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此次疫情的影響,新版的野生動物禁食令出爐,大家都非常好奇「知了猴」到底能不能吃了,實際上按照規定「知了猴」已經屬於野生動物了,原則上最好不要食用。但是吃過「知了猴」的小夥伴,應該都捶胸頓足了,因為「知了猴」是非常美味的一種食物,尤其是在以前生活條件不太好的時候,「知了猴」是非常解饞的美味。
但「知了猴」可能還有一些人不太了解,因為中國的地大物博,在飲食上還是有些差別的,一些地區可能並不知道這種美味,甚至不知道「知了猴」到底是什麼。今天就徹底的來了解一下,它的前世和今生。
先說「蟬」,這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半翅目-蟬科下的所有成員,在地球上的溫帶至熱帶地區都有分布,共有2000多種蟬,由於它們清脆的叫聲又被稱為「知了」,每年的六月末成蟲「知了」開始鳴叫,一般鳴叫的都是雄蟬,它們擁有完整的發生系統,腹肌部的發音器就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當鼓膜受到振動就會發出聲音。但雌蟬沒有完整的發聲系統,一般都不鳴叫。
雌蟬會聽著雄蟬的鳴叫聲,前去相約交配,這裡又涉及到了「性選擇」,雌蟬會去找那些鳴叫聲音特別大的雄蟬進行交配,因為它們認為這樣的個體更加健康,有利於後代的成長。
交配後雌蟬會在六月末七月初開始產卵,一般一隻雌蟬可以產300-400隻卵,這些卵被產在植物的嫩枝杆中,第二年卵孵化後若蟲出現,它們會吸食植物的汁液作為營養物質,時間久了,這段枝杆就會幹枯死亡掉落在地上。這個時候若蟲會鑽進靠近樹根的地下,開始它們的地下生活。
這些若蟲會在地下生存很久,有三年的、五年的甚至還有十七年的,一般都是質數年。當年份達到就會爬出地面,一般都是發生在每年的五六月份,大多數在夜晚鑽出地面爬上樹幹,並且在1-2個小時後開始羽化。在此之前蟬的若蟲可以稱之為「金蟬」,就是大家常說常吃的「知了猴」了,如果沒有被其它動物捕獲,那麼最終就是「金蟬脫殼」羽化為蟬「成蟲」,成蟲之後繼續繁殖開始下一輪,羽化後的殼可以作為中醫藥材使用。
因此大家抓知了猴都是在它們出土的季節,尚未完成金蟬脫殼前,大多數都是炎熱的夏季晚上拿著手電去樹林裡尋找知了猴。抓回來後會把它們泡在水裡避免它們羽化,第二天下鍋油炸加上一些簡單調味料,就是最美的一頓大餐。知了猴不僅僅美味並且營養物質豐富,每百克知了猴,富含72克的蛋白質,是人類普通食材瘦牛肉蛋白質含量的3倍以上,要比豬肉、羊肉、魚類等蛋白質含量都高,並且富含身體所需的很多微量元素,算是非常好的營養佳品了。
至於說危害可能是所有油炸食品的共性了,吃多了消化不良,有致癌的危險等等,但對於知了猴好像沒啥機會吃多了,現在抓的人多了,它們的數量也少了。當然知了猴的品質也跟它們的生活的環境有關,如果非常靠近農田的,那麼知了猴身體內可能就會有農藥殘餘等等。同時又因為知了猴是高蛋白的食物,有相關過敏體質的人自然是不能吃的。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