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別名截流猴、金蟬、截流龜,每年夏天入伏後為出產旺季。近日,一段叫《我的截流猴》的視頻爆紅網絡,裡面有句話深得人心:我們找的不是截流猴,是快樂。捉知了猴,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是童年的美好回憶。不少人以為知了猴都是純野生的,其實不然,在青西新區寶山鎮有位農民名叫潘永昌,已經養殖知了猴多年了。最多的時候,每晚能收穫近400斤,收入3萬元左右。知了猴,也是時下諸多市民去飯店時必點的佳餚。記者探訪得知,青島市場上銷售的知了猴主要還是來自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外地貨。
跟訪 不到半小時收穫千餘只
晚上7時30分,潘永昌換上一身破舊的衣服,拿著手電筒,和前來助陣的親戚鄰居兵分多路,進入樹林開始捕捉知了猴。在手電筒的強光下,記者看到,碗口粗細、排列整齊的楊樹上,每棵都爬滿了知了猴,少則十幾隻,多則四五十隻,用手直接「點擊」就行了,不到半個小時,潘永昌就收穫了1000多隻。記者發現,每棵樹的齊腰部位,都無一例外纏著一圈膠帶。「膠帶表面很滑,知了猴爬到這裡,就沒法繼續往上爬了,方便捕捉。」潘永昌說。
更晚一點的時候,記者目睹了一隻「漏網」的知了猴「金蟬脫殼」的過程:它爬到樹上,背後慢慢裂開一條縫,白嫩的身體從裂縫中徐徐向外鑽。40分鐘後,大半個身子就出來了。但知了的翅膀並沒有完全展開,它需要吊在半空中,就像武林高手在表演倒掛金鐘絕技,偶爾抖動一下,讓翅膀越來越舒展,半個小時以後,它的翅膀終於展開了,但翅膀軟軟的,還不能飛行。
「因為它身體基本是白色的,我們管它叫銀蟬;經過一段時間的羽化後,大約第二天早上四五點鐘,知了的脊背變成深色,它就可以飛走了。而它褪下的殼,則是一味中藥材,有時會掛在枝上一兩個月之久。」潘永昌告訴記者,金蟬脫殼是一個殘酷的過程,有些知了猴因為受到驚嚇或者勁兒不足,沒有脫殼成功,半道上就會默默死去。「所以,我有個原則,發現正在竭力脫殼的知了猴,就不捉它了。」潘永昌說。
觀察 小小知了猴能鑽地十幾米
捉完知了猴,記者來到了潘永昌的「育苗大棚」參觀。「你看,這些白色小蟲,就是知了猴的幼蟲。」潘永昌指著大棚內一根枯枝說。記者仔細一看,才發現樹枝上果然有些小蟲,個頭跟螞蟻差不多,在燈光的照射下,通體潔白半透明,在那兒笨拙地挪動著,一個個很萌的樣子。
「我們管它叫小蟬蟻,這些是我留下的樣品,其實真正培育它們的季節是春天。」潘永昌說,只要把樹下的土層鏟軟,把這些小傢伙撒到土層上,它們在地面爬十幾分鐘後,就會鑽入土中,吸食樹木根系養分,慢慢長大。「別看它們個頭小,耐力可足了,有的能鑽到地下十幾米深。它們得在地下生長很久,少則三年,多則十幾年才能爬出地面。」潘永昌說,因為知了猴只吸食根上的養分,沒有任何專門的飼料可以餵它,所以養殖的跟野生的營養成分是完全一樣的。
「我刨開土層仔細觀察過,知了猴在地下生長時,第一年能長到半個黃豆大小,第二年能長到半個花生大小,第三年就屬於成蟲了。」潘永昌說,知了猴的最大敵人是蛇,一般開春後,他就會拿著鐵鍬在楊樹林四處溜達,看到蛇就趕走,發現蛇窩就處理掉。「將蛇趕走還有一個好處,等捕捉知了猴時,就不會再遇到它們被嚇到了。」潘永昌說。
講述 因為自己愛吃才養知了猴
2008年之前,潘永昌在青西新區一家公司上班,因為自己特別喜歡吃知了猴,每年夏天,他都會回老家捕捉,然後帶回單位,跟同事一起享用。「油一炸香噴噴,蘸點兒胡椒麵兒,再來一壺小酒,那味兒真是絕了。」潘永昌說,2008年的夏天,他再回老家捕捉知了猴時,發現數量少了許多,往往出去忙活好幾個小時,才捉十幾個,不夠一盤菜,而當地很多收知了猴的販子因為湊不齊貨,顯得很著急。「俺家剛好有50畝楊樹林,我突發奇想:為啥不在自己的林子裡『種』知了猴呢,吃不了還可以賣,多好!」潘永昌告訴記者。
說幹就幹,第一步得尋找知了卵,潘永昌上網查資料得知,知了垂死時,會將卵下在柔嫩的樹枝上,而這樣的樹枝過幾天就會枯萎。於是,潘永昌就四處尋找這樣的樹枝,還真讓他找到了不少。起初,潘永昌覺得知了猴都在地下生活,就將這些樹枝直接埋在自家楊樹林地下。結果過段時間,他把泥土挖開一看,卵已經全都死了。「後來,我諮詢行家才知道,需要先把樹枝裡的卵孵化成幼蟲,然後讓幼蟲鑽到土裡生長才行。」潘永昌說,於是他才建起了幼蟲孵化大棚,又承租了150畝楊樹林,湊齊了200畝,開始大量養殖知了猴。
算帳 最多時每晚能收入3萬元
「最近這幾年才開始收穫,起初,我帶著知了猴去附近酒店挨家挨戶推銷。後來名聲打出去了,客戶都主動來拉貨。」潘永昌說,今年夏天,他的知了猴一直供不應求,訂單不斷,客戶主要是島城範圍內的一些農家宴和大型酒店,也有的人買來孝敬老人或者送給親朋好友。平均下來,一斤知了猴能賣到80元錢,最多的時候,他一晚上能收穫近400斤,收入3萬元左右。
每年夏季,潘永昌都會拿著望遠鏡,在樹林裡仔細觀察,他將知了跟知了猴的習性已經摸透:上午9點鐘,知了從大樹上飛到小樹上,進行吸食、交配和產卵;下午三四點鐘,它們又從小樹上飛回到大樹上棲息,晚上7時30分起,知了猴開始出土,8點左右,是出知了猴的高峰期,而9點以後,就基本不怎麼出了。「知了猴的收穫季是從7月初到8月上旬。其中,7月中下旬是最旺季。今年這一夏,我收入四五十萬元不成問題。」潘永昌說,下一步,他還要繼續擴大養殖規模。「我又栽了大約200畝核桃樹,打算明年在核桃樹底下也『種』上知了猴。3年以後,我就可以一邊摘著果子吃,一邊捉知了猴了。」潘永昌笑著告訴記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