突破形似侷限時,如何藉助筆墨與萬物對話,來抒發內心情感的創作力。
  • 「當科學遇上漫畫」重圖創意科普活動火熱報名
    當科學遇上漫畫,會閃現出什麼樣的激情火花呢?3月30日,記者從重慶圖書館了解到,重圖將聯合第三軍醫大學、重慶市漫畫學會舉辦一場創意科普活動,期待有興趣的市民開動大腦,發揮想像力,畫出屬於自己心中的故事。    記者了解到,活動時間定在4月9日(周六)14點—17點,地點位於重慶圖書館四樓外文閱覽室。
  • 用唐詩三百首解讀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錦官城的 重 到底什麼意思
    杜甫有一首《春夜喜雨》,其中的「花重錦官城」中的「 重」這個字讀作什麼對於會寫詩的人應該沒有問題,但是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就很讓人犯狐疑。從律詩的平仄來看,這裡應該是仄聲,仄聲的意思就是「輕重」的重了 。那麼「花重錦官城」就是花沾了露水變重了嗎?如果您是個老師,上課時就這麼解釋給小朋友您會不會覺得有一點點牽強?
  • 科技與傳統文化的時空碰撞:華為閱讀領讀人單霽翔如何解讀故宮600年?
    600年,會激蕩出怎樣的靈感與花火? 12月29日晚,華為閱讀·DIGIX讀書會在位於深圳萬象天地的華為全球旗艦店舉行,被網友稱為「網紅大咖」的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受邀做客,暢談了科技創新與數位化給故宮帶來的變化。
  • 小學老師發明生物進化賽棋 枯燥知識變遊戲(圖)
    講「生物的起源」,他發明製作出一套生物進化賽棋,讓學生們在遊戲中了解生物進化的過程;講「鄭州的地理知識」,他又發明了一種「飛行棋」,每個節點上都有鄭州的一處地名和名勝古蹟。在中原區建設路第三小學,教自然科學課的閆河旺老師是小有名氣的,他喜歡發明製作,獲得15項專利,也把自己的一些發明專利用在課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