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要在地下幾年才爬出來,難道螞蟻不吃它嗎?打洞的土到哪去了

2020-11-24 騰訊網

文/農夫也瘋狂

雖然現在已經立秋了,但是在農村裡不少人還是會在天黑了以後,去到野外捉知了猴,也就是治了的幼蟲,在古代的時候也叫它金蟬。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再加上知了猴的營養價值好,相當的美味,在民間還有著「唐僧肉」的美譽。吃過或者是抓過金蟬的都很清楚,這種昆蟲是要在地裡生活三年、五年、七年,或者是更長的時間才會從地裡爬出來的。那螞蟻也是在地下生活,為什麼螞蟻不吃知了猴呢?而且金蟬從地裡打洞出來之後,那些土又到哪裡去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當知了通過鳴叫吸引來異性進行交配以後,就會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產卵,然後它們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終點。而所產的卵在第二年的夏季就要孵化出幼蟲了。它們會先啃食樹枝上的汁液為食,當樹枝幹枯掉落之後,這些知了的幼蟲也會順便從掉落下去,並且找疏鬆的土壤,打洞進入到地下幾十釐米的深處,有些甚至還能進入地底下數米的深處。其一般要在地裡生活三年,五年,或者是更長的時間。

在地底下的知了幼蟲,它們打洞的時候都是依靠樹根處的,原因是這些樹根就是它們的食物來源。地底下的知了幼蟲就是吸食樹根的汁液為生,要經過4次蛻皮才完成發育,之後就要從地裡不斷往上打洞爬出來,完成最後一次蛻皮。那知了幼蟲在地下生活這麼長的時間,為什麼螞蟻不吃知了的幼蟲呢?這是因為螞蟻根本就吃不到。螞蟻雖然喜歡吃一些昆蟲的屍體,但是它們是在地上面覓食的。

螞蟻雖然也是住在地底下,可是它們的洞穴並不深,也就是地下幾釐米的深度而已。可是知了的幼蟲卻是在地下幾十裡面的深度,如此深的地方,螞蟻就算是想吃也是吃不到的。而且螞蟻都一般是吃死的,或者是受傷了要死的昆蟲的,它們很難吃活的昆蟲。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知了的幼蟲不怕被螞蟻吃掉。但是如果是在地面了,有受傷了,或者是死掉了的知了幼蟲,那就會被螞蟻搬回家慢慢吃掉的。

至於金蟬打洞出來以後,為什麼沒看到土壤,那是因為被它們踩在了地底下。知了幼蟲還很小的時候就進入到了地底下,然後會慢慢長大。而知了幼蟲要在地底下活動,就得打洞。隨著身體不斷長大,地下洞穴也需要越來越大。知了的幼蟲打洞方面是相當厲害的,它們的兩個前足就像是鏟子以後,能輕易地把土壤挖開。而地底下的土壤本來就是疏鬆的,被挖掉的就會被不斷踩在地下,同時知了幼蟲還會分泌一種液體,這樣方便把洞穴四周變得光滑,從而起到穩固的作用。

現在明白了吧,知了的幼蟲在地下是不怕螞蟻的,並且所打洞的土壤也被它們小心翼翼地踩在了腳底下,所以即便是打洞出來了,在外面也見不到土壤的。你們愛吃金蟬嗎?立秋過了,金蟬就少了,各位喜歡吃的朋友們,可要抓緊時間哦!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致謝)

相關焦點

  • 知了在樹上產卵,為何知了猴卻在地裡爬出來?它們打洞的土哪去了
    其實知了的一生要經歷卵、若蟲和成蟲這三個階段,在它們沒有銳變成為知了之前,是一種很有營養又美味的野味,在各地也有不同的俗稱,比如知了猴、知了龜、節老龜、爬叉等。我們都知道知了是在樹上產卵的,而知了鳴叫就是為了吸引異性過來交配的。那為什麼知了的若蟲——知了龜卻是從地裡爬出來的呢?它們打洞時的土哪裡去了呢?
  • 知了猴幼蟲在地下要蟄伏好幾年,以什麼為食?不怕被螞蟻吃掉嗎?
    而在北方有一種野味在市場上非常的搶手,其售價甚至要比牛肉還要貴很多,目前要七八十塊錢一斤。這種野味就是知了猴,也叫爬叉、知了龜、節老龜等,在古代中醫上也叫它金蟬,這名字可是非常高大山的。其實知了猴是知了(蟬)的若蟲,其一生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而知了猴是在若蟲階段,是還沒有完全變態的昆蟲,等到「金蟬脫殼」以後就羽化為成蟲了。
  • 蟬在樹上產卵,為什麼從地下出來?它打洞的土去哪了?
    最近「知了猴」非常的「熱」,因為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掃蕩」知了猴的季節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些年,知了的叫聲越來越「微弱」了,而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年的夏天它們都被作為「下酒菜」端上了餐桌。許多人都知道知了猴是怎麼沒的,但很少人知道它是怎麼來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蟬的一生。
  • 農村的「知了猴」真的能吃嗎?為什麼洞裡的螞蟻不去吃它呢?
    知了是地下昆蟲,長大後會爬到樹上產卵,所以有很強的鑽孔能力。螞蟻是雜食動物,知了落在地上會被螞蟻帶回家。另外還有一些小昆蟲、小動物,也是螞蟻嘴裡的美食,螞蟻為什麼不吃知了猴呢?是因為不好吃呢,還是因為有毒呢?
  • 金蟬要在地裡要生活好幾年,金蟬為什麼要脫殼?不脫殼會怎樣?
    南方大部分地區可能吃不習慣金蟬,很多人都下不了嘴,農夫就是南方人,之前一直不知道這種蟲子能吃。去到北方以後才發現,在他們這邊金蟬就是一種超級美食,男女老少都愛吃。每當夏至節氣到了以後,天黑後一家老少都出去抓這種蟲子。金蟬其實就是知了(蟬)的幼蟲,其要在地裡生活好幾年,等到發育完全了之後才會從地裡爬出來蛻皮羽化,而成語「金蟬脫殼」說的就是這種昆蟲。那你可知道,為什麼金蟬要脫殼嗎?不脫殼會怎樣呢?
  • 農村的「知了猴」能吃嗎?為什麼螞蟻不去吃它?原因很簡單
    農村的「知了猴」能吃嗎?為什麼螞蟻不去吃它?原因很簡單夏天到了,知了也出現了,知了不僅是標誌性的夏天昆蟲,它同樣也可以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佳餚,也有燒烤攤會將知了作為燒烤的原料。相信一些農村的小夥伴都有過小時候夏天去抓知了的經歷,農村也把它稱作「知了猴」,那這個東西真的是可以食用的嗎?其實是可以的。本身,知了猴是一種生長在地下洞裡的昆蟲,它會在地底下打洞,而且它的打洞能力可不容小覷。但是等它長大以後,它就會離開一直生活的洞穴,慢慢地爬上樹。它上樹是為了產卵,知了猴一次性可以產出不少的蟲卵。那麼,又有人疑惑了?
  • 知了猴為何天黑後才爬出來?在地底下依靠什麼為生,需要呼吸嗎?
    在南方很少有人吃知了猴,所以對於知了猴也不太了解。那知了猴有沒有呼吸器官呢?它們在地底下要生活好幾年,知了猴需要呼吸嗎?為什麼知了猴要等到晚上才從地裡爬出來呢?今天農夫將來和大家一起解答這些心中的謎團。 一到夏天,在悶熱的中午,知了就會一遍一遍叫個不停,非常的煩人,有時候還真的容易心煩氣躁。
  • 知了猴從地下鑽出後,洞裡面的土不見了,被它自己吃了嗎?
    近期正是知了猴較多的季節,對於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來說,吃完晚飯,拿著手電筒,帶一個瓶子,自家周圍轉悠一圈,運氣好的話,能捉到幾十個,不論是自己留著吃,還是賣給收購的小販,都是比較好的選擇。其實,關於知了猴,相信不少朋友有這樣一個問題,知了猴是從地下的洞中鑽出來的,知了猴鑽出來之後,地下形成一個洞口,但是洞口處卻沒有多餘的土,那麼洞中的土去哪了呢?關於這個問題,筆者也問了不少朋友,得出的答案有幾點,大家一起來看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
  • 農村常見的「知了猴」,在洞裡真的不怕螞蟻吃它嗎?
    今天小幫手看到一篇比較有意思的文章,說是金蟬在地下的時候,不會受到螞蟻的危害,原因是知了猴打洞深度比螞蟻深,該觀點得到不少人的反對。知了猴一般情況下,從蟬卵到成蟬,大概需要3年的時間,在未鑽出土壤之前,一直在地下生存,而螞蟻是社會性群體的生活,真的不會吃食知了猴嗎?
  • 你捉的螞蟻會打洞嗎
    螞蟻不會偷吃你的糖  為什麼不找個機會去郊野、去僻靜一些的小路上走走呢,動物世界欄目鼓勵讀者自己採集螞蟻,這是提高觀察能力,親近大自然的好時機。採集螞蟻其實很簡單:一般螞蟻的棲息地都是人們不容易幹擾到它們生活的地方。螞蟻窩通常周邊有很多土顆粒,在晴暖的天氣裡,會有螞蟻忙忙碌碌。
  • 「金蟬脫殼」說的就是知了猴,要在地裡生活幾年,金蟬為何要脫殼
    文/農夫也瘋狂 在夏季的時候,正是抓金蟬的好時節。南方大部分地區可能吃不習慣金蟬,很多人都下不了嘴,農夫就是南方人,之前一直不知道這種蟲子能吃。去到北方以後才發現,在他們這邊金蟬就是一種超級美食,男女老少都愛吃。每當夏至節氣到了以後,天黑後一家老少都出去抓這種蟲子。
  • 農村的「知了猴」真的能吃嗎?為什麼洞裡的螞蟻不去吃它?
    但是今日卻很異常,大部分地域下了整整的一個多月的雨,都聽不見知了的鳴叫聲,還記得下情況下的夏季,每到夜裡便會和小夥伴們合作經營抓知了,那個時候沒有什麼零食,抓回家的知了放入鍋中煎炸,撒上一點鹽就吃,真的是太香了!但是伴隨著現在社會比較發達,大伙兒日常生活好啦剛開始重視健康養生,有些人就會有疑慮,鄉村的知了猴確實可以吃嗎?為何洞裡的螞蟻從不吃它呢?
  • 養殖金蟬賺錢嗎,我們該如何養殖,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所以只要你能將金蟬養殖出來,你就100%能賺錢。不過想要將金蟬養殖出來,雖然看似比較簡單,但還真有一些難度。一、金蟬成長周期長,養殖期間容易出現問題首先大家要明白,金蟬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它幾乎都是地下成長。
  • 夏天到金蟬鳴,農村人稱「知了猴」的金蟬如今價格倍增,你吃過嗎
    現在已經是7月中旬,不管白天黑夜,最令人心煩的可能說就是金蟬的叫聲,天氣越是炎熱,金蟬的鳴叫就越響亮,可能大家不太知道,金蟬也分為不同品種,我們常見的可能是普通的金蟬,但是有一種叫聲非常洪亮並且個頭非常小,而它的幼蟲也是比較小,和普通金蟬小了一倍多,人們把金蟬的幼蟲叫做「知了猴」,
  • 金蟬不止一個「金蟬定律」,它用一生,告訴了我們7個人生哲理
    它的主要指:蟬要在暗無天日的泥土下生存三年後,便能一飛沖天縱情鳴叫。「金蟬定律」給人的啟發便是「厚積薄發」,只有忍受成功前的無限黑暗與困苦,才能享受成功後的光明前景和喜悅。其實關於金蟬的道理,不止這一個「金蟬定律」。
  • 金蟬營養價值高不高?怎麼做最好吃?
    不過金蟬雖然是害蟲,但是這不影響其具有比較高的營養價值,畢竟它的食物可是樹木的精華。每100克金蟬的蛋白質含量最高可達72克,這個含量是牛羊肉的3倍、雞蛋的5到6倍。但是在高蛋白的同時,金蟬的脂肪含量也高達15克之多,不過它的脂肪酸比例還是不錯的,不飽和脂肪酸佔比77.27%,跟比較昂貴的橄欖油旗鼓相當了。
  • 金蟬到底能不能吃?吃知了猴有何危害?70元一斤的金蟬你會吃嗎?
    夏天到了,對於很多美食愛好者來說,又到了吃知了猴的時間。當然有些地方不叫知了猴,通俗一點的說法叫做金蟬,當然也有叫做知了龜的。在農村裡面,一到夏天,門前屋後的樹上或者草叢裡面都經常見到它們的身影。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先聞其聲才見其人,甚至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 地下活5年地上活30天,知了真的能吃嗎?為啥洞裡的螞蟻不吃它?
    地下活5年地上活30天,知了真的能吃嗎?為啥洞裡的螞蟻不吃它?我覺得很多人應該對知了不陌生,特別是現在這個天氣,它們爭先恐後的出來,說實話,我並不怎麼喜歡知了,它們實在是太吵了。不過,我還是要說一句真心話,知了確實好吃,特別是炸的,味道超級美味。可奇怪的是,知了上了人類的餐桌,為什麼螞蟻卻不吃它呢?首先,螞蟻不吃,並不是說知了不夠美味,它們不吃是有原因的。雖然它們的家都在地上,但它們並沒有什麼交集,要知道螞蟻體積實在是太小了,而知了又是地下的老大,螞蟻怎麼敢碰知了呢?
  • 北方的農村,為何很多人愛吃知了猴,而蟬卻沒人吃,蟬能吃嗎?
    小時候對於知了基本沒有什麼好感,甚至還有點厭惡,因為它在樹上叫得很煩人。去到北方念書了以後,才知道在這裡普遍都愛吃知了的幼蟲——知了猴。看他們一口一個吃得津津有味,但是農夫還是忍住了,實在是下不去嘴。後來了解才得知,原來知了猴的食用歷史很悠久了,在古代的時候它叫「金蟬」,而在民間還把它稱為「唐僧肉」,可見其營養價值還是挺高的。那為何很多人愛吃知了猴,而蟬卻沒人吃,知了猴變成蟬了以後還能吃嗎?
  • 花盆裡爬滿螞蟻怎麼辦?爬來爬去可嚇人了,教你解決!
    1、換土法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換土,要是螞蟻少的話直接把它就出來就行,一般情況下是沒有辦法確定螞蟻的數量的,一個一個揪實在是不現實。乾脆換土吧,把舊土全部換掉,這樣螞蟻就沒有地方躲藏。一般在重新上盆之前,還需要衝洗一下根部,再把新土消毒,這樣就很難再招來螞蟻。換土還可以解決土壤板結問題,可以促進植株更好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