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知了猴也是「喝」樹汁 -齊魯晚報數字報刊

2020-11-26 齊魯晚報網
養殖知了猴也是「喝」樹汁
與野生的生存狀態相同,生長周期至少三四年
  • 2013年07月22日  來源:齊魯晚報
  • 【PDF版】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曾在《昆蟲記》中這樣描述蟬的一生。人工養殖的知了猴,也要經過這樣的生長曆程,其生存狀態與野生的幾乎完全一樣,從卵到蟬,至少需要三四年的時間。
採集卵枝>> 卵的自然成活率不到3%
  16日,記者來到曹偉在鄒城的知了猴養殖基地——一片十畝地的楊樹林。
  曹偉說,蟬把卵產在樹枝上,被產卵的樹枝就會枯死,這也是人們採集卵枝的一個判斷標準。在白蠟樹上產的卵是最優質的,這樣一條卵枝價格要在3毛到5毛錢。野外的卵枝逐年減少,每年以5分到1毛的價格增長。
  他在屋頂搭了一個簡易的孵化室,搭的架子上堆了許多有蟬卵的卵枝。「過冬時,30%的卵會被凍死,要經常曬太陽,曬得過多又會丟失水分,卵會幹死。一條卵枝上的150粒卵,存活率不會超過50%。卵的自然成活率更低,不到3%。」曹偉說。

孵化蟬蟻>> 三分鐘鑽進地下才能活
  每年六月中下旬,幼卵就會孵出蟬蟻,曹偉把這些帶有蟬蟻的枝條從屋頂挪到地面。他建造了一個簡易的卵室,把卵枝放在架子上,下面扯一塊大的塑料布,中間挖個洞,形成一個漏鬥,再下面放一個盛著細土的大盆。定期往卵條上噴水,蟬蟻就會掉落下來。
  「蠶蟻是白色的,比螞蟻還小,沒有任何防禦能力。」曹偉介紹,他總結的經驗是,把蠶蟻直接撒在樹下,讓它們自己鑽進地下,「它們面臨最大的天敵就是螞蟻。一般蟬蟻會在3分鐘內鑽進地下,沒有鑽進去的,就會被螞蟻吃掉。」
長成若蟲>> 潛伏地下也會被餓死
  蟬蟻鑽入地下後,靠吸食樹根的汁液生存。「在地下自己鑿洞,每個蟬蟻一個洞,有的會因離樹根太遠,吃不到樹根的汁液餓死,還有些不適應環境凍死或者缺少水分乾死。」曹偉說,樹根的生長很繁雜,即使離樹幹較近的範圍內,也不能確保都有樹根。
  地下蟄伏三年後,終於出土見天日了,但蟾蜍會在樹下蹲守,老鼠、刺蝟也不會放棄享受美食的時機。一些僥倖逃脫的知了猴,爬到樹枝、雜草上,蛻皮羽化為蟬,20天後開始交尾產卵,不久便死去。

相關焦點

  • 知了猴市場上70元一斤,養殖知了猴是不是很賺錢?答案來了
    知了猴在市場上賣70元一斤,那麼養殖一畝知了猴是不是很賺錢?答案來了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的野菜,野果,野生魚成為許多人稀罕的美食。知了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鋅等微量元素,尤其是蛋白質含量非常高,100克知了含有71克的蛋白質,是難得的低脂肪高蛋白食物,同時知了猴含有極高的藥用價值,知了龜含有豐富的甲殼素,能夠緩解皮膚衰老,傳統中醫認為知了猴有止咳生津滋陰補腎的功效,蟬蛻還是一味常用中藥材。在山東,河南等地早有食用知了猴的食俗,稱知了龜為「唐僧肉」。
  • 「知了猴」將大量出沒,「禁野令」之下還能吃知了猴嗎?
    導讀:又到了抓「知了猴」的季節,「禁野令」來了,知了猴還能吃嗎?天氣是越來越熱了,如今地攤也放開了,很多人到了晚上都出來擺地攤了。在夜宵攤上,入侵物種小龍蝦就是最火爆的,很多人都會特意點上一份,邊喝啤酒邊吃小龍蝦,真是一種享受。
  • 青島知了猴有5種分布 市場上9成來自河南等地
    目前,蟬的幼蟲——知了猴已在青島大量上市,每斤最高能賣上百元。蟬的種類繁多複雜,中國約有200種,在青島地區有5種,常見的為3種,分別是蚱蟬、蟪蛄、寒蟬。除此外,還有日本黑蟬和蒙古寒蟬,其中最為市民熟知的知了就是蚱蟬。近年來,野生蟬已經很難滿足市民消費,知了猴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島城也已開始陸續出現養蟬人。此外,蟬之所以受人喜歡,還因其具有美好的寓意。
  • 知了猴不能吃了嗎
    知了猴,又名爬拉猴、爬猴、蟬蛹等,學名金蟬,是北方常見的一種食用昆蟲。「油炸金蟬」,也是中國一道傳統美食。近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 知了猴上市60元一斤 養殖者每晚能收穫兩萬隻
    看到記者在詢價,一些市民說,現在吃高級點的海貨比吃知了猴要划算。而且如果想吃蛋白質高的蟲類美食嘗鮮,蠶蛹也是不錯的選擇。記者隨後在市場發現,一斤蠶蛹的價格多在三十塊錢到四十塊錢之間,價格比知了猴低了一半左右。    數量減少催高價格    知了猴的價格為何會這麼高呢?
  • 「知了猴」開始上市了,已經有人工養殖了,為何價格還這麼貴?
    還記得小時候一到夏天,特別是雨後的涼爽,我和小夥伴經常相約去樹幹知了猴,那時候純粹是為了玩而去抓;長大後,小時候快樂的時光就結束了,因為已經知道「知了猴」營養價值非常高,這變成了我們是為了吃而去抓。不同的年代,對追求的方式不一樣,作為農村人,我來說說我們村的知了猴。
  • 又到吃知了猴的季節,知了猴對身體有沒有危害?看完心裡就明白了
    這類特色美食便是讓許多 東北人饞得跑不動路的「知了猴」。但是,2020年「禁野令」來啦,還能出來抓知了猴嗎?知了猴還能不能吃呢?其實知了猴又叫蚱蟬、黑蟬、知了龜、爬蚱等,也就是夏天常常吱吱叫吵鬧聲討厭的醫治的稚蟲,學全名是金蟬。每一年來到6月份的中旬,這類蟲類就從地底剛開始鑽出來了,隨後這個時候許多 北方地區的村裡人,便會去小河邊、種植園裡等地區,四處抓知了猴。
  • 注意:知了猴算野味嗎?還能抓嗎?養殖的可以吃嗎?看完有數了
    這是因為,知了猴是一種美味,剛從地底下爬出來的知了猴,用油炸或者煎一下,非常好吃,深受人們的歡迎。現在不少城市裡夏季的夜市大排檔上,都能見到不少人吃油炸知了猴。筆者小時候,村裡人抓知了猴賣,一隻能賣一兩毛錢,不過那是20來年前的事了,現在大排檔的知了猴,一小盤就要好幾十塊錢。
  • 安徽蟬幼蟲成美食 金蟬被稱唐廋肉知了猴養殖技術受推崇
    今年,這知了猴可是火了,前幾天有媒體報導,小小的知了猴,今年的產值竟然已經達到了三四個億,網絡上又爆出新聞,今年浙江永康市特別流行吃知了猴,一天內竟然能吃掉了五噸,一斤知了猴的價格已經上百元,令人膛目結舌。為何今年的知了市場會如此火爆?它是自然生長的還是人工養殖的?到底有怎樣的營養價值呢?
  • 陽信男子養殖知了猴13年 一晚最多能摸兩萬隻
    不過,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和市民逐年大肆捕捉的原因,野生知了猴的數量越來越少,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人工養殖知了猴便應運而生,且越來越多。7月17日,記者通過多方聯繫,前往陽信縣高鳴林下種養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社長張樹彪經過13年的數據收集和研究,終於成就了夜產兩萬餘只知了猴的景象。
  • 知了猴什麼部位不能吃 昆蟲之寶金蟬用途廣泛
    大家都知道每年夏天七月中下旬知了猴就會如約和大家見面了,有一些小夥伴對如何清洗知了猴的衛生產生了疑問,吃知了猴是否需要消毒,下面小編給大家科普一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知了猴是蟬的若蟲,在經過長期的休眠之前會攝入很多的食物,因此,在知了猴的體內存在很多殘渣,不適合食用,而知了猴其他部位都能吃,蛋白質含量極高,都可食用。
  • 吃「知了猴」的人越來越多,再過10年,知了猴會絕種嗎?
    特別是進了三伏天后,一動不動也是熱汗涔涔!不過相比較夏天的炎熱,最讓人們反感的卻是夏天蟬鳴。特別是在農村,樹木蔥蔥,每棵樹上都趴著幾隻蟬在「引吭高歌」,夏天似乎就是它的主場,這也讓不少幹完活準備休息的老農們發了愁。
  • 應酬不斷痛風找上門 - 齊魯晚報數字報刊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金麥穗農業:2019年金蟬(知了猴)養殖前景及現狀分析
    2019年金蟬(知了猴)養殖前景怎麼樣?目前的現狀又如何呢?跟著金麥穗農業一探究竟吧!近幾年金蟬(知了猴)養殖有著龐大的市場和利潤空間,但世上沒有絕對穩賺不賠的項目,金蟬養殖和其他傳統養殖也同樣存在風險,養殖業沒有保證的,豬羊牛馬如此,金蟬養殖也是如此,而種源、技術、銷路都是制約養殖戶的關鍵環節!
  • 農民瞅準市場養知了猴 一夏收入七八十萬(圖)
    核心提示    捉知了猴,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是童年的美好回憶;吃知了猴,也是諸多市民去飯店時必點的佳餚。很多人以為知了猴都是純野生的,其實不然,在黃島區寶山鎮有位農民名叫潘永昌,已經養殖知了猴6年了。
  • 油炸知了猴,簡單易學,看著就流口水
    油炸知了猴極具地方特色的美食,知了猴是金蟬的成熟若蟲,知了猴在山東各地叫法不一,我老家在安丘,我爸管它叫「知了龜(龜發的卻是三聲」)原料:知了猴、植物油。做法步驟:第1步、老爸昨天從山東老家回來了,雜七雜八帶回不少東西,其中一樣就是這個知了猴,用大礦水瓶裝回來的,在淡鹽水裡浸泡著,我忘記拍照了。這個知了猴不是養殖的,我爸說是我三姑父晚上一個個抓的(只能晚上抓)。知了猴從瓶子裡倒出,反覆投洗幾次,控水。都下油鍋了我才想起拍照。
  • 「知了猴」馬上出土!晚上還能摸麼?
    俗稱「知了猴」也就是金蟬,它在不同地方的別稱有很多,:節老龜、知了龜等,是昆蟲的一種,而且還是害蟲。 而養殖金蟬也是其中一種,金蟬幼蟲也就是知了猴有警告的營養價值,口感更是一流,油炸起來香噴噴讓人流口水。含有豐富的胺基酸、蛋白質及微量元素,脂肪酸,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內分泌起關鍵作用 。 除此之外起經濟價值也是巨大,除了幼蟲作為食用一盤在大酒店能買到幾百元以外,其蛻皮的外殼更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更是高達幾千元一斤的價格。
  • 立秋過後,農村常見的「知了猴」價格倍增,消費者為啥這麼喜愛
    現在「知了猴」的價格倍增,並且分為野生和養殖的價格不同,不少市場賣到1-2元一隻,而在一些高檔酒店更是達到3元或者5元一隻,小編深刻的記得10年前也就是1元三個或者5個,而現在價格如此高到底為什麼呢?首先是現在老百姓力度越來越大,並且對於野菜或者野味都比較感興趣,而以前食用「知了猴」只是在江蘇、安徽、山東一帶比較多,隨著這種美味的推廣,近些年已經擴展到大江南北,面對如此大的一個市場消費市場,目前依靠野生的「知了猴」髮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雖然有些地方也發展了人工養殖,但是仍然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所以價格大漲。
  • 又到蟬鳴摸「猴」時 「知了猴」還能吃嗎
    六月下旬以來,每到傍晚時分,城市、村鎮的馬路兩旁、院落周邊的樹林裡都會出現或者三五成群、或者零零散散的「捉猴人」,就是俗稱摸「知了猴」的人。「知了猴」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同翅目、蟬科昆蟲的代表種金蟬的若蟲。金蟬具有漸變態的生物學特徵,一生經過卵、若蟲、成蟲 3 各階段,若蟲又有多種俗稱,如 :節老龜、羅鍋、知了龜、知了猴、爬叉等。也就是說,人們摸到的「知了猴」其實就是金蟬正在經歷的一生當中的第二個生存期~若蟲階段。
  • 4033人 - 4033人 - 齊魯晚報數字報刊
    綜合新華社消息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