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幫手看到一篇比較有意思的文章,說是金蟬在地下的時候,不會受到螞蟻的危害,原因是知了猴打洞深度比螞蟻深,該觀點得到不少人的反對。
知了猴(金蟬、爬蚱)在農村比較常見,每年到了夏季,得到不少人的「喜愛」,原因主要有2點,其一,可以捉了之後賣錢,根據區域和時間不同,一個能賣到好幾毛,一晚上能捉幾十上百個,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收益還是不錯的;其二,近些年來,食用金蟬成為了比較「流行」的趨勢,不論是油炸,還是燒烤,在炎熱的夏季,都得到了食客們的喜歡。
知了猴一般情況下,從蟬卵到成蟬,大概需要3年的時間,在未鑽出土壤之前,一直在地下生存,而螞蟻是社會性群體的生活,真的不會吃食知了猴嗎?
小幫手查詢了一些資料,看了一些視頻發現,不論是在地下的知了猴還是鑽出土壤後剛蛻皮(比較嫩)的知了猴,都會受到螞蟻的危害,而大家看到的都是已經鑽出土壤的知了猴,而那些在土壤中被螞蟻吃掉的知了猴,不可能鑽出土壤,所以就會產生一種錯覺,知了猴是不怕螞蟻的,或者說螞蟻不知知了猴。
前段時間,小幫手和一些金蟬養殖戶聊天時,也說到了知了猴「天敵」的問題,在地下,會有一些地下害蟲的危害,到了3年左右鑽出土壤後,地面上的生物更多,「天敵」相應的也會更多,比如雞、鴨、鳥類等,當然,也有最可怕的「人類」。
其實,從大方面進行分析,這就是生態環境中的食物鏈,每一種生物,都在這個食物鏈中,前面有自己的「食物」,後面有吃自己的生物,一環接著一環,也許這就是生存。
綜上所述,螞蟻還是會危害知了猴的,不知道大家對此怎麼看?如果你有其他更好的觀點,歡迎在下面評論中留言,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