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閱覽《農大知事》欄目,本欄目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歡迎關注!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知了猴又到了出土的季節,農村食用依然成風,村民為啥不禁食
金蟬在多地農村被稱為知了猴,也有爬叉、知了龜或爬叉猴等多種稱呼,總之,知了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野生昆蟲,並且知了猴也是多地農村很喜歡食用的野生食品。
每當夏季到來,知了猴出土的季節,夜間村莊的小樹林裡就會有手電晃動,出現四處捉知了猴的村民,捉到的知了猴不僅自己食用,還可以進行出售,有的村民一個夏季捉知了猴都能賣上萬元。
但是在今年的2月份,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表決通過,在此項決定中明確規定了對於野生動物禁售禁食的規定。
決定中規定,除了農業中常規的畜禽外,其他的陸生野生動物,並包括人工繁育和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都將被納入禁食的範圍之內。根據此項決定中的規定範圍,知了猴也顯然屬於被禁止食用之列了。
知了猴由於它特有的生長特點,從蟲卵孵化到成蟲出土,需要在地下度過漫長三年左右的時間,甚至更長還有五六年的時間才能夠爬出地面,在如此長的時間內,它需要在潮溼的土壤內度過,這難以避免不滋生病菌。
但是在這麼多年來,在人們一直有食用知了猴的習慣中,並鮮為見過或聽說過因為人食用了知了猴而出現被傳染病的現象。這可能是因為人們在食用知了猴的時候,通常都要經過高溫炸煎等,對知了猴身上攜帶的病菌進行了有效滅殺,相對還是比較安全的。
現如今又進入了夏季,多地農村的知了猴又都到了出土的季節,在今年的野生動物禁令決定之後,農村捕捉知了猴的現象仍然未見到被遏制,食用知了猴的現象依然成風,農民為啥就視野生動物禁令的決定於不顧,還要食用呢?在村裡隨機詢問了兩位捉知了猴的村民,他們這樣說。
1、 時間驗證:王大娘對于禁食知了猴的決定一無所知,她打趣地說,你們怕我不怕,你們不捉了正好,我可以多捉些。她說自己都70多歲了,從小就開始吃知了猴,至今也從來沒有因為吃知了猴發生過身體不適的。
2、經驗判斷:村裡的小濤是個在校大學生,現在還沒有入學,問他為啥還要捉知了猴,知不知道野生動物的禁令。小濤說禁令當然知道了,但是知了猴不屬於野生哺乳動物,只是昆蟲類。還表示老家多少代人都吃知了猴沒事,難道現在吃就有事了嗎?他笑著說,經驗告訴我,吃了沒事。
大學生就是不一樣,對事物的推斷還是有他一套常理的。雖然野生動物禁令已經出臺,知了猴即便是昆蟲類,原則上來講也是屬於野生動物,但是知了猴確實不屬於哺乳動物,它的活動範圍很是有限,只要它不是處在高汙染的區域,理論上講攜帶病毒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食用知了猴也不是所有人都適應的,在村裡就聽說有人吃了知了猴後有過敏的症狀,這也是因為知了猴含有較大的異性蛋白質分子,對於個別體質特殊的人,還是需要不要過量食用。
雖然說人們食用知了猴並沒有出現什麼大礙,但是在還不能完全確定其是否會有攜帶致病菌的情況下,大家在食用時也不可大意,一是要注意知了猴的來源是否受到汙染;二是充分熟透後再食用,還有就是能不吃就不要吃了,以免對身體健康帶來不良的影響。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探討!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的「關注」二字。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本欄目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文中圖片來源網絡,文章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