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土中蟄伏待出土羽化,卻成為人類佳餚,知了猴到底有何魅力?

2020-12-05 科學黑洞

因為此次疫情的影響,新版的野生動物禁食令出爐,大家都非常好奇「知了猴」到底能不能吃了,實際上按照規定「知了猴」已經屬於野生動物了,原則上最好不要食用。但是吃過「知了猴」的小夥伴,應該都捶胸頓足了,因為「知了猴」是非常美味的一種食物,尤其是在以前生活條件不太好的時候,「知了猴」是非常解饞的美味。

但「知了猴」可能還有一些人不太了解,因為中國的地大物博,在飲食上還是有些差別的,一些地區可能並不知道這種美味,甚至不知道「知了猴」到底是什麼。今天就徹底的來了解一下,它的前世和今生。

先說「蟬」,這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半翅目-蟬科下的所有成員,在地球上的溫帶至熱帶地區都有分布,共有2000多種蟬,由於它們清脆的叫聲又被稱為「知了」,每年的六月末成蟲「知了」開始鳴叫,一般鳴叫的都是雄蟬,它們擁有完整的發生系統,腹肌部的發音器就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當鼓膜受到振動就會發出聲音。但雌蟬沒有完整的發聲系統,一般都不鳴叫。

雌蟬會聽著雄蟬的鳴叫聲,前去相約交配,這裡又涉及到了「性選擇」,雌蟬會去找那些鳴叫聲音特別大的雄蟬進行交配,因為它們認為這樣的個體更加健康,有利於後代的成長。

交配後雌蟬會在六月末七月初開始產卵,一般一隻雌蟬可以產300-400隻卵,這些卵被產在植物的嫩枝杆中,第二年卵孵化後若蟲出現,它們會吸食植物的汁液作為營養物質,時間久了,這段枝杆就會幹枯死亡掉落在地上。這個時候若蟲會鑽進靠近樹根的地下,開始它們的地下生活。

這些若蟲會在地下生存很久,有三年的、五年的甚至還有十七年的,一般都是質數年。當年份達到就會爬出地面,一般都是發生在每年的五六月份,大多數在夜晚鑽出地面爬上樹幹,並且在1-2個小時後開始羽化。在此之前蟬的若蟲可以稱之為「金蟬」,就是大家常說常吃的「知了猴」了,如果沒有被其它動物捕獲,那麼最終就是「金蟬脫殼」羽化為蟬「成蟲」,成蟲之後繼續繁殖開始下一輪,羽化後的殼可以作為中醫藥材使用。

因此大家抓知了猴都是在它們出土的季節,尚未完成金蟬脫殼前,大多數都是炎熱的夏季晚上拿著手電去樹林裡尋找知了猴。抓回來後會把它們泡在水裡避免它們羽化,第二天下鍋油炸加上一些簡單調味料,就是最美的一頓大餐。知了猴不僅僅美味並且營養物質豐富,每百克知了猴,富含72克的蛋白質,是人類普通食材瘦牛肉蛋白質含量的3倍以上,要比豬肉、羊肉、魚類等蛋白質含量都高,並且富含身體所需的很多微量元素,算是非常好的營養佳品了。

至於說危害可能是所有油炸食品的共性了,吃多了消化不良,有致癌的危險等等,但對於知了猴好像沒啥機會吃多了,現在抓的人多了,它們的數量也少了。當然知了猴的品質也跟它們的生活的環境有關,如果非常靠近農田的,那麼知了猴身體內可能就會有農藥殘餘等等。同時又因為知了猴是高蛋白的食物,有相關過敏體質的人自然是不能吃的。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蟬的壽命有多久?在地下待了那麼久,剛出來就被吃,你怎麼看?
    而如今,像這種在樹林裡自然生長的知了猴已屬於野味了,原則上是不可以吃的了。知了猴的壽命:知了猴的種類繁多,壽命不一。世界上共有蟬2000餘種,但大多數的蟬的生命周期在3-5年之間,有的更短一些。蟬的大部分生長時間都在地下,真正出土存活的時間很短暫,最長只有2個月的時間。蟬在出土之後,會羽化為成蟲,此時的蟬最為漂亮,身體呈淡淡的青黃色,非常柔軟,翅膀為透明狀呈現出微微的黃白色,這時候的蟬通常會倒掛著,讓自己的翅膀完全伸展開,軀體慢慢的變硬,待逐漸適應外部的環境之後,蟬就會飛走了,之後就是爬在樹杈間開始叫喚了。
  • 知了猴幼蟲在地下要蟄伏好幾年,以什麼為食?不怕被螞蟻吃掉嗎?
    摘要:知了猴幼蟲在地下要蟄伏好幾年,以什麼為食?不怕被螞蟻吃掉嗎?文/農夫也瘋狂現在已經是七月下旬了,天氣是非常的悶熱了,到了中午的時候常聽到樹上有知了在一遍又一遍的鳴叫。而在北方有一種野味在市場上非常的搶手,其售價甚至要比牛肉還要貴很多,目前要七八十塊錢一斤。這種野味就是知了猴,也叫爬叉、知了龜、節老龜等,在古代中醫上也叫它金蟬,這名字可是非常高大山的。其實知了猴是知了(蟬)的若蟲,其一生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而知了猴是在若蟲階段,是還沒有完全變態的昆蟲,等到「金蟬脫殼」以後就羽化為成蟲了。
  • 三伏將至,知了猴出現,吃知了猴對身體有危害嗎?看完有數了!
    三伏天馬上就要到了,對於喜歡吃美食的人來說,有一種美食即將出爐,對,這種美食就是知了猴。知了猴是蟬的幼蟲,從土中爬出來還沒開始蛻殼時的狀態。往年人們對吃知了猴並沒有什麼其它想法,但是由於今年情況特殊,很多人會問,吃知了猴有危害嗎?
  • 知了猴都是晚上從地下爬出來,它是怎麼分辨白天黑夜的?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又快到了抓知了猴的季節了,幾乎每年的夏天,我都會回老家住幾天,不為別的,能在晚飯後拿著手電筒去樹林裡找到幾個知了猴足以。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知了猴會在夜晚出土,而不是白天呢?它是如何知道白天黑夜的呢?有兩個原因。
  • 吃「知了猴」的人越來越多,再過10年,知了猴會絕種嗎?
    然而近年來,蟬的幼蟲(知了猴)卻成了當下不可多得的美味,無論夜市攤,還是餐館裡到處都有它的身影,知了猴的身價也開始「暴漲」,從之前的5毛一隻賣到1元一隻,有的地方甚至能賣到1塊5。因此每到夕陽西下,農村的樹林裡,小路上就人影憧憧,燈火閃閃,家家戶戶來不及吃飯就帶著手電筒,拎著塑料瓶知了猴去了。
  • 蟬幼蟲「知了猴」成美食 村民瘋狂捕抓一晚賺數百元( 1 / 4 )
    中國網圖片庫 雨盛/攝2015年07月05日,安徽省六安市,村民劉大爺白天用光滑寬大的膠紙粘住白楊樹一米高的部位。最近在安徽省六安市蘇家埠灘上,數千棵白楊樹都被裹上膠紙。那裡的晚上出現了一道奇特風景,居住在那裡的居民都打著手電筒,穿梭在白楊樹林中,捉蟲子,這蟲子身價還高,這是什麼蟲子呢,原來是「知了猴」,「知了猴」是知了的幼蟲—蟬的蛹蟲,雖是美味佳餚,但價格不菲,在當地的村民眼裡,這黑黑的「知了猴」就是從土裡穿出的金疙瘩。
  • 知了?多年以後就沒有人知了 蟬為何不吵了?剛出土就被吃了!
    如果說這個世界的夏天有多熱?讓人心有多煩?我們單聽一種聲音就夠了,那就是知了,知了!知了?我相信很多年以後,估計這個世界就沒有人知了!人們估計不知道這種昆蟲曾經在農村的土地上大量出現過,因為知了這種昆蟲,在很多地方,已經接近滅絕了。這也就是很多人奇怪今年夏天,或者說近幾年的夏天,蟬為何不吵了?
  • 安徽蟬幼蟲成美食 知了猴的營養價值
    居民晚上都打著手電筒捉一種叫做「知了猴」的蟲子。光滑寬大的膠紙粘住白楊樹一米高的部位,傍晚,「知了猴」出土後本能地往樹上爬去,爬到被膠紙粘住的地方,由於膠紙比較滑,再也爬不上去了,被圍堵的知了猴就這樣聚集在樹體的四周。
  • 安徽蟬幼蟲成美食 金蟬被稱唐廋肉知了猴養殖技術受推崇
    光滑寬大的膠紙粘住白楊樹一米高的部位,傍晚,「知了猴」出土後本能地往樹上爬去,爬到被膠紙粘住的地方,由於膠紙比較滑,再也爬不上去了,被圍堵的知了猴就這樣聚集在樹體的四周。據悉,「知了猴」是知了的幼蟲、蟬的蛹蟲,雖是美味佳餚,但價格不菲,在當地的村民眼裡,這黑黑的「知了猴」就是從土裡穿出的金疙瘩。
  • 金麥穗農業:2019年金蟬(知了猴)養殖前景及現狀分析
    2019年金蟬(知了猴)養殖前景怎麼樣?目前的現狀又如何呢?跟著金麥穗農業一探究竟吧!近幾年金蟬(知了猴)養殖有著龐大的市場和利潤空間,但世上沒有絕對穩賺不賠的項目,金蟬養殖和其他傳統養殖也同樣存在風險,養殖業沒有保證的,豬羊牛馬如此,金蟬養殖也是如此,而種源、技術、銷路都是制約養殖戶的關鍵環節!
  • 昆蟲科普|知了知了,你到底知道什麼了?
    昆蟲科普|知了知了,你到底知道什麼了?通常所說的蟬,其實是知了的統稱,是蟬科昆蟲的一些代表種類。典型特徵是雄性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雌性不發聲,但在腹部有聽器。蟬的幼蟲生活在土裡,吃植物的根,成蟲吸食植物的汁。蟬屬不完全變態類昆蟲,由卵、若蟲(經過數次蛻皮),不經過蛹的時期而變為成蟲。(圖片來源於網絡)在上海生活中常見的蟬有3種。
  • 又到蟬鳴摸「猴」時 「知了猴」還能吃嗎
    「知了猴」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同翅目、蟬科昆蟲的代表種金蟬的若蟲。金蟬具有漸變態的生物學特徵,一生經過卵、若蟲、成蟲 3 各階段,若蟲又有多種俗稱,如 :節老龜、羅鍋、知了龜、知了猴、爬叉等。也就是說,人們摸到的「知了猴」其實就是金蟬正在經歷的一生當中的第二個生存期~若蟲階段。
  • 知了猴的營養價值你知道嗎
    知了猴的營養價值你知道嗎 2020-08-20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方的農村,為何很多人愛吃知了猴,而蟬卻沒人吃,蟬能吃嗎?
    摘要:北方的農村,為何很多人愛吃知了猴,而蟬卻沒人吃,蟬能吃嗎?文/農夫也瘋狂「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這是羅大佑的經典歌曲《童年》中的歌詞,每年到了夏季,當聽到知了在樹上鳴叫的時候,就會想起這首歌曲。對於很多的80後來說,這首歌應該是耳熟能詳了吧!
  • 青島男子種200畝知了猴 半小時收穫千隻一夜可掙3萬
    知了猴,別名截流猴、金蟬、截流龜,每年夏天入伏後為出產旺季。近日,一段叫《我的截流猴》的視頻爆紅網絡,裡面有句話深得人心:我們找的不是截流猴,是快樂。捉知了猴,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是童年的美好回憶。不少人以為知了猴都是純野生的,其實不然,在青西新區寶山鎮有位農民名叫潘永昌,已經養殖知了猴多年了。
  • 養殖知了猴也是「喝」樹汁 -齊魯晚報數字報刊
    養殖知了猴也是 與野生的生存狀態相同,生長周期至少三四年 2013年07
  • 知了猴又到了出土的季節,農村食用依然成風,村民為啥不禁食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知了猴又到了出土的季節,農村食用依然成風,村民為啥不禁食金蟬在多地農村被稱為知了猴,也有爬叉、知了龜或爬叉猴等多種稱呼,總之,知了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野生昆蟲,並且知了猴也是多地農村很喜歡食用的野生食品。
  • 今年知了猴價格一路飆升,這樣會不會造成野生知了猴數量減少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金蟬也叫做知了猴、爬杈等等諸多名字,這幾年很受青睞,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炎炎夏季不可或缺的一道食材,隨著野生知了猴數量的急劇下降,金蟬的價格也是一路飆升,先不說金蟬價格的高低是否和金蟬減少有關係,只能說即使金蟬價格不是這麼高,金蟬的數量還是會持續的下降,這是為什麼呢?
  • 「知了猴」馬上出土!晚上還能摸麼?
    俗稱「知了猴」也就是金蟬,它在不同地方的別稱有很多,:節老龜、知了龜等,是昆蟲的一種,而且還是害蟲。螞蚱、蝗蟲、牛蛙等等人工養殖戶人人自危、損失慘重,不能賣、不能殺,只能一直在餵養,總之是一直開會研究,也不知道為什麼到底能不能餵養、能不能吃藥這麼久才有結論。
  • 知了在樹上產卵,為何知了猴卻在地裡爬出來?它們打洞的土哪去了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這個期間的溫度開始炎熱起來了,但是還沒有達到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都是在大暑節氣的時候才最熱。而天氣一悶熱,知了也就是蟬,就出來鳴叫了。其實知了的一生要經歷卵、若蟲和成蟲這三個階段,在它們沒有銳變成為知了之前,是一種很有營養又美味的野味,在各地也有不同的俗稱,比如知了猴、知了龜、節老龜、爬叉等。我們都知道知了是在樹上產卵的,而知了鳴叫就是為了吸引異性過來交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