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夫也瘋狂
雖然現在已經立秋了,但是在農村裡不少人還是會在天黑了以後,去到野外捉知了猴,也就是治了的幼蟲,在古代的時候也叫它金蟬。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再加上知了猴的營養價值好,相當的美味,在民間還有著「唐僧肉」的美譽。吃過或者是抓過金蟬的都很清楚,這種昆蟲是要在地裡生活三年、五年、七年,或者是更長的時間才會從地裡爬出來的。那螞蟻也是在地下生活,為什麼螞蟻不吃知了猴呢?而且金蟬從地裡打洞出來之後,那些土又到哪裡去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當知了通過鳴叫吸引來異性進行交配以後,就會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產卵,然後它們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終點。而所產的卵在第二年的夏季就要孵化出幼蟲了。它們會先啃食樹枝上的汁液為食,當樹枝幹枯掉落之後,這些知了的幼蟲也會順便從掉落下去,並且找疏鬆的土壤,打洞進入到地下幾十釐米的深處,有些甚至還能進入地底下數米的深處。其一般要在地裡生活三年,五年,或者是更長的時間。
在地底下的知了幼蟲,它們打洞的時候都是依靠樹根處的,原因是這些樹根就是它們的食物來源。地底下的知了幼蟲就是吸食樹根的汁液為生,要經過4次蛻皮才完成發育,之後就要從地裡不斷往上打洞爬出來,完成最後一次蛻皮。那知了幼蟲在地下生活這麼長的時間,為什麼螞蟻不吃知了的幼蟲呢?這是因為螞蟻根本就吃不到。螞蟻雖然喜歡吃一些昆蟲的屍體,但是它們是在地上面覓食的。
螞蟻雖然也是住在地底下,可是它們的洞穴並不深,也就是地下幾釐米的深度而已。可是知了的幼蟲卻是在地下幾十裡面的深度,如此深的地方,螞蟻就算是想吃也是吃不到的。而且螞蟻都一般是吃死的,或者是受傷了要死的昆蟲的,它們很難吃活的昆蟲。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知了的幼蟲不怕被螞蟻吃掉。但是如果是在地面了,有受傷了,或者是死掉了的知了幼蟲,那就會被螞蟻搬回家慢慢吃掉的。
至於金蟬打洞出來以後,為什麼沒看到土壤,那是因為被它們踩在了地底下。知了幼蟲還很小的時候就進入到了地底下,然後會慢慢長大。而知了幼蟲要在地底下活動,就得打洞。隨著身體不斷長大,地下洞穴也需要越來越大。知了的幼蟲打洞方面是相當厲害的,它們的兩個前足就像是鏟子以後,能輕易地把土壤挖開。而地底下的土壤本來就是疏鬆的,被挖掉的就會被不斷踩在地下,同時知了幼蟲還會分泌一種液體,這樣方便把洞穴四周變得光滑,從而起到穩固的作用。
現在明白了吧,知了的幼蟲在地下是不怕螞蟻的,並且所打洞的土壤也被它們小心翼翼地踩在了腳底下,所以即便是打洞出來了,在外面也見不到土壤的。你們愛吃金蟬嗎?立秋過了,金蟬就少了,各位喜歡吃的朋友們,可要抓緊時間哦!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