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時候,每到夏季的六七月份,一到晚上,很多村子內外的小樹林裡、兩邊種樹的路上,都能見到不少手電筒的燈光在來回晃動,這是村裡人在抓一種小昆蟲,就是知了猴。有的人可能不知道啥是知了猴,但如果說蟬,估計大家都知道。
蟬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每到夏季,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幾乎處處都能聽到蟬鳴。很多古代文學作品中,也都能見到關於蟬的描述。在變成蟬之前的時候,一些地方的人們叫它為知了猴。知了猴在地底下生長三四年,才會爬出地面,蛻變成為蟬。
對人們來說,還沒有蛻皮的知了猴,要比蛻皮過的蟬,更有價值。這是因為,知了猴是一種美味,剛從地底下爬出來的知了猴,用油炸或者煎一下,非常好吃,深受人們的歡迎。現在不少城市裡夏季的夜市大排檔上,都能見到不少人吃油炸知了猴。筆者小時候,村裡人抓知了猴賣,一隻能賣一兩毛錢,不過那是20來年前的事了,現在大排檔的知了猴,一小盤就要好幾十塊錢。
正是因為知了猴價格貴,還一直都有市場,讓農村人紛紛抓了起來。筆者小時候也經常晚上出去抓知了猴,由於膽小,有的地方不敢去,因此每天只能抓幾十隻,而有的人膽子大,晚上連少有人去的公墓邊的樹林,都敢去,一晚上能賣幾十塊錢。由於每年都有人抓,知了猴越來越少,於是後來有人開始搞起了人工養殖,作為一種特色養殖,每年也能賺不少錢。
但是,時至今日,社會形勢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今年年初,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禁野令」出臺,除了被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屬於家畜家禽,可以養殖、銷售、食用以外,其他野生動物都不能再繼續養殖、銷售、食用了。而知了猴沒有被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這樣一種美食,我們吃了多少年了,現在卻因屬於「野味」,不能吃了?由於沒有明確的規定說禁止吃知了猴,筆者諮詢了縣有關部門,得到的答覆是,雖然沒有明文規定說禁止吃,但是,很明顯,知了猴屬於「禁野令」中的陸生野生動物,適用於野生動物保護相關規定,不僅不能吃,也不能抓了。
有人說了,既然知了猴適用於「禁野令」,那麼不自己抓,也不吃自然環境中野生的知了猴,吃專門人工養殖的知了猴總可以了吧?答案卻還是不能,為啥人工養殖的不屬於野味,也不能吃呢?
這是因為,「禁野令」生效後,養殖知了猴、竹鼠、蛇類、牛蛙等特色物種,都沒有養殖許可了,之前養的都要退出,各地會給以相應的退出補償。由於沒有養殖證明,無法判斷是人工養殖的,還是野生的,因此人工養殖的也不能吃。
有人可能有疑問了,現在明明還見到有人在吃,農村晚上也有人抓,為啥就沒人管呢?其實,現在沒人管,不代表就是合法合規的,也不代表以後還是沒人管。無論如何,既然不符合最新的規定,最好還是不要再抓了。
對一般人來說,不吃、不抓知了猴其實影響也不大,但對知了猴養殖戶來說,可能關係就大了。跟竹鼠、牛蛙等特色養殖戶一樣,現在知了猴養殖戶也面臨著退出的境地,好在都有退出補助,如果還想再搞養殖,可以選擇豬、牛、羊、雞等來養。
本來知了猴這些年是越來越少的,有人甚至說以後可能會滅絕,但經過此次的「禁野令」後,相信知了猴會越來越多。你們那裡,現在還有人抓知了猴嗎?對於知了猴遭禁,你有什麼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