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夫也瘋狂
在夏季的時候,正是抓金蟬的好時節。南方大部分地區可能吃不習慣金蟬,很多人都下不了嘴,農夫就是南方人,之前一直不知道這種蟲子能吃。去到北方以後才發現,在他們這邊金蟬就是一種超級美食,男女老少都愛吃。每當夏至節氣到了以後,天黑後一家老少都出去抓這種蟲子。金蟬其實就是知了(蟬)的幼蟲,其要在地裡生活好幾年,等到發育完全了之後才會從地裡爬出來蛻皮羽化,而成語「金蟬脫殼」說的就是這種昆蟲。那你可知道,為什麼金蟬要脫殼嗎?不脫殼會怎樣呢?
在夏季的中午,常聽到知了,也就是蟬在樹上一遍一遍的鳴叫,而這也是它們吸引異性過來交配的一種方式。知了的幼蟲就是金蟬,有些地方也叫它知了猴、知了龜,或者是爬叉。這種動物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當知了在交配了以後,就會在樹枝上產卵。等到第二年的夏季,這些卵遇到適當的溫度之後就會孵化出來成為幼蟲。而從幼蟲到蛹這個過程,要先後經過四次蛻皮。
當幼蟲孵化出來了以後,它們就會隨著樹枝一併掉落下來,然後這些幼蟲就會就近找土壤打洞鑽入到地底下,在地裡就以啃食樹根的汁液為生。從孵化出來,其一般要經歷過3年、5年、7年,甚至17年的時間才會從地裡鑽出來。而在地裡的這個過程中,它要不斷的生長發育,逐漸由小變大,並且經歷過四次蛻皮才算是發育完全了。那為什麼金蟬要蛻皮,並且經過脫殼呢?
這是因為金蟬和大多數的昆蟲一樣,都是沒有骨骼系統的,而在它們的身上起到骨骼作用的就是外殼。但是這層外殼是不會生長太大的,因此當金蟬長大了以後,這層外殼就會限制它的成長了,也就是外殼已經裝不下它了,所以需要換新的外殼,而蛻皮就是它們換「新裝」的方式。每到一定的時間,知了的幼蟲就會蛻皮一次,而當從地裡面爬出來以後,就會進行最後一次脫殼,只有脫殼後的金蟬才會具備飛行的能力。
金蟬在經過四次蛻皮以後,當發育完全了,就會選擇在夏至前後的一個傍晚,或者是天黑了以後就從地面鑽出來。一旦從地裡出來之後,它們就會選擇最近的一棵樹,順著樹幹往上不斷的爬,等到了一定的高度就會把自己的身體固定住,一動也不動,然後就開始「脫殼」了,一般蟬的脫殼集中在晚上9~10點之間,其餘時間就比較少了。
金蟬脫殼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其先是從頭部開始的,最初會在頭部裂開一道口子,然後口子越來越大,隨後身體就從這個口子慢慢向外爬出來。整個脫殼過程大約會持續一個小時左右。等到金蟬從裡面爬出來之後,就會留下一層金蟬外殼。而成功脫殼的金蟬,就有翅膀了,但是這個時候的身體還很柔軟,翅膀也是綠色的,並不會飛翔。大約再過1小時,身體慢慢變黑,也具備了飛翔的能力。
對於金蟬來說,無論那一次蛻皮都是很痛苦的一次經歷,如果蛻皮失敗了,那也就意味著死亡。有些在地裡的金蟬因為蛻皮不成功,遇到合適的條件,還會長成「金蟬花」。而爬出地面的金蟬,如果也蛻皮失敗,也就不能羽化成為知了了,只能是被天敵吃掉了。當然哦,現在對於金蟬來說,最大的天地就是人類了。
各位朋友們,你們見過金蟬脫殼嗎?是不是相當震撼呢?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