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們看到家裡的蟑螂,一般都會尖叫著逃跑了。杭州有這麼一群女漢子,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抓蟑螂。
每年暑期都是昆蟲繁殖的高峰季節。杭州有所大學的大學生,暑假作業就是捉昆蟲。眼下,浙江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專業2016級兩個班的55名學生,正在為《昆蟲學》課程的作業忙碌。55個學生要製作10000份昆蟲標本,並在實驗室裡組建陣容龐大的「昆蟲軍團」。
對浙江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的同學們來說,被人們厭棄的蟑螂,那可是寶貝。畢竟55個學生要完成1萬份昆蟲標本的製作,還不能太重樣,質量還要高,工作量那可不小。
「以前看到毛毛蟲,心裡發毛,現在看到一隻,就像看到寶貝一樣。」一個女生對記者說。為了儘快抓夠蟲子,現在,女生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寢室裡有沒有蚊子、蒼蠅或蟑螂。以往這些令學生討厭的傢伙,一旦成為了「戰俘」,在她們眼裡就成了藝術品。
當然,光在宿舍裡抓蟑螂和蒼蠅是不行的。
從6月27日開始,該專業2016級的55名學生,分組前往校園、學校周邊草叢、農民菜地,以及天目山自然保護區等地方抓捕各種昆蟲。
「入學時聽學姐學長說要抓蟲子,當時還挺擔心。現在,我們一看到蟲子就興奮,長得越可怕的,在我們眼裡越可愛。」有時候,同學們還會把自己製作的標本發到朋友圈,「別人點讚說真厲害的時候,還是挺有成就感。」
小編覺得這些抓蟑螂的女生們好可愛。
蟑螂說完了,在來說說在杭州「造反」的知了。
杭州綠化辦發出求助:杭城知了快要泛濫成災了,請求杭州市民一起抓知了。
在「昆蟲軍團」中,知了是一個重要的分支。
知了要怎麼抓,我們請教了專業人士
在浙江農林大學15號學院樓的標本實驗室,同學們正在認真地製作和鑑別昆蟲標本甲蟲、金龜子、蟬、蝴蝶、吉丁……簡直是一支昆蟲軍團。膽小的人一定會頭皮發麻。
「其實我們捕捉的昆蟲中,夏天最常見的就是知了,也就是蟬啦。」浙農林大的王浩同學告訴錢報記者,雖然大家都習慣叫它們為「知了」,可知了也分很多種,「比如說葉蟬、角蟬、胡蟬、蛾蠟蟬……這些蟬樹上最多,晚上操場的地上也能找到,有時候到草叢裡也能撿漏。一般用捕蟲網扣上去就抓到了,有時候直接用手抓也行。」
為了抓昆蟲,同學們發明了多種戰術和「武器」。
王浩說,如果是抓知了的話,方法一般有幾種:
一種自然是徒手抓,那需要眼疾手快;一種是用各種網兜抓捕,關鍵是開口不能太大,容易逃走;另一種是用具有粘性的材料粘在竹竿上,然後快速地去粘知了。
此外還有用彈弓打的,但是那就很需要很高的技術水平,尋常人做不到。
此外,還可以在樹枝上塗藥水。這個不是很環保,不推薦。
浙江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專業教授徐志宏告訴錢報記者,蟬在每年七八月是產卵高峰。
「蟬一生分為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現在是成蟲從地下爬出來,到樹枝上去產卵的季節。它們在城市裡會挑柳樹、桂花等植物的嫩枝產卵,產卵的位置一般距離樹梢有一尺左右。產過卵的地方,樹枝就會枯死。一顆卵大約需要2周時間孵出若蟲,然後若蟲會掉在地上,然後鑽入地下成長。幾年後才能成為成蟲,開始下一個生命輪迴。」
徐志宏說,蟬的天敵還是挺多的,食蟲的鳥幾乎都會吃蟬,「如果人類不吃它的話,知了是捉不完的。即使把樹上的知了都捉了,還有大量幼蟲躲在地下。」
暑假裡帶著孩子抓知了做標本
也是蠻有意義的一件事
在浙江農林大學,抓昆蟲、做標本一直都是植物保護專業的重要的教學環節。前幾年,學生捕捉並製作昆蟲標本,主要在數量上做要求,現在則強調的是標本的質量和種類的豐富性。比如,一個完整的昆蟲標本,不能缺翅膀斷腿。而且,交上來的作業,要確保18個目、130個科的昆蟲都要有,這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了。
老師會根據學生捕獲的昆蟲數量、製作的昆蟲標本質量,以及學生隨機辨認昆蟲標本的情況,對每位學生進行考核打分。
說起組織學生抓昆蟲、做標本的意義,該專業的老師王吉銳說:「昆蟲學是植物保護專業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但是課本上的文字篇幅多,少數的圖片都還是黑白的,這不利於學生對昆蟲的鑑別和培養學生對昆蟲學科的興趣。組織學生自己動手抓昆蟲、做標本,能加深對知識的印象,鑑別昆蟲就容易多了。」
學生孫唯說:「其實捕捉昆蟲、製作標本,還是很有意思的。」
同學們都建議,杭州現在知了泛濫,這個暑假,家長們完全可以帶著孩子,自己製作工具去捕捉然後製作成標本,這絕對是一堂讓孩子印象深刻的科學實踐課。
抓來的知了,要先放入裝有乙酸乙脂的毒瓶致死,否則其附肢易因掙扎或互相攻擊而損壞。一星期後再做定型,然用兩三天烘乾就可以放入標本庫中了。具體的製作方法,網上都可以查到,家長不妨帶著孩子試著做一下。哪怕失敗了也不要緊,權當為杭州的植物們除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