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蓋棚養知了猴發家 一個夏天收穫80萬元

2020-11-26 青島新聞網

    時下,正是知了猴大量上市的季節,許多市民也都趁夜到森林裡捉知了猴。其實,市場上賣的知了猴不都是純野生的,在黃島區寶山鎮有位農民名叫潘永昌,他已經養殖知了猴7年多了。在他承包的200餘畝樹林裡,最多的時候每晚能收穫三四萬隻知了猴,一個夏天能收穫80萬元,成遠近聞名的「金蟬大王」。

    樹上爬滿知了猴

    25日晚7時許,潘永昌帶領記者拿著手電筒,進入樹林捕捉知了猴。記者看到,碗口粗細、排列整齊的楊樹上,每棵都爬滿了知了猴,少則十幾隻多則四五十隻。記者只需要把樹上一隻只的知了猴捉起即可,不到半小時的功夫就捉到了200多隻。記者發現,每棵樹的齊腰部位,都無一例外纏著一圈膠帶。 「膠帶表面很滑,知了猴爬到這裡,就沒法繼續往上爬了。」潘永昌說。知了猴出來後,如果不及撿拾,很容易被其它動物吃掉。每天晚上,他都會要求親友來協助捉知了。當然,除了能吃,並且還能得到一部分工資。

    蛻變的知了味更鮮

    過了一會記者看到,一隻「漏網」的知了猴正在蛻皮,大半個身子已經出來,但翅膀還沒有展開,它倒掛在半空中,偶爾抖動一下,讓翅膀越來越舒展,「這時的知了翅膀還是軟的,依然不能飛;等到第二天早上脊背變成黑色,它就可以自由飛翔了。」現在直接帶回去,放在油裡一炸,味道更鮮美,而知了的皮也可以明目。

    記者注意到每棵樹中間掛著很多樹枝,潘永昌告訴記者,這可不是普通的樹枝,這些樹枝裡都是知了猴的卵,每棵樹上都掛著這麼四五紮樹枝,樹枝裡都是知了猴的卵,它們會隨著自然環境落地生長。他曾跑遍全國各地,搜集知了的卵,經過多次培育,目前形成自己的品種。

    「起初我覺得知了猴都在地下生活,就把帶知了卵的樹枝直接就埋在地下了。」潘永昌說,結果過段時間,他把泥土挖開一看,卵已經全都死了。 「查閱資料才知道卵需要先在樹枝裡孵化成幼蟲,幼蟲再進到土裡生長。」潘永昌說,於是他才到處學習,建起了幼蟲孵化大棚,開始大量養殖知了猴。

    30畝大棚培育知了

    「這些白色小蟲,就是知了的幼蟲。 」潘永昌指著「育苗大棚」內一根枯枝說。記者仔細一看,才發現樹枝上果然有些小蟲,個頭比螞蟻大不了多少,通體潔白半透明,在那兒笨拙地挪動著。潘永昌說,只要把這些小傢伙撒到樹底下,它們在地面爬十幾分鐘後,就會鑽入土中,吸食植物根系養分,慢慢長大。 「它們得在地下生長很久,少則二三年,多則十幾年才能爬出地面。」潘永昌說,因為知了猴只吸食根上的養分,沒有任何專門的飼料可以餵它,所以養殖的跟野生的營養成分是完全一樣的,「這些成果都是經過我反覆試驗得出的,適合當地生長的結果。 」 (記者 王漢峰)

相關焦點

  • 知了猴上市60元一斤 養殖者每晚能收穫兩萬隻
    肖師傅說,人工養殖知了猴雖然已經開始興起,但是仍然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承包林地養知了猴    李進軍是平度市經濟開發區曲坊村村民,他自2001年便開始涉足知了猴養殖。2008年,他承包了80畝林地開始進行大規模知了猴養殖。「開始時是先承包了一片廢棄林子,慢慢實現養殖的半人工化。」
  • 青島男子種200畝知了猴 半小時收穫千隻一夜可掙3萬
    知了猴,別名截流猴、金蟬、截流龜,每年夏天入伏後為出產旺季。近日,一段叫《我的截流猴》的視頻爆紅網絡,裡面有句話深得人心:我們找的不是截流猴,是快樂。捉知了猴,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是童年的美好回憶。不少人以為知了猴都是純野生的,其實不然,在青西新區寶山鎮有位農民名叫潘永昌,已經養殖知了猴多年了。
  • 「知了猴」馬上出土!晚上還能摸麼?
    俗稱「知了猴」也就是金蟬,它在不同地方的別稱有很多,:節老龜、知了龜等,是昆蟲的一種,而且還是害蟲。 這一而再再而三的開會研究不難,難得就是那成千上萬的養殖戶,特別是特種動物養殖戶,有些養鴕鳥的、有養麋鹿的
  • 農民瞅準市場養知了猴 一夏收入七八十萬(圖)
    核心提示    捉知了猴,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是童年的美好回憶;吃知了猴,也是諸多市民去飯店時必點的佳餚。很多人以為知了猴都是純野生的,其實不然,在黃島區寶山鎮有位農民名叫潘永昌,已經養殖知了猴6年了。
  • 最嚴禁野令來襲,種植的知了猴該何去何從
    機緣巧合,聽人說隔幾個村有人種植「知了猴」,「知了猴」最喜歡的柳樹,一合計這樣好,反閒著也是閒著要不也種上「知了猴」。「知了猴」是「金蟬」的前身,也可以說是金蟬的幼蟲。我們是山東,山東流行吃這個,等到了夏天,家家吃完晚飯都會去摸「知了猴」,用瓶子裝上能賣1元一個,所謂有利可圖,後來也就有人養了。買的卵種在柳樹地裡,要三年才能出來。這好了,知了猴還沒出來,「禁野令」出來了。
  • 「知了猴」還能吃嗎?明確了!但是……
    記者從山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獲悉,目前,全省需要按照規定進行處置的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近29萬頭(只),主要包括虎紋蛙、王錦蛇、藍孔雀、鴻雁、刺蝟等13種,主要集中在東營、菏澤、濰坊等地。根據《通知》,要堅持分類施策,依法科學妥善處置在養食用性野生動物,針對每個企業、養殖戶制訂一套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具體處置方案,積極引導和扶持其轉產轉業。仍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的養殖企業、養殖戶列為補償對象。根據《通知》,「一戶一策」,落實補償經費。
  • 「知了猴」「螞蚱」都不在禁食名單內!
    山東將全面禁食陸生野生動物,從業主體8月底前有序退出》禁食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如下↓自2月2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出臺後,網上就對「野生動物」出現了各種解讀,不少人懷疑,是不是連「知了猴」都不能吃了?
  • 安徽蟬幼蟲成美食 金蟬被稱唐廋肉知了猴養殖技術受推崇
    核心提示: 【安徽蟬幼蟲成美食 村民一個夏季能掙上萬元】當地居民劉大爺提著一小桶開始從白楊樹林裡逮起知了猴(蟬),一晚他正常能逮五斤到八斤左右,
  • 注意:知了猴算野味嗎?還能抓嗎?養殖的可以吃嗎?看完有數了
    在變成蟬之前的時候,一些地方的人們叫它為知了猴。知了猴在地底下生長三四年,才會爬出地面,蛻變成為蟬。這是因為,知了猴是一種美味,剛從地底下爬出來的知了猴,用油炸或者煎一下,非常好吃,深受人們的歡迎。現在不少城市裡夏季的夜市大排檔上,都能見到不少人吃油炸知了猴。筆者小時候,村裡人抓知了猴賣,一隻能賣一兩毛錢,不過那是20來年前的事了,現在大排檔的知了猴,一小盤就要好幾十塊錢。
  • 知了猴市場上70元一斤,養殖知了猴是不是很賺錢?答案來了
    知了猴在市場上賣70元一斤,那麼養殖一畝知了猴是不是很賺錢?答案來了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的野菜,野果,野生魚成為許多人稀罕的美食。知了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鋅等微量元素,尤其是蛋白質含量非常高,100克知了含有71克的蛋白質,是難得的低脂肪高蛋白食物,同時知了猴含有極高的藥用價值,知了龜含有豐富的甲殼素,能夠緩解皮膚衰老,傳統中醫認為知了猴有止咳生津滋陰補腎的功效,蟬蛻還是一味常用中藥材。在山東,河南等地早有食用知了猴的食俗,稱知了龜為「唐僧肉」。
  • 知了猴不能吃了嗎
    而食用知了猴則不然,一是知了猴並非保護動物,二是知了猴更不是致病動物(至少目前沒能證明它是),三是知了猴有一個龐大的食用群體。據作者調查,目前中國大約有好幾億人在吃知了猴。如在蘇、魯、豫、皖、冀等地區,城鄉居民的常用飲食和飯店的菜譜中,「油炸金蟬」已是常見的一盤名菜了。既然有這麼多人在吃,那就不能說是濫食亂吃,而是正常食用了。
  • 山東省確定13種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濰坊市為主要集中區域
    根據《通知》,全省需要按照規定進行處置的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近29萬頭(只),包括虎紋蛙、王錦蛇、藍孔雀、鴻雁、刺蝟等13種,濰坊是主要集中區域之一。對此,養殖戶幾家歡喜幾家愁。7月30日,記者對我市知了龜、螞蚱、王錦蛇、藍孔雀等多種動物的養殖戶進行了採訪。
  • 吃「知了猴」的人越來越多,再過10年,知了猴會絕種嗎?
    對大多數人來說,夏天是一個倍感煩躁的季節。烈日炎炎,酷熱當頭,整天悶在家中,不敢外出遊玩,難以抵抗的溫度讓大家叫苦連連。特別是進了三伏天后,一動不動也是熱汗涔涔!不過相比較夏天的炎熱,最讓人們反感的卻是夏天蟬鳴。
  • 又到吃知了猴的季節,知了猴對身體有沒有危害?看完心裡就明白了
    實際上說到夏天的特色美食,除開龍蝦之外,也有一種也一樣很受親睞,一些人晚上睡眠不好還要去山上抓它。這類特色美食便是讓許多 東北人饞得跑不動路的「知了猴」。但是,2020年「禁野令」來啦,還能出來抓知了猴嗎?知了猴還能不能吃呢?其實知了猴又叫蚱蟬、黑蟬、知了龜、爬蚱等,也就是夏天常常吱吱叫吵鬧聲討厭的醫治的稚蟲,學全名是金蟬。
  • 青島知了猴有5種分布 市場上9成來自河南等地
    目前,蟬的幼蟲——知了猴已在青島大量上市,每斤最高能賣上百元。蟬的種類繁多複雜,中國約有200種,在青島地區有5種,常見的為3種,分別是蚱蟬、蟪蛄、寒蟬。除此外,還有日本黑蟬和蒙古寒蟬,其中最為市民熟知的知了就是蚱蟬。近年來,野生蟬已經很難滿足市民消費,知了猴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島城也已開始陸續出現養蟬人。此外,蟬之所以受人喜歡,還因其具有美好的寓意。
  • 童年趣事——摸「知了猴」
    一到夏天的傍晚,村裡的小夥伴會結伴沿著水渠邊的楊樹,摸「知了猴」。「知了猴」剛剛從土裡鑽出來,都在樹根,有時被草擋著,因為沒有手電筒,都靠去「摸」。天沒有完全黑下來,蠕動很慢的「知了猴」被眼尖的夥伴看到,就會聽到歡快的叫聲,「我摸了一隻」。
  • 「知了猴」究竟能不能吃?明確了!
    「知了猴」不在其中自2月2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出臺後,網上就對「野生動物」出現了各種解讀,不少人懷疑,是不是連「知了猴」都不能吃了
  • 知了,叫金蟬,又叫解猴,夏天的美味,營養又健康
    睢寧菜系食色生香今天帶你一起回味「炸解猴」的味道,解猴是睢寧話,也就是金蟬,又名知了猴、知了龜,是農村常見的一種昆蟲。知了猴不僅是昆蟲,也是一種珍貴的季節性美食。很多睢寧人童年的夏天都是這樣度過的——吃過晚飯,興衝衝地扛起長杆,拿著手電筒,拎著塑膠袋或小罐子,跟著朋友或哥哥姐姐遊走於大大小小的樹下捉解猴。運氣好的話,一晚上可以捉到幾十隻。在那個年代,油炸解猴可是上天賜給我們免費的美味。
  • 知了猴、螞蚱大膽吃起來!
    從入夏以來,因為一直沒有明確通知,不斷有網友在煙臺論壇詢問,「今年知了猴還能不能吃」。現在,通知終於下來了——煙臺人今年可以繼續吃知了猴!據悉,全省需要按照規定進行處置的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近29萬頭(只),總共13種,分別是:果子狸、刺蝟、豪豬、藍孔雀、黑天鵝、鴻雁、灰雁、斑嘴鴨、黑水雞、斑鳩、白骨頂雞、王錦蛇、虎紋蛙。煙臺人喜食一些昆蟲,這份禁食令一出,廣大的煙臺網友們可算是放心了,平時喜歡的蠶蛹、知了猴、螞蚱都可以接著吃了!
  • 又到蟬鳴摸「猴」時 「知了猴」還能吃嗎
    六月下旬以來,每到傍晚時分,城市、村鎮的馬路兩旁、院落周邊的樹林裡都會出現或者三五成群、或者零零散散的「捉猴人」,就是俗稱摸「知了猴」的人。「知了猴」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同翅目、蟬科昆蟲的代表種金蟬的若蟲。金蟬具有漸變態的生物學特徵,一生經過卵、若蟲、成蟲 3 各階段,若蟲又有多種俗稱,如 :節老龜、羅鍋、知了龜、知了猴、爬叉等。也就是說,人們摸到的「知了猴」其實就是金蟬正在經歷的一生當中的第二個生存期~若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