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金蟬村」:「爆發期」一天能抓上千隻蟬 晚上九點之後不能抓

2020-11-26 千龍網

來源標題:山東「金蟬村」捕捉季進入尾聲 每天只能抓一個多小時

每到夏季,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北部的辛豐村便一片蟬鳴,遠比周邊村莊吵鬧得多,這裡的村民以金蟬養殖聞名。每年7月上旬,金蟬出土上樹,村民便趁夜色走出家門在樹上捕捉。一隻一元,最多時一畝地上能抓近兩千隻。金蟬由此成為村內一項重要產業,辛豐村也得名「金蟬村」,村裡人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抓金蟬就是拾金錢」。

所謂抓金蟬,也就是北京人熟悉的抓「知了猴」,這種有趣的童年記憶,在辛豐村則是長達15年的規模化養殖,形成了高達數百萬元的鄉村產業。而在每天夏天這短暫的金蟬「捕捉季」,每天只能捕捉一個半小時,九點後大家就自覺不再捕捉了,任由金蟬在果樹上自由攀爬,最終停在樹枝上蛻皮羽化為成蟲,然後進行交配、產卵,這些卵可以作為明年孵化新一輪金蟬卵苗的原料,村民也可以將其賣給村內的孵化場。

近期金蟬數量已有明顯下降。受訪者供圖

「爆發期」每畝果園一天能抓上千金蟬

伴隨著此起彼伏的蟬鳴聲,又一個夏夜即將開始。董百鳴看了眼時間,七點半,他一邊拿起早已準備好的手電、布袋,一邊推開門走向自己果園。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裡,他將會把全部注意力放在果樹上,更準確地說,是放在那些趴在樹幹上的一隻只金蟬上。

同樣算準時間的還有更多來自辛豐村的村民們。對他們來說,夜晚到果園抓金蟬,是每年夏天的必備功課,嚴格說來,其實是「農業生產」。

辛豐村位於濟南市章丘區北部約30公裡處,村民家家有果園,種蘋果曾是這裡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在2007年村民開始嘗試養殖金蟬並持續發展後,如今的辛豐村有了「金蟬村」的稱號。

金蟬,蟬科的主要代表種類,其幼蟲在北方又叫「知了猴」,南方還有不少別的稱呼。因其獨特的風味,加上高蛋白、低脂肪,在我國部分地區一直有將金蟬作為食物的傳統。

「現在每天能抓的金蟬已經不多了,今年的捕捉期快結束了。」董百鳴介紹,抓金蟬的時間一般從每年入伏前10天開始,到入伏後10天結束,中間有約20天左右的爆發期,即金蟬出現的「旺季」。根據果樹樹齡不同,每天能抓到的金蟬數量也不同。

村民一晚上的成果。受訪者供圖

「我自己這邊有將近10畝地,老樹和新樹各佔一半,像七八年以上樹齡的最多一畝能抓1500到2000隻金蟬,有些樹齡小的,一畝地則只有300到400隻。」董百鳴表示。

距離入伏已過去10餘天,董百鳴告訴記者,今年的金蟬預計再有不到一周就看不到了,「之前每天能抓1000來只的果樹區域,現在差不多就100隻左右,有時看樹上的蟬太少,我也就不抓了,不像爆發期那幾天每天都要來。」

幼蟲蟄伏地下至少兩年才「出土」

在距離地面30公分高度的樹幹上,村民會提前用膠帶纏上一圈。這樣做的目的是利用膠帶的光滑讓金蟬無法爬太高,對於養殖戶來說更容易抓。

用膠帶擋住金蟬向上爬。受訪者供圖

在董百鳴看來,金蟬養殖算得上一項輕鬆的工作。在大多數時間,農戶並不需要進行額外管護工作。他們依舊像以前那樣定期進行果樹管理,對於金蟬,要做的只有等待。

據董百鳴介紹,金蟬卵苗從下地到長成成蟲至少需要2到3年時間。每年4月到5月是蟲卵的孵化期。經過約40天孵化的金蟬卵苗被村民放到地裡,依靠吸收樹根的營養不斷生長。據了解,卵苗又稱若蟲,經過至少2年的生長變成幼蟲,隨即鑽出地面爬上樹木。村民抓的就是金蟬幼蟲,整個生長期間並不需要村民進行其他管護。當然,蟬卵的培育孵化與播撒有一些竅門,比如溫度溼度、播撒範圍,同時尤其要注意防螞蟻,否則還沒等幼蟲鑽地,就會被螞蟻搬回家當了口糧。

至於銷售,村民則不用發愁。每到晚上8點,辛豐村周圍都會停著不少私家車,都是來採購金蟬的,有餐廳採購員也有周邊居民個人,還有中間商。用董百鳴的話說就是「這邊剛抓完,另一邊就直接賣,都不用過夜」。

「一隻一塊錢賣,像高峰期時我一天甚至能抓2000隻,這就是2000塊的收入,但根據果樹樹齡不同,金蟬產出量也不一樣,平均下來每畝地保底有5000元收入,經常還能更高。」董百鳴表示。

整個過程中,唯一需要花費的是購買金蟬卵苗的成本,「一根枝條8毛到1塊前不等,枝條上包含300隻卵苗,一般一畝地就是600到800元的卵苗成本。」

村裡的「規矩」晚上九點之後不能抓

董百鳴今年56歲,他說吃金蟬一直是村裡的一項傳統,只不過以前沒人知道這種野生昆蟲還能人工培育。在他的記憶裡,上世紀70年代,村裡的生產隊每到夏天都會組織村民到果園抓金蟬,當時金蟬均是自然生長,果園裡一個夏天也就抓個1000來只。

到今年,金蟬產業在辛豐村已經發展了15年。全村330餘戶村民,幾乎家家有果園、養金蟬。村內還有專門的蟲卵採購、蟲卵孵化車間。

在辛豐村,抓金蟬時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9點之後不再繼續抓」,這是每位村民都默默遵守的一個原則。據了解,每天夜晚9點後,從土裡爬出的金蟬數量減少,此時村民都會解下膠帶讓金蟬自由攀爬,最終停在樹枝上蛻皮羽化為成蟲,然後進行交配、產卵。這些卵可以作為明年孵化新一輪金蟬卵苗的原料,村民也可以將其賣給村內的孵化場。

「主要是打造一個循環產業」,辛豐金蟬養殖蘋果產銷合作社理事長肖光森表示,「2010年開始合作社在村內建立了孵化車間,我們會從果農那裡收購枝條然後進行高溫孵化,再將卵苗賣給果農進行養殖,林上種植蘋果、林下養殖金蟬,目前兩項產業共同發展。」養金蟬還有不少好處,不佔耕地,沒有汙染,而且蟬的幼蟲怕農藥與化肥,養殖戶的果樹只能人工除草,不能使除草劑,更不能使用任何農藥,養金蟬的果園天然就得是綠色環保農業。

車間內存有帶著蟲卵的枝條。受訪者供圖

肖光森是村內最早試養金蟬的3個養殖戶之一。他告訴記者,大約15年前,辛豐村原書記在外出聯繫客商談蘋果銷售合作時,偶然聽說了金蟬養殖,「恰好我們這邊三面環河,而且地勢平緩,氣候比較溼潤,這種環境本身很適合金蟬養殖。」

「剛開始很多村民也反對,沒聽說金蟬還能人工養殖,覺得把卵苗撒到地裡,之後的生長過程看不見摸不著,很不靠譜。當時我就自己試種了3畝,到了第三年,對比其他村民果樹上的金蟬,我這裡的數量明顯不同,鄉親們看到後就放心了,跟上來一起幹。」

也做好了「林下經濟」轉型的準備

作為山東省內不少地區一項傳統飲食,昆蟲是否能吃也一直廣受關注。新京報記者從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網站獲悉,山東省七部門已於2020年7月16日聯合印發《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通知》,其中,禁食陸生野生動物種類包括果子狸、刺蝟、豪豬、藍孔雀、虎紋蛙等共計13種。山東地區常見的食用昆蟲如螞蚱、金蟬、蠍子等並不包含在內。

但同時,山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及,對於界定不清晰的物種,將根據修訂後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予以進一步解釋界定。目前,《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在修訂,山東省也啟動了省實施辦法的修訂工作。下一步,將根據上位法和相關名錄的修訂情況,適時修訂完善地方性法規和配套名錄。

對於金蟬是否「禁食」,辛豐村黨支部書記董道新表示,由於7月16日省自然資源廳公布禁食名單中並未涉及金蟬,因此目前對於這一產業發展暫時保持樂觀態度。據董道新介紹,目前辛豐村有果園種植900餘畝,金蟬產業收入能達到300萬元。全村還投入了新一批金蟬卵苗,相比今年6月投放的量增加三分之一,未來村內還準備建設佔地4.5畝的標準化車間,通過深加工等方式完善金蟬產業鏈。不過他也表示,之後的發展也會嚴格遵循國家頒布的相關政策,如果後續結果不理想,他也會帶領村民做好「林下經濟」的轉型,預想計劃中包括在果園同步種植中草藥等經濟作物。

每到夏季,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北部的辛豐村便一片蟬鳴,遠比周邊村莊吵鬧得多,這裡的村民以金蟬養殖聞名。每年7月上旬,金蟬出土上樹,村民便趁夜色走出家門在樹上捕捉。一隻一元,最多時一畝地上能抓近兩千隻。金蟬由此成為村內一項重要產業,辛豐村也得名「金蟬村」,村裡人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抓金蟬就是拾金錢」。

所謂抓金蟬,也就是北京人熟悉的抓「知了猴」,這種有趣的童年記憶,在辛豐村則是長達15年的規模化養殖,形成了高達數百萬元的鄉村產業。而在每天夏天這短暫的金蟬「捕捉季」,每天只能捕捉一個半小時,九點後大家就自覺不再捕捉了,任由金蟬在果樹上自由攀爬,最終停在樹枝上蛻皮羽化為成蟲,然後進行交配、產卵,這些卵可以作為明年孵化新一輪金蟬卵苗的原料,村民也可以將其賣給村內的孵化場。

近期金蟬數量已有明顯下降。受訪者供圖

「爆發期」每畝果園一天能抓上千金蟬

伴隨著此起彼伏的蟬鳴聲,又一個夏夜即將開始。董百鳴看了眼時間,七點半,他一邊拿起早已準備好的手電、布袋,一邊推開門走向自己果園。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裡,他將會把全部注意力放在果樹上,更準確地說,是放在那些趴在樹幹上的一隻只金蟬上。

同樣算準時間的還有更多來自辛豐村的村民們。對他們來說,夜晚到果園抓金蟬,是每年夏天的必備功課,嚴格說來,其實是「農業生產」。

辛豐村位於濟南市章丘區北部約30公裡處,村民家家有果園,種蘋果曾是這裡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在2007年村民開始嘗試養殖金蟬並持續發展後,如今的辛豐村有了「金蟬村」的稱號。

金蟬,蟬科的主要代表種類,其幼蟲在北方又叫「知了猴」,南方還有不少別的稱呼。因其獨特的風味,加上高蛋白、低脂肪,在我國部分地區一直有將金蟬作為食物的傳統。

「現在每天能抓的金蟬已經不多了,今年的捕捉期快結束了。」董百鳴介紹,抓金蟬的時間一般從每年入伏前10天開始,到入伏後10天結束,中間有約20天左右的爆發期,即金蟬出現的「旺季」。根據果樹樹齡不同,每天能抓到的金蟬數量也不同。

村民一晚上的成果。受訪者供圖

「我自己這邊有將近10畝地,老樹和新樹各佔一半,像七八年以上樹齡的最多一畝能抓1500到2000隻金蟬,有些樹齡小的,一畝地則只有300到400隻。」董百鳴表示。

距離入伏已過去10餘天,董百鳴告訴記者,今年的金蟬預計再有不到一周就看不到了,「之前每天能抓1000來只的果樹區域,現在差不多就100隻左右,有時看樹上的蟬太少,我也就不抓了,不像爆發期那幾天每天都要來。」

幼蟲蟄伏地下至少兩年才「出土」

在距離地面30公分高度的樹幹上,村民會提前用膠帶纏上一圈。這樣做的目的是利用膠帶的光滑讓金蟬無法爬太高,對於養殖戶來說更容易抓。

用膠帶擋住金蟬向上爬。受訪者供圖

在董百鳴看來,金蟬養殖算得上一項輕鬆的工作。在大多數時間,農戶並不需要進行額外管護工作。他們依舊像以前那樣定期進行果樹管理,對於金蟬,要做的只有等待。

據董百鳴介紹,金蟬卵苗從下地到長成成蟲至少需要2到3年時間。每年4月到5月是蟲卵的孵化期。經過約40天孵化的金蟬卵苗被村民放到地裡,依靠吸收樹根的營養不斷生長。據了解,卵苗又稱若蟲,經過至少2年的生長變成幼蟲,隨即鑽出地面爬上樹木。村民抓的就是金蟬幼蟲,整個生長期間並不需要村民進行其他管護。當然,蟬卵的培育孵化與播撒有一些竅門,比如溫度溼度、播撒範圍,同時尤其要注意防螞蟻,否則還沒等幼蟲鑽地,就會被螞蟻搬回家當了口糧。

至於銷售,村民則不用發愁。每到晚上8點,辛豐村周圍都會停著不少私家車,都是來採購金蟬的,有餐廳採購員也有周邊居民個人,還有中間商。用董百鳴的話說就是「這邊剛抓完,另一邊就直接賣,都不用過夜」。

「一隻一塊錢賣,像高峰期時我一天甚至能抓2000隻,這就是2000塊的收入,但根據果樹樹齡不同,金蟬產出量也不一樣,平均下來每畝地保底有5000元收入,經常還能更高。」董百鳴表示。

整個過程中,唯一需要花費的是購買金蟬卵苗的成本,「一根枝條8毛到1塊前不等,枝條上包含300隻卵苗,一般一畝地就是600到800元的卵苗成本。」

村裡的「規矩」晚上九點之後不能抓

董百鳴今年56歲,他說吃金蟬一直是村裡的一項傳統,只不過以前沒人知道這種野生昆蟲還能人工培育。在他的記憶裡,上世紀70年代,村裡的生產隊每到夏天都會組織村民到果園抓金蟬,當時金蟬均是自然生長,果園裡一個夏天也就抓個1000來只。

到今年,金蟬產業在辛豐村已經發展了15年。全村330餘戶村民,幾乎家家有果園、養金蟬。村內還有專門的蟲卵採購、蟲卵孵化車間。

在辛豐村,抓金蟬時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9點之後不再繼續抓」,這是每位村民都默默遵守的一個原則。據了解,每天夜晚9點後,從土裡爬出的金蟬數量減少,此時村民都會解下膠帶讓金蟬自由攀爬,最終停在樹枝上蛻皮羽化為成蟲,然後進行交配、產卵。這些卵可以作為明年孵化新一輪金蟬卵苗的原料,村民也可以將其賣給村內的孵化場。

「主要是打造一個循環產業」,辛豐金蟬養殖蘋果產銷合作社理事長肖光森表示,「2010年開始合作社在村內建立了孵化車間,我們會從果農那裡收購枝條然後進行高溫孵化,再將卵苗賣給果農進行養殖,林上種植蘋果、林下養殖金蟬,目前兩項產業共同發展。」養金蟬還有不少好處,不佔耕地,沒有汙染,而且蟬的幼蟲怕農藥與化肥,養殖戶的果樹只能人工除草,不能使除草劑,更不能使用任何農藥,養金蟬的果園天然就得是綠色環保農業。

車間內存有帶著蟲卵的枝條。受訪者供圖

肖光森是村內最早試養金蟬的3個養殖戶之一。他告訴記者,大約15年前,辛豐村原書記在外出聯繫客商談蘋果銷售合作時,偶然聽說了金蟬養殖,「恰好我們這邊三面環河,而且地勢平緩,氣候比較溼潤,這種環境本身很適合金蟬養殖。」

「剛開始很多村民也反對,沒聽說金蟬還能人工養殖,覺得把卵苗撒到地裡,之後的生長過程看不見摸不著,很不靠譜。當時我就自己試種了3畝,到了第三年,對比其他村民果樹上的金蟬,我這裡的數量明顯不同,鄉親們看到後就放心了,跟上來一起幹。」

也做好了「林下經濟」轉型的準備

作為山東省內不少地區一項傳統飲食,昆蟲是否能吃也一直廣受關注。新京報記者從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網站獲悉,山東省七部門已於2020年7月16日聯合印發《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通知》,其中,禁食陸生野生動物種類包括果子狸、刺蝟、豪豬、藍孔雀、虎紋蛙等共計13種。山東地區常見的食用昆蟲如螞蚱、金蟬、蠍子等並不包含在內。

但同時,山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及,對於界定不清晰的物種,將根據修訂後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予以進一步解釋界定。目前,《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在修訂,山東省也啟動了省實施辦法的修訂工作。下一步,將根據上位法和相關名錄的修訂情況,適時修訂完善地方性法規和配套名錄。

對於金蟬是否「禁食」,辛豐村黨支部書記董道新表示,由於7月16日省自然資源廳公布禁食名單中並未涉及金蟬,因此目前對於這一產業發展暫時保持樂觀態度。據董道新介紹,目前辛豐村有果園種植900餘畝,金蟬產業收入能達到300萬元。全村還投入了新一批金蟬卵苗,相比今年6月投放的量增加三分之一,未來村內還準備建設佔地4.5畝的標準化車間,通過深加工等方式完善金蟬產業鏈。不過他也表示,之後的發展也會嚴格遵循國家頒布的相關政策,如果後續結果不理想,他也會帶領村民做好「林下經濟」的轉型,預想計劃中包括在果園同步種植中草藥等經濟作物。

相關焦點

  • 山東「金蟬村」捕捉季進入尾聲 每天只能抓一個多小時
    受訪者供圖「爆發期」每畝果園一天能抓上千金蟬伴隨著此起彼伏的蟬鳴聲,又一個夏夜即將開始。董百鳴看了眼時間,七點半,他一邊拿起早已準備好的手電、布袋,一邊推開門走向自己果園。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裡,他將會把全部注意力放在果樹上,更準確地說,是放在那些趴在樹幹上的一隻只金蟬上。同樣算準時間的還有更多來自辛豐村的村民們。
  • 成都「捉蟲人」:1小時抓上千隻 曾靠此養活全家
    在成都青羊宮、人民公園等花鳥市場和茶館裡,經常都能看得到一些神秘的「捉蟲人」,他們挑著扁擔,兩支筐子裡裝著上千隻小蟲。其中有蛐蛐這些普通的蟲子,也有蜈蚣、大蜘蛛這些人們談之色變的毒蟲。那麼,這些捉蟲人是怎麼捉到這麼多的蟲子的?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 北方的農村,為何很多人愛吃知了猴,而蟬卻沒人吃,蟬能吃嗎?
    小時候對於知了基本沒有什麼好感,甚至還有點厭惡,因為它在樹上叫得很煩人。去到北方念書了以後,才知道在這裡普遍都愛吃知了的幼蟲——知了猴。看他們一口一個吃得津津有味,但是農夫還是忍住了,實在是下不去嘴。後來了解才得知,原來知了猴的食用歷史很悠久了,在古代的時候它叫「金蟬」,而在民間還把它稱為「唐僧肉」,可見其營養價值還是挺高的。那為何很多人愛吃知了猴,而蟬卻沒人吃,知了猴變成蟬了以後還能吃嗎?
  • 蟬聲擾民,小區比賽抓知了 專家:採集強度低,對生態環境沒有影響
    上周六,海滄區人口最多的居民小區——綠苑新城,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趣味抓知了」比賽。業主們一共粘下了300多隻蟬成蟲,讓這個綠色小區頓時幽靜了不少。 小孩玩老遊戲帶大人回歸童年 綠苑小區的綠化環境,在海滄算是有口皆碑。「我們小區人口雖然多,但植被環境保持得不錯,引來了4種白鷺、7種野鴿子……野生動物很多。」
  • 村民樹林抓知了日賺千元 一晚上最多能抓100斤
    村民陳先生拿著手電筒放在地上照射樹頂的方向,順著梯子爬上樹杈後,用力搖晃樹枝,沒過多久樹上的知了全都掉了下來,陳先生開心地從地上撿起知了,放進了腰間的可樂瓶,多的時候搖晃一次可以抓到近10隻。「樹上的膠帶很光滑,若蟲從土裡出來後,往樹上爬時,就會打滑掉到地面,捕捉時可以省不少力。」陳先生告訴記者。
  • 「螳螂」捕蟬 「警察」在後:實控人被抓多年後 總經理又...
    「螳螂」捕蟬 「警察」在後:實控人被抓多年後 總經理又協助調查!】時隔5年,實控人被抓之後,總經理又出事了!9日早間,蘇州金螳螂公告稱,公司的總經理曹黎明先生因個人原因正配合相關部門協助調查,暫不能履職。(中國基金報)   時隔5年,實控人被抓之後,總經理又出事了!
  • 兒時一碗捉上千隻,80元一斤搶著收,如今少有人賣,不吃了?
    兒時一碗捉上千隻,80元一斤搶著收,如今少有人賣,不吃了?    一直以來,農村都有捕捉知了的習慣,一到夏天,就能看見農民打著燈去捉,抓知了也講究技巧,有些人一晚上能抓上千隻,一個夏天可能就能賺上好幾千塊錢。
  • 抓知了猴的技巧 揭秘民間徒手挖蟬方法
    大家都知道,知了猴學名為蟬,一生十分短暫。每年七八月份是它們出世的時候。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就是關於抓知了猴的一些親身體驗。    記得很小的時候,每年夏季都有的活動就是等到蟬出生的時期,每個傍晚去樹林裡抓。我和弟弟領著小瓶,總是歡呼雀躍。
  • 山東曾有3人抓千隻野壁虎被刑拘,只因它屬"三有動物"
    「奮戰」數小時,抓到114隻癩蛤蟆。&nbsp&nbsp&nbsp&nbsp採訪中,記者了解到,2015年9月,山東林業公安機關曾偵辦了一起類似的非法狩獵案。三名平均年齡20歲的年輕人,利用自製的捕捉工具,連續兩個月,每天晚上駕車在菏澤、濟寧等地村莊轉悠,尋找機會捕捉野生壁虎,之後以30元每斤的價格出售。案發時,執法機關當場查獲1000餘只壁虎。最終,三人均因涉嫌非法狩獵罪被刑拘。
  • 抓青蛙犯法?一男子抓61隻青蛙被判刑!
    小時候誰沒抓過幾隻青蛙?狩獵過程中,王某某等人採用手電筒照射青蛙的方式,致使青蛙不能動彈,趁機捕捉青蛙共計61隻。經鑑定,王某某等人捕抓的青蛙為隆肛蛙,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沈青禾被抓,東鵝要爆發了,繼可達鴨之後,百靈鳥也要領盒飯啦!
    先是誤導鍾百鳴受槍傷的時候夏繼成,讓他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夏繼成的身上,畢竟夏繼成算是一條「大魚」啊,如果能抓到他,那麼他高升就不會有任何的問題了,就是不知道沈青禾的被抓是不是也是這局中的一招,畢竟她被抓也算是意外吧!
  • 各位蟬寶寶們,你們叫的這麼大聲,不怕我抓你們嘛
    吃冰西瓜,喝冰啤酒,那是多麼的愜意,炎炎夏日,我能想像到那個讓人無法拒絕的叫聲——蟬鳴。依然還記得羅大佑唱的那首歌「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小時候和小夥伴們做個網兜去抓知了,而且還去樹邊摳知了,玩的不亦樂乎。說到這裡,小編就覺得奇怪了,「各位蟬寶寶們,你們叫的這麼大聲,我都聽出來你們在什麼位置了,難道不害怕我抓你們嘛?」
  • 在野外遇到野雞能不能抓?
    「三有」動物抓多了會判刑,但是農村偷獵野雞的現象很猖獗,只要沒被發現就沒人管,不過要是抓野雞吃了然後明目張胆的發到網上,被舉報了多半要受處罰。目前已經實現了野雞的人工飼養和繁殖,今年5月份發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明確將野雞列為特種畜禽,但僅限於養殖個體。
  • 在野外遇到能不能抓?
    在野外遇到能不能抓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家雞、原雞和野雞在開始我們說過,家雞是由野生的原雞馴化而來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二者無論是從基因和性狀上都最為接近的,而且關鍵是二者是可以正常繁殖產下後代的,因此,家雞被劃分為原雞的一個亞種。在以前,科學界普遍認為最早把原雞馴化成家雞的是印度,因為在印度多地發現了4000年前的家雞殘骸。
  • 抓只麻雀可判三年,這樣的法律能嚴格執行嗎?
    原標題:抓只麻雀可判三年,真能管住「遷徙絕途」的獵殺嗎?     記者從洛陽市林業局獲悉,2014年2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是河南省鳥類禁獵期,在此期間禁止狩獵河南省內所有野生鳥類。這是河南省林業廳為保護生物多樣性,首次發布鳥類禁獵通告。
  • 濟南蝴蝶展中近8000隻被遊客抓捏致死(組圖)
    10月4日 ,工作人員展示被參觀者手抓致死的大量蝴蝶   關閉一天的五龍潭蝴蝶展再次開門納客,3日晚,2000隻蝴蝶急「飛」濟南救場。黃金周前兩日,近8000隻蝴蝶慘遭「黑手」,看著新來的蝴蝶,蝴蝶展總策劃人劉學文仍心有餘悸:「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但願這些蝴蝶能堅持到6號。」     花錢就是來抓蝴蝶的     上午10點,重新開放的蝴蝶展棚中擠滿了遊客,有的孩子湊在一角,看蝴蝶羽化的過程。但也有少數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撲捉蝴蝶。
  • 《只狼》怎麼抓猴子 抓猴子方法介紹
    導 讀 小編為您盤點只狼抓猴子方法,只狼遊戲中怎麼抓猴子,很多小夥伴可能都不太了解,下面九遊小編就為你們帶來了
  • 杭州女大學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抓蟑螂:這是「寶貝」
    畢竟55個學生要完成1萬份昆蟲標本的製作,還不能太重樣,質量還要高,工作量那可不小。「以前看到毛毛蟲,心裡發毛,現在看到一隻,就像看到寶貝一樣。」一個女生對記者說。為了儘快抓夠蟲子,現在,女生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寢室裡有沒有蚊子、蒼蠅或蟑螂。以往這些令學生討厭的傢伙,一旦成為了「戰俘」,在她們眼裡就成了藝術品。當然,光在宿舍裡抓蟑螂和蒼蠅是不行的。
  • 這些常見野生動物不能抓
    2019年4月,丁某某偶然聽聞抓捕野生動物有個「十拿九穩」的方法,想抓些動物嘗嘗,於是購買相關設備。2019年5月份的一天夜裡,丁某某駕車至宿豫區大興鎮農場村附近野地內,捕得5隻黃鼠狼、10隻斑鳩。初次就「收穫滿滿」的丁某某興奮不已,不久就再次動了抓野生動物的念頭。準備好抓捕工具後,妻子吳某某見狀也想去看看,還能幫丁某某「搭把手」。
  • 還能抓嗎?養殖的可以吃嗎?看完有數了
    筆者小時候,每到夏季的六七月份,一到晚上,很多村子內外的小樹林裡、兩邊種樹的路上,都能見到不少手電筒的燈光在來回晃動,這是村裡人在抓一種小昆蟲,就是知了猴。有的人可能不知道啥是知了猴,但如果說蟬,估計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