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是知了的幼蟲,是指在從土裡到樹梢這段時間的一種蟲子,在農村是非常多見的,每到炎炎夏日到處就會聽到知了的鳴叫,一般在夏秋兩季都是「知了猴」最多的時候,晚上村民們會打著手電去野外捕捉這些「知了猴」,有的會拿來賣有的是自己吃,它的主產區是在山東、安徽、江蘇,當然它的分布是比較廣,在大江南北都可以見到,不過在以前南方很多地方並不認可這種蟲子,而是隨著「知了猴」市場推廣,消費市場逐漸擴大。
「知了猴」也叫做爬叉,學名叫做「金蟬」,是夏秋季節比較常見的一種蟲子。現在雖已立秋,但是「知了猴」還是比較多,尤其近幾天雨水比較多,一般我們常見到是「知了猴」都是傍晚開始出土,不過它是24小時都出土的,只不過白天很少人會刻意的去注意。
現在「知了猴」的價格倍增,並且分為野生和養殖的價格不同,不少市場賣到1-2元一隻,而在一些高檔酒店更是達到3元或者5元一隻,小編深刻的記得10年前也就是1元三個或者5個,而現在價格如此高到底為什麼呢?
首先是現在老百姓力度越來越大,並且對於野菜或者野味都比較感興趣,而以前食用「知了猴」只是在江蘇、安徽、山東一帶比較多,隨著這種美味的推廣,近些年已經擴展到大江南北,面對如此大的一個市場消費市場,目前依靠野生的「知了猴」髮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雖然有些地方也發展了人工養殖,但是仍然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所以價格大漲。
另外「知了猴」營養價值其實是比較高的,它還是一味中藥材,但產量越來越少,導致價格上漲,「知了猴」是一種高蛋白的蟲子,雖然表皮比較硬,但是裡面的蛋白非常高,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知了猴」可以通過油炸方式來食用也可以通過燒烤的方式,味道比較鮮美,吃到嘴裡比較香脆。人們常常說這是一種高消費產品,其實也不假,在超市首先我們並不會看到,而一些農貿市場也是比較少,雖然主產區比較多,但是也不一定隨處可以買到,一般都是早上很多農民捉到之後拿個小瓶子在城裡賣。
「知了猴」其實很好保存,只要保存好了可以達到三年都沒問題,先將「知了猴」清洗之後放在塑料瓶裡然後灌滿水冷凍在冰箱裡,這樣可以隨時來吃,在農村很多農民捉的比較多,都會用這樣的方法來存儲。
雖然消費市場比較好,加上價格也比較高,但是國內養殖「知了猴」的技術還是在發展中,養殖的人群比較少,主要在安徽亳州一帶和江蘇豐縣一帶,養殖前景雖然不錯,但是很多農民也不願意飼養,這更是使得產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立秋後,小編在縣城裡也看到很多農民早上會來出售一晚上戰果,他們有很多一晚上就能捕捉幾十隻甚至上百隻,收入也是比較可觀,只要到了縣城很快就會一搶而空,說明顯很多消費者還是比較認可的,雖然價格比較高,但是人們對於「知了猴」的喜愛也抵消不了他們的熱情。
對於「知了猴」,你們那有嗎?你喜歡這種的蟲子嗎?歡迎大家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