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家喻戶曉,關於四大名著,有這樣一個說法,廣為流傳,叫「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後來人們也繼續補充了一句,叫「男不看西遊,女不看水滸」,合起來便是「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第一、少不看水滸
「老夫聊發少年狂」,對於少年人們的定義是一個「狂」字,很容易理解,少年時期的人,血氣方剛,也因為年少無知,所以做事情比較衝動,這一點情有可原,誰年少時沒有做過一兩件後悔事呢!
所以說,年少的人們,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並沒有十分之健全,簡單一句話,就是看待世界的角度,比較地片面。
回過頭來看水滸傳,其實水滸傳一書,是武俠的雛形,書中也不乏打打殺殺和刀光劍影,書中的角色,大多數是叛逆,不遵章法,不講規矩的,尤其是書中的黑旋風李逵,動不動便是用拳頭來解決事情,所以人們才說,少不看水滸,因為年少無知時,容易混淆書中的世界與現實的世界,假若學書中的「英雄」,意氣用事,糊裡糊塗去講「義氣」,最後做出傻事,便會牽連一生。
第二,老不看三國
三國演義與另外三部不同,因為三國演義描述的是風雲際會的戰亂年代,裡面的人物,利益糾葛極深,各種關係極其複雜,而是書中也充滿著各種各樣的陰謀詭計,有明算,也有暗算。可以這樣說,世間的人與人之間能夠發生的所有事情,三國都有描繪,不同事情讀三國,能夠讀出不同的境界。
當人到老了,閱歷多了,看問題的角度就比較透徹,這時看三國,便將書中的各種計謀,各種關係都一一識破了,當然,看破了也不好,因為會後悔。
人老了難免會回憶往事,此時讀三國,便會聯想自己的人生,便會產生後悔,例如,假若當年像曹操一般厚黑,成就就能更高,假若當年相劉備般仁厚,便不會得罪太多的人等等。
然而,人老了,很多都物是人非,一切都無濟於事,留下的只有悔不當初。
第三、男不看西遊
之所以男不看西遊,則認為西遊記的主角孫悟空,被帶上了緊箍咒,處處受到限制,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也是取經隊伍處處被打壓的過程。
總而言之,西遊記要告訴人們的道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這樣的氣氛之下,會很難激發人們無所畏懼的鬥志。
第四、女不看紅樓
有人認為,紅樓夢中的愛情觀,是存在偏頗的,這部小說寫得太爛漫了,書中也把愛情說得太悲涼了,而現實生活中的愛情,並不是小說中描繪的樣子。此外,紅樓夢的筆觸,非常之細膩,男生看了還好,女生天生性格細膩,看了還真會將自己帶入林黛玉和薛寶釵的角度中,以她們的愛情觀來面對現實,所以說,女生不看紅樓。
此外,紅樓夢出現的女性角色較多,將女性之間的勾心鬥角全部描寫出來了,會起到不好的示範作用。
以上,便是對於四大名著比較常見的說法,不過筆者認為,四大名著,想看就看,不必糾葛太多。你覺得呢?