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說的就是知了猴,要在地裡生活幾年,金蟬為何要脫殼

2020-11-22 騰訊網

文/農夫也瘋狂

在夏季的時候,正是抓金蟬的好時節。南方大部分地區可能吃不習慣金蟬,很多人都下不了嘴,農夫就是南方人,之前一直不知道這種蟲子能吃。去到北方以後才發現,在他們這邊金蟬就是一種超級美食,男女老少都愛吃。每當夏至節氣到了以後,天黑後一家老少都出去抓這種蟲子。金蟬其實就是知了(蟬)的幼蟲,其要在地裡生活好幾年,等到發育完全了之後才會從地裡爬出來蛻皮羽化,而成語「金蟬脫殼」說的就是這種昆蟲。那你可知道,為什麼金蟬要脫殼嗎?不脫殼會怎樣呢?

在夏季的中午,常聽到知了,也就是蟬在樹上一遍一遍的鳴叫,而這也是它們吸引異性過來交配的一種方式。知了的幼蟲就是金蟬,有些地方也叫它知了猴、知了龜,或者是爬叉。這種動物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當知了在交配了以後,就會在樹枝上產卵。等到第二年的夏季,這些卵遇到適當的溫度之後就會孵化出來成為幼蟲。而從幼蟲到蛹這個過程,要先後經過四次蛻皮。

當幼蟲孵化出來了以後,它們就會隨著樹枝一併掉落下來,然後這些幼蟲就會就近找土壤打洞鑽入到地底下,在地裡就以啃食樹根的汁液為生。從孵化出來,其一般要經歷過3年、5年、7年,甚至17年的時間才會從地裡鑽出來。而在地裡的這個過程中,它要不斷的生長發育,逐漸由小變大,並且經歷過四次蛻皮才算是發育完全了。那為什麼金蟬要蛻皮,並且經過脫殼呢?

這是因為金蟬和大多數的昆蟲一樣,都是沒有骨骼系統的,而在它們的身上起到骨骼作用的就是外殼。但是這層外殼是不會生長太大的,因此當金蟬長大了以後,這層外殼就會限制它的成長了,也就是外殼已經裝不下它了,所以需要換新的外殼,而蛻皮就是它們換「新裝」的方式。每到一定的時間,知了的幼蟲就會蛻皮一次,而當從地裡面爬出來以後,就會進行最後一次脫殼,只有脫殼後的金蟬才會具備飛行的能力。

金蟬在經過四次蛻皮以後,當發育完全了,就會選擇在夏至前後的一個傍晚,或者是天黑了以後就從地面鑽出來。一旦從地裡出來之後,它們就會選擇最近的一棵樹,順著樹幹往上不斷的爬,等到了一定的高度就會把自己的身體固定住,一動也不動,然後就開始「脫殼」了,一般蟬的脫殼集中在晚上9~10點之間,其餘時間就比較少了。

金蟬脫殼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其先是從頭部開始的,最初會在頭部裂開一道口子,然後口子越來越大,隨後身體就從這個口子慢慢向外爬出來。整個脫殼過程大約會持續一個小時左右。等到金蟬從裡面爬出來之後,就會留下一層金蟬外殼。而成功脫殼的金蟬,就有翅膀了,但是這個時候的身體還很柔軟,翅膀也是綠色的,並不會飛翔。大約再過1小時,身體慢慢變黑,也具備了飛翔的能力。

對於金蟬來說,無論那一次蛻皮都是很痛苦的一次經歷,如果蛻皮失敗了,那也就意味著死亡。有些在地裡的金蟬因為蛻皮不成功,遇到合適的條件,還會長成「金蟬花」。而爬出地面的金蟬,如果也蛻皮失敗,也就不能羽化成為知了了,只能是被天敵吃掉了。當然哦,現在對於金蟬來說,最大的天地就是人類了。

各位朋友們,你們見過金蟬脫殼嗎?是不是相當震撼呢?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致謝)

相關焦點

  • 金蟬要在地裡要生活好幾年,金蟬為什麼要脫殼?不脫殼會怎樣?
    摘要:金蟬就是知了的幼蟲,在地裡要生活好幾年,金蟬為什麼要脫殼?文/農夫也瘋狂在夏季的時候,正是抓金蟬的好時節。南方大部分地區可能吃不習慣金蟬,很多人都下不了嘴,農夫就是南方人,之前一直不知道這種蟲子能吃。去到北方以後才發現,在他們這邊金蟬就是一種超級美食,男女老少都愛吃。每當夏至節氣到了以後,天黑後一家老少都出去抓這種蟲子。金蟬其實就是知了(蟬)的幼蟲,其要在地裡生活好幾年,等到發育完全了之後才會從地裡爬出來蛻皮羽化,而成語「金蟬脫殼」說的就是這種昆蟲。那你可知道,為什麼金蟬要脫殼嗎?不脫殼會怎樣呢?
  • 知了,叫金蟬,又叫解猴,夏天的美味,營養又健康
    睢寧菜系食色生香今天帶你一起回味「炸解猴」的味道,解猴是睢寧話,也就是金蟬,又名知了猴、知了龜,是農村常見的一種昆蟲。知了猴不僅是昆蟲,也是一種珍貴的季節性美食。《西遊記》中去西天取經的真靈東土大唐高僧「唐僧」,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的二徒弟「金蟬子」轉世,有「金蟬脫殼」之意。所以人們將脫殼變身的蟬作為長生、再生的象徵。在《西遊記》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說法。由於金蟬有良好的口感,且營養價值高,有滋補之效,睢寧民間便把擺上餐桌,稱之為「唐僧肉」。
  • 安徽蟬幼蟲成美食 金蟬被稱唐廋肉知了猴養殖技術受推崇
    光滑寬大的膠紙粘住白楊樹一米高的部位,傍晚,「知了猴」出土後本能地往樹上爬去,爬到被膠紙粘住的地方,由於膠紙比較滑,再也爬不上去了,被圍堵的知了猴就這樣聚集在樹體的四周。據悉,「知了猴」是知了的幼蟲、蟬的蛹蟲,雖是美味佳餚,但價格不菲,在當地的村民眼裡,這黑黑的「知了猴」就是從土裡穿出的金疙瘩。
  • 金蟬,是指尚未脫殼的幼蟬
    導語:歡迎來到秋秀說故事,所謂金蟬,是指尚未脫殼的幼蟬。又稱知了蛹、瑤蟬、金蟬、雷震子,俗稱「老蟈蛹」。因為它的黃色,類似於金色,所以被稱為金蟬。金蟬的成熟若蟲一般被稱為蟬、知了龜、蚱蜢、爬樹猴(蘇北)、知了狗子、蟬幼、金蟬子等。山東省各地的名字各不相同。魯西南的一代叫爬cha,江蘇徐州的一代又叫爬拉猴。金蟬脫殼後成體出現。蟬又稱黑蚱和黑蚱蟬。如果沒有特別說明,蟬通常指蚱蜢蟬。由於蟬是蟬科昆蟲的代表種,金蟬是蟬的幼蟲。應該指出的是,也有人把成年的蟬稱為金蟬,這是黑蟬的美稱。
  • 安徽蟬幼蟲成美食 知了猴的營養價值
    居民晚上都打著手電筒捉一種叫做「知了猴」的蟲子。光滑寬大的膠紙粘住白楊樹一米高的部位,傍晚,「知了猴」出土後本能地往樹上爬去,爬到被膠紙粘住的地方,由於膠紙比較滑,再也爬不上去了,被圍堵的知了猴就這樣聚集在樹體的四周。
  • 吃知了猴,到底有什麼危害?看看醫學專家怎麼說
    說起知了猴,可能有些人不清楚是什麼,但要說起金蟬,相信大家就不陌生了,很多地方也把其稱為知了猴或蚱蟬。知了猴,就是金蟬的小時候,也是金蟬沒有脫殼的時候,要是知了猴脫殼成功了,才成為真正的金蟬,也就是夏天裡那種喜歡在外面鳴叫的生物。但不管是知了猴,還是金蟬,都是可以拿來食用的。
  • 北方的農村,為何很多人愛吃知了猴,而蟬卻沒人吃,蟬能吃嗎?
    摘要:北方的農村,為何很多人愛吃知了猴,而蟬卻沒人吃,蟬能吃嗎?文/農夫也瘋狂「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這是羅大佑的經典歌曲《童年》中的歌詞,每年到了夏季,當聽到知了在樹上鳴叫的時候,就會想起這首歌曲。對於很多的80後來說,這首歌應該是耳熟能詳了吧!
  • 知了猴為何天黑後才爬出來?在地底下依靠什麼為生,需要呼吸嗎?
    而它就是蟬的幼蟲,在古代的時候名字很高大上叫金蟬,而在民間普遍叫它知了猴,一方面是這種昆蟲的表皮顏色和金絲猴很相似,另外一方面是知了猴很會爬樹,就像猴子一樣在樹上很靈活。同時在樹上的時候,知了猴的外形看起來也和猴子有點形似,因此民間普遍叫它知了猴。
  • 知了猴幼蟲在地下要蟄伏好幾年,以什麼為食?不怕被螞蟻吃掉嗎?
    而在北方有一種野味在市場上非常的搶手,其售價甚至要比牛肉還要貴很多,目前要七八十塊錢一斤。這種野味就是知了猴,也叫爬叉、知了龜、節老龜等,在古代中醫上也叫它金蟬,這名字可是非常高大山的。其實知了猴是知了(蟬)的若蟲,其一生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而知了猴是在若蟲階段,是還沒有完全變態的昆蟲,等到「金蟬脫殼」以後就羽化為成蟲了。
  • 「知了猴」開始上市了,已經有人工養殖了,為何價格還這麼貴?
    知了猴習性有一句成語「金蟬脫殼」,說的金蟬就是這種知了猴,其他地方也有叫神仙,結了猴等,它是一種純天然無汙染的綠色可食昆蟲。喜歡棲息在鄉間生長年年歲比較久的樹木上,灌木叢上或者牆壁上。夏至過後到八月中旬,是知了猴上市的時間,鄉間到處可以聽到蟬叫聲。它的生長環境不受汙染,所以頗受老百姓的喜歡。
  • 農村人晚上愛找的知了猴真的能吃嗎?為什麼南方人從來不吃?
    農村人晚上愛找的知了猴真的能吃嗎?為什麼南方人從來不吃?昨晚上本來約著朋友要去吃燒烤的,但是傍晚的時候下起了小雨,所以只好換了一家,去吃的私房菜,點了幾個這家店的招牌菜,最後我還加了一份金蟬。說到這金蟬,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呢?
  • 原來是一隻大知了轉世?
    據美食磚家介紹,蟬可不是脫一次殼,它從卵裡孵化出來後,童年時期、青少年時代都是在地裡抱著吸管奶瓶度過的(吸食樹根液汁),少則兩三年,多則十幾年,蛻掉四次皮,才從地裡鑽出來,升級到樹杆上讀初中,俗稱小升初。在樹幹之上蛻掉最後一層殼,才完成成人禮,可以當歌唱家了。雄蟬喜歡一邊亂彈琴,一邊吸食樹枝液汁。
  • 知了在樹上產卵,為何知了猴卻在地裡爬出來?它們打洞的土哪去了
    而天氣一悶熱,知了也就是蟬,就出來鳴叫了。其實知了的一生要經歷卵、若蟲和成蟲這三個階段,在它們沒有銳變成為知了之前,是一種很有營養又美味的野味,在各地也有不同的俗稱,比如知了猴、知了龜、節老龜、爬叉等。我們都知道知了是在樹上產卵的,而知了鳴叫就是為了吸引異性過來交配的。那為什麼知了的若蟲——知了龜卻是從地裡爬出來的呢?它們打洞時的土哪裡去了呢?
  • 唐僧前世是一隻大知了?金蟬子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有一種說法,蟬也叫知了,金蟬子,那就是得了正果的知了。所以唐僧前世,其實是一隻動物成精,難怪妖怪們都要抓他,難怪吃了他的肉能長生不老。真的是這樣的嗎?顯然是錯的!金蟬其實是一個煉丹術語,明初《三峰老人丹訣》一書,將脫殼變身的蟬作為長生。
  • 青島男子種200畝知了猴 半小時收穫千隻一夜可掙3萬
    知了猴,別名截流猴、金蟬、截流龜,每年夏天入伏後為出產旺季。近日,一段叫《我的截流猴》的視頻爆紅網絡,裡面有句話深得人心:我們找的不是截流猴,是快樂。捉知了猴,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是童年的美好回憶。不少人以為知了猴都是純野生的,其實不然,在青西新區寶山鎮有位農民名叫潘永昌,已經養殖知了猴多年了。
  • 知了在地下的幾年在幹什麼?
    蟬,即知了,在全中國都有分布,地區不同,叫法不同,有知了、知了龜、借落子、知了猴、蛣等十多種稱呼。在夏天的鄉下、公園,我們隨處都能聽到知了的鳴叫聲,知了的「一生」極為短暫,一般只有十多二十天的壽命,每天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老化,尤其在交配過後更為迅速。
  • 今天才3月21日就聽到知了叫了,知了正常6月才叫,這意味著什麼?
    3月21日有人聽到了類似知了的叫聲,但這並不代表就有人親眼見到了真的在3月21日有知了的老熟幼蟲出土羽化成知了鳴叫。不得不說,錄音技術的發明、錄音設備的存在,可以讓人隨時隨地都能聽到知了的叫聲,但知了並不會因此就改變它的出蟄規律。知了屬於半翅目蟬科昆蟲,一生需要經歷卵、幼蟲、成蟲3個階段,生活在溫帶至熱帶地區,總共有2000餘種。
  • 金麥穗農業:2019年金蟬(知了猴)養殖前景及現狀分析
    2019年金蟬(知了猴)養殖前景怎麼樣?目前的現狀又如何呢?跟著金麥穗農業一探究竟吧!近幾年金蟬(知了猴)養殖有著龐大的市場和利潤空間,但世上沒有絕對穩賺不賠的項目,金蟬養殖和其他傳統養殖也同樣存在風險,養殖業沒有保證的,豬羊牛馬如此,金蟬養殖也是如此,而種源、技術、銷路都是制約養殖戶的關鍵環節!
  • 知了猴市場上70元一斤,養殖知了猴是不是很賺錢?答案來了
    知了猴在市場上賣70元一斤,那麼養殖一畝知了猴是不是很賺錢?答案來了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的野菜,野果,野生魚成為許多人稀罕的美食。說到夏季裡的美食,許多人自然想到有「網紅美味」之稱的小龍蝦,不管是在路邊攤還是大酒店,肉質肥嫩,蝦黃飽滿的小龍蝦都是許多人喜歡的美食,不過這今年有一種來自農村樹下的野味,不僅在營養上還是價格上都力壓小龍蝦,成為許多食客的新寵,讓小龍蝦走下「網紅」神壇。這種野味就是知了龜。
  • 知了猴不能吃了嗎
    尤其是「濫食」二字用詞非常精確,指的是極少數人隨便亂吃野生動物有可能導致疫情傳播,最典型的就是食用含有冠狀病毒和中間宿主的蝙蝠、老鼠、穿山甲、果子狸等,這其中穿山甲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嚴格禁止交易與食用的。而食用知了猴則不然,一是知了猴並非保護動物,二是知了猴更不是致病動物(至少目前沒能證明它是),三是知了猴有一個龐大的食用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