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男子種200畝知了猴 半小時收穫千隻一夜可掙3萬

2020-11-22 齊魯網青島頻道

  知了猴,別名截流猴、金蟬、截流龜,每年夏天入伏後為出產旺季。近日,一段叫《我的截流猴》的視頻爆紅網絡,裡面有句話深得人心:我們找的不是截流猴,是快樂。捉知了猴,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是童年的美好回憶。不少人以為知了猴都是純野生的,其實不然,在青西新區寶山鎮有位農民名叫潘永昌,已經養殖知了猴多年了。最多的時候,每晚能收穫近400斤,收入3萬元左右。知了猴,也是時下諸多市民去飯店時必點的佳餚。記者探訪得知,青島市場上銷售的知了猴主要還是來自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外地貨。
  
  跟訪 不到半小時收穫千餘只
  
  晚上7時30分,潘永昌換上一身破舊的衣服,拿著手電筒,和前來助陣的親戚鄰居兵分多路,進入樹林開始捕捉知了猴。在手電筒的強光下,記者看到,碗口粗細、排列整齊的楊樹上,每棵都爬滿了知了猴,少則十幾隻,多則四五十隻,用手直接「點擊」就行了,不到半個小時,潘永昌就收穫了1000多隻。記者發現,每棵樹的齊腰部位,都無一例外纏著一圈膠帶。「膠帶表面很滑,知了猴爬到這裡,就沒法繼續往上爬了,方便捕捉。」潘永昌說。
  
  更晚一點的時候,記者目睹了一隻「漏網」的知了猴「金蟬脫殼」的過程:它爬到樹上,背後慢慢裂開一條縫,白嫩的身體從裂縫中徐徐向外鑽。40分鐘後,大半個身子就出來了。但知了的翅膀並沒有完全展開,它需要吊在半空中,就像武林高手在表演倒掛金鐘絕技,偶爾抖動一下,讓翅膀越來越舒展,半個小時以後,它的翅膀終於展開了,但翅膀軟軟的,還不能飛行。
  
  「因為它身體基本是白色的,我們管它叫銀蟬;經過一段時間的羽化後,大約第二天早上四五點鐘,知了的脊背變成深色,它就可以飛走了。而它褪下的殼,則是一味中藥材,有時會掛在枝上一兩個月之久。」潘永昌告訴記者,金蟬脫殼是一個殘酷的過程,有些知了猴因為受到驚嚇或者勁兒不足,沒有脫殼成功,半道上就會默默死去。「所以,我有個原則,發現正在竭力脫殼的知了猴,就不捉它了。」潘永昌說。
  
  觀察 小小知了猴能鑽地十幾米
  
  捉完知了猴,記者來到了潘永昌的「育苗大棚」參觀。「你看,這些白色小蟲,就是知了猴的幼蟲。」潘永昌指著大棚內一根枯枝說。記者仔細一看,才發現樹枝上果然有些小蟲,個頭跟螞蟻差不多,在燈光的照射下,通體潔白半透明,在那兒笨拙地挪動著,一個個很萌的樣子。
  
  「我們管它叫小蟬蟻,這些是我留下的樣品,其實真正培育它們的季節是春天。」潘永昌說,只要把樹下的土層鏟軟,把這些小傢伙撒到土層上,它們在地面爬十幾分鐘後,就會鑽入土中,吸食樹木根系養分,慢慢長大。「別看它們個頭小,耐力可足了,有的能鑽到地下十幾米深。它們得在地下生長很久,少則三年,多則十幾年才能爬出地面。」潘永昌說,因為知了猴只吸食根上的養分,沒有任何專門的飼料可以餵它,所以養殖的跟野生的營養成分是完全一樣的。
  
  「我刨開土層仔細觀察過,知了猴在地下生長時,第一年能長到半個黃豆大小,第二年能長到半個花生大小,第三年就屬於成蟲了。」潘永昌說,知了猴的最大敵人是蛇,一般開春後,他就會拿著鐵鍬在楊樹林四處溜達,看到蛇就趕走,發現蛇窩就處理掉。「將蛇趕走還有一個好處,等捕捉知了猴時,就不會再遇到它們被嚇到了。」潘永昌說。
  
  講述 因為自己愛吃才養知了猴
  
  2008年之前,潘永昌在青西新區一家公司上班,因為自己特別喜歡吃知了猴,每年夏天,他都會回老家捕捉,然後帶回單位,跟同事一起享用。「油一炸香噴噴,蘸點兒胡椒麵兒,再來一壺小酒,那味兒真是絕了。」潘永昌說,2008年的夏天,他再回老家捕捉知了猴時,發現數量少了許多,往往出去忙活好幾個小時,才捉十幾個,不夠一盤菜,而當地很多收知了猴的販子因為湊不齊貨,顯得很著急。「俺家剛好有50畝楊樹林,我突發奇想:為啥不在自己的林子裡『種』知了猴呢,吃不了還可以賣,多好!」潘永昌告訴記者。
  
  說幹就幹,第一步得尋找知了卵,潘永昌上網查資料得知,知了垂死時,會將卵下在柔嫩的樹枝上,而這樣的樹枝過幾天就會枯萎。於是,潘永昌就四處尋找這樣的樹枝,還真讓他找到了不少。起初,潘永昌覺得知了猴都在地下生活,就將這些樹枝直接埋在自家楊樹林地下。結果過段時間,他把泥土挖開一看,卵已經全都死了。「後來,我諮詢行家才知道,需要先把樹枝裡的卵孵化成幼蟲,然後讓幼蟲鑽到土裡生長才行。」潘永昌說,於是他才建起了幼蟲孵化大棚,又承租了150畝楊樹林,湊齊了200畝,開始大量養殖知了猴。
  
  算帳 最多時每晚能收入3萬元
  
  「最近這幾年才開始收穫,起初,我帶著知了猴去附近酒店挨家挨戶推銷。後來名聲打出去了,客戶都主動來拉貨。」潘永昌說,今年夏天,他的知了猴一直供不應求,訂單不斷,客戶主要是島城範圍內的一些農家宴和大型酒店,也有的人買來孝敬老人或者送給親朋好友。平均下來,一斤知了猴能賣到80元錢,最多的時候,他一晚上能收穫近400斤,收入3萬元左右。
  
  每年夏季,潘永昌都會拿著望遠鏡,在樹林裡仔細觀察,他將知了跟知了猴的習性已經摸透:上午9點鐘,知了從大樹上飛到小樹上,進行吸食、交配和產卵;下午三四點鐘,它們又從小樹上飛回到大樹上棲息,晚上7時30分起,知了猴開始出土,8點左右,是出知了猴的高峰期,而9點以後,就基本不怎麼出了。「知了猴的收穫季是從7月初到8月上旬。其中,7月中下旬是最旺季。今年這一夏,我收入四五十萬元不成問題。」潘永昌說,下一步,他還要繼續擴大養殖規模。「我又栽了大約200畝核桃樹,打算明年在核桃樹底下也『種』上知了猴。3年以後,我就可以一邊摘著果子吃,一邊捉知了猴了。」潘永昌笑著告訴記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

,誠邀合作夥伴。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

相關焦點

  • 養殖戶蓋棚養知了猴發家 一個夏天收穫80萬元
    在他承包的200餘畝樹林裡,最多的時候每晚能收穫三四萬隻知了猴,一個夏天能收穫80萬元,成遠近聞名的「金蟬大王」。    樹上爬滿知了猴    25日晚7時許,潘永昌帶領記者拿著手電筒,進入樹林捕捉知了猴。記者看到,碗口粗細、排列整齊的楊樹上,每棵都爬滿了知了猴,少則十幾隻多則四五十隻。
  • 知了猴上市60元一斤 養殖者每晚能收穫兩萬隻
    記者了解到,盛夏時節正是知了猴大量上市的季節,人們不僅能在樹林裡體會捉知了猴的樂趣,也能把它帶上餐桌做成一盤美味。可有細心的市民發現,市面上銷售的知了猴價格一年比一年高,如此小玩意的身價更是超過了許多高檔海鮮的價格。     知了猴上市60元一斤    「知了猴近期開始上市了,想買半斤嘗嘗鮮,可發現這小東西的價格可真不親民。」
  • 特殊美食:1月吃掉950萬隻知了猴 青島有人靠它賺40萬
    青島網友可是坐不住了吃知了猴怎麼能少得了青島人青島人對知了有多熱愛—這個東西已經被吃到需要養殖了這不,還有青島人生生還吃出了一條新的致富之路來——不種糧食不種菜,養殖知了月賺幾十萬!在天貓,知了的價格比牛肉還貴,相比去年,成交量同比增長了215%,一個月時間累計賣出950萬隻。因為吃貨太多,商家們還在緊急補貨中。
  • 知了猴市場上70元一斤,養殖知了猴是不是很賺錢?答案來了
    知了猴在市場上賣70元一斤,那麼養殖一畝知了猴是不是很賺錢?答案來了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的野菜,野果,野生魚成為許多人稀罕的美食。不過知了的生命只有7到15天左右,產卵後就衰老死亡。知了龜就是蟬的卵在泥土裡孵化成長的幼蟲,被知了產過卵的樹枝在雷雨天后會斷裂掉在地面上,俗稱「雷震子」。知了龜從卵到成蟲爬出泥土是一個漫長的時間,一般需要3年而有的要十七年之久。
  • 農民瞅準市場養知了猴 一夏收入七八十萬(圖)
    最多的時候,每晚能收穫六七百斤知了猴,收入4萬多元。前天,記者趕到潘永昌的200畝楊樹林裡,探訪他和知了猴之間的故事。    每棵樹上爬滿知了猴    8月10日晚上7時許,潘永昌帶領記者拿著手電筒,進入樹林開始捕捉知了猴。
  • 青島知了猴有5種分布 市場上9成來自河南等地
    目前,蟬的幼蟲——知了猴已在青島大量上市,每斤最高能賣上百元。蟬的種類繁多複雜,中國約有200種,在青島地區有5種,常見的為3種,分別是蚱蟬、蟪蛄、寒蟬。除此外,還有日本黑蟬和蒙古寒蟬,其中最為市民熟知的知了就是蚱蟬。近年來,野生蟬已經很難滿足市民消費,知了猴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島城也已開始陸續出現養蟬人。此外,蟬之所以受人喜歡,還因其具有美好的寓意。
  • 一夜捕捉幾千隻知了?解饞不如賞它蛻變
    洛陽市伊濱區龐村鎮,一處數十畝大小的楊樹林裡,一束束燈光晃動,人聲起伏。 這時正是知了幼蟲集中爬樹的時段。有人在樹幹上纏了一圈透明膠帶,距離地面一米多。知了幼蟲爬到膠帶下端,便因為無法著力,而不能再度上爬,三三兩兩地滯留在那裡。 收穫的時候便到了。有閒人,也有忙人,閒人捉著玩,忙人捉著賣。
  • 青島知了猴48元一斤貴比魚肉 市民直呼吃不起
    「知了猴48元一斤!」往年滿地皆是的「知了猴」(金蟬),今年數量驟減,高昂的售價讓很多青島市民直呼吃不起。記者調查發現,人為捕捉導致野生知了猴數量減少,並且原料等受限,人工飼養大量生產的可能性也不大,各種因素致使知了猴價格居高不下。
  • 安徽蟬幼蟲成美食 知了猴的營養價值
    居民晚上都打著手電筒捉一種叫做「知了猴」的蟲子。光滑寬大的膠紙粘住白楊樹一米高的部位,傍晚,「知了猴」出土後本能地往樹上爬去,爬到被膠紙粘住的地方,由於膠紙比較滑,再也爬不上去了,被圍堵的知了猴就這樣聚集在樹體的四周。
  • 陽信男子養殖知了猴13年 一晚最多能摸兩萬隻
    不過,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和市民逐年大肆捕捉的原因,野生知了猴的數量越來越少,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人工養殖知了猴便應運而生,且越來越多。7月17日,記者通過多方聯繫,前往陽信縣高鳴林下種養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社長張樹彪經過13年的數據收集和研究,終於成就了夜產兩萬餘只知了猴的景象。
  • 知了猴不能吃了嗎
    據統計,我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豐富的的國家,自然分布的脊椎野生動物達7300餘種,已定名昆蟲達 11萬-13萬種。依法受保護的約有200種陸生脊椎野生動物和120屬的部分昆蟲。本文不說大的野生動物是否能吃,專論昆蟲類小動物。
  • 在農村種植10畝皇竹草,比種糧食更賺錢嗎?一年能掙多少錢?
    現在各行各業都開始向精細化發展了,以前的農民又是種糧食又是養豬養雞鴨,各種副業都要做。如今農民也只是專業搞一種項目,要麼搞養殖要麼搞種植,如今有人在農村專門養牛,那麼在農村專門種植皇竹草,能不能掙錢呢?在農村種植10畝皇竹草,比種糧食更賺錢嗎,一年能掙多少錢?
  • 安徽蟬幼蟲成美食 金蟬被稱唐廋肉知了猴養殖技術受推崇
    核心提示: 【安徽蟬幼蟲成美食 村民一個夏季能掙上萬元】當地居民劉大爺提著一小桶開始從白楊樹林裡逮起知了猴(蟬),一晚他正常能逮五斤到八斤左右,
  • 最嚴禁野令來襲,種植的知了猴該何去何從
    前年過年,一家人閒聊說「光靠家裡的幾畝地,現在也沒什麼收入,要不開出2畝地種一下獼猴桃」。沒成想苗也買了,地也清了,種植的獼猴桃樹全沒活,沒辦法再補種其他的時間已經都耽誤過去了,於是把所有的果樹地換成了柳樹。
  • 山東各地「知了猴」叫法大全!竟有稱「神仙」的!
    菏澤:知了龜 、爬叉 、知了猴曹縣:嘟了猴的鄆城:土拉龜、肚拉龜巨野、鄆城、嘉祥交界處:爬叉鄄城:爬蚱、知了猴濟寧:大的叫節了或節了龜、爬擦,小的叫「小津津」,也有叫「小吱啦子」梁山:杜拉龜、爬叉嘉祥、巨野、鄆城交界處:爬叉淄博:燒錢猴兒淄川:燒錢猴、鼓處
  • 旅客在日本捉4兜知了猴 結果在青島機場被扣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媛 通訊員雪嵋 紅旭 報導  半島都市報8月16日訊 近日青島檢驗檢疫局的查驗人員在對來自日本大阪的SC8826航班進行查驗時,從一名中國籍入境旅客攜帶物中截獲4兜幼蟬猴(俗稱知了猴)。經溝通了解,該批幼蟬猴系該旅客在境外自行捕捉的野生幼蟬猴,準備帶回國與家人朋友一同分享食用。
  • 吃「知了猴」的人越來越多,再過10年,知了猴會絕種嗎?
    特別是在農村,樹木蔥蔥,每棵樹上都趴著幾隻蟬在「引吭高歌」,夏天似乎就是它的主場,這也讓不少幹完活準備休息的老農們發了愁。然而近年來,蟬的幼蟲(知了猴)卻成了當下不可多得的美味,無論夜市攤,還是餐館裡到處都有它的身影,知了猴的身價也開始「暴漲」,從之前的5毛一隻賣到1元一隻,有的地方甚至能賣到1塊5。
  • 三伏將至,知了猴出現,吃知了猴對身體有危害嗎?看完有數了!
    三伏天馬上就要到了,對於喜歡吃美食的人來說,有一種美食即將出爐,對,這種美食就是知了猴。知了猴是蟬的幼蟲,從土中爬出來還沒開始蛻殼時的狀態。往年人們對吃知了猴並沒有什麼其它想法,但是由於今年情況特殊,很多人會問,吃知了猴有危害嗎?
  • 「知了猴」「螞蚱」都不在禁食名單內!
    山東將全面禁食陸生野生動物,從業主體8月底前有序退出》禁食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如下↓自2月2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出臺後,網上就對「野生動物」出現了各種解讀,不少人懷疑,是不是連「知了猴」都不能吃了?
  • 又到蟬鳴摸「猴」時 「知了猴」還能吃嗎
    六月下旬以來,每到傍晚時分,城市、村鎮的馬路兩旁、院落周邊的樹林裡都會出現或者三五成群、或者零零散散的「捉猴人」,就是俗稱摸「知了猴」的人。「知了猴」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同翅目、蟬科昆蟲的代表種金蟬的若蟲。金蟬具有漸變態的生物學特徵,一生經過卵、若蟲、成蟲 3 各階段,若蟲又有多種俗稱,如 :節老龜、羅鍋、知了龜、知了猴、爬叉等。也就是說,人們摸到的「知了猴」其實就是金蟬正在經歷的一生當中的第二個生存期~若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